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强国摘录 >> 正文  
  强国摘录(22)         ★★★★★
强国摘录(22)
[ 作者:觉远    转贴自:长远民族精神研究所    点击数:1550    更新时间:2004-01-14    文章录入:222 ]

 

  渐进改革从最容易的地方下手,把困难的问题(如大型国企改革、金融自由化、土地私有化、政治体制的民主化等)搁到一边,从旧体制的外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不去触动旧体制的关键部位。渐进改革有两大特点:尽量避免对旧体制伤筋动骨,二是只涉及经济改革,不启动政治改革。它具有在社会秩序大体平稳和政治权力框架不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重塑国家、社会与市场关系的特点,基本上是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地发生和推动的。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实施之后,渐进改革之路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特别是渐进改革中比较容易的部分都已经完全或大致完成,剩下的都是渐进改革啃不动的“硬骨头”。由于渐进改革战略能够解决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而渐进改革无法解决的问题却越积累越多。
  失去经济增长势头的中国社会也将由于缺乏必要的财政资源来调和日益激烈的矛盾而面临危机。中国的新任领导人恐怕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余地来回避这些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枝节上的修修补补都已经远远不足以应对严重的挑战了,真正要做的是在根本的体制与统治方式上进行实质性的变革以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的变革。
  ——《渐进改革之后——从改革到改制》 刘军宁

  比较政治的研究也表明,当一个政权没有经过民选的程序合法性,在遭遇经济衰退时,会遇到更大的社会动荡。经济衰退是威权政权跨不过去的政治门槛。印尼的苏哈托政权是最近一个在这道门槛上摔跟头的。
  ——《渐进改革之后——从改革到改制》 刘军宁

  中国人不能够承认失败。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的文化传统,没有认输的位置。每一朝皇帝,无不是以其智慧谋略夺得政权。每一个英雄,无不是因打败了对手而获得尊敬。失败了要像屈原一样投河自尽才能留名青史,而阿斗真心地投降于敌营则在历史中永不能被宽容。即使表面降服了,也要卧薪尝胆,准备着十年以后的报仇雪恨。在正面的冲突中不能取胜,则不论使用正当或者不正当的手段只要在最后能够取胜就是好汉。在这样的传统中,取胜在不断的歌颂中,被拔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度,可以说战不败,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的灵魂。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的神经变得异常地坚韧,我们的精力变得不可思议的超人。它使得中国人变得灵活、勤奋和进取,同时也在我们的血液里溶入了追求成就和功名的心态。
  张朝阳先生对于中国人和西方人之间有一段很精辟的描述:“西方人谦和礼让,却理所当然不容质疑,有优越感;中国人躁动不安,勤奋坚韧,追求简单生存意义上的成就感和功名心”。张先生给出了一个很少被人注意到的事实,就是西方人看起来比中国人更谦和礼让,但是他们却有不容质疑的优越感。中国人更勤奋,也许更能取得成就,然而却不具有普遍的优越感。
  中国人常常认为自己不被别人尊重,而且认为取胜是获得别人的尊重的唯一途径。因此中国人在表面上表现了很强的民族意识,是自视很高的民族。其实在这表面上的自信后面,真正隐藏的是对自己的不满意,是需要时时维护自己的危机意识,是本质上的不自信。如果真的是一个自信的民族,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胜利,和别人的夸赞来证明呢?
  真正的强者是不需要用取胜来证明自己的地位的。一个自信的人首先是对自己满意的人。不但是对自己的成就表示满意,在失败的时候同样能够对自己满意。西方人之所以谦和礼让,但是却表现出不容质疑的优越感,是因为他们从不怀疑自己的优越性,他们不要求自己与别人相比,只看重自己的努力。
  人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候都成为胜利者,也不应该在所有的时候都想成为胜利者。一个人人都为了战胜别人而活着的社会,是一个不平和,不稳定的社会。在竞争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很难不以批评的眼光看别人,也很难做到谦和。
  ——《先要学会认输》   茹月

  对于东西方一切文明、思想、传统,取舍扬弃的原则应当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否有利于人的幸福和完善。
  ——胡星斗

  现代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工具理性文化的正面——科学、技术、工程;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客观规律的思想;社会理性文化的正面——民主、法治、人权观念;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分权、监督、制衡的思想;现代国家制度、现代政府制度、现代军队制度、现代新闻制度以及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等;经济民主、民众持股、职工参与、全民福利;守法守信、公平公正公开、竞争高效、自主负责、尊重人性个性、尊重人的创造性以及最小成本、最大效益、最佳管理等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是:社会道义感、使命感、责任感;气节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尊师重教的精神等。
  新社会主义思想的长处是:强调公平、人道、民主、自治、文明、开放,反对特权腐败、残酷专制、愚昧封闭,反对原始市场经济、野蛮资本主义,致力于建立现代文明制度。
  现代中华文明就是:将现代人类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新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使中华民族既有全球意识又有寻根意识,使社会既稳定和谐又进步发展,既有效率又有公平,既崇尚科学、法治的权威,又充分尊重民主、人权,保障人的尊严与幸福。
  现代中华文明的原则是高举民主主义、新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旗帜,宣传社会正义,实现民主法治,保护人权,维护人民的利益;公平与效率兼顾,共富、平等、正义与小政府、大社会、高效率兼顾;进行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政治制度、现代经济制度、现代社会制度、现代文化制度;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民族统一以及社会的和平转型,避免社会动乱。
  ——胡星斗

  现代中华文明的价值要素是:民主、民本、人道、人权、共富、共决、公平、公开、法治、自治、制衡、监督、科学、高效、自由、文明、和平、统一、爱国、开放。
  所谓民主,指权力在民、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各级领导人由公民直接选举、罢免;政务透明、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所谓民本,指人民本位,人民决定统治者。人民是纳税人,是权力的来源,是政府官员的衣食父母;尊重公民意志和公民权利,反对官本位、权力本位。
  所谓人道,指以人为本,建设温暖的人民之家;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放弃城乡隔离、歧视农民的做法;实现阶级合作,抛弃残酷的阶级斗争意识形态。
  所谓人权,指尊重人、尊重不同思想、尊重公民权利、尊重农民和弱势群体,保障人的尊严和幸福。
  所谓共富,指缩小贫富差距,避免两极分化,维护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实现结果公平,打击贪污腐败和违法致富。
  所谓共决,指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建立官民共决、劳资共决的体制,维护社会正义。
  所谓公平,指官民平等、全民平等、城乡平等。消除特权,消除腐败;农民享受全部的国民待遇,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行财产共有制度,确保司法公正。
  所谓公开,指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官员收入公开;建立政治透明、行政透明、人事透明的制度,反对暗箱操作。
  所谓法治,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在约束统治者、保护人权,同时惩治一切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制度。其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司法部门必须效忠于法律,不得听命于地方干部,公安干警不得随意拘捕百姓。严惩执法者主体违法、程序违法。实现军队国家化,完善程序政治。
  所谓自治,指实行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形成健康的民间社会;尊重工会、农会的自治,有组织地维护工人、农民的合法权益。反对全能主义、极权主义政治。
  所谓制衡,指权力机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实现权力的平衡。包括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的横向制衡和各级审判机关、监察机关以及民意的纵向制衡。
  所谓监督,指运用制度、媒体、舆论等监督政党、政府和官员的行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弹劾制度、纠错机制,实现最终权力的民有、民治、民享。
  所谓科学,指尊重规律、尊重自然、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性,发展以人为本的科技;实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的科学化,实现对权力资源的科学配置。
  所谓高效,指实行民有制(私有以及人民共有制,如股份制)、市场经济制度。精简政府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决策方面既民主科学,又快速反应。
  所谓自由,指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迁徙自由。建立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自由企业制度,批判计划经济和专制主义思想。
  所谓文明,指建立民主、民本、守法、守信、公平、公开的现代文明。弘扬民主科学,以民为本,破除官本位、权本位;反对封建主义,尊重人权,建立法治社会;宣传现代文明的诚实守信、友爱互助以及多元化的价值观。
  所谓和平,指避免社会动乱,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实行程序化政治、非暴力政治,以和平的方式转移权力;致力于阶级合作、民族团结,维护世界和平。
  所谓统一,指以联邦制、民主自由制度和平统一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在优秀传统和现代制度基础上的共荣。
  所谓爱国,指认同传统、热爱中华民族,以谦虚宽容的胸怀摈弃落后、接纳先进,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
  所谓开放,指吸收现代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与世界接轨,融入全球文明体系。积极利用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学习先进国家的体制、制度、法律、科技等。
  现代中华文明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系是:
  政治体系:追求全民民主、公正平等、自由和平的目标,建立人民的国家。
  经济体系:建立联合的个人所有制、人民所有制、社会所有制;实行经济民主、劳动民主化、管理民主化;鼓励工人股份的联合以达到控股,工人在股东大会以同一个声音说话;实现收入均等、全民福利;以股份制的共有制、社会保障制度、现代所得税、遗产税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体系:实行社会民主,保护人权,保障人民工作的权利、医疗的权利、福利的权利、住房的权利和依据其能力接受教育的权利;实现充分就业、阶级合作、地方自治化。
  文化体系:奉行民主、法治、自由、公正、平等、互助、和平的价值观,推崇团结合作、相互尊重、民主协商的精神,以民为本,建设人民之家。
  现代中华文明的社会状态是,不仅经济繁荣、物质发达,而且政治民主、社会健康、文化多元,是几千年未有的真正的现代盛世。
  ——胡星斗

  现代中华文明的主要内容是建立新社会主义的现代国家制度、现代政治制度、现代法律制度、现代经济制度、现代社会制度、现代文化制度等。
  现代国家制度——国家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平衡者;职权法律化,政治规范化;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权,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相互制约,实行联邦制和地方自治制度。
  现代政治制度——保证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公民权利,保护人权;以程序化的方式和平过渡权力,实行非暴力政治;废除官员只对上负责的官僚制度,运用民选制度对各级权力进行民主监督,同时形成权力机构的相互制约。
  现代法律制度——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统治者也要守法;司法独立;实行无罪推定,不得逼供,公民非经法律程序不得被逮捕、被剥夺财产。
  现代经济制度——实行市场经济、股份共有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金融制度、现代财税制度、现代宏观调控制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现代社会制度——实行非身份制度、现代反腐败制度、现代均富制度,形成民主、法治、公平、高效、文明、开放的现代城市制度、现代社区制度、现代农村制度、现代农民制度等,形成自由、宽容的民间社会。
  现代文化制度——吸收现代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创立现代新闻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现代科研制度等;确立多元文化观、民主价值观、现代道德观,形成文化创新机制。
  ——胡星斗

  建立现代中华文明的措施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废除官僚(官本位、郡县制)体制,扩大基层民主选举的范围,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议政权、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建立法治分权的现代制度,逐步实现国家的高度法治化,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完善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充分尊重人权,保障人民的思想、言论等自由;弘扬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的思想,废除特权,打击贪污腐败,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废除户口制度,实现城乡平等;大力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建立资本分散、风险分散、人民广泛参与、管理监督机制规范有效的民本股份制企业,努力将企业建设成为“人民之家”;大胆进行观念创新、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宣传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实施现代思想启蒙工程;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爱国主义精神、民本主义思想、忧患意识、尊师重教的传统以及社会道义感、责任感、使命感等,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强化守法守信、民主民本、和谐和平的价值观建设,大力宣传现代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和现代中华文明。
  ——胡星斗

  一切理论都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工具,都只是人类用来实现自身利益的一个工具。没有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神圣而永恒的唯有中华民族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也好,或者别的什么伟大的理论,都是一样,没有任何理论是神圣的,神圣的只有人,人的利益。
  ——天峰

  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分为五种: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拥有全球22% 的人口,只有全球6.4%的陆地国土面积,6%的可更新淡水资源,7%的耕地。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都不好,中国人均土地资源不足世界平均的1/3 ;矿产资源不足而且富矿少贫矿多,共生伴生矿多单一矿少,选冶困难;中国处在季风气候之中,水资源不足而且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水旱灾害严重,农业防洪除涝成本高,城市供水和防洪成本高企。而且这些资源相互之间的地域匹配性也极差,使得运输成本高企,开发利用也困难。所以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在充分利用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增进土地生产力方面寻找出路。必须充分发挥民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长期的艰苦奋斗精神来抵消资源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必须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适度发展之路,必须坚决摈弃西方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坚决摈弃建立在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基础之上的西化(现代化)发展模式。
  ——《中国长期发展战略中的隐忧与思考》  老田

  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最大问题一直都是:劳动繁重、收获不多且不稳定,对应的派生问题是没有抵御饥荒的能力。所以在最基本的问题上,必须做到部分使用机械替代最繁重的劳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具备基本的抵御饥荒能力,这两者尤为紧要。毛泽东时代通过集体方式扩大基本经济单位的自给水平和层次,推广新的耕作制度和实用技术,通过国家资源分配倾斜解决农民的基本问题的思路,是值得借鉴的。
  ——《中国长期发展战略中的隐忧与思考》  老田

  石油与煤炭相比,按照单位发热量计算,其成本不到煤炭的1/3 ,而且石油产品燃烧的残留物少(0.05% ),对环境负面影响小,燃烧条件好单位热量高。在开采成本、运输和供应价格、后处理成本等多个方面,都是低成本的优质燃料。战后的世界经济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廉价石油基础之上的" 石油繁荣" 。今天作为西方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标志性产品——私人汽车就是与石油繁荣紧密联系的,如果没有廉价稳定的石油供应,就没有今天西方的富裕和发达。1995年,在美国人均消费支出中,交通方面的支出为6016美元,接近占20% ,考虑大房子和汽车的关系,汽车对美国个人消费的实际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汽车就没有美国人均32000 美元的富裕。如果汽车从美国个人消费中消失,美国的富裕和发达将无法维持。
  目前在西方特别是美国,正是由一个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支撑着一个消费主义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是非常激烈的,而且是没有解决方案的。在消费主义视野里的无限增长战略,在有效突破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之前,是没有希望继续下去的。这样的增长模式有可能在50年之内,引发世界经济的崩溃式的下降。
  1950-1960 年代是世界石油大发现时期,探明储量从104 亿吨增加到720 亿吨,增加6 倍,1994年末达到1428亿吨,已经少于1986年趋于下滑。1940年世界石油产量达到2.6 亿吨,1960年达到10亿吨,1969年突破20亿吨,1978年突破30亿吨,目前每年产量稳定在30亿吨以上。目前世界平均石油采储比为44年,天然气为65年,中东采储比最高为97年,但是世界其他地区的采储比平均不足20年,美、英、加均不足10年。目前在技术上,还看不到足以替代汽油的汽车用能源,无论是燃料电池还是酒精替代,与今天的廉价石油相比,都有巨大的经济成本差距和可供数量差距。因此作为现代消费主义的标志的汽车产业,极其有可能在50年之内发生崩溃,西方的大房子、郊区化和消费主义将无法维持,根据经济学里的" 乘数理论" ,世界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因此陷入螺旋下降。
  这种" 石油崩溃" 有可能在10年之内,将开始引发,可能在50年左右的时间内达到极限。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长期占世界石油消费的1/4 ,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将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美国本土的石油资源将开始枯竭,无论是美国提前减少本土石油开采,还是在开采枯竭之后再完全依赖进口石油,都将引发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导致石油价格飙升和供应紧张,对世界能源产业、石油化工、汽车、钢铁、房地产等支柱工业产生沉重打击,引发世界经济的严重振荡和下滑。19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就曾经导致西方世界陷入长期的" 滞胀" (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危机最终被缓解,最后又在所谓的"知识经济" 的潮流中被向外转嫁,而" 石油崩溃" 将不再有转嫁和缓解的理想空间。
  中国应该追求稳定的长期发展战略,而避免去凑这种热闹。2000年,中国进口石油达7000万吨,石油消费突破2 亿吨大关,这不是一个特别鼓舞人心的好消息。中国石油的采储比也已经不足20年。汽车进入家庭在中国是不值得鼓励的,无论如何都不能把轿车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指望和扶持。
  ——《中国长期发展战略中的隐忧与思考》  老田

  中国的第三世界地位,决定了中国必须在经济上采取守势,才能够实现本民族的最大发展利益。经济守势意味着三个方面的涵义:保护中国工业和技术装备能力的成长;保护中国有限资源不会过分流出;保护环境和生态空间不被发达国家转嫁负担。最终的结果是要保护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不被边缘化能够获得基本的" 丰衣足食" 的机会,为民众的安居乐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好长远安排。
  ——《中国长期发展战略中的隐忧与思考》  老田

  中国必须为世界进入长久和平作出重要贡献,在世界上作出适度发展的样板,引导全人类选择适度发展之路。如果这一任务不能达成,不仅中国民族的兴衰难测,而且美国的种族主义恶性发作将难以被有效遏止,爱恩斯坦所预言的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将使用棍子的结果极有可能出现。这将包括两个互相关联的方面,在常规力量方面,中国如果实现了“ 上下同欲” 的态势,那么采取国土防御战略就足以应付美国的常规威胁;在应对常规远距离打击方面,进行常规军备竞赛是不足取的,中国应该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采取“ 等效核威慑” 战略来应付,把核武器作为常规力量不足的平衡器来使用;在世界战略安全方面,中国必须保证一个效果:如果美国发动核战争,其本身将被有效毁灭——陷入解体或者成为拉丁美国。
  ——《中国长期发展战略中的隐忧与思考》  老田

  中国不可能通过和平经济竞争方式在世界上建立起技术优势地位,更不可能依据技术优势追求什么“ 高附加值” ,把西方世界的中心地位排挤掉,由中国来占据世界资源分配上的优势地位。盲目追比的结果是中国丧失自己的工业技术装备能力被边缘化,最近20年的中国工业和技术发展历程,验证了“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大事不成” 这个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
  ——《中国长期发展战略中的隐忧与思考》  老田

  我国60% 的耕地在北方,按照45种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计算,59% 的矿产资源也在北方,42% 的人口和工农业生产总值也在北方,但是我国80% 的水资源在南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不匹配的现实,对农业高产稳产和人民生活提高是不利的,对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也构成一个严重的限制条件,这同时也是我国水旱灾害频繁、损失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自然资源不匹配的现实进行人工匹配,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已经关涉到中国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后劲和粮食安全,这只有通过建设规模庞大的调水工程来解决。
  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在于解决西部的资源性缺水问题,只要是有水,在西部土地利用和资源开发还是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的。而且西部地区有多个走廊和盆地地带,地理和地貌条件满足水资源调入后的分水渠系建设要求,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自然条件。
  ——《中国长期发展战略中的隐忧与思考》  老田

  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原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43%(人均占世界平均的10.71%),天然气储量占1.20% (人均占世界平均的4.99% ),煤炭储量占世界总量的10.97%(人均占世界平均的45.45%)。而且能源的短缺还有另外的紧迫性,如大庆油田已经连续21年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已经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而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发现可以替代它的大油田。水电是目前常规的能源种类中人均占有量较高的唯一种类,人均占世界平均的55.10%,如果采用季节性调蓄措施,则技术可装机容量可提高20-30%;如果和大量提水入黄方式配合,则又可以在西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的安居乐业营造一个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所以从中华民族振兴的角度出发,也应该穷尽一切办法以充分发挥水电工程的多方面功能和作用,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作出尽可能多的贡献。
  根据水电规划总院新公布的数据,中国大中型水电站共1360座,装机容量40483万千瓦,加上小水电合计装机容量达到4.8 亿千瓦(1978-1980 年普查数据是3.78亿千瓦),年发电量2.25万亿度,相当于9-10亿吨原煤的发电量,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以支持中华民族的发展水平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在中国人口达到16亿时,相当于人均1406度/ 年,相当于2000年中国人均用电量的130%。
  由于水电工程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目前投资速度不能尽如人意,根据十五规划纲要,准备在十五期间开工的水电站容量约为2000万千瓦,按照这样的平均速度,开发全部水电资源需要整整100 年,在这个期间,将有相当于400-500亿吨原煤的电能白白流失,这对于人均能源资源极为短缺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如果加快投资步伐,用50年左右的时间开发这些水电资源,将可以减少相当于200-300 亿吨原煤的能量流失。
  ——《中国长期发展战略中的隐忧与思考》  老田

  我国现有耕地质量不高,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有0.91亿亩,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只占40%,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9%。我国用世界7.2%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 的人口。我国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其中可开发为耕地的约1 亿亩,且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地区。但通过土地整理可增加耕地达0.8-1.1 亿亩;工矿废弃地可增加耕地0.14亿亩。人口的相对过剩和土地资源的相对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地矛盾突出。然而,我国耕地面积还在减少,1999年度,全年耕地面积净减654.9 万亩,比1998年耕地净减少数增加了262.9 万亩。
  对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将在于对占耕地面积79% 的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灌溉面积就是一个最有效的可持续方式。今天就是依靠40%的灌溉耕地,提供中国70% 的粮食。同时在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基础上,可以实现对西部地区闲置土地的有效开发使用,增加耕地的后备资源。
  ——《中国长期发展战略中的隐忧与思考》  老田

  在关键地区要能够实现粮食稳产,特别是黄淮海大平原的农业稳产,对中国粮食安全影响甚大。1995年,黄淮海地区耕地面积3.1 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2% ,生产了全国粮食的28% ,棉花41% ,油料24% ,水果32% 。但是黄淮海平原是历史上水旱灾害极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而且经常出现连续多年的特大旱灾。根据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多年观测数据,淮河流域和海滦河流域的降雨量,在最大四个月之内达全年降雨量的80-90%,即便是和中国季风气候里其他地区相比,降雨量的季节分配也显得过于集中,所以一年之内往往还有涝有旱。目前中国每年接近一半的受旱面积集中在黄淮海地区,30% 的水灾受灾面积集中在淮河中游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元末、明末的黄淮海特大旱灾,就曾经对改朝换代的农民起义,起到了极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明末崇祯十三年的特大旱灾,就使得李自成起义由低潮转为高潮(本来李自成已经失利进入商洛山区打游击),起到了催化放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9-1962 年的连续四年发生在黄淮海平原的特大旱灾,就曾经给全国民众带来深刻的痛苦记忆。可以这么说,黄淮海平原的农业生产条件的稳定,特别是具有抗连续旱灾能力,对中国粮食安全而言是一个关键点,要实现这个目标,只有进行大规模的南水北调才能达成。
  ——《中国长期发展战略中的隐忧与思考》  老田

  中国拥有13亿人口,而美国只有2.5 亿人口,美国人口几乎只占中国人口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每个美国人占有的自然资源是每个中国人的六倍。我们假设有那么一个上帝,给了中国人和美国人同样多的机会,那么,如果每个美国人都能得到一个机会,而六个中国人才能得到一个机会,所以,中国人想获得机会要比其他人种困难的多,想做成一件事所遇到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残酷的斗争将会充斥在做事的全过程。在中国机会太少竞争太激烈,往往会造成人们心理的扭曲和变态,造就出一大批不择手段的野心家和阴谋家,这也是我们中国社会容易出现动乱而又不允许不稳定的客观原因。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稳定压倒一切的客观原因。当然,人多也有人多的好处,对消费而言,中国无异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每人多消费一点,就是一个巨大的数量,对经济的拉动和企业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的特色和国民性的弱点》 吾柱愿

  中国人民就整体人群而言,总体上说,不是一个强健的,朝气蓬勃的,开朗潇洒的,直通无忌的民族,缺乏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而更多地体现出阴柔,不明朗,吞吞吐吐,王顾左右而言他,妒忌,投机取巧,爱耍小聪明,为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特点〔这里是指相当多的一批人,不是指所有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除开因为中国人口众多,个人机会太少,而竞争十分激烈以外,主要是受教育的影响和周围人群影响,造成个人心理的扭曲和变态,这种状况是整体人群心理不健康的必然结果。这样的性格,造成人与人之间力量相互抵消,造成人与人之间相互不信任,相互勾心斗角,影响和打击了人的积极性, 从而影响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的特色和国民性的弱点》 吾柱愿

  一个人如果被别人说的一无是处,那一定是假的,他一定是被别人陷害和丑化了;一个人如果被别人说的完美无缺,那一定也是假的,他一定是被别人吹捧和美化了。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任何人也不可能一无是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任何人也都有自已的弱点和短处,这就是事实。
  ——《中国的特色和国民性的弱点》 吾柱愿

  在我们中国,绝少见到人们忏悔,大家都认为自己是没有错误的,有错的是别人,自己做什么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应该的,也必须这样做,不需要做什么反省,更谈不上什么忏悔,应该忏悔的是别人。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人们的行为根本不受任何约束,更不用讲什么规则,把正常的当成不正常,把不正常的当成正常,这样人们的行为怎么能够不出轨,正常的秩序怎么能够得到保障,而其结果必然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中华民族就个体而言,是一个缺乏宽容心的民族,许多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除开他们个人和他们自己的想法外,根本容不下别人和别人的想法。
  ——《中国的特色和国民性的弱点》 吾柱愿

  中华民族又是一个特别喜欢议论他人,干涉他人私生活的民族,不管他是谁,那怕他是读过许多书的知识分子,只要掉进这个染缸,谁也无出其右。大庭广众下公然议论他人的私生活,探听和传播他人的隐私,这种在西方文明社会为人唾弃,即使在我们这样施行专政的国家也为法律所不容的行为,在当今社会上却大行其道,成为相当多的一批人,〔虽然收入不高,但生活有保障,工作稳定,压力不大,饱食终身,无所用心的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成为他们最关心,最感兴趣的事情,而这种兴趣长久不衰。这种行为难道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能起推动和促进作用吗?不可能。一个人,一个家庭,不要说上朔三代,即使是当今,谁家没有一些不幸,痛苦和隐痛,把别人的不幸和痛苦,拿来不负责任的随便议论,甚至作为贬低他人的谈资,这是多么残忍和不道德的行为,对他人心灵的伤害又是多么惨烈。我们每个人不妨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假如你自己家里遭遇到不幸,别人也这样对待你,你心里又会是什么感受呢。不管那一个人,那一个家庭,都不可能永远逃脱不幸和痛苦,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每个心理正常的人,都应该以宽容和理解之心来对待这样的事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只能害人害己。
  ——《中国的特色和国民性的弱点》 吾柱愿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普遍总感到人生不易,活得太累?其实都是“窝里斗”惹的祸。我们可以仔细想想,工作不累人,干活不累人,真正使我们感到累的是为人处世,是人际交往,是平衡各种人事关系,也就是说,担心掉进或陷入“窝里斗”漩涡让我们感到心累、神累。
  ——《“窝里斗”纵横谈》 张卓桥

  我们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明史,同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的文明史一样,利弊共存。无论从经济基础上、传统文化上、民族心理上,还是官僚体制和社会意识等方面,似乎都有利于营造、培养“窝里斗”的氛围,使我们不由自主地携带着“窝里斗”的基因。
  首先从经济基础看,中国始终属于农业社会,数千年的社会发展史,也就是农业社会发展史,农业经济发展史,农业文明发展史。这培养了我们浓厚而牢固的自私、自负、狭隘、短视且喜欢妒忌的小农意识,而缺少工业社会大生产中分工细化带来的全社会都必须协作、配合、开放、宽容的意识。
  农业经济的特点主要就体现在封闭性和等级性方面,这需要在一个较小的经济单位里的尽可能的协调一致。另外,传统农业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家庭所有经济,而为了保证这种家庭所有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家长自然就成了这个小经济单位里绝对的权威。时至今日,家长制作风不是依然盛行吗?一旦有人对家长权威构成威胁,冲突就在所难免,成员要根据利益取向来立刻做出方向选择,“窝里斗”由此而生。
  其次,从文化传统看,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是以儒学为基本框架的。儒家文化的精髓却是封建宗法思想,体现在为人处世上,从积极的角度说叫特重感情,特重人际关系,重视和珍惜乡情、友情、亲情。但从消极角度看,过度看重感情和人际关系难免要关系学盛行,形成圈子和帮派体系——战友帮、同学帮、同乡帮、同族帮等等。
  儒家文化在官场上的最大特点是人治。而人治往往又会使人情大于王法。人情的亲疏、关系的远近,往往就是利益选择和分配的标准,上级也会以此来决定属下官员的升降、奖罚、得失。所以,想走仕途要先找靠山,进了官场更要找更大的能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靠山。找到靠山就有了归属,就进了“圈子”,此后发生“窝里斗”,他想不参与也不行了。

  任何“窝里斗”的起源都是因为利益之争。在机制不那么健全、制约不那么严密的情况下,哪里的好处越多,哪里就越容易发生利益之争——“窝里斗”。
  ——《“窝里斗”纵横谈》 张卓桥

  官场上巨大的利益驱动力,使人们忘记了恭良俭让和寡廉鲜耻。一些官场中人为了加官晋级,越发变得目光远大,心胸狭窄;抱负宏伟,举止卑微。“窝里斗”愈演愈烈——你阴我,我阴你。你黑我,我黑你。为了壮大势力范围和抵抗力量,有些人尽管对某人的能力、人品未必瞧得上,但也收买笼络之,西瓜皮钉鞋掌——将就利用之。他们结伴勾连,对共同的对手使黑绊暗中作梗,写黑信恶意诽谤,造黑谣混淆视听,抡黑拳明争暗斗,直至把“窝里斗”发展到极致——捅黑刀雇凶杀人。
  ——《“窝里斗”纵横谈》 张卓桥

  长期以来,我们常常对“伯乐相马”津津乐道,而众多“千里马”也把自己的前途寄希望于能幸遇伯乐。但从古至今就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相马何如当众赛马?人选人何如制度选人?如此说来,政治上的伯乐还是越少越好。是否可以这么认为,伯乐相马就是任用制的滥觞,“伯乐”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原本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却变成了“伯乐”个人恩赐他人职位的权柄。这种知遇之恩,岂能轻易背叛?这种知恩图报的忠诚,怎么会没有帮派体系?因此说,干部任用制的弊端就是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少数人根据自己的主观好恶选自己喜欢的人。伯乐稍微心术不正就会选巴结自己的人,选与自己立场一致的人,选可以颐指气使的人。如何进入选人者的视野?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投其所好,取悦于人,就是用金银耀眼的光芒,换来选人者的垂青,于是买官卖官盛行,结果造成用人标准失衡,致使公正晋级少见,进而引起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人的不服和愤怒。结果只能是同门异户,针锋相对;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于是挑拨离间、拨弄是非,搞盯梢,凑材料,举报、揭发,矛盾激化,“窝里斗”在所难免。
  因此,官员的遴选,要本着民主化、法制化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切实施行“考察责任制”、“选任制”、“公示制”、“票决制”和“任期制”,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干部制度改革力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选拔任用干部,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把那些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者选进党的干部队伍中来。这可能是减少政坛“窝里斗”的一个有效办法。
  ——《“窝里斗”纵横谈》 张卓桥

  “窝里斗”,让外人瞧不起,也让我们自己瞧不起自己!我们却还在不断地制造“窝里斗”的闹剧授人以柄。
  ——《“窝里斗”纵横谈》 张卓桥

  中国到底为什么穷?经济学家说,国民普遍的“窝里斗”心态和行为所产生的内耗,使许多生产潜力不能发挥,因为人们的劳动没有用在生产上,反而用在了抵消别人创造劳动成果的努力上。虽然致使中国贫穷的原因很多,但是从经济学家的眼光看来,这些现象是使中国成为穷国的根本原因。
  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窝里斗”危害无穷。轻则阻碍社会进步,重则国家四分五裂,甚至山河破碎,国家灭亡。
  曾经在人类发展史上璀璨夺目的古代玛雅文明的神秘消失令考古界迷惑不解,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一支包括考古学家、动物学家和营养学家在内的共四十五名学者组成的多学科考察队,踏遍了危地马拉佩藤热带雨林,用了六年时间,对约两百多处玛雅文明遗址进行了考察,结论是:玛雅文明是因争夺财富及权势的血腥内战,自相残杀而毁灭的。这种“窝里斗”主要是为了争夺王权、珠宝、美女和其他一切奢侈品……战争永无休止,生灵涂炭,贸易中断,城毁乡灭,最后只有10%的人幸存下来。公元820 年以后,玛雅人舍弃了这片千年间建立了无数城市的佩藤雨林,再也没有返回这片文明的发源地。“窝里斗”毁灭了玛雅文明。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确实应该养成善于反省的习惯。虽然反躬自省,回眸自视我们自身的龌龊和鄙陋,会令我们羞赧难堪,但找到病灶,才是疗救的前提和基础。我们不能像一个不知自己病情的癌症患者,在盲目乐观中,可悲地从世界上消失。
  心齐不怕万山重,人和才能百事成。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开明经济,讲究协作共赢,追求互利互惠。我们要在开放中寻找新的参照坐标,扬弃传统文化,参照现代文明,同心同德,共建强国。作为民族精英群体的公务员队伍,更该恪尽职守,尽心为公,彻底抛弃与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背道而驰的“窝里斗”,把体能和智慧投入到为国富民强的奋斗当中去,以不负自身职责和国家使命。愿国人早日告别窝里斗,开怀同沐团结风。中华民族才会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民族比肩同富,傲立寰宇。
  ——《“窝里斗”纵横谈》 张卓桥

  • 上一篇文章: 强国摘录(21)

  • 下一篇文章: 强国摘录(23)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52]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50]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60]

  • 蔡崇信对话张忠谋|面对宏…[57]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5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6]

  • 走向安国、人道与和平——…[7]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14]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18]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15]

  •  
     相 关 文 章
  • 强国摘录(95)[2009]

  • 强国摘录(94)[1579]

  • 强国摘录(89)[2054]

  • 强国摘录(87)[7025]

  • 强国摘录(86)[700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