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强国摘录 >> 正文  
  强国摘录(86)         
强国摘录(86)
[ 作者:觉远    转贴自:诚正民族精神研究所    点击数:7003    更新时间:2005-05-21    文章录入:觉远

 

    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邓小平

  在下一个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将发生迅速的变化。科学、数学和技术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变化,塑造变化,并对变化作出反映。所以,科学、数学和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明日世界的基础。
  ——美国的《2061计划》

  审视中国自“五四”以来的历程,我们可以说,凡坚持了民主与科学精神的,便能引导整个民族战胜困难、走向进步;而罔顾民主与科学精神的,便将国家和人民拖向灾难。
  ——《刻“民主”与“科学”于心中》  左四方

  只有信息公开了,在灾难面前,民众才能充分判断,分清楚哪些是应由政府负责的,哪些是应由自己负责的,才能公正地监督、评价政府的作为,才能避免大规模的社会恐慌以及因此产生的怀疑、怨恨、敌视等情绪。只有信息充分的公开和共享,才能有彼此的交流沟通,才能够不被某些所谓的“权威”垄断话语,才能互相补充借鉴、彼此合作,求得相关研究上的突破;也只有信息的公开和共享,才能释放社会动员的能量,形成上下“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的局面。
  ——《刻“民主”与“科学”于心中》  左四方

  面对困难的挑战,只有应战得好的民族才能胜出,使自己在文明的路途中上一个台阶。
  ——历史学家汤因比

  在一个国家中,没有相当比例公众的参与讨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无法实现的。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李大光

  我国公众还不具备足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除了文化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外,我国科普工作中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传授科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的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应该转变科普模式。在科普工作中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传播科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在科普作品中增强思辩性内容,尽量防止知识的灌输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公众科学素养。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李大光

  夫以今人之眼光,以考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为三时期:第一由草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之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之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夫以今人之眼光,以考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为三时期:第一由草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之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之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
  ——孙中山

  一个国家文明的关键要看民主与法制建设,一则是立法公正问题,一则是执法公平问题。
  ——《由“赵燕”事件说开去》  翟羽佳

  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很廉价,就是政府怎么说,媒体就鹦鹉学舌,人民就跟着起哄,从来就没有自己真正的喜好和愤怒。民间不理性的情绪,是一种可怕的力量。一旦为统治阶级所利用,很可能成为及其可怕的破坏力量。民间的激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可是,强烈的情绪也会烧伤司法的秩序。
  ——《由“赵燕”事件说开去》  翟羽佳

  人类之所以组织起来,成立政党,建立国家,就是要共同抵御风险,发展经济文化,使强者发奋努力,弱者得到护佑,让大家都过上幸福生活。人的一生可能遭遇各种不幸,自然灾害,各种疾病,各种事故……但是一个合理社会,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最大限度的帮助受难者减轻痛苦,让所有人享受大家庭的温暖。
  ——《命苦怨谁?》   田奇庄

  一个讲究和平共处,互不侵犯,思维方式如大象犀牛之类草食动物;一个崇尚“弱肉强食”,“优胜劣败”,思维方式如虎豹豺狼之类肉食动物。所以一个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一个是“人不犯我,我必犯人”。中国人如果不了解这两种根本不同的思维方式,就永远搞不懂该如何跟人家打交道,也搞不清何为“尊重”,何为“瞧不起”,虽欲和平共处仍不可得。国家关系中的所谓“尊重”就是不敢贸然扑上来跟你直接较量,但保不准会打着哈哈围着你打转,时不时还有意无意踹你一脚试探试探,看你还有没有那么强。如果你昏昏入睡或自己变虚,那“尊重”就变成瞧不起。所谓“瞧不起”就是轻则随随便便就给你一巴掌,然后说你小子欠揍;重则把你一口吞了,骨头渣都不剩下。尊重与瞧不起从来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一劳永逸的,而只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随着实力对比的变化而变化。你哪处强人家哪处尊重你,处处强处处尊重,一时强一时尊重,时时强时时尊重。同样,你哪处弱人家哪处瞧不起你,处处弱处处瞧不起,一时弱一时瞧不起,时时弱时时瞧不起。所谓强,不仅仅指有无强大实力,更指有无强者气质。想成为强者必须先有强者气质。没有强者气质的“强者”属于外强中干,迟早衰败。要说瞧不起,没有丝毫强者气质的弱者民族最叫人瞧不起。这样的民族不仅现在是弱者,而且永远也成不了强者。一个没有现在、没有未来、没有希望的民族怎么可能不被人彻底瞧不起?什么是强者气质?作为一个民族,至少得有叁条:一.精神上是强者;二.懂得保护自己;叁.能够一致对外。
  ——《一份引起美国白宫恐惧的中国人论文》

  人生在世,物质是基础,精神是支柱。没有物质,人不能生存;没有精神,人不成其为人。没有人类的创造和需求,世界上只有物质,没有财富。人对物质财富的创造能力和吸收能力与人的精神财富密切相关,精神财富越足,物质财富的创造能力和吸收能力越强越持久,反之越弱越短暂。物质财富是死的、被动的,只能说明过去和现在;精神财富是活的、主动的,能够主导未来。“事在人为”,而人有精神才能有所为。一个民族物质上弱并不可怕,因为这种局面可以通过奋发图强来改变;如果精神上弱那才真可怕,因为那意味着这个民族失去了将来。当然,想到的事不一定做得到,但想都不敢想的事则一定做不到。精神上的强者与弱者并不难判断:但凡有事,弱者求人,强者求己;处于逆境,弱者怨人,强者励己。
  ——《一份引起美国白宫恐惧的中国人论文》

  精神与物质孰轻孰重?精神崩溃了,物质力量再强又有何用?要成为强者,首先精神上必须是强者。古今中外所有的强国没有一个是自然而然消极被动就稀里糊涂强盛起来的,无一不是“奋发图强”。不“奋”不“发”,不“图”不“强”。精神上连图强的勇气都没有,那除了等着别人来收拾还能干什么?
  ——《一份引起美国白宫恐惧的中国人论文》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泽东

  毫无疑问,权力崇拜是人类最坏的一种偶像崇拜,是洞穴时代的遗迹之一,也是人类的一种奴性。权力崇拜起源于恐惧,是一种应当受到轻视的情绪。
  ——波普

  人类之不朽并非只因他在万物之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有心灵、有同情、牺牲以及忍耐的精神,而艺术家的责任就在于写这些事情,他们有权利帮助人类升华精神世界,提醒人们过去有过的光荣,如勇气、荣誉、希望、自尊、同情及牺牲精神,诗人的作品不止是人类的记录,也可以说是帮助人类生存及超越一切的支柱。
  ——福克纳

  统治我国两千年的政治文化与宗法等级制度“三纲五常”,重的就是纪律与服从,从 不鼓励思想自由与探索创新。这种状态在我们的社会管理与学校教育中得到了改变 吗?从政府部门到企事业单位,有那么多惟我独尊的“一把手”;从家庭到学校, 对孩子们最大的认可就是“听话”。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探索与创新何其艰难!
  ——《中国人为何“懒得创新”》   col

  当社会中出现舍己为人的人和事时,也通常称之为是具有共产主义品德的事物。但是这些只是社会中的偶然和自发性的事物,由人们的成长教育和自身素质来决定。国家和社会需要这种人,人类应该进化成这种人。于是,给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和补偿,并给以弘扬等等。当这种奖励和补偿远远低于人们的付出时,实际上,人们的舍己为人行为就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和意识,是一种和人类的要好规律相对抗的行为和意识。人们通常在要好规律的支配下,每付出一些就是想赚取更多一些,只有当每次都赚取更多一些才会有连续不断地一次一次地少量付出,这是人类在要好规律支配下的行为和意识。这样,舍己为人就是一种和要好规律相违背的事物,所以,当每次的新社会诞生时,这种事物也是最多的时候,因为它和人的要好规律相违背,它就没有生命力。所以,它会逐年减少直到消失。在政权的组织机构中,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历史上每次新政权的诞生,政权机构中的官员具有舍己为人的品德的人有许多,有的政权几乎是以零腐败的状态接管腐败遍地的旧政府。可是几十年过去之后,新政权也变得腐败遍地,也很快地变成了旧政权。几千年来,还没有一个政权能逃离这种现象。
  ——《 为什么新政权总会变成了旧政权?》   东方卧龙

  教育是人类进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方式的每一次改变,都对人类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随着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教育对人类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变革和创新不相适应的教育活动方式,对民族、对国家和对人类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论教育创新与民族创新精神》  冯增俊

  从历史实践看,陈旧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不改变,就无法孕育新文化,这个民族就无法用新思维来应答新的历史提出的新问题,就会导致民族的落后。因此,教育的创新乃为最根本之根本,惟有教育创新方才有创新教育。其次,陈旧的教育充当旧社会的护卫士和复制旧制度的工具,使教育无法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教育创新乃为最本质的关键变革,惟有实现这种变革,方法的变革才有可能,才有意义。再次,许多发展中国家,并不是没有发明、发现,就是中国数百年来各种发明创造亦不在少数,如闻名四海的四大发明,但并未产生相应社会创新,挽救中国于衰败。笔者认为这种衰败与教育的创新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当下中国更应重视教育创新。
  ——《论教育创新与民族创新精神》  冯增俊

  许多人类学研究表明,世界上文化进化是不连续的,一种类型的文化进化达到繁荣之后,就逐步退化,最后萎缩甚至灭亡。因此,当一个种系(国家)已在特定发展形式上达到最高级鼎盛状况(繁荣时期)后,就不会产生与其相连系的另一种更高进化阶段上的新的高级鼎盛了;而这个更高的进化阶段是在另一种系或路线(国家)上开始发展的。历史上的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等古代文明是这样,现代文明在欧洲发展也如此。其中,最初的工艺型工业繁荣出现在英国,而德国却在另一阶段上——科技型工业发展阶段上实现了繁荣;而美国又在新一轮信息型工业发展阶段上实现了新的繁荣。这种文化进化的不连续性,是由于该类进化模式随着繁荣而使内在机制逐渐趋于保守封闭,教育创新日渐枯萎所致。因此,教育人类学指出,强化教育创新,才能走出文化不连续性的怪圈,改写从革命——创新——繁荣--规范(固着)——保守——退化的文化进化模式,不断激起文化体内的新革命来保持文化体内的创新性,随着科技社会对教育依赖感加强,教育创新很可能成为超越这种不连续性的关键要素。教育创新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最重要的进化要素,通过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用新教育代替旧教育的方式,来终止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进化转换逻辑,使文化进化连续性成为可能。
  ——《论教育创新与民族创新精神》  冯增俊

  在人类历史中,许多民族从繁荣之巅衰败乃至消亡,关键是民族文化活性消衰之缘故。当一个民族文化的活性很强时,文化创新因子非常活跃,有很高的受纳能力和很强的预见性及创新性,反之亦然。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考察了人类历史上若干强盛文化演变史后发现,这些文化的衰亡揭示了文化演进的一个真缔:一种文化发展过程在其本质上是应答历史挑战的过程,因而应答新的历史挑战就表现出该文化的活性和发展。凡是对新挑战作出创新应答的文化,这种文化活性就高,国家就能持续兴旺发达;而凡是活性很差,只是套用以往成功经验来应答新挑战的文化,最终都必然走向衰败,招致国家灭亡。教育作为文化的生命机制,一种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保守或创新,与所属的民族教育紧密相关。只有通过教育的作用,文化才得以生成,并得以世代延续和发展,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教育有四个最基本的文化功能,即保存积淀文化、传递文化、选择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功能。如果仅发挥前三种功能,那这种教育就只有不断地、变本加厉地复制旧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社会就会日益封闭保守,文化创新就会日益微弱,最后只能用旧经验来应答新挑战,终将导致民族的衰败。一个国家的教育只有使前三种文化功能都能实现指向创新文化功能,以创新作为保存、选择和传递文化的出发点,激活并实现保存、传递和选择这三种教育功能的形式创新,那这种教育才会是最有活力的,也才会使民族文化充满创造性,从而对新挑战作出创新性的应答,使国家兴旺发达。
  ——《论教育创新与民族创新精神》  冯增俊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生成、发展演化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民族生存哲学,是一个民族得以存在、生存和延续的灵魂,亦称民族意识;而民族创新精神则专指民族精神中积极追求真理,不惧邪恶,求真、求善、求美、求新的精神气质。民族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中的最优秀品质,是表征民族文化活性的关键特征。同样,民族创新精神强,就说明这一民族朝气蓬勃,文化运行健康,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发挥良好。
  ——《论教育创新与民族创新精神》  冯增俊

  退化与进化相反,是一种以“修补”方式应对新挑战,把稳定和维持原有文化模式和价值体系视为使命的适应方式,反对变革,变革是指一种文化体系或社会制度的基本特点发生激进、突然的断裂性变化。“文化不连续性法则”,主要指一种文化模式达到与它相应的发展极限后就逐步趋于保守,进入退化状态,不能自然进化向新发展阶段。惟有通过变革式文化创新,使之与原先发展链断裂开来,重新组合文化体系,再开辟新的发展阶段。文化变革采取激进的、突发性的方式推行创新,但它必须源自深厚的文化基础,是在长期变异中积聚能量后爆发的。通过教育创新,可以激发并积聚文化变革因子,为文化变革开辟新路。一旦真正的文化变革爆发后,各种创新就会像雨后春笋般汹涌而出,这正是教育创新为之奠定的良好基础和提供的必要条件。
  ——《论教育创新与民族创新精神》  冯增俊

  教育作为文化的生命机制,对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一种文化体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一个从初生、发展、成熟到衰退的发展过程。每一文化过程的完结,到新文化体系的生成,代表着文化从低一阶段向高一阶段演进。而每一阶段的创新精神也是不同的。处于发展乃至中兴阶段的文化体系,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文化活性很高,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社会发展迅速;而当这个文化体处于退化阶段时,文化活性很低,发明、发现很少且无法实现社会创新,文化体系趋于保守封闭。打破并实现这种文化机制的转变,就成为制约民族创新精神的关键。其中,通过教育创新来创立新的文化机制,激发生成新的民族创新精神,以此催生新的发展阶段或新的文化模式。
  ——《论教育创新与民族创新精神》  冯增俊

  管理多文化团队,最基本点是对另一种文化的敏感、尊重,知道另一个文化存在。一个文化悠久底蕴深的民族,往往会对别的国家的文化不敏感、麻木,从而也不会尊重。
  ——毕博咨询中国公司总裁黄辉

  中华过去之兴,首在人文科学之兴;中华过去之衰,首在人文科学之衰;中华今日之复兴,首在人文科学之复兴!
  ——《中华的复兴》  瞿参谋

  我们评价一个人健康与否,首先看他的精神是清醒还是紊乱,其次,看他的的神经系统、骨骼和内部器官有没有病变,再次,看他的肌体有没有问题。
  ——《中华的复兴》  瞿参谋

  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是否稳定,法制是否健全,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服务是否到位,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部资本的流入或流出。但总体而言,如果两个国家(或地区)在上述前提上相差不是极为悬殊的话,资本将毫无疑问地从资本利润率低的国家(或地区)流向资本利润率高的国家(或地区)。
  这种资本的大规模流入的主观目的,固然是要对流入国(或地区)的劳动者进行极度残酷的剥削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获取更高的资本利润率,但是,也必须看到,它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流入国(或地区)经济、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加速起飞的巨大推动作用。由此,我们要咒骂资本——这个少数人借以剥削多数人的工具;同时,我们也必须善待资本,善于利用、引导资本及其投向,只要投资者遵守我们制定的法律法规,我们就必须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中华的复兴》  瞿参谋

  如果在一个社会中多数学者都不敢、不愿、不会讲真话,敢于说真话的少数学者却无人赞同、无人喝彩,那又是怎样的悲哀?
  ——《中国经济学界集体失语 孤军奋战让郎咸平寒了心》  汪涵

  独裁者靠什么人来管理人民?靠得就是官僚阶层。因为独裁者不可能事事躬亲,他必须靠一个阶层来来实现统治。奴隶社会靠家臣统治,封建社会靠王公大臣效忠或政党。但是不管那种形式统治,适当腐败是换取大臣们效忠的一种手段。
  宋朝以前,国家所用重臣多是清官,官场腐败相对比较清廉。清官治国,尽管能安定百姓,但有可能对皇帝构成威胁。历史上能废皇帝的,多是有清官所为。因为只有清官,才会建立超过皇帝本人的威望和权力。把治理国家的重任交给贪官,一则,贪官不得人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二则,一旦国家出现危机,可以拿贪官平息民愤。自宋以后,“贪官治国”被后来的历代王朝所采用,中国“大臣废帝”的也就很少发生了。
  对于独裁者来说,“清官治国”,不仅费心费力,而且危机重重。一则,清官干出政绩,清官的威信就会如日中天;二则,因为清官的道德标准高,独裁者不能为所欲为。所以,“清官治国”,虽然腐败问题很少,但是政权稳定性就可能构成威胁。
  一般来说,每个朝代初期的大臣,多是清官。他们因为清廉和有能力,所以,才具有革命的号召力。可是,一旦革命胜利,清官就会对皇帝构成了威胁。这也是每个朝代初期“路线斗争”激烈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代之后,皇帝为了绝对权威,往往重新拾起“贪官治国”法宝。正是因为贪官治国的原因二代领导人,也就很少启动“路线斗争”这个这一工具了。
  贪官维系着国家,“腐败”维系着独裁。独裁社会,只有官员都去搞钱,才能避免了统治者内部的权争。如果官员不是把心事放在贪污上,而大家都跟范仲淹÷王安石一样执政为民的话,那么统治者内部势必陷入激烈的权争,整个社会也就可能动荡。动荡的结果,皇帝在平衡各方面利益后,不得不回到“贪官治国”的老路上来。
  尽管贪官治国有利于官场稳定,但是,“贪官治国”控制不好,也会出现官员过份贪婪,导致官逼民反。这也是宋代农民其一连绵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只要官场不造反,尽管出现一些官逼民反问题,只要皇帝出面,加大反腐力度,杀几个过分的贪官,民愤也就平息了。正是使用贪官治国的原因,导致为官必贪。也正是官场为官必贪,所以,人们“清官情结”“好皇帝情结”才会成为情结。
  尽管“贪官治国”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皇权,但是“贪官治国”也导致官场腐败无能,国力虚弱,招致外辱。清官在官场站不住脚的危害,就是全国人民要为此买单。贪官治国策略的实行,尽管朝廷内部稳定了,但是,整个国家也就越来越腐化堕落了。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贪官治国落下的病根。“贪官治国”,既得利益集团形成,社会进入超稳定状态,任何改革努力都会被既得利益集团所剿灭。
  ——《独裁者是最大的腐败分子》  翟羽佳

  正是独裁者是最大的腐败分子的缘故,所以,在独裁者眼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听话的工具,一种就是不听话的敌人。在独裁统治下,需要的不是官场敌人,而是绝对听话的工具。如此治理国家,也只有越治越腐败了。
  一个家庭,如果因为家长的原因导致家庭破落的话,这个家长就是一个败家子。如果一个国家因为独裁者导致一个国家长期败落的话,这个独裁者也就一个败国者。败国,就是卖国,甚至比卖国更为可恶。
  国家,国家,独裁者往往以国为家。既然以国为家,那么独裁者也就没有败坏国家的理由,可是,事实上独裁者败坏国家比比皆是。正是因为独裁者以国为家的缘故,看家护院也就成了独裁者首要任务。为了看家护院,独裁者往往置国家利益与不顾,以“稳定”等为由,拒绝社会变革或进步。为了一人或少数人独裁统治,四处扩张,把国家推到战争边缘;为了一人或少数人的独裁稳定,不惜拿民族的未来作赌注……很多独裁者的信条就只有一个——就是一人或少数人的统治不变颜色。至于国家的利益,始终是第二位,或更次要的东西。所以说:独裁者才是最大的卖国贼。
  ——《独裁者是最大的腐败分子》  翟羽佳

  我们不敢说消除了腐败,但腐败已不再是制度性的,他不再是官员的生活方式,而且他被控制在社会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
  ——一位新加坡官员

  先有腐败的政治,而后才有腐败的上层,然后才是社会的腐败。腐败一旦成为老百姓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它必然会反过来加剧政治腐败和社会的动荡。社会自身一旦不能根除腐败毒瘤,社会大换血必然成为根除腐败的唯一选择。
  ——《当腐败已成为生活方式》 开地拉客

  制度反腐是必要的,文化反腐一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当腐败已成为生活方式》 开地拉客

  对腐败保持沉默是可怕的,漠视更可怕。对腐败保持沉默,是对法律制度的不忠;对腐败的漠视则是对子孙的极大的不负责。最大的腐败不是贪污腐败,而是人民对腐败的漠视。沉默和漠视是腐败生长的沃土和肥料。
  ——《当腐败已成为生活方式》 开地拉客

  贿赂这种行为方式已经成为中国国民族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深深地影响和塑造了中国民族性格的几个消极方面:个人利己主义、不愿斗争、缺乏光明磊落的人格、缺乏是非观念和正义感、缺乏自尊和独立人格。
  ——方兢

  中国人不以理性而以情感驾御一切的另一个现象即为好讲私情……中国实在是一个人情国家,无论大事小事,若有人的关系,总能得到或多或少的方便,所以即便是一封八行或一张名片,在中国社会上无不有它的效用。在中国即无事不讲关系,能钻营的人总要比不能钻营的人多占便宜,故人人乃在交际、请客、接纳、趋奉上下工夫,大部分时间耗费于应付人事,而份内的事反无充分的精力去照顾。一般说来,顾私总不免损公,所以我们的社会遂到处充满着不合理不合法和不公正;一个不合理不合法不公正的社会,自然是一个不健全的病态的社会。
  ——储安平

  世界已成地球村。村中的居民们总是会相互比较,思考共同的问题,又借鉴各自的经验。这是“村民”的眼光,也是世界的眼光。
  ——《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即 强化执政能力成紧迫议程》

  任何先进事物的发展壮大都不会一帆风顺,只要方向正确,就应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从形式民主走向实质民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防官如防盗

  如果说改革过程的某种不公平在某些社会群体中造成了不满和怨恨的心理,那么,负责任的做法是探讨采取某种措施,缓解这种情绪。而激化它、使之演变成社会冲突,无益于任何人。
  ——《关于“郎咸平事件”的理性辨析》  秋风

  在经济上,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存在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就个人而言,被动就是打工者,主动就是老板;就一个国家而言,被动就是弱者,主动就是强者。
  众所周知,被动就缺少抵抗力,被动就会渐渐失去自信,被动就会软弱、就会获得不公平的待遇,被动就摆脱不了无穷无尽的困难,被动就会挨打。
  ——《危险的新“殖民”式经济》  雅皮士

  反省经济改革的二十年,没有设备就引进,将经济看作为简单的“拷贝”,漠视经济发展的本质;以农业经济思想代替工业经济的发展,是我们最大的弱点。而忽视中华民族自身的人的因素,任由封建面子思想作宗,一昧地放弃反省和思考,更是抹杀了自己的出路。其导致我们的模仿,不仅跟不上世界发展的步伐,而且,一定时期后,会引起自身的混乱。
  模仿是弱者的行为,担心他人超越而采取禁锢的做法,更是一个缺乏自信而可悲的可怜虫;
  而为了“面子”,不做反省,更是自欺欺人、俺耳盗铃式的愚蠢。坚持这种做法,失败就是必然的。
  ——《危险的新“殖民”式经济》  雅皮士

  科学经济,核心而首要的是人。解禁对人的一切束缚,让其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挥,才能挽救我们的经济,才能拯救我们的国家。
  出路在于:反省、认识、行动;
  出路在于:更新观念、拿出勇气、迈步向前;
  出路在于:重视科研,尊重人权,开放言论,实行民主政治制度。
  ——《危险的新“殖民”式经济》  雅皮士

  法律的加快建设和完善,开始逐步地改善传统的人为管理制度,使整个社会的管理制度逐步地走向职业化的道路;媒体的渐行开放,标志着传统的封建社会制度已开始彻底地走下中国舞台,也标志着中国开始踏上社会公众监督的现代文明社会之路。
  ——《解决台湾岛问题的新思路》  雅皮士

  虽然,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教育和对外开放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受到管理国家的历史局限性的影响,急于富裕而忽视社会各方面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片面思想,使我们忽略了思想建设对社会长期发展和稳定的重要性的认识;忽视了政治体制对经济建设起着双刃剑作用的认识;弱化了普及教育对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孤立地看待经济和国防,暂停了国防建设。
  这种长期的将社会各方面割裂地看待的结果:在思想上产生混乱,降低了社会的凝聚力,从根本上影响了社会的长期稳定;在经济上,拉大了贫富的差距,形成两极分化,造成社会动荡的根源;在行政管理上,没有及时地统一管理制度,形成党政双轨制,造成管理上的混乱,给投机分子提供了贪污腐败的机会;在干部行为的监督和处罚上,也采用双轨制,这不仅践踏了法律的尊严,削弱了法律的力量,还给投机分子的贪污腐败行为提供了保障,并大大地影响了政令的畅通,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在教育上,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和升学率,忽视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产生了大量的失学儿童,扩大了文盲阶层,从而给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留下了后遗症;在科研和学术上,没有认识到科研和学术所具有的自由性和独立性,没有从管理上进行彻底的解放和支持,使我们的学术和科研始终徘徊在填补国家空白的落后的层次上,导致我国的整体工业始终不能摆脱对外依赖的局面;在人才的具体使用上,始终带上一付眼镜,没有大胆地给予充分的信任,结果挤跑了真才实学者,唤来了大量的投机分子,深深地腐蚀了党和政府;国防上,没有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成果,按照未来的需要,及时地逐步地分批转化为军队的装备。使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没有得到及时的配合。
  ——《解决台湾岛问题的新思路》  雅皮士

  只有智慧和力量才是赢得最终胜利的基本保障,才是赢得国际社会尊重的法宝。
  ——《解决台湾岛问题的新思路》  雅皮士

  在封建社会,讲情就是讲孝。子从父母,妻从夫;弟从兄来,妹从姐;小从大来,大从老。封建主以此衍生,让你民从官,官从天子皇帝。惟独不要你讲道,惟独不要你讲理;惟独就要你忘掉公,忘掉社会是大家共有的自然属性,让你忘掉平等,让你不讲、不信真理。
  如此封建社会之情,就必然要讲等级。讲等级,就让你自卑,就让你丧失自信,就让你自愿地俯首帖耳、自愿地奴化;如此讲情,就让你有理说不清,就让你有法不能施。
  通观封建社会之情,是个人之情,是男女之情,是家族之情;是地域之情,是狭隘自私之情;是理让之情,是无理之情;是小情,是虚情,是假情。它必然是生产腐败的机器,是产生腐败的重要源泉。
  情,是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的根,是维系封建社会家族制统治的主要武器,是封建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宝,也是封建社会定期更迭的根本原因。
  ——《情、理与执政》  雅皮士

  “理”是道,是真理,是自然规律。他产生于自然,产生于公,产生于社会共同的生存。理作用于人,是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维系一个社会平衡、稳定、发展的根本和纽带。
  无理不成序,无理不成章;无理不成规,无理不成矩;无理就纵情,无理就逞强,无理就霸道,无理就嚣张,无理就乱套,无理就灭亡。
  无理是个人英雄主义,是纵情纵欲的自私,也是自掘坟墓的无知行为。
  讲理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就是讲自然规律下的公平。因此,讲理就必然讲科学,讲理就必然讲平等,讲理就必然讲民主,讲理就必然重视人权;讲理就必然顺心,讲理就必然有勇气,讲理就必然有自信,讲理就必然能团结,讲理就必然有力量。
  理,源于自然,是自然规律。因此,理必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影响,理也必有大小、公私之分。理之大、之公,放之世界而皆准;理之小、之私,安于家族、地域才有效。大理含小理,小理不背大,这就是真正的理,真正的公。
  因此,理是不灭的、唯一的、单向的、不可逆的,更不具有两面性。正因为理的这些特性,使其成为衡量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唯一标准。
  ——《情、理与执政》  雅皮士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相互依赖,共同生存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这导致人类相互的接触越来越频繁,矛盾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以情维系社会关系的管理方式,越来越显得在阻碍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得在制造社会的倒退和混乱。人类急需要一种新型的、能促进社会正常而健康发展的、能良好管理和协调社会关系的管理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认识到情与理的真正关系;认识到先于情的理才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同生存和发展的真理。
  ——《情、理与执政》  雅皮士

  我们曾大力提倡“光明正大”,但是忘记了,任何人和任何民族是否光明正大,不仅仅是“禀性”问题,更是制度问题。只有先进的、民主的政治制度,才可能形成光明正大的人性和民族性。只有这样的人性和民族性,才是一个政权真正坚如磐石的基础,才是一个国家无尽的前途和希望。
  ——《从耀邦的悔痛谈起》  宝剑

  人的思维可以分为两部分∶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感性思维是“爱”、“恨”、“愉快”、“悲伤”等感情部分,理性思维则是“演绎”、“归纳”、“推理”、“论证”等理性思考部分。动物也有感情,也会“喜怒哀乐”的感性表现,但绝对不会使用“演绎归纳”等理性思考方法。地球上只有一种生物具有理性思维的能力,这就是“人”。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进步,是地球上几十亿年来生物进化的最高结晶。
  ——《中国不需要思想家》   林思云

  与欧洲人相比,中国人的感性思维能力很发达,而理性思维的能力却相当欠缺。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历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位思想家。有人也许指出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都是思想家,但按照欧洲人的标准,思想家是指具有最高理性思维水平的人。而诸子百家的学说,基本上都是关于伦理道德等感性思维方面的学说,与慎密严谨的西方哲学相比,显得十分粗糙而肤浅。比如作为中华思想代表的儒学,其核心思想的“仁”、“礼”等,都是教导人们怎样立世为人的学说,而不是教导人们怎样进行理性思考的学说。
  ——《中国不需要思想家》   林思云

  究以及预测中国问题还不能忘记一个根本的角度,这就是中国人的特点,或者说中国文化观念造成的特殊社情。中国人最重要的特点怕还是缺乏独立性,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怕还是“官”性,而中国共产党又恰好是有史以来最有统治力的……所以很多例外都会在中国发生。比如基尼系数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会不会动乱的尺度,可即使我们越出了4的红线,社会似乎还在莺歌燕舞着盛世呢?
  ——宝剑

  • 上一篇文章: 建设先进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

  • 下一篇文章: 如果记者沉默 社会将会怎样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0]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55]

  • 冯友兰:对于人生问题的一…[81]

  • 冯友兰:人生术[55]

  • 冯友兰:哲学与人生之关系…[7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安德罗波夫仅执掌苏联15个…[5]

  • 张文木:历史的经验值得注…[6]

  • 《求是》集中刊发5篇文化遗…[9]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10]

  • 张文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10]

  •  
     相 关 文 章
  • 强国摘录(102)[1631]

  • 强国摘录(101)[1765]

  • 强国摘录(100)[1666]

  • 强国摘录(89)[2047]

  • 强国摘录(87)[7018]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