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强国摘录 >> 正文  
  强国摘录(55)         ★★★★★
强国摘录(55)
[ 作者:觉远    转贴自:诚正民族精神研究所    点击数:1588    更新时间:2004-01-14    文章录入:222 ]

   
  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和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使我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家庭养老已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一些人认为福利院养老使老人完全和社会生活脱节,不利于老人的健康。 
  ——《进福利院就夕阳“红”? 专家称精神赡养最重要》

  子女们平时主要关注的是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对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关注得较少。作为子女,应该让老人们感觉到他们给家里带来幸福,他们被需要,而不是一个多余的人。
  ——《进福利院就夕阳“红”? 专家称精神赡养最重要》

  据联合国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近9000万,占总人口的6.96%。2000年,我国正式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将占到总人口的25%,也就是说每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进福利院就夕阳“红”? 专家称精神赡养最重要》

  社工专业的存在基于社会问题的存在。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个人福祉、促进社会进步是社工的基本目标。社工的专业价值体现为“助人自助”(help them help themselves)。具体说就是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  助人的过程就是社工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专业价值。社工助人并非单纯提供物质的帮助,而是致力于案主(client)自信的恢复,帮助他们重新走上社会正轨。所以社工助人的过程更是对于案主一种心灵支持的过程。
  ——《社工大义微析》 陈立周 

  人类的发展而言,民主和自由始终是人们的终极追求,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个体的基本权利。
  ——《社工大义微析》 陈立周 

  社工的信仰就是:人有本质上的受助和助人的愿望。这种愿望并无地域和文化之分,帮助弱者的心理自人类社会产生之时就存在,同情心是人类的共性,如西方以人为本的精神、对自由和民主的向往、对个体生命的关注、扶弱济贫的思想,以及中国远古对于“大同之世”(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追求,有本质上的共通性。因此就助人特征来说,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及仁爱知信赋予了社工发展空间和生存土壤。所以在社工的本土化过程中,关键在于把源于西方的专业价值与中国传统助人特征相结合。
  ——《社工大义微析》 陈立周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马克思

  重视公共卫生,推行预防接种,改善饮食和营养,加之新药和新诊断、医疗方法与技术的不断发明和推广,使人类的预期寿命明显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互联网上千里会诊、挽救生命,不再是神话而被传为佳话。联合国卫生组织更是把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完美状态列为健康的新标准。
  ——《突破人性的弱点——新世纪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医学视野 》 志风

  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应具如下要素:(1)个体主义。这一直是公民社会理论的基石。它主张个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公民社会和国家都是为了保护和增进个人的权利和利益而存在的。因此维护与发展人权是公民社会的首要原则。(2)多元主义。它要求个人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团组织的多样性,思想的多元化。维系这种多元主义的是提倡宽容和妥协的文化。(3)公开性和开放性。政务活动的公开化和公共领域的开放性是公众在公共领域进行讨论和政治参与的前提条件,因此当代公民社会论者无不坚持公开性和开放性的原则。(4)参与性。强调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制约国家权力是公民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5)法治。公民社会强调要从法律上保障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反对国家随意干预公民社会的内部事务,从而保证公民社会成为一个真正自主的领域,把国家的作用严格限制在宪法和法制规定的范围之内。(6)社会自治。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它相对于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只有保持这种独立性和自主权,公民社会的上述结构特徵和文化特性才能得以维持。因此,公民社会主张在社会领域实行广泛的自治,诸如社区自治、社团自治、学校自治、地方自治等等。 
  ——《关于公民社会问题研究的综述》 张祖桦

  “民间社会”指的是西方近代民族国家产生后,伴随着国家与社会逐步分离而出现的个人以私人身份追求其自身利益的“私域”社会,它包括民间组合、民间社团、民营企业、私立学校、独立媒体、社区自治、教会等等。最初,这个以“私域”出现的社会只是被统治的对象,在政治领域中无关紧要。但是逐渐地,主要是通过私人之间的自由结社,通过对公众话题的讨论和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一个超乎个人的“公共领域”得以诞生,并且开始在公共决策上产生影响。既独立于邦国之外,又能够进入政治过程,是西方国家中民间社会的主要特徵。 
  ——《关于公民社会问题研究的综述》 张祖桦

  现代自由主义认为国家是“必要的邪恶”,国家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公民社会需要国家调解其内部的利益冲突,保护其安全及完成公民社会无力承担的公益事业。但是国家具有自我扩张的倾向,若无力制止,国家权力和国家活动范围将会无限制地扩张下去,从而危及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因此自由主义者主张以公民社会来制衡国家,划定国家行动的界限,限制国家权力的扩张。当代公民社会论者继承了自由主义的思想并已形成一个共识,即一个强有力的公民社会乃是民主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于公民社会问题研究的综述》 张祖桦

  国外有些公民社会论者认为,在民主政体下,公民社会和国家之关系的理想格局是强国家和强社会和谐共处。以研究东欧问题见长的美国学者迈克尔.伯恩哈德认为,民主体制下惟一良好的权力配置就是强国家和强社会共存;在这种格局下,国家有能力有效地工作,公民社会也足够强大以防止国家权力过渡扩张而侵犯公民权利;双方中任何一方过于弱小,都会产生严重的问题。
  ——《关于公民社会问题研究的综述》 张祖桦

  李凡认为,强大的个人自由的要求将是中国市民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这种因素一旦被激活,将很难再被束缚起来。实际上中国市民社会的内在冲动已经被激活,在这样的动力下,市民社会的发展是无法阻挡的。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为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这两大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关于公民社会问题研究的综述》 张祖桦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后发现代化国家,市民社会的发展至少应经历三个过程:一是国家干预;二是社会自治;三是政府重新寻找自己的合法性基础。后发国家政治民主化过程的完整实现只有在社会机体得到了健全发育、社会空间的理性化过程在相当大程度上得到了完成的情况下才有充份的基础。 
  ——方朝晖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稳定政策通过社会保险、公共救助和社会福利等政策分散个人风险,进行收入再分配,进而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王 伟

  俗话说,贫病交加。因为贫穷,有了病没有钱看;因为有病,致使更加贫困。这就是当今我国广大农村的一个普遍的现象。看病成了农民最头痛的事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启动》 曹家骧

  把我们的一些名牌大学和美国的这些研究型大学做对比,可以得出四个结论:第一,我们的一些名牌大学和美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差距还是很大的,突出表现在原创性成果、教师质量、科研经费、国际化程度方面。第二,差距在不断缩小,特别在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方面。第三,我国的名牌大学和美国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也就是它们的第三类大学,水平比较接近。第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整体水平,现在还介于美国第三类和第四类大学之间,比较接近第三类。据估计,大约到2025年,我国的一些名牌大学可以进入到国际前100名大学中间,即步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对策思路》

  中国多党合作六种基本形式

  第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政治协商。
  第二,发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作用。
  第三,举荐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
  第四,发挥民主党派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的作用。
  第五,为了更有效地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进行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热情欢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多渠道、多形式地参加各种监督工作。
  第六,支持民主党派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欣华

  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完善、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十六大报告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本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特别是判断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优劣的标准有四条:一是看它是不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二是看它是不是有利于发挥我们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三是看它是不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四是看它是不是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陈喜庆

  不仅监狱,还有政府部门、一切政府授权垄断的单位,都不能以赢利为目标,并向着减少收费、不收费发展才对头。
  ——宝剑

  在中国实行多党制的弊端:
  一,利益分化的合理化。多党制下不但各党,党内各派利益公然分化,地方上也必然相应地形成各利益集体,劳民伤财的全民议政不可避免。
  二,政府效率低下。即使中国实行总统制,各方利益的公开掣肘也会大大妨碍政府权威和效率,从而难以应对各种社会危机,尤其是少数民族,军队,农村中的危机。
  三,新闻将彻底放开,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潮将难以抵挡,东方文化的复苏即使不因此彻底无忘,也将大大延后。
  ——平原

  中国历来就没有过领导权的平等竞争,不是这个竞争的理论不好,而是暂时不适合中国,因为凡是有这个竞争的时候,社会就不得安宁,那样,还有什么健康进步呢。
  多党制在现时的中国将出现这些弊端,那么,实行多党制需要一些什么条件?我原来有个帖子是这样讨论概括的:
  1、经济条件(可以集中在解决温饱、基尼系数降低方面);
  2、国民素质条件(主要是平等、独立、民主的思想意识);
  3、文化条件(官文化转型);
  4、领袖条件(上层的认识和魄力);
  5、国际条件(没有战争威胁等有利局势)。
  ——宝剑

  国际化大都市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既需要相当的经济物质基础,又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更需要长期的发展过程,而不是凭借人们的主观愿望。我国许多城市才刚刚从地、县脱胎,现代化程度不高,即使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也难以同发达国家的城市比肩,更不要妄谈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了。
  “国际化大都市”是有其客观标准和基本要素的。一般说来,它应当是区位经济、贸易、金融的中心,是众多跨国公司和财团总部的所在地,是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是主要的制造中心,是世界性水陆空重要交通枢纽,第三产业高度发展,等等。区位优势、国际性港口贸易、金融保险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重大区域性现代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行业国际化服务、人口规模等,都是“国际化大都市”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慎言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汪长纬

  中央把上海的发展目标定位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是由上海的历史与现实、经济与社会、地理区位以及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决定的。即使这样,上海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按照陈良宇同志在亚行上海年会讲话中的说法,上海目前仅仅奠定了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框架,还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建设发展,才有可能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这个精神是实事求是的。
  ——《慎言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汪长纬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我们对经济发展的认识过多地停留在经济增长的理念上,曾经出现了以经济增长论英雄的局面。在经济增长成为唯一的追求条件下,政府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集中在经济发展的数量和结构上,这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和阶段是必然的和必须的,是不可跨越的。然而当经济增长简单化地体现为GDP的增长时,就会出现发展中的偏差。例如当各级政府纷纷将GDP指标作为经济增长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时,政府的政绩也常常以GDP的完成情况作为一种价值评价标准。在这种发展理念的驱动下,政府资源配置的重心自然是集聚社会各方力量,着力谋求经济增长指标,而常常会忽视社会发展指标,忽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在GDP指标难以呈现年年递增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出现GDP的数字游戏和数字虚假增长,也就在所难免。 
  科学的发展观提出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种修正,也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条件下一种新的政府资源配置方式的重大改变。这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的核心内容,就是适应并体现出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政府资源配置方式重大变革》

  在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上,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主体,统揽了资源配置的方方面面,不仅造成了政府资源配置负担过重,也导致了政府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而根据服务型政府的定位和要求,政府资源配置的领域和投入的重点主要就是经济和社会事业领域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政府资源配置方式重大变革》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英雄是可悲的。但是,如果只把帝王将相乃至武林大侠当作英雄,而把更多为民谋利、舍身求法的“民族脊梁”逐出英雄之林,那就更是大为可悲了。
  ——《“英雄”论英雄 》 潘志豪

  人才,特别是杰出人才一般都具备鲜明的个性。而我们却强调人才的一般标准而忽略人才的特殊禀赋,以致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今天特殊人才、杰出人才的贫乏。
  ——《标准化不是人才成长规律》 谢宁

  一些名牌大学,近些年来也纷纷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一流大学归根到底是要由一批大师级的一流人才来体现的。我们一直在呼唤大师,但是老一代的大师渐渐离我们远去,新一代的大师却罕见出现。我们不能不遗憾地看到,不独在国内的名牌大学,也在其他众多领域,大师级人才的缺乏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的文坛上产生不了新的鲁迅,舞台上看不到新的梅兰芳,在科学、文化、艺术界都很难看到既有崇高威望,又有极大成就,同时还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代表性人物。与此相联系的,也难以产生科学技术上重大的创造发明,思想文化上重大的建树,文学艺术上新的公认的经典作品,乃至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标准化不是人才成长规律》 谢宁

  人才的成长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我们对杰出人才的要求固然十分迫切,但是也不可拔苗助长。须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建设绝不像盖一幢大厦、架一座大桥那样迅速高效。据一项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调查显示,大多数获奖者其父亲、祖父一辈都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许多被视作大师级的学者,考察其身世,往往也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笔者曾听到北大一位很有名气的教授坦言,他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国内在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不可能问鼎诺贝尔奖。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学科领域恐怕都处在这种状况。诺贝尔奖的颁发一般还要有二三十年的滞后期,由此看来国内学者获得诺贝尔奖的前景绝对不容乐观,而即使在不久的将来偶然出现个别获奖者,也并不意味着中国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如果将眼光放到目前在国外留学工作的大量人员中,恐怕真正从事前沿科学研究的杰出人才也十分有限。 
  ——《标准化不是人才成长规律》 谢宁

  必须承认我们在杰出人才的培养、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人才的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又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从整个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入手,真正形成一种有利于人才自由成长、自由竞争的格局,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固有的人才模式、人才标准,破除一切限制人才特别是限制特殊人才的陈规俗套。 
  ——《标准化不是人才成长规律》 谢宁

  新的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否定。强调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没有重点。在诸多的发展目标当中,加快经济发展始终是最根本的。
  ——《新发展观体现新思维》 赵长茂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遵循的大原则。
  ——《新发展观体现新思维》 赵长茂

  片面的发展观必然带来恶果,导致实践中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重经济总量扩大,轻经济结构优化;重物质财富获取,轻生态环境保护等偏向。世界上一些国家有增长、无发展的历史教训值得记取,我国某些片面发展的倾向值得警惕。实际上,“非典”疫情在我国爆发和蔓延的事实,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正像有关专家指出的那样:如果一个国家传染病、流行病失控,人们的健康水平低下,得一场重病就可能搞得倾家荡产,那么,不管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多快,都是没有意义的。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包括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
  ——《新发展观体现新思维》 赵长茂

  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其他方面的发展,最终都要体现在人的发展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而人越是全面发展,物质文化财富就创造得越多,物质文化财富的增加,又进一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形成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所以,必须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搞建设、谋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及其现实满足程度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人的全面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终目的。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眼于长远发展,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构筑终身教育体系为核心,营造学习氛围,逐步实行以开发人力资源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新发展观体现新思维》 赵长茂

  纵观世界上的各种民主体制,议会旁听制度是一个基本的、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体现政治的透明度、决策的公开性和公民的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
  ——《提升公民知情权参与度举措》 胡伟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发展,就要善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尤其需要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制度创新、制度安排和制度建设,切实保障普通公民的知情权、参政权、选择权、监督权和评价权,打造透明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
  ——《提升公民知情权参与度举措》 胡伟

  行业协会是社会治理结构自发演进的结果。行业协会信用在自发演进中不断积累、形成的比较优势使其成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支柱,并进一步演变成为成熟市场经济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支柱》 朱国华 朱国泓

  在计划经济下,社会信用主要依赖政府和社会个体两个支柱。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以及政府职能转换的相继展开,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建立和发展的工作也随即展开,社会信用建设已然形成政府、社会和行业协会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支柱》 朱国华 朱国泓

  对于一个真正的学者而言,有时候倒需要一些特立独行,需要有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或许才更能产生创造性成果。
  ——《高待遇不等于高创造力》 谢宁

  中国脱离封建社会的体制还未过百年,官僚主义、小农意识还很浓厚。一方面,经济要溶入世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先进;另一方面,打开国门后的国人,市场意识虽说是长了些,但根深蒂固的封建残余思想依旧很重——这就是先进与落后的反差,这种差距处理不好,给日后所有一切的一切都要埋下阴影!
  ——灯火阑珊处 

  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经过新中国五十多年的积累,形成了高达十几万亿元的全民所有的固定资产,其中经营性资产就达7万多亿元。这是几代人艰苦奋斗积累起来的共同财富,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此外,还有一批归集体所有的资产。对这些资产,必须严加保护,使之不断增值,决不能由任何个人侵占或任其流失。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相互参股,形成混合所有的股份制经济,这将是我国的股份制经济在股权结构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运行机制上,我国的股份制经济将采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运用的形式,从而形成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经济机制。
  ——《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郑新立

  把混合所有的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要求我们的绝大多数企业都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成为股份制企业。在同一企业里,既有国有股,集体股,又有个人股、外资股、法人股等等,各类所有制的资本具有平等的地位,按照股权的多少,享有不同的权益。国有资本可以控股,也可以参股,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也只有在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股东会,成为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由股东会产生董事会,作为企业的决策机构。由董事会聘任经营管理者,作为企业管理的执行机构。股东会、董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三者之间形成制衡机制,才能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如果我们的多数国有企业都是国有独资或国有股一股独大,股东会和董事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权力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就不可能建立起来,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郑新立

  实行混合所有的股份制,有利于集中社会各个方面的资金,实现资本的集聚,满足大型工程和建设项目对巨额资金的需求;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把经营管理能力强的人才选拔到企业领导岗位;有利于维护各方面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特别是广大劳动者投资创业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政府职能主要转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正是由于混合所有的股份制所具有的这些优势,因此,它在许多地方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一部分,成为搞活国有经济的主要途径,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郑新立

  在职工股中,又分为核心层、骨干层和一般职工持股。这样的股权结构,既能壮大公有资本,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又能使企业具有稳定的职工队伍,形成较强的凝聚力;还能使企业具有集聚资本和接受股民监督的功能,有利于企业迅速做大做强。
  ——《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郑新立

  公有制能不能与市场经济结合,这个问题从改革一开始就成为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的尖锐问题。国外不少人对我们的探索表示怀疑,甚至断言,市场经济只能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中国要搞市场经济,就只能全面实行私有化。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们基本上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按照基本经济制度调整所有制结构,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一样,都可以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这个结合点就是股份制。多种所有制经济通过股份制这种资本组织形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企业法人财产,既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发挥整体功能,这就顺利地实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个难题的解决,使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了改革以来始终被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使改革的理论更彻底、更完善了。
  ——《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郑新立

  艺术节既是高雅的艺术展示,也是老百姓的节日,是面向全社会的公益行为,因此要让低收入者也能看上戏。
  ——《艺术节意义在于文化公共性》

  表演艺术是高素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那些高雅的作品,市场价格必然昂贵,超过了很多平民的消费能力。因此在发达国家,政府和非盈利机构用大量赞助来弥补文化市场的这一缺憾,并在一些中小城市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型艺术节。
  ——《艺术节意义在于文化公共性》

  这就是文化事业的未来: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需要大量不图回报的投入,因为这是面向全社会的公益行为。发达国家50多年来的经验和香港、新加坡近二三十年的经验都告诉我们这一点。
  ——《艺术节意义在于文化公共性》

  • 上一篇文章: 强国摘录(52)

  • 下一篇文章: 强国摘录(56)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58]

  • 蔡崇信对话张忠谋|面对宏…[56]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54]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64]

  • 张文木:美国人的“商人”…[6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13]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18]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14]

  • 毛泽东:“乡村就是小城市…[13]

  • 嫦娥六号月球“出差”干什…[13]

  •  
     相 关 文 章
  • 强国摘录(89)[2054]

  • 强国摘录(87)[7025]

  • 强国摘录(86)[7009]

  • 强国摘录(85)[6824]

  • 强国摘录(84)[649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