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法 >> 正文  
  质疑精神是现代社会的成人礼       
质疑精神是现代社会的成人礼
[ 作者:郑连根    转贴自:腾讯博客    点击数:1639    更新时间:2009-08-06    文章录入:admin ]

 

质疑,一种叫做质疑的思想情绪正在四处蔓延。从余秋雨的诈捐门到29岁市长罗森锋的升迁背景与论文抄袭事件,从石首事件中年轻厨师的死因到文怀沙先生的年龄与大师头衔……关涉这些事件的每个细节都在众人不信任的明光接受质疑,甚至就连最早质疑文怀沙的学者李辉也遭到了别人的质疑——最近,何三畏和易中天就分别撰文,质疑李辉质疑文怀沙的方法。    
     
质疑源于一种不信任的情绪。当石首民众数千人、上万人地聚集一处的时候,民众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质疑:我们不信政府说的那一套;当网民们对29岁的宜城市长罗森锋进行人肉搜索的时候,网民们敲击键盘的声音就是一种质疑:我们怀疑这件事的背后有黑幕;当人们对曾经的大师文怀沙和余秋雨口诛笔伐之时,揭丑的指向更是一览无遗:别以为戴一顶大师的帽子就能遮盖自己的丑事。

      
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情绪,质疑这把利剑也会误伤。在诈捐门中,余秋雨之外,著名作家阿来、杨红樱等人也被质疑,后来,他们拿出了过硬的证据,质疑才停止。对此,杨红樱坦言很受伤。杨红樱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网民的质疑精神亦难能可贵。没有人愿意被质疑,但是,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充分珍惜公众的信任和爱戴。即便是政府也是一样,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对黄炎培说: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可见,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大都有点贱——愧对信任而惧怕惩罚。没有必要的外部压力,他们的职业操守和人格底线很容易被突破。所以,如果没有质疑,没有监督,那么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会变坏

       
既然这个社会还充满着伪善、虚假和欺骗,那么,质疑精神便有充分的理由得以成长、蔓延。
      
西方社会也经历过一个质疑的时期。在报业繁荣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个著名的报纸都参与过拔粪运动——只有揭开美丽谎言之后,事实真相才会一点一点地浮出水面。在此期间,无数的假面具被撕下,有的也鲜血淋淋。《纽约时报》就通过解密越战档案揭露了美国国防部的颟顸与黑幕。美国国防部为此恼怒成羞,以泄漏军事机密的名义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官司打到美国最高法院,最后以《纽约时报》的胜利而告终。几位最高大法官认为,贯彻舆论监督权和公民知情权是一个现代民主社会牢不可破的原则,而一些滥用的国家机密军事机密显然妨碍了舆论监督权的行使,是对公民知情权的一种剥夺。

      
现实之外,西方人对历史人物也不客气。一个叫理查德·扎克斯的美国人写了一本书《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专门质疑历史名人。他在图书馆浩如烟海的资料中爬梳,为的就是找出历史名人的丑事。于是,他考证出了居里夫人当小三(与有妇之夫发生婚外情)的经历,考证出了梭罗假行僧(对外宣称自己回归自然,过朴素生活,可实际上偷着回城市享受奢华生活)的事实。他还考证出了爱因斯坦不是个好丈夫,爱迪生曾为监狱发明电椅
……
      
理查德·扎克斯对历史名流的质疑有理有据,比起李辉质疑文怀沙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我读过他的质疑之后往往是会心一笑。因为那些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是经得起质疑的,居里夫人当过小三的经历丝毫也不能动摇她大科学家的地位。相反,倒让我们看到了更可信的历史真实。与之相比,今天的众多国人实在经不起质疑。比如,一旦质疑到论文涉嫌抄袭的问题,29岁的罗森锋市长就不予回应了;在诈捐门事件中,曾在青歌赛上指点历史、纵横文化的余秋雨老师也是三缄其口,不做正面回应;石首事件中,官方习惯性地说群众不明真相,可是真相到底是什么呢?直到现在官方也没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法。

      
疑问尚在,质疑之声如何停止?黑幕不除,人肉搜索难止;公开公正不兑现,质疑精神便有强大的生存空间。

      
我当然知道,充满质疑目光的社会不够和谐,恰如沉迷于捉奸与反捉奸游戏的家庭不会幸福。可是,质疑精神的滋生和成长是现代社会的成人礼,它是一个社会最终走向和谐的开始。这一点,恰如青春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开始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出质疑和接受质疑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宿命,是我们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 上一篇文章: 承认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

  • 下一篇文章: 追求真理离不开言论自由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5]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5]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林同济:战国时代的重演[2]

  • 林同奇:“我家才子,一生…[11]

  • 林同济的“道家回归主义者…[12]

  • 不懈追求的学者林同济[6]

  •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6]

  •  
     相 关 文 章
  • 有一种超越叫接受[1110]

  • 洋务运动的警示[1475]

  • 生死追问说归宿[1334]

  • 天才与大概率价值观[1847]

  • 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1162]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