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缺点教训 >> 历史教训 >> 正文  
  洋务运动的警示       
洋务运动的警示
[ 作者:郑连根    转贴自:腾讯博客    点击数:1477    更新时间:2009-08-06    文章录入:admin ]

 

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洋务运动在中国呼风唤雨,风光一时。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对清廷的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及相关机构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在内忧外患之际,洋务派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实现自强的目标,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力量。但是,在李鸿章等人轰轰烈烈地搞了30多年洋务之后,在北洋水师已经建成当时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之后,中国还是在甲午海战中败于日本,不得不再次签订屈辱条约,割地赔款。甲午海战失败及随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洋务运动的最终失败——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真正强大。关于洋务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早有很多总结,在此不再赘述。我在这里只想谈一谈洋务运动中的脱节现象。
       
洋务运动是清廷在内外交困之际所采取的一种自保性质的改革。当时,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在这种情况下,清廷的一部分当权官僚决定首先把心腹之害的太平天国镇压下去,而后再设法抵御被认为是肢体之患的外国侵略。为此,他们开始实行所谓的自强新政,主要内容就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是军事技术),一方面企图通过与西方搞好关系,以争取军事支援,另一方面也想通过此举实现中国的工业化,最终达到自强的目的。这些想法当然是不错的,可是,一开始,洋务运动就在体制和技术之间出现了脱节的现象。按照张之洞的说法,洋务运动之学习西方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即坚持大清帝国的整个体制和意识形态不动摇,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学习他们船坚炮利的一面。岂不知,在很多时候都是不可分离的。正如严复所说: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有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严复的意思很明显,如果中国的整个体制和意识形态不变,仅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于自强无补,正如将马腿强行移到牛身上一样,两者因不配套而互相扞格,双双失效。洋务运动的失败最终证实了严复的判断,之间的严重脱节可以说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洋务运动以它的失败告诉后人,没有体制变革的足够配合,单纯的技术变革和实业发展是走不远的。
   
洋务运动的另一个脱节之处是:它追求的目标是国家富强,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它不但没有能让底层民众享受到变革的好处,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生凋敝。洋务运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变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强,这本身没有错误。可问题是,洋务派口中的自强,一直就是以国家为本位而非以民生为本位的,所以,洋务运动从启动之日起就没有把民生问题提到一个应有的高度来加以重视。他们建军械所也好,制造军火和轮船也罢,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增强清廷的军事实力和工业实力,对于普通百姓能否从这场变革中获得好处,他们考虑不多。甚至,为了所谓的国家富强,他们还不惜侵害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
       
洋务运动大力修建铁路、建造轮船、发展机器制造业和采矿业,这些产业当然是中国所需要的,可是,产业的升级换代往往会让一些底层劳动者失业。因此,在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体制下,政府和企业在推行技术变革,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必须顾及底层民众的承受力,不能让最底层的百姓生活得更加悲惨。可洋务运动不是这样。铁路运输和轮船航运业的发展让大量的船户车户脚夫失业。这些最底层的劳动者被洋务运动挤出了旧业,却又难以进入新业,在他们赖以谋生的低级手段被洋务运动所提倡的先进机器所取代之后,伴随他们的只有每况愈下的困顿和日复一日的怨恨。针对这种情况,湖北巡抚奎斌曾记述:以湖北一省而论……实因轮船畅行,民间衣食之途,尽为攘夺,江河船只顿减十之六七,失业之人不可胜计。而襄樊一带行店关闭,车户歇业,瘠苦情状,尤不堪寓目。所以,当时就有人批评洋务运动是刮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于官也。就连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也承认:今之熟悉洋务者,往往于吏治民生易于隔阂
       
洋务运动既然隔阂于民生,甚至还刮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于官,所以,它得不到广大普通百姓的支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离开了广大民众的参与和支持,它焉有不失败之理?一场改革也好,一次技术变革也罢,如果不从民众的本位出发,不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只把底层民众当作一种工具,使其承受变革的阵痛,那么,这样的变革必将因“隔阂”于民生而被广大民众所抛弃。这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给我们的又一重要启示。

最后还得说一说洋务运动中用人的问题。毛泽东曾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那么,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提拔使用的干部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简单地说,具体经办洋务的人在事功和道德之间严重脱节。一方面,这批洋务分子买船造炮、开矿练兵,积极地为中国引进西方的近代工业和先进技术,另一方面,这批人也借经办洋务之际中饱私囊,大搞腐败。对此,辜鸿铭曾有过论述,他说,李鸿章用人但论功利,不论气节;但论才能,不论人品。这就使得一批奔竞之徒聚集在洋务运动的旗帜之下,而有理想有操守的正直之士因耻于与小人为伍而日渐疏远洋务,结果就造成了一种奇怪的人事现象:洋务运动本为当时一股先进的力量,可是,参与洋务运动的人却多是追名逐利、没有道德操守的腐败分子。当时,就有人批评洋务运动说才杰不谈洋务,谈者皆势利小人,临时张皇,一无足恃。这一点,就连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张之洞也不讳言,他说:近年习气,凡稍知洋务者,大率皆营私渔利之徒。梁启超后来总结历史,更是称洋务中人为一世鄙夫
       
一项从理论上讲绝对先进的事业,最终却落到了一批营私渔利之徒的手里,历史的诡谲在此暴露无遗。理论上的先进性与实际操作中的腐败行为交织在一起,暴露出了洋务派在做事与做人之间的严重脱节。李敖曾说:与什么人一起奋斗有时比为什么奋斗更重要,既然搞洋务运动的大率皆营私渔利之徒,所以,它最后以失败收场也就不足为怪了。
    作为一段历史,洋务运动离今人已经很远了。可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却并不过时,它的教训依然值得今人深思,汲取。

 

  • 上一篇文章: 清末五大臣的中国形象

  • 下一篇文章: 透视中国皇朝史上的盛世迷思 国运盛衰转瞬之间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6]

  • 侯外庐西大治校[54]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2]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8]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5]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9]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8]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7]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8]

  •  
     相 关 文 章
  • 有一种超越叫接受[1111]

  • 生死追问说归宿[1336]

  • 质疑精神是现代社会的成人…[1640]

  • 天才与大概率价值观[1848]

  • 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1164]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