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军事家 >> 正文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97    更新时间:2025-03-09    文章录入:admin ]

 

各级干部大大发扬单独行动的能力,上级应大胆培养下级的独立指挥。

 

关于训练方式,宜多因时因地就机会实施训练。每次战斗动作开始之前,务预先授以动作方针与战术原则,每次动作结束,务讲评其优缺点,研究其经验。每次遭遇新情况时,务能给予适合情况之新指示。总之训练与战斗打成一片,这是运动战中特别要求的。

 

只靠军队是绝对不够的。必须把政权、人民以及其他各方面所有的力量都动员起来才行。

 

力争主动,反对被动,反对消极防御。只有机动地把握了这一原则,才能战胜敌人。在战略上游击战是防御的,在战役战术上应是进攻的。无论游击战或运动战,在进攻敌人时固然是主动,在不利情况下适时退却、转移,另寻战机,也是争取主动。

 

干部每日的两小时学习制度要建立起来,学习才能经常,政治军事理论的提高才有保证。遵守两小时学习制应是自动的。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任务之一,才能是自动的、积极的、有兴趣的。有了深入的学习,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才能活泼、正确、辩证地来应用。

 

教育方式注意:首先要抓住中心。进行教育的干部要适当地配备,教育时间适当地分配,教材要很好地选择。教育要有较周密的计划,根据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合乎现实的需要,反对死的公式。其次,我们要学一门通一门,学好一门再学他门,一知半解反会坏事,应当反对。最后,实践和理论要联系起来,战略战役战术的理论研究要和抗日的实际行动,和反“扫荡”战争的战略指导直至战场指挥、战斗动作贯穿起来,以作战的经验教训,来充实发展战术的内容。不要死守条文,不要轻视实践经验。

 

建立讨论计划、检查督促、总结报告等工作制度。对于上级的命令指示,要深入地了解与定出具体计划,坚决执行;对于工作中的优、缺点和经验教训,要适时地总结;对于下级的工作情形要适时地了解,适时地予以指示推动;要根据实际适时地修正计划,充实工作计划内容等等。这些制度,须确实地建立起来,否则各部门工作将会出现自流现象,决不能求得工作的进步与任务的完成。

 

战斗前要有详细的计划、周密的部署和充分的准备。每个指挥员的指挥艺术,就在于冷静地考虑,果断地动作,指示要具体,部署要周密,并从各种情况的可能变动上来估计与分析问题,给予下级以极大的机动的便利,勿以死的公式来限制下级的创作。

 

要保持秘密迅速、坚决猛烈和干脆的战斗动作。这是运动战、游击战,尤其是进行伏击战和袭击战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为要争取他们与我们共同抗战,共同前进,我们应善于具体分析他们本身内部中间各种分子不同的政治水准,而使其先进者推动落后者一同前进。

 

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基本任务有五点:第一,执行上级的指示。第二,了解情况。第三,决定政策和办法。第四,实现这些办法。第五,检查督促。

 

关心战争、关心训练、关心士兵的正确作风,我们要好好发扬起来。因此,我们必须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要首长负责,亲自动手。过去有些干部对部队训练教育问题的思想还没有搞通,没有负起责来,那是不对的。今天把问题搞清楚了,各级首长就要亲自负起责来,不要不负责不动手,或者假负责假动手。首先我们要反对首长不负责或假负责的坏作风。每个干部要想成为一个智勇双全的指挥员,只管打仗不管训练教育是不行的。只管打仗,就是打得好也只是尽了你的职责的一部分;而且,只管打仗不管训练的指挥员是往往打不好仗的。须知打好仗是建筑在练好兵的基础之上的。作一个首长,必须会打仗又会练兵。否则就不是好的指挥员。

 

实际经验是很宝贵的,但当它不能上升成为理论时,经验有时就会害大事。只凭勇敢去打仗,不学习理论,会变成狭隘的军事经验论。教条主义把理论和实际脱节了,经验主义把理论忽视了,都是不对的。

 

干部要看书,学原则。不仅是看的问题,而且要结合在实际中去运用它,学用一致,学以致用。毛主席、朱总司令经常教导我们,好好学习理论,要善于总结经验,要把经验上升为理论,要把理论丰富起来再去指导实践。做什么学什么,用什么学什么。学了再用,用了再学,反复地用,反复地学,在不断的学和用中一步步提高。如果有些干部不愿学习理论,就要启发他学习,帮助他学习。如果不自愿地去学习,就实行强迫的学,规定要看的书非看不行。

 

党的干部政策是以德、才、资三者作标准的;资是摆在第三位。而且这个资,不是简单的指资格,是指的资望。

 

部队的政治教育,基本上是精神教育。主要的是提高战斗精神,培养顽强的战斗作风,养成对敌狠对己和的作风,不论是面向着任何敌人,都有“不怕你”的英雄气概,有无上的勇气。戒骄是对指挥员说的。法国拿破仑有句名言:“最后的五分钟”,我们要牢记在心。最后五分钟,是决定胜负的关头。好多指挥员在最艰苦最严重的时候,譬如说伤亡很大,反复的打上去又退下来,部队的连续作战与连续行军很易感觉疲劳等,这种时机最易动摇决心,最易把最后决胜的时机放过去。因此须牢记一条:当你是最严重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敌人最严重最困难的时候,常常是当你因困难而决心发生动摇的时候,也恰恰正是敌人对胜利已感到绝望的时候。这种时机是最紧要的关头,这种时机决定于何方能坚持,何方能熬过这最后的五分钟,何方就能取得胜利。因此,我们要坚持最后五分钟。选择指挥员,最好的是能顽强不屈,坚持最后五分钟。

 

要修养成为一个好指挥员须注意:一是勇猛果敢,但不要急躁粗暴。勇猛果敢是包括智慧的。二是谨慎细致,但不要犹豫不决。即如中央所指示的,要打有计划的有准备的有胜利把握的仗。我们大家须要在这些地方,多加注意。

 

我们要爱护士兵,爱惜士兵。一个新兵如果不加训练就拉上火线,那是送死战术。不讲战术叫士兵去乱冲,也是送死战术。一个指挥员随便叫下级和士兵去送死,那是罪恶。打仗是必须牺牲人的,但不能作无谓牺牲。懂得了这一条,自然就要加强对部队的训练和教育。

 

建立了各种制度是好的,必需的。没有一定的制度,就不成其为军队。制度定了以后,主要的是巩固制度。如果开过会后就忘掉了,是不对的。制度公布以后,必须大家遵守,坚决实现。如果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可提议修改。但在未修改以前,不能借故不执行。

 

干部和战士,又各有其重点。干部基本上是学战术,但要懂得技术;战士基本上是学技术,但要与战术结合起来。

 

一个指挥员,要想把仗打好,必须具备很多条件。首先一条,要胆大心细。这就是说,平时好象一个大姑娘,要平心静气,不是轻举妄动;打起仗来好象一只猛虎,同时要有“打鼠如虎”的精神,把一个弱的敌人当作一个强的敌人打,把一个强硬的敌人当作更强硬的敌人来打。总之,打以前要心细,一打开了就要胆大。其次要善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情况。掌握情况是战前准备工作最主要的一环。情况掌握以后,就根据已得的情况进行各种准备工作。准备工作要求周密充分,而且越充分越好。

 

一个指挥员,在平时就要善于管理,善于训练。

 

要求各级指挥员同志,要很好地注意自己的作风,要养成良好的作风,因为你的作风是直接影响部队的。怎样的作风才算是好的作风呢?我觉得军队应该养成下列的战斗作风:谨慎细致,迅速、果敢、勇猛、沉着,不怕困难,不叫苦,胜不骄,败不馁。

 

我们研究士兵逃亡,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逼跑的。你不爱他,不把他当作兄弟看,而把他看成奴隶,所以他只有跑。

 

军事上也要讲民主:下命令以前,可征求士兵意见。下达命令以后,如何执行?有时间要交给大家讨论。经过讨论,办法多了,任务明确了,胜利信心也高了,战斗任务就能自觉去完成了。

 

内部关系一定只能采取团结的方针,对内要讲和,对敌才讲狠,对内狠就团结不好。对新的部队要很好帮助,有缺点不要取笑他们。战斗任务完成不好,要互相检讨,不要互相埋怨,互相推诿。仗打好了,就抢东西、争功,功劳都是自己的,自己给自己戴高帽子,这是不对的。战后互相提意见是可以的,必要的,但应该是善意的帮助,不是打击别人,抬高自己;是为了总结经验,提高战术技术,不是为了个人打算或小集团利益。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爱兵拥干。我们有好多干部,只讲拥干,不讲爱兵,把两者分割开来,象把集中与民主也分割开一样,只讲集中,不讲民主。我们干部要求拥干,首先要检讨自己是不是爱兵。对战士生活关心怎样?对士兵训练怎样?对战士伤亡后的态度怎样?身为干部,一定要爱兵。每个干部必须懂得,有了士兵才要干部,不是有了干部才要士兵。在战场上真正冲锋陷阵的,要靠士兵。因此军队干部要明确树立为兵服务的思想。

 

上级不要光强调执行命令,应征求下级意见;下级有意见可以提,采纳与否,上级有权决定。要坚决执行命令,错了由上级负责。

 

胆大心细,心细胆大,以小胜多,以多胜少,这个素质要锻炼修养,向古人学,向敌人学,向别人学,自己学习,取人之长,除自己之短才行。

 

训干方法是短期训练班,各纵都集中部分干部进行轮训。学习毛主席十大军事原则,《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中重要问题在善于学习一段及兵团两个战术指示,结合实践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讨论。

 

根据部队本身的经验,定出战术原则十条,在部队中进行教育。这十条是:

充分准备,精心计划;

进攻防御,都要精通;

军事民主,服从命令;

坚决顽强,果敢勇猛;

隐蔽突然,敏捷机动;

主要方向,力量集中;

插入切断,连续进攻;

发挥爆破,步炮协同;

互相援助,一致行动;

全歼敌人,建立战功。

 

战争开始是很猛的,我们要顶住他几个浪潮,如果不能顶住,他的锐气就来了。能够把他顶住,他就会再而衰、三而竭。动员计划挡住头一步是重点的重点。人力与物力都要这样。

 

毛主席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我们的干部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不要说假话,不能讲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用干部要任人唯贤,搞五湖四海,看干部主要看德才表现,不要任人唯亲,搞小圈子。要搞群言堂,不要搞一言堂,要让大家讲话。古人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们要听各方面的意见,尤其要注意听不同的意见,偏听偏信就要倒霉。所以,要兼听,不要偏信。干部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信任,团结合作。一个人总有自己的长处和短长,要了解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对同志的缺点要帮助,要谅解。要团结合作,不要分裂,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团结的目的。在一起工作,团结合作,非常要紧,不要互相拆台,当然,有些原则性的争论,不要采取和稀泥态度,应采取帮助的态度,说服人家,有些自已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上报,不要扭住不放,争论不休。

 

毛主席的军事著作我们要学,主要是学习毛主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我们军队的政治工作,首先应该抓好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但不是要每天去背诵,而是要领会精神实质,照着去办。你背得滚瓜烂熟,又不是去考状元,这个状元顶个屁,有什么用。我们学习,主要在于运用,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要系统地、完整地、准确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当然也包括马恩列斯的著作在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发展,我们的学习方法也要改进,不要读死书,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搞形式主义。

 

我们要严格纪律,赏罚严明。古今中外的兵书上没有不主张治军从严的。

 

军事历史研究很重要。我过去就讲过,我们军队院校要教战史,包括古今中外的战史。军事历史是一门科学。研究军事历史,就是通过以往的战争实践来研究战争规律。“历史是一面镜子”。掌握了丰富的军事历史知识,就能更好地借鉴古人和今人的战争经验。

 

做一个称职的军事指挥员,一定要下苦功夫钻研现代军事理论,要有一定的军事历史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干部的根本办法,就是让他们学习。办好学校,搞好轮训是重要的,同时要重视自学成材。兵就是要练、练、练,干部就是要多读书。要从战士和下级干部开始,就把他们的知识丰富起来。他们是基础,什么干部都是从基层出来的。有了基础,逐步深造就容易了。

 

游击战的战术原则,就是这个时候提出来的。我和戴克敏、曹学楷共同研究,在军事问题决议案里,总结了这么几条:

(1)集中作战,分散游击;

(2)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

(3)敌情不明,不与作战;

(4)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5)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

(6)对远距离的敌人,先动员群众扰乱敌人,再采取突击的方式;

(7)敌人如有坚固防御工事,不与作战。

 

戴克敏还提出了游击队员的“八会”:跑、打、集、散、进,退、知、疑。

 

关键是避实击虚,避强击弱,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打也好,跑也好,进也好,退也好,集中作战也好,分散游击也好,都离不开这一点。

 

集中兵力,“围点打援”。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实施外线攻击,集中兵力,形成拳头,是关键一环。集中兵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要下狠心,舍得暂时丢些地盘,受点损失。那时作战,有两个东西是集中兵力的最大障碍:一是军事保守主义,囿于现地,不敢或不愿集中兵力,大胆进攻。二是军事平均主义,分散兵力,四面出击。我们克服了这些障碍,坚持了集中兵力的原则,形成一个拳头,狠狠打击敌人。

 

攻必克,战必胜。就是说,要打有把握之仗,不打则已,打则必胜。接连吃败仗,是提不起部队的战斗士气来的。

 

强调部队在鏖战的最后关头,一定要有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毅力,以便把敌人熬垮,趁势歼灭之。假如失去了这种机会,等他们缓过劲来再同我们打,你想消灭他,谈何容易!这些情形说明,过硬的战斗作风,对于我军来说,并非可有可无,而是绝不可少的。

 

“兵贵神速”。时间就是力量,就是胜利,就是军队的生命。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无不重视时间对于军队和战争的意义。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的我军,更是这样。我们在战争实践中练就了“走”和“打”的两套本领,凭着它去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这两套本领的施展,都离不开一个“快”字。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红军的作战经验时,曾对运动战作过通俗的解释: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一条是打,一条是走。走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时间,做打的文章。

 

对付敌人,我军一般是在周密计划、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集中兵力,出敌不意,突然进击,争取几个小时或一两天内干净利落地解决战斗。

 

战役战斗的速决原则,要求我军每战必须果决神速,雷厉风行,以快制敌:集结兵力要快,开进战场要快,兵力展开要快,抢占有利地形要快,扫清外围据点要快,制敌退路要快,突破缺口要快,分割穿插要快,扩张战果要快,追歼逃敌要快。总之,尽一切可能保持战役战斗的突然性,从而夺取各个环节上的先机之利,达到迅速全歼敌人的目的。事实证明,这是我军以劣敌优、以寡击众的有效手段。

 

战时的快速作风,靠严格要求,点滴抓起,平素养成。我们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训练、行军宿营、执行命令、完成任务等活动,树立指战员坚强的时间观念和令行禁止的紧张作风,反对稀稀拉拉,慢慢腾腾,马马虎虎,军队不象个军队的样子。习惯成自然。部队平时养成了快的作风,战时就能发挥作用。

 

部队的勇猛作风,首先是一种震慑敌人的强大精神力量。战争不仅是敌我双方物质力量的较量,同时又是精神力量的较量。物质的因素固然重要,固然必不可少。而精神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却更重要,更必不可少,“两军相遇勇者胜”。战争实践告诉我们,这是真理。一支军心涣散、萎靡不振、缺乏战斗勇气的军队,装备再好,人数再多,也不堪一击。我军当时装备差,人数少,然而却迭摧强敌,屡战屡胜,道理就在于红军指战员是大无畏的勇者,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视死如归,首先从精神上压倒了敌人。部队打起仗来,眼睛都红了,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高喊着“杀”声,猛虎般地扑向敌人。

 

活,即灵活机动性。它是指战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在战争中的充分发挥,是人的主观能力适应战场条件及其变化的表现,因而也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重要一环。红四方面军的狠、硬、快、猛,是同灵活机动的战斗作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古往今来,不论进行何种战争,交战双方都要求各自的军队灵活作战,机动制敌。如果参战的一方死滞呆板,作茧自缚,则势必陷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下文就是失败。灵活机动的必要性,不但是由交战双方为取得胜利,均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手段去力争主动、力避被动所致,同时也为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的战场形势所使然。我军以弱敌强,打的是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我们进行每个战役战斗,拼火力拼不过敌人,耗时间、耗物资也耗不过敌人。要争取主动和优势地位,达到速决歼敌的目的,除了情报准确、决心果断、计划周密、士气高昂、运动神速、近战夜战、群众支援等条件外,最重要的便是如何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指战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时因地因故而灵活机动作战的问题。因而,灵活机动性,既是战争规律的一般要求,又是我军劣势地位的特别需要。离开了它,部队便无法发展壮大,担负起胜利进行革命战争的伟大斗争任务。

 

选拔人才,要防止求全责备。“金要足赤,人要完人”是不对的。任何人都有优点、长处和缺点、弱点。求全责备,百般挑剔,往往会把真正的人才看偏。实践证明:凡是有知识,有才学的人,多有独立见解,勇于思索,勇于探求真理,勇于提出问题。决不能把这样的人看成“清高自傲”、“单纯业务观点”。

 

要爱惜人才,防止妒贤嫉能。对人才,不仅要发现、培养、合理使用,还有个爱惜和保护的问题。嫉妒,是发现和使用人才的大患。

 

看人用人,不是以德才为标准,而是以感情代替政策。对自己喜欢的人,无德无才也重用;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有德有才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这些现象我们必须坚决防止,坚决反对。一定要珍惜人才,保护人才,正确地使用人才。这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大责任。

 

要提倡访贤,善于识别人才。认识真理,鉴别一种事物,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识别人,发现人才,比鉴别其他事物更难。真正的人才,往往不是装在档案袋里,不是写在鉴定表上。对于人的了解,光凭个人印象,光凭听听汇报,是不行的。要脚踏实地地去考察。

 

强军对付弱军,最忌盲目轻敌,掉以轻心。历史上弱军打败强军的战例,屡见不鲜。正确的指导思想,必须是“打鼠如虎”,把弱敌当强敌打。立足于此,方能保证万无一失,稳操胜券。

 

回顾历史,既容易,又很难。说容易,是因为历史上的事,自己亲身经历过,写出来就行,说难,则是因为你经历过的东西,不见得就是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了的,不仅需要大量历史资料的印证、补充,而且更重要的是,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分析,去概括,得出合乎历史本质内容的结论来。历史现象纷繁复杂,蛛网交错。要实事求是,忠于历史,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达到借鉴过去、教育后人的目的,很不简单,是要花力气的。

 

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我军主要靠什么作战形式去争取主动,消灭敌人呢?不靠别的,靠的是运动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诱敌深入,声东击西,“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出敌不意,飘忽击敌,等等。这是我们的拿手好戏,是变被动为主动,以寡击众、以弱胜强的主要法宝。

 

“长征精神”是什么呢?主要就是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乐观主义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百折不挠、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战的献身精神。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人民军队在人民群众支持和配合下进行革命战争的指导艺术和作战方法。

 

中国共产党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所制定的战略战术,其基本点可作如下概括:

一、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一原则下,把战争目的与作战手段辩证地统一起来,革命战争在相当长时间内,是敌强己弱,一切战略的、战役的和战术的行动,以及军事技术的运用,更要自觉地着眼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要把消灭敌人放在第一位,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保存自己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又是保存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

二、坚持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在战略上实行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时,在战役战斗上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依据双方力量消长,适时进行以调整主要作战形式为基本内容的军事战略转变;依据双方力量消长,适时把战略防御发展为战略反攻,又适时把战略反攻导向战略进攻和战略追击;慎重初战,初战必胜;实行有利条件下的决战,避免不利条件下的决战;不战则已,战则必胜,每战力求有准备,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三、力求实现歼灭战。要求每战均解除一部分敌人的武装,剥夺其抵抗力,俘虏或毙伤其全部或大部人员,摧毁或缴获其全部或大部武器装备,以歼灭敌人有主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在特殊情况下则给敌以歼灭性打击,以求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力求避免打得不偿失的消耗战。一个拳头打人,拣弱的打,在全局的劣势中争取战役战斗的优势,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先取广大乡村和中小城市,后取大城市。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实施迂回包围和穿插分割,注重近战和夜战,密切协同动作,力求全歼,不使漏网,积小胜为大胜,逐步转变力量对比,最后夺取战争的胜利。

四、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从战争全过程看,运动战是大量歼灭敌人,解决战争命运的主要作战形式;阵地战是消耗敌人和歼灭敌人的重要作战形式,其中,阵地防御战主要用于制止敌人长驱直入和辅助运动战,阵地进攻战在战略进攻阶段将大量采用;游击战进行分散流动的作战,是从战略战役和战斗上配合正规战的不可缺少的作战形式。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紧密结合,互相协同,就能最有效地发挥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五、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要求指挥员熟识和运用战争的客观规律,力求实现主客观一致,按照变化着的战争情况去驾驭战争。关照全局,掌握关节,抓住战略枢纽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部署战斗,正确地规定打击方向和歼击目标。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在作战过程中,周密组织侦察,切实掌握敌我双方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判断,定下正确的决心,建立合理的部署,并密切掌握双方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修正既定计划,构成新的判断和决心,积极机断行事,实施符合于实际情况的作战指导。加强计划性,力争主动,力避被动,充分利用敌人的一切弱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一切长处,能动地争取作战的胜利。

 

我军坚持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原则,一面不断加强军事压力,坚决消灭敢于顽抗之敌;一面利用敌人营垒的慌乱心理和各派系之间的矛盾,通过各种渠道,展开政治攻势,注意政策和策略的灵活性,大力瓦解敌军。

 

战略指挥是把握战争全局的高难度的军事指挥艺术,是攸关战局胜负的核心问题所在。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就是针对战略全局的指挥而言。毛泽东说:“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主要地是依据情况,照顾部队和兵团的组成问题,照顾两个战役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

 

关系问题,照顾我方全部活动和敌方全部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都是最吃力的地方,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那就难免要吃亏了。

 

 

  • 上一篇文章: 布衣元帅徐向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4]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6]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99]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19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4]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6]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38]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4]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