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和平崛起 >> 正文  
  马英九的理性精神对东方政治文化的冲击         
马英九的理性精神对东方政治文化的冲击
[ 作者:邱震海    转贴自:凤凰博报    点击数:826    更新时间:2009-08-01    文章录入:admin ]

今年五月二十日,是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上任一周年的日子。马英九上任一年,在两岸关系上的成绩有目共睹;而他在两岸关系上让人觉得不足甚至不满的地方也有目共睹。因此,如何评价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及其走向和影响,以及如何评价马英九其人及其执政理念,成为马英九上任周年之际人们关心的内容。

 

                    两岸关系立场似令人爱恨交加

 

马英九上任一年来,两岸关系发展速度之快,幅度之广,程度之深超出想像。客观地看,这一年的两岸关系不但成为两岸六十年来最好的时期,而且两岸间从经贸、人员到金融合作的各项安排,已经犬牙交错,十指紧扣;就这一层面的内容而言,即便民进党上台也很难完全推翻。

但马英九让人感到不足或不满的地方可能在于,他始终坚持台湾的主体性,主张“不独”的同时,也主张“不统”。部分台湾传统深蓝人士或一些思想保守人士认为,马英九回避一个中国,因此显得不可靠或不可信,应该放弃对马英九的幻想云云。

马英九不是深蓝人士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这已是共识;但马英九也非绿营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这也是现实。马英九试图在各种政治势力之间保持平衡,做所谓的“全民总统”,最后搞得谁都不觉得他好,这更是马英九的无奈。马英九的这些作为,既有其个人情感和立场的因素(马英九在具有大中华情结的同时,也具有浓重的新台湾人情结和自由民主情结),同时也有其在台湾内部受到绿营牵制的因素。然而,这其中不可否认,有马英九作为学者经过长期学术训练而形成的冷静、客观、理性和超越。

 

东方文化缺乏理性传统

 

就马英九的政治理念和性格而言,他执政至今从体现的理性精神,却是东方政治文化传统所极其缺乏的。

马英九的父亲曾批评他身上法律性格过多,政治性格过少。这种性格导致他精于逻辑分析,疏于政治谋略;善于平衡或超越恩怨情仇,用于塑造共同的认知基础,但却拙于在现实政治中的种种争斗。这种性格自然来源于他早年在西方学术体系中的法律训练,而支撑西方法律思维和传统的,就是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曾发挥很大作用的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源于西方,与西方的法治传统一脉相承,其精髓就是冷静、客观、不盲从、超越情绪,直面真理。理性精神在西方历史上对于解决或超越宗教、民族和政治矛盾乃至冲突,进而在推进西方现代化(包括精神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由于文化本身的原因,同时也由于东方没有经历西方文艺复兴带来的理性精神的洗礼,理性精神在东方的传统文化中是相当缺乏的。在东方政治文化中,感性往往多于理性,情绪多于冷静,谋略多于思辨,尤其是每每囿于自身利益而无法完成超越。这一点无论在作为早期民主的台湾民主模式,还是在两岸关系中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有助提升民主质素和架构两岸合理关系

 

台湾民主的早期民主乱象,已经受到很多有识之士的批评。早期民主所具有的法治不完善、公民和媒体质素的不成熟,以及社会转型期的种种尖锐矛盾,都成为被部分政治人物利用和操纵的基础。在这方面,马英九的“不粘锅”精神本身已是政坛异数;同时他倡导蓝绿和解,试图在蓝绿之间尽力保持平衡,努力寻求台湾社会共识的基础。这些思维和步骤虽然步履维艰,同时也难免给深蓝人士以马英九向绿营妥协的印象,但就其理念而言,从长期来说对于提升台湾民主的质素当有益处。

在两岸关系上,无论是国共历史争斗还是从李登辉时代开始的一路互动,人们都可以看到海峡双方由于缺乏理性和超越,因而不但导致争端不断,而且在争议中白白错过和丧失了很多机会。马英九提出“不独、不统、不武”、“两岸互不否认”虽然从大陆原有立场上看似乎很难解读,但却点出了两岸问题的结构性死穴。同时,在去年“五二零”演说中,他提出“大陆和台湾同属中华民族”,虽然回避了过去曾在台湾内部颇具争议并极易引发争议的“一个中国”,但却在中华民族的认同上与大陆迅速找到了互动的基础。

马英九的这些立场,诚如其上台之前笔者曾预言,对大陆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马英九认同中华民族,并明确反独;忧的是其仍坚持中华民国和台湾主体性。但众所周知,两岸过去所有矛盾的来源,就是其在政治定位上的结构性问题;两岸的政治定位是早晚须触碰并解决的问题。因此,单方面期望马英九完全符合北京的意愿,显然是过于天真的想法(而且也将在台湾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给马英九自身带来灭顶之灾)。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英九在民族认同框架下的两岸主张,对北京而言也是一个逐步改变的契机和动力。这种改变的深层意义在于,它不是站在一党一派的利益之上,而是站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历史的高度。在这方面,北京在与马英九的互动过程,显然越来越遇到理性和超越的压力。

同样,就其个人理念而言,马英九传统上是反共的,而且自由民主的情结十分深厚。但上任一年,人们在两岸关系上完全看不到马英九的这一个人理念。这显然也是马英九对其自身的克服。这同样也是理性和超越。

具有理性精神的马英九究竟是否具有政治谋略?这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说马英九具有政治谋略,但似乎他的种种表述都让人感到他是个“不沾锅”;说他没有谋略,书生气太重,但他上任一年来始终在试图在蓝绿之间保持平衡,同时不在首个任期内触碰两岸政治议题,谁又能说他没有一定的政治谋略呢?马英九不是没有谋略,而是没有中国传统政治的那种以权谋和算计为主要特征、更多是阴暗而非阳光的政治谋略。

 

                    马英九:成功还是失败?

 

从这个意义上说,撇开马英九的政治性格是否会成功,就这一性格本身而言,确实是给台湾以及整个华人世界的政治文化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马英九未来在处理两岸关系时与大陆方面磨合的前景究竟如何,马英九政治性格中的理性精神,对大陆政治未来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当然,马英九政治魄力稍显不足,他的内外环境也充满风险。更主要的是,马英九的任期和其个人所为无论如何都是有限的。马英九的政治性格及其理性精神在东方政治文化氛围中中能否成功不得而知。迄今为止,我们还不知道马英九在历史上会留下一个什么位置:他若能有更大的魄力和雄心,也许能成就一番伟业并青史留名;也许,马英九最终只是一个悲剧人物。对此,人们只能一方面表示祝福,另一方面也呼吁人们对马英九多一份理解和支持。这其实已不是对马英九个人的期许,而是为了这个曾经苦难深重但又无法迟迟未能完成甚至开启理性启蒙和精神现代化的民族。

 

  • 上一篇文章: 善待香港,善用香港

  • 下一篇文章: 民共对话:必要与现实性(6月24日节目文稿)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1]

  • 侯外庐西大治校[53]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6]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8]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7]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1]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3]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2]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5]

  •  
     相 关 文 章
  • 中国如何以价值观让世界信…[1047]

  • 柏杨走了,但国民性的困惑…[1515]

  • 以“中华民族”替代“九二…[1637]

  • 九十年中共:如何注入灵魂…[1113]

  • 纪念辛亥革命:重视中华民…[1374]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