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政治家 >> 正文  
  遥想光绪当年       
遥想光绪当年
[ 作者:郑连根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009    更新时间:2009-03-16    文章录入:admin ]

 

光绪皇帝的命运始终与慈禧太后密不可分。1874年,同治皇帝病逝,同治无子,慈禧太后遂指定刚刚三岁半的爱新觉罗·载湉继承皇位,是为光绪皇帝。慈禧太后之所以选中光绪,是为了便于自己垂帘听政。光绪是咸丰皇帝的侄子,慈禧胞妹的儿子,慈禧太后是他的婶子兼姨妈。
慈禧有极强的控制欲,一直想让光绪皇帝对她百依百顺。在光绪皇帝小的时候,慈禧一面用心抚育,一面严厉管教。据太监寇连材回忆,光绪童年时,慈禧的呵斥之声不绝于耳,稍不如意,慈禧就对光绪严加惩罚,或鞭挞,或罚跪,积威之下,“皇上见西后如见狮虎,战战兢兢”。这样的童年生活使得光绪皇帝的胆子比较小,据说即便长大之后,光绪“每闻锣鼓之声,或吆喝之声,或闻雷,辄变色云”。在这种情况下,少年光绪只能看慈禧的脸色行事,即便在选皇后这件事上,他也不敢忤逆慈禧,只好委屈自己,选择了慈禧的侄女那拉氏(即后来的隆裕皇后)。作为帝王,光绪的政治生命已然是个悲剧,而这次不如意的婚姻又使他的感情世界也充满了愁苦。日后,光绪喜欢珍妃,并不喜欢隆裕皇后。可是慈禧太后却百般干预,最后竟残酷地处死了珍妃,给光绪以极大的精神打击。当然这是后话,且按下不表。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的意志长期受到强烈的抑制,那么,这个人的反抗意识就会在内心深处慢慢生长,总有一天,这种反抗意识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种理论完全可以用在慈禧和光绪之间的关系上。到了1898年戊戌变法之时,光绪压抑了多年的反抗意识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这一年,光绪皇帝27岁,他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想做亡国之君,他想带领着这个国家通过“变法”走向富强。于是,光绪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建议,发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维新变法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光绪皇帝的政治人格和理想追求却得到了升华。在短短的103天里,他发出了110多道变法诏书,极力除旧布新,成了历史上有名的维新皇帝。李敖在《北京法源寺》一书中说,如果只为个人命运考虑,光绪皇帝本可以不变法(不变法,他照样当他的皇帝,照样“吃香的喝辣的”),但是,光绪皇帝置个人命运于不顾,不惜以自己的皇位和生命为赌注,毅然决然地发动变法。他为的不是他个人,而是整个国家。仅此一点,就值得尊敬,值得志士仁人为其效命。
更让人感慨的还在后面。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在瀛台(她一度想废掉甚至毒死光绪,但慑于国内和国际势力的压力,没敢做)。在被囚禁的日子里,光绪皇帝于愁苦之中锲而不舍地做着两件事,其一是大量阅读外国政治学和历史学著作,其二是坚持学习英语。学者叶晓青在中国历史档案馆发现了两份光绪皇帝1908年的读书目录,这些图书是光绪朱批索要,由内务府提供的。第一份书单包括孟德斯鸠《法意》等共40部政治学、法学著作,内容已然超过了今天政治学博士的课程;第二份读书目录更长,内容涵盖了世界上主要国家从古至今的历史。此外,光绪皇帝还每天坚持学习英语。史书记载,光绪皇帝记忆力很好,所以学习不久就能读英文小说了。得知此事后,慈禧太后也想凑热闹学英语,可惜,她不是那块料儿,刚开了个头就学不下去了。
王小波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皇帝做习题》,说得知康熙皇帝也曾做过几何习题后,他就对康熙皇帝有了亲近之感,因为“他和我有过共同的经历”,也一定会有“共同体验”。按照这个说法,光绪皇帝读政治学、历史学著作,学习英语,这两件事也会让今天的人们感到十分亲近。有了“共同体验”之后,我们几乎不难走进光绪皇帝的内心深处。即便是做了囚徒,即便临到生命的终点,这位皇帝依然没有放弃他的政治理想,他希望有朝一日还能运用这些现代的政治学理论为这个落后的国家鞠躬尽瘁。可惜,他没能等来这个历史机会。
19081114日,光绪皇帝“驾崩”,一天之后,慈禧太后也死了。皇帝和太后相继死去,给世界留下了各种各样的谜团。关于光绪死亡之谜,一直有种种说法,有的说是慈禧太后在临死之前害死了光绪,有的说是袁世凯害死了光绪,还有的说是大太监李莲英害死了光绪。当然,更多人认为光绪是自然死亡。
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兼外甥,慈禧太后对他有过抚育之恩,可是,发生在1898年的戊戌变法活动,使得两个人的关系由亲人变成了敌人。十年之后,这对政敌几乎同时撒手人寰(相隔不到24小时)。而大清帝国,此时也摇摇欲坠了。
光绪皇帝“驾崩”的第二天,英国一家报纸撰文称:“如果这位已故皇帝所推行的改革获得成功,中国将会是另一番模样。”赞誉和惋惜交织在一起,准确地说出人们对光绪皇帝的态度。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光绪就是慈禧的傀儡。这自然不错,但过于简单。傀儡也有反抗的时刻,而且反抗起来还非常决绝,这其中的愁苦与辛酸、挣扎与反抗、失败与坚持,足以令后人唏嘘不已。
历史有时确实让人心生悲凉,戊戌变法的失败尤其如此。救国理想破灭,仁人志士喋血,维新皇帝被囚,这些都让后人郁闷、悲观,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这一切悲剧之后,一位身体羸弱的皇帝依然没有放弃希望,他身遭软禁却胸怀天下,他的身体被限制在小小的瀛台,可他的心灵却早已越洋过海,去寻找国家的出路。从光绪皇帝的这份坚持中,我们不难看出人性的坚韧和顽强,而这,也正是历史赋予人们走向美好未来的不朽的力量。

  • 上一篇文章: 唐太宗是怎么治成盛世的?

  • 下一篇文章: 论李鸿章的改革主张与实践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菜根谭》原文[52]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57]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54]

  • 大疆无人机默默崛起背后的…[52]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6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任正非谈管理:正职5能力,…[0]

  •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5]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9]

  • 走向安国、人道与和平——…[12]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15]

  •  
     相 关 文 章
  • 有一种超越叫接受[1114]

  • 洋务运动的警示[1480]

  • 生死追问说归宿[1338]

  • 质疑精神是现代社会的成人…[1642]

  • 天才与大概率价值观[1851]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