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从效率方面来说,按照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农村人口只要能够指望在城市中获得的预期收入高于继续留在农村的收入,那么他就会向城市迁移。这种迁移,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当然,影响迁移的因素很多,不只是与收入相关,但无论如何,人为地限制迁徙,割裂市场,肯定会降低经济效率。按照梯博特模型,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推动了各个地方政府的相互竞争;居民自由迁徙,用脚投票,将使得公共物品的供给与税收相当,达到帕累托最优。麦圭尔认为,停止迁徙的条件是公共物品与税收达到最佳组合状态。按个人效用最大化原则,成本高、税收高的社区的居民会不断地流向成本低的社区。
可是在中国,由于不能够自由迁徙,效率损失了,公平也丧失了。
当然,还要考虑中国的国情。在废除二元户籍制度之前,最重要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新农村建设就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战略规划,新农村要落实到新制度上,建立新型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的新体制,逐步实现城乡制度的统一。
还要缩小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首先要建立规范的科学的财政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平衡各个地区、各个城市的投资,以有余补不足,剖多益寡。其次,要统一全国的教育、医疗、税收、金融、住房、工资、司法等政策。比如要废除各个地区不同的特别是优待大城市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政策,统一各地的税收优惠政策,废除各地不同的定刑量刑标准等。
等户籍背后的二元教育、医疗等的差距缩小了,逐步一元化了,最后废除二元户籍制度就水到渠成了。
目前,在二元体制的背景下,应当先进行形式上的户籍一元化的改革,以身份证号码进行社会管理,将个人信用情况、社会保障资料等纳入统一的身份证号码数据库中,类似于美国的社会安全号管理。同时,我们要改革档案体制,将个人档案电子化、透明化,进入身份证号码数据库,供全社会查询,改变过去的个人档案由单位领导黑箱操作、有的人由此进行打击报复、人身迫害等问题。这样,先形式上统一城乡居民身份,规定新出台的条例法律等一律不允许根据户籍实行歧视性的规定,然后再从实质上也就是从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逐步统一城乡待遇。
2006.4.15
(胡星斗,89837944,E-mail:huxingdou@huxingdou.com.cn。“胡星斗中国问题学”网站:http://www.huxingdou.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