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军事家 >> 正文  
  评刘伯温       
评刘伯温
[ 作者:胡星斗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1272    更新时间:2017-03-14    文章录入:admin ]

 

 

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名基,封诚意伯,谥文成。朱元璋称他“学为帝师,才称王佐”,“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吾子房(张良)也”。世人称他“千古之人豪”;“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巨人。他“立德”——心怀天下,一身正气;不畏强暴,刚正不阿;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深谙退隐的人生谋略。他历仕两朝,四度辞官,但“辞封爵而不贪天之功,终身显荣而私产无寸”,充分表现了一代文人的高风亮节。他“立功”——“时务十八策”成为朱元璋的开国战略;下江州,破洪都,激战鄱阳湖,平定处州之乱等,均得其奇谋而成功;他受命相地修建金陵皇宫,并与李善长一起定律令,确定了明朝的法律制度。他任御史中丞,整肃纲纪,严惩贪腐,巩固了朱明政权。他以公心用人,不徇私情,垂范于官僚阶层。他“立言”——“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其诗沉郁顿挫,自成一家,足与高启相抗”;其文集序曰“未见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如公(指刘基)者,公可谓千古之人豪矣”。

刘伯温堪称人治社会的完人,他“立德”达传统伦理之顶峰,他“立功”辅暴力开国之基业,他“立言”弘扬谋略国学之真传。但即使是这么一个“完人”,也不得善终;尽管他小心翼翼,拒绝为相,朱元璋还是怕他夺了自己的皇位,乘有人攻讦“谈洋地有王气,基图为墓”,朱氏夺其禄。刘基赶快进京谢罪,羁留不归,直到病笃才被放回家。

刘伯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活神仙”,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可见,其谋略之深远!他26岁时初登仕途,任江西高安县丞,以“不避强御”而著称,人称“刘青天”,而奸人豪强“数欲害之”。28岁时调任江西行省职官掾史,以“傥直”闻名,与幕僚不和。30岁时弃官隐居,读书写诗。38岁时复出为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一年后又辞职,闲居杭州,写了不少诗文。42岁时复出,为浙东元帅府都事。他招募民兵,大败方国珍的起义军;后因反对招安,坚持剿捕,被朝廷罢官,羁留绍兴,以诗文自娱。46岁时复任行省都事,后升为行省郎中。48岁时又辞官归隐。

公元1360年,刘伯温50岁,应朱元璋聘请,赴金陵,呈《时务十八策》。同年,以计“乘东风发伏兵击之,斩获若干万”陈友谅的士兵。第二年,又出计克江州,降洪都。52岁时,刘伯温回乡葬母,途中平定苗军叛乱。居家期间,朱元璋多次恳请他尽早回京:“以天道发愚”、“赐教”、“指示”。匆匆回京后,刘伯温策划了鄱阳湖大战,击溃了陈友谅,还救了朱元璋一命。56岁时,刘伯温承命,卜地筑皇宫,后与李善长一起制定律令。58岁时任御史中丞,斩中书省都事李彬,忤李善长;59岁时与朱元璋讨论宰相人选,忤汪广洋、杨宪、胡惟庸;61岁时告老还乡,不问政事,唯下棋饮酒;64岁时,刘伯温病逝。

从谋略方面来看,刘伯温龙韬虎略,为后世所崇尚。

刘伯温强调修德隐退,以待王者之兴。他一生多次辞官,急流勇退,表现了“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国人心态;归隐之后,他以寓言的形式写出《郁离子》,提出救时之术,“以待王者之兴”,与孟子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圣人救世思想一致。刘伯温还认为,胜天下之道在德;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得民心者得天下,唯修德省刑,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方能得民心。

刘伯温要求重用人才。他认为,治国如治病,“医切脉以知症,审症以为方。治乱,症也;纪纲,脉也;道德、政刑,方与法也;人才,药也”。而且,人才时人治社会之本,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所以,应当不问系族,唯贤是用;不论农与工肆之人,不鄙侧陋,择人唯长。识别人才,则要看本质,不要被外表所迷惑,不能只凭琴之“断纹”、“古款”,就认为它是“希世之珍”;也不能将“狗偷鼠窃”之人,“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治国还应廉洁爱民,奖善惩恶,而“贿赂公行,必致丧失人心,室家不保”,“志利而忘民”,则“国危矣”。刘伯温的这一套思想与孟子的仁政学说是一致的,他们都寄希望于明君清官的上对下的“关怀”。

刘伯温还推崇兵民结合的用兵之策。他认为,善战者省敌,不善战者益敌,所以,应当擅于借用他人之力,来战胜对手:“惟天下至仁为能以我之敌敌敌,是故敌不敌,而天下服”。还应兵民一体,组织民丁,以耕备战,以战护耕:“有国者,必以农耕而兵战也,兵不足则农无以为卫,农不足则兵无以为食”。所以,可耕战定籍,保甲连环。刘伯温不愧是中国谋略家的真正代表!

刘伯温善于用谋,反映了中国人好智用计的民族性。他说,豺狼本不是老虎的对手,但它善于群起而攻,犄角相应,所以老虎往往敌不过它们。赵国兵卒虽多,但于长平一战,弃戈被坑,“惟其智之不如豺而已”。他还说:“人有智而能愚者,天下鲜哉”,“智而能愚,则天下之智莫加焉”,“鬼神之所以神于人者,以其不常也。唯不常故不形,不形故不可测”。在《拟连珠》中,刘伯温还写道:

食人之虎,不能容一猬;牵牛之绠(绳子),可以御九犍(公牛)。善扑火者不迎其烟,善防水者不当其急。

千斤之象,不惴虎而惴鼠;三寸之蝎,不蠹棘而蠹松。是以制(制服别人)必取其所畏,防必究其所容(能容纳什么),故能不震而威于斧钺,不劳而固于垣墉。

剔大蠹者木必凿,去大奸者国必伤。

志大业者,必择所任;抱大器者,必择所投。是以梁(架桥于)江湖不取螬残之木,钓鲸鲵不适(去)雨盈之沟。

仁暴殊途,非暴无以为仁之启;怨恩异路,非怨无以为恩之资。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故以道养贤,则四方之民听声而来;以德养民,则四方之贤望风而慕。

势有所梏,则小柔可以服(制服)大力;形有所格(局势有所限制),则大猛(大的力量)不能破小坚。

善贾者不壅(积压)其货,善治者不壅(压制、堵塞)其民。

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

坐舟视星,当察其曷(何)转;执斗较(校正)斛,当审其孰(哪个)平。

政以渐成,则民不骇;俗以渐变,则功不偷(白费)。

海纳污然后成其大,君纳众然后保其荣。

愚人畏病而常病,智士防危而不危。

徇(汲汲于)功利者,不虞(预防)谄诈;溺(沉溺于)鬼神者,独觉形声。

暴于物者,众志之所诛;妨于物者,舆情(舆论)之所疾(谴责)。是以虎狼堕井,仁者见之而不怜;荆棘当道,行者过之而必诘(清除)。

虎之跃也,必伏(趴下)乃厉;鹄之举也,必拊(拍翅膀)乃高。

蠖屈求伸,非终于屈;龙潜或跃(最终跃起),非固于潜。是故勾践事吴,乃成姑苏之举;夷吾(管仲)佐霸,曷(何)向槛车之嫌(指管仲曾被齐桓公囚禁)?

以杀止杀,圣人之不得已;以暴易暴,悍夫之无所成。

御龙之智,不能训猿以礼;神农之智,不能服(驯服)豕(猪)而耕。

刘伯温的智谋之深令人慨叹!它是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写照,是中国谋略文化的缩影。

 

  • 上一篇文章: 仵德厚:台儿庄战役最后的指挥官

  • 下一篇文章: 蒋英:我的父亲蒋百里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4]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5]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林同奇:“我家才子,一生…[3]

  • 林同济的“道家回归主义者…[3]

  • 不懈追求的学者林同济[2]

  •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3]

  •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2]

  •  
     相 关 文 章
  • 从追求GDP转变为追求HDI[2004]

  • 中国为何没有一流的大师[2109]

  • 既要尊孔更要尊墨,墨子是…[2184]

  • 关于制定中国的阳光法案的…[1227]

  • 关于制定中国的阳光法案的…[88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