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和平崛起 >> 正文  
  钱其琛:新世纪的国际关系 中国永远不称霸         
钱其琛:新世纪的国际关系 中国永远不称霸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新华网    点击数:5467    更新时间:2004-11-02    文章录入:水木

回顾20世纪,世界格局的转换主要是以战争方式实现的。在上个世纪里,世界打了两次大战、一场冷战。与热战结果不同,冷战结束后世界力量结构并未从两极格局坍塌的尘埃落定中立即清晰地显示出来。美国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什么?主要敌人在哪里?在美国人看来,似乎并不清楚。由于苏联的核武库还存在,中国在快速发展,冷战结束之初,美国将主要精力放在研发新式武器,建立反导系统,防范潜在战略对手上。1999年,美国打了科索沃战争,巩固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小布什在2000年竞选时提出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

  美国的冷战思维并未改变,仍习惯于通过军事手段应对各种“威胁”

  然而,2001年的“9·11”事件极大地震撼了美国。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造成美国舰队的重大损失,但并未打到美国本土。“9·11”事件纽约、华盛顿都受到直接袭击。袭击美国本土的,不是拥有先进武器的大国,不是所谓的美国潜在战略对手,而是抓不住摸不到的恐怖主义组织。面对这个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政府对其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其首要目标不再是防范潜在的战略对手,而是应对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这些现实威胁。

  “9·11”后,美国推出“布什主义”,提出“邪恶轴心”说和“先发制人”,将反恐、防扩散与整治所谓“流氓国家”、改造所谓“虚弱和失败国家”挂起钩来。在不到两年时间里,美国打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重新评估美国军力结构,调整海外军事部署,加强对中东、中亚、东南亚、东北亚等所谓“不稳定弧”的控制和反应能力,并提出改造大中东计划。这表明,美国反恐行动超越了自卫或惩戒的层面,成为推进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联系到此前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不难看出,冷战结束了,但冷战思维并未改变,美国仍习惯于通过军事手段应对各种“威胁”。其根本的理念就是实力政策,就是靠美国的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来包打天下。布什政府的核心人物崇尚新保守主义,对运用军事实力充满信心。

  美国政府包括布什总统仍在坚持说,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决定是正确的,美国的政策是对头的。但是,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我们可以看到相反的回答

  美国《布鲁金斯评论》2003年秋季号刊登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无所约束的美国——布什的外交政策革命》。文章将美国的战略调整称为布什总统发动的一场外交政策革命。文章称,布什认为,在充满危险的世界里,确保美国安全利益的最好办法是摆脱朋友、盟国和国际机构设置的束缚,避免限制美国利用其无可匹敌的力量保卫自己的能力;而如果摆脱掉任何束缚,美国就应该利用其力量改变世界的现状,而不是坐等威胁的到来。因此,布什改变了支配美国世界外交半个多世纪的指导原则,其外交政策革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单边主义,二是先发制人,三是政权更迭。而“9·11”事件使对外政策由布什政府的工作次重点变成了其决定性的任务,并为布什提供了一个不用担心在国内引起反对、放心大胆去实施的机会。

  美国政府包括布什总统仍在坚持说,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决定是正确的,美国的政策是对头的。但是,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我们可以看到相反的回答。

  在伊拉克,美国赢得了战争,但远未赢得和平,相反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激化了各种矛盾,包括民族和宗教矛盾。穆斯林世界和阿拉伯国家认为美国把矛头指向他们,将它们作为“民主”改造的对象。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明显上升。现在大家天天都可以在电视上看到美国在伊拉克的窘境。今年6月28日,美国匆忙向伊拉克交权。但这只是象征性的。美国15万大军仍无法从伊脱身,伤亡仍在增加。现在死在伊拉克的美军已经超过1000人。在国际上,占领伊拉克以来,美国不受欢迎的程度已经超过越战时期。有的法国学者讽刺说,布什即便在最亲密的盟国英国也不敢上街与公众见面,而作为伊拉克的“解放者”,布什访问伊拉克要等到回国之后才对外宣布。

  围绕伊拉克问题,西方内部发生严重分歧。尽管美国和它的盟友在修补关系,但它们之间的裂痕是深刻的。不久前,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美国纪录片《华氏911》获得金棕榈奖。这部片子指出布什家族与沙特关系密切,与拉登家族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瓜葛。该片还认为,布什一上台就计划攻打伊拉克,忽视了有关9·11袭击的警告。9·11之后又有意制造恐怖气氛,“派孩子们去打一场基于谎言的战争”。其实,此前美国就有一部叫做《9·11:走向专制之路》的电影,放在网站上供人下载。有报道说,《华氏911》借鉴了其中不少内容。而《华氏911》的影响之所以很大,一是因为它是一部商业运作的纪录片,另一个原因是,它反映了民意,给那些不满美国政府政策的人提供了表达意见的窗口,把老百姓猜疑的东西、媒体不好说的话、政客不便说的话反映了出来。另外,这部片子在美国公映困难重重,却在欧洲法国获得大奖。

  美国与主要盟国的矛盾,也从美国新保守派理论家罗伯特·卡根的一本书中反映出来。这本书叫做《天堂与实力——世界新秩序中的美国和欧洲》。卡根在书中说,“现在是放弃认为欧洲人和美国人拥有共同的世界观、甚至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的幻想的时候了。在所有的重要问题上,……美国人和欧洲人正在分道扬镳。”他还将“女人来自金星,男人来自火星”这个西方家喻户晓的比喻改动为“欧洲人来自金星,美国人来自火星。”《公共利益》杂志2003年夏季号刊登的《反美主义的家谱》一文认为,反美主义是欧洲思想的产物,一个世纪以来在全球许多地方传播。倘若剔除反美主义,法国、德国或者几乎任何西欧国家今天的政治思想就所剩无几。当时,美国国内的反法情绪高涨,政要们扬言决不放过对美威胁使用否决权的法国,连国会餐厅也将法式炸薯条(FrenchFries)改名为自由式炸薯条(FreedomFries)。

  伊拉克问题成为布什总统竞选连任的很大问题。一年来,美国智库、政要一直在不断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许多人认为,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并没有冷静客观地认清美国面临的挑战与困境,而是在重复以前那些帝国灾难性的战略思想。实际上,所有的“帝国神话”的历史实践都表明,先发制人战略恰恰会带来布什政府最不愿看到的结局——美国的绝对不安全和美国帝国因过度扩张而衰亡。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在题为《伊拉克战争后的美国实力与战略》文章中指出,美国实力的悖论在于,世界政治已经发生了变化,对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而言,希望像罗马那样凭借自身实力实现最关键的国际目标已经不再可能。新单边主义联盟低估了软实力和国际制度的作用,使华盛顿丢失了推行国家安全新战略的某些最重要的工具。

  前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也曾在《外交》上撰文指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同意布什所谓“9·11”事件“改变了一切”的说法。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可以选择的战争,而不是一场必不可少的战争。有意思的是,1999年的时候,奥尔布赖特正是以坚决主张发动科索沃战争而著称,以致于美国国内把那场战争称作是“奥尔布赖特的战争”或“马德琳的战争”。当时她还对鲍威尔讲过一句名言:那支你总是挂在嘴边的顶级军队,如果我们不能动用它,拥有它又有什么意义?现在连她都认为,“先发制人原则应该从美国国家安全的字典中悄悄消失。”

  今年6月28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占领伊拉克侵蚀了布什主义》的文章。这篇文章援引美国共和、民主两党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称,占领伊拉克已经越来越损害布什总统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则,并使之信誉受损。文章称,15个月前当伊战开始时,布什的对伊政策基于四大原则:美国应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以防止美国的目标遭到袭击;如果联合国或盟国抵制美国,华盛顿应乐于单方面地、独自或与一个精心挑选的联盟一起采取行动;伊是全球反恐战争的另一块基石;伊的民主化将引发中东地区变革。但是,由于伊暴力活动不断升级,重建进展有限,未在伊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又无法证明伊与“基地”组织有联系,加上阿拉伯世界对美领导作用的失望加剧,布什主义的这些主要支柱已千疮百孔。

  文章认为,伊拉克战争破坏了反恐努力。由于伊战以及因此产生的敌对情绪,这将帮助“基地”组织招募新的追随者。布什政府坚持认为国家支持的恐怖主义是对伊开战的动机,但这偏离了目标:阿富汗仍是反恐的中心战场。现在看来,恐怖主义更严重了,而不是减轻了,尤其是像沙特这样的关键国家。伊拉克的局势显示出“先发制人”政策的缺陷,伊拉克的教训可能会使美将来避免采取鲁莽的行动。美国在组建伊过渡政府问题上求助于联合国特使,还允许联合国监督伊大选并帮助制定伊宪法。这再次说明,“当今世界,单干不一定行得通。我们需要盟友,失去盟友会使我们更加脆弱和缺少保护。”尽管布政府仍在大中东地区推进新的民主倡议,但穆斯林世界在伊问题上对美希望的幻灭极大地损害了这一目标。通过外部干涉来改造中东的想法受到严重冲击,伊战后更难以兜售改革的理念。而和平解决阿以冲突的机会也在减小。专家们认为,伊拉克战争的总体影响是布什政府被迫回归政策主流,缩小政策目标。有人说,这是傲慢的教训:布政府原以为它有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但经过痛苦的经历后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当然,对伊拉克战争的评论众说纷坛,再加上在大选前夕,参杂着两党争斗的因素,有许多说法不尽可信。但这篇文章算得上是美国对伊拉克战争反思的一次集成,还是很有启发性的。

  伊拉克战争是我们研究新世纪国际关系的一个反面例证

  对于伊拉克战争和新世纪的国际关系,俄罗斯学者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关系和结构正经历重大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革新与进步减少了经济增长对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依赖,相互之间贸易的发展也为西方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而发展中国家仍然主要依靠出口原料、大规模投资和廉价劳动力实现经济增长。西方经济技术优势不断扩大,加深了发展中国家对其经济的从属和依附性,从而形成了以西方先进科技为强大后盾的新殖民主义。但与19世纪末欧洲的殖民扩张不同,美国的新殖民主义者将向全球推广其民主、自由模式作为其首要利益和使命。而这种模式在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合适的社会和经济基础,即使是人道主义干预可以取得成功,也无助于在当地建立美式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中东国家文明的特殊性更加突出,更没有接受美人道主义干预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如果强行植入美式民主、自由,只能使更极端的势力得势,破坏本来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秩序。

  可以说,伊拉克战争是我们研究新世纪国际关系的一个反面例证。20世纪,帝国主义列强通过热战确立霸权,给人类带来浩劫;两个超级大国通过冷战争夺霸权,同样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宁。21世纪,用战争方式处理人类社会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更是行不通的。当今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利益相互交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战争的破坏作用远远超过其可能的收益,即便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单边黩武也是适得其反,难以通过战争强迫国际社会接受它的意志。

  最近,《学习时报》上有篇名为《军事优势,政治劣势》的文章指出,美国今天在伊拉克的处境说明,当一个国家的优势心理和霸权意识膨胀到超过其实际能力的时候,真正的麻烦便不期则至、接踵而来了。正所谓物极必反,美国的麻烦与灾难并非源于别人的威胁或破坏,恰恰来源于其自以为是的优势。如果世界上所有问题都能靠信息作战和远程精确打击来实现,美国何至于陷入今天的窘境?如果与军事优势相连接的必然就是政治优势,美国何至于在国际社会陷入如此的孤独?如果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拥有可以随意抓人、杀人的权力,又如何去期待这个国家能够为那个国家建立自由和民主?一位前中央情报局官员的话可谓一语中的:“在伊拉克,每结束一场战斗都要统计两个数据:消灭了多少敌人,制造了多少敌人。”今年以来伊拉克安全局势出现的严重恶化,从许多方面都揭示了这种“号令天下”的优势心理和霸权心态,正在导致相反的结果。正如中国古训所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国永远不称霸

  可以说,21世纪不可能是“美国世纪”。不是美国人不想,而是它不能。这在伊拉克问题上已得到说明。美国要搞单边主义,但难以包打天下。在伊拉克的安全和重建问题上,还是不得不回过头来找联合国和北约盟国。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布什本人在内的美国政要多次公开表示,从17世纪以来,和平面临着历史性机遇,现在是建立一个和平世界的最好时机。在这个世界里,大国间和平竞争而不是武力备战。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国关系将继续保持既合作又竞争、既借重又牵制、既较量又妥协的态势,其中合作的趋势大于冲突的趋势,大国之间将保持一种稳定的相互关系。

  谈到新世纪的国际关系,不能不谈到中国。中国是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一支力量。我国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果说过去其他国家关注的是中国是否会强大,今天它们关注的则是强大之后的中国究竟要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都在谈论中国的崛起。对于“崛起”,西方人有他们的理解。“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输出通胀论”、“人民币应升值论”等或多或少受这个论点的影响。

  我们的政策主张十分明确:中国永远不称霸,即便强大起来之后,也决不称霸。随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同其他国家的合作机会将越来越多,当然,利益碰撞和矛盾也不可避免,也会增多。我们将在政策和实践上坚持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求同存异、化异为同,既维护我们自己的利益,也尊重对方的利益;既寻找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也善于调解具体的利害冲突;既要尽最大可能维护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妥协。在亚洲金融危机、非典型肺炎等问题上,我们坚持与邻国坦诚相待、和衷共济,既维护了我国和我国人民的利益,也兼顾了邻国和邻国人民的利益。这些政策和举措,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我们将继续通过政策实践向世人证明,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既有利于13亿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振兴。

  整个世界正在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据一些国际经济组织预计,2004-2005年美、日、欧将分别增长4.7%、3%、1.6%和3.7%、2.8%、2.4%。近几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将从4%-5%增长到5.7%。亚洲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增长都在7%左右。这种形势对我国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对中国国情,我们要清醒冷静地看。我国发展速度确实不慢,但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世界的GDP为30多万亿美元。我国GDP虽已达到1.4万亿美元,但只占世界GDP的4%。要真正富强起来,还需争取长时期的和平,作长时期的努力发展经济。  

  • 上一篇文章: 提高执政能力与公共知识分子关系

  • 下一篇文章: 反垄断法首先要反行政垄断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1]

  • 侯外庐西大治校[53]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6]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8]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1]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3]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3]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5]

  •  
     相 关 文 章
  • 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陈武帝…[9511]

  • 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陈武帝…[7808]

  • 历史的轮回怪圈:对于当前…[22796]

  • 中国国家建设的未来:理性…[8458]

  • 中国崛起必须政治维新![650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