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强国摘录 >> 正文  
  强国摘录(81)         
强国摘录(81)
[ 作者:觉远    转贴自:诚正民族精神研究所    点击数:6101    更新时间:2004-07-26    文章录入:觉远

 

    一个真正稳定的社会具有多重整合机制。从组织角度,政权只是其中一种整合,还会有宗教组织、民间组织、其他政党等。表面上这种多元并存会发生竞争,带来矛盾,但是从大局着眼 ,对保持稳定却必不可少。如在多党制社会,反对党在政权垮台时马上可以成为新的核心,担负起凝聚社会的职责,使权力能够和平有序地移交,从而保证不发生权力真空造成的社会失序 。
  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也是可以对整合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的机制;还有完善的法治,良好运转的市场,以及服从宪法的国家化军队等,都会在社会的日常状态或危 机关头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不同的整合机制或是同时运行,或是能够在某一机制失效之时, 其他机制可以出来填补。
  ——王力雄

  乱分为两种,一种是“可控的乱”,一种是“失控的乱”。“可控的乱”意味着社会还能保持整体秩序与协调,乱的只是局部。对这种乱不必特别担心,即使人民生活因此困难,但不会活不下去,国家一时衰败,但不会亡国,社会终能走出谷底,完成改革的过渡。
  “失控的乱”则是崩溃状态,社会失去整体性整合,法律秩序汤然无存,国家和民族陷入灾难,即使最终重新稳定,也将是文明倒退、国土分裂、人民大批死亡。这种乱具有毁灭性,即使概率极小也不能掉以轻心,何况对中国而言,概率并非极小。
  目前积极推进西式民主的人士只谈可控状态,对失控前景不予考虑,或只是简单否定。然而当政者也好,老百姓也好,都不会认为可控状态能够不证自明。要解除各方面对政治改革的顾虑,靠的不是回避这个话题,而是要直面乱,重视乱,把乱当作必须下功夫研究的问题,把对乱的防范解决当作政治改革的起点,而对任何可能导致乱的政治改革,哪怕主义再好也要割爱。可以说,中国政治改革只能从“乱”切入──因为怕乱而改革,保证不乱才改革。找到能够避免失控之乱的改革途径,实为启动中国政治改革的关键。
  ——王力雄

  一个失去政权整合和文化整合的社会,最后一个承托就是生态环境。如果生态良好,地广人 稀,自然产出丰富,人们在最糟情况下各自靠田园农耕或采集狩猎而活,用不着残杀争夺,直 到社会重新实现新的整合。然而对这种生态的承托,中国已经更无指望。
  ——王力雄

  其实今日当政者哪个不知中国政治迟早要改,越晚改越麻烦,危机也会越重?但所做只是想方设法把危机推后,只求不在自己任期爆发,就不考虑如何解决。然而拖到危机真在眼前爆发 ,再改又如何来得及?所以,能预见到政治改革所需周期,提前着手,不惜自己承担风险者, 必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对历史负责的胸怀。
  在权力集团整体没有改革动力的情况下,中国能否启动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取决于能否出 现这种“圣人”——其兴趣不在权力(权力只是“建功”手段),而在“改变历史”。这并非 要求其真如“圣人”般无私,只是野心再大一点而已——追求“划时代”的永恒,而不甘心淹 没于被历史飞快遗忘的芸芸弄权者;或者哪怕只是把谋私角度扩展一下——从政治改革中寻求 权力斗争的法宝。这是迄今唯一尚未挖掘的资源,虽有风险,也有对善用者而言的诱人宝藏。
  无疑,这需要兼备非凡的勇气和谋略——因为其所做之事是对专制政权的背叛,却又需要利 用专制政权的资源,改革将受整个官僚阶层对抗,又必须通过官僚体系贯彻;面对乱不起的中 国,其不能做一了百了的戈尔巴乔夫,只能学循序渐进的蒋经国。而在比台湾大百倍的大陆, 对付比台湾总人口还多的官僚集团,需要的才干又何止于蒋?
  这样的“圣人”简直是百年不遇呀!何以指望能在逆向淘汰人才的中共体制中出现?没错, 这是奇迹。正因为是奇迹,能否产生以及如何产生就无法讨论,只能期望而已。命运不可寄托 于奇迹,如果这种奇迹不能发生,当政集团自我改革就希望渺茫。中国的政治转型就得主要在体制外进行,难免承受更多曲折和更大动荡。
  ——王力雄

  当政集团分两部分:官僚阶层和高层当政者。前者会强烈地反对政治改革,后者 多数也不例外,但是若在高层当政者中出现个别异数,却能起到不同一般的作用。
  其实人的权力大了,多少都会萌生出“名垂青史”的愿望。最能给今日中国“划时代”的就是政治改革,这一点恐怕无人不知。政治改革中有资源,明白人也都看得出。然而“圣人”并非有心就能当,政改资源也非随便可以用。首先要有路。如果明摆着政治改革的结果只有社会 失控和身败名裂,谁会去碰?反之,如果能够确保成功,乐于一试的当政者可能就会增加。
  然而,由于专制体制难以逾越的局限,高层当政者自己找到这种路的可能性不大。一是他们 所有时间都被日常政务占据,很少能从事超越性思考,新的政改之路却需要体系的构建,必须 投入漫长时间和大量精力;二是他们几十年日复一日周旋于体制之内,难免不形成思维定势, 失掉突破已知模式与秩序的创造性;三是中国的根本危机在于失去文化和生态整合,解决问题的出路因此不再只靠权力,首先要解决文化缺失和生态毁坏造成的困境,而中国高层当政者在 用权方面虽然炉火纯青,却大多严重缺乏文化和生态方面的素质。
  不错,高层当政者有条件招聘幕僚,但幕僚是以效忠换取赏赐的食客家臣,与主人结成同生 共死荣辱不分的关系,如何指望那种幕僚去设想让主人放弃权力,同时让自己失去荫蔽的政治改革呢?
  当政集团的局限性可以从中共自身理论的百孔千疮看出。无论高层当政者,还是其机构与幕 僚,都没有能力去做出像样的修补,任中共的意识形态溃烂为谎言的代称和民众笑料。一个眼中只有权力的集团不会有精神创新的追求与活力,也无从开发出新的思想资源。创建新的思想体系、寻找新型政治道路所必须的自由立场、深厚哲学及人文积淀,都是今日当政集团所不具 备,也是无法从其内部获得的。
  所以,考虑中国的政治改革,一方面要看到最佳途径是当政者的自我改革,同时也需明白, 仅靠当政者是完不成这种改革的。权力能够推动改革的进程,但是改革的灵魂——思想体系、 深层关怀和体现变革理念的方案,都需要从另外的渠道而来。
  ——王力雄

  独立思想者含义广泛,这里特指在体制外对中国政治转型进行思考的人士。“独立”是指不依附政权体制;“思想者”并非汉语词汇的“知识分子”(那多为“知识工匠”),不拘来自社会任何阶层。
  独立思想者并非是一个整体,他们可能互无联系,可能观点相左,甚至可能针锋相对。但他们集合在一起的作用,是为中国的政治改革提供了一个不附属权力的思想资源。当政集团无法 逾越的局限,只有在这个思想资源中才能突破。由此可以说,独立思想者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必要条件,没有他们存在,中国政治改革不有真正进展。
  独立思想者并非都要自创体系。他们专业不同,兴趣不同,关注对象分散于不同领域。不过他们的共同特点之一是“报忧不报喜”——批判现实,警告危机,甚至预言灾难。虽然谈论灾 难不受欢迎。其发生作用的方式又是“预言的自我否定”——即危机可能被预言引起的防范避免,从而使预言沦为虚假,然而这种批判、警告和经常不兑现的预言,对保持社会清醒,促使当政者自我改革,却是必不可少的棒喝。
  独立思想者的另一功能是在批判基础上的“建设”——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包括寻找中国政治转型的方向与路径。他们是理想主义者,不会放弃终极正义,同时也是现实主义者,善于从“能够怎样”入手而不浮夸于“应该怎样”的空谈,却又不把“能够”仅作为无可奈何的妥协,而是动态地推动“能够”不断进展,并在其中埋设下达到“应该”的脉络。
  如何避开转型过程的险境,防止失控和乱局,这种思考对今日中国绝非只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改革和社会前途的关键。正是在这一点上,独立思想者充当了当政者能否成为“圣人”的 前提。虽然有了这种思考不一定就会出“圣人”,但是没有这种思考则一定不会出“圣人”。
  独立思想者不会把希望寄托给“圣人”,却会尽最大努力争取这种于国于民最有利的和平之 路。从这个角度,独立思想者虽然不会成为“幕僚”、“智囊”、 “帝王师”,却不怕被当 政者“利用”——因为思想实现的方式就是被利用。权力利用思想之时,也就是思想利用权力之日。
  独立思想者不追随权力,也不追随群众。以往通过更换权力进行社会变革,人多势众最为有效,群众因此是需要依靠的对象。而今中国的困境深入到文化与生态层次,恰是在这些方面— —道德丧失、信仰沦落、物欲横行、掠夺和破坏生态——群众本身即是危机本身。通过人多势众的方式解决这种危机,无异于南辕北辙。因此,保持对群众的批判和引导,找到使群众自我节制的方式,是独立思想者的另一个使命。
  任何时代都有独立思想者存在,今日中国对这种角色的需求最为迫切。不过独立思想者能否发挥作用,还需要解决相互合作、以及影响权力的难题。
  ——王力雄

  统治依靠的基本力量一是强力,一是意识形态。强力顾及不到之处很多,意识形态却无孔不 入,让人自觉服从。同时,意识形态还给当权者提供合法性,以及驾御精英、教化民众、裁判异端等。如果意识形态缺失或混乱,仅仅依靠强力统治是不会长久稳定的,今日中国就是这样 。
  ——王力雄

  权力体系,文化结构,生态底座是整合社会的三种基本机制。当前中国失去了文化结构与生 态底座,社会唯系于政权整合。而这唯一的政权如立足流沙,没有多重整合机制共同支撑的稳 固基础,因此眼下看似稳定的中国,实则离灾难只一步之遥——何时政权出问题,中国就面临 崩溃危险。
  以往中国没有出现过三种整合机制丧失两种的情况。只要有文化结构的支撑和生态底座的承 托,就能给社会提供基本稳定,以及震荡时的缓冲,因此以往社会变革总是可以通过权力斗争 与更替来实现,“历史规律”也总是以权力之间的“物竞天择”体现。在那样的时代,思想起 不到决定作用,大多只是面对具体问题的“后知后觉”,或是在权力斗争中效力某方的工具。 那时的社会变革不一定需要思想指导,完全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往下走,顶多代价大一些, 曲折多一点。思想扮演的角色或是依附权力的策士,或是远离社会的隐士。
  ——王力雄

  今日变革的最好方式是当政者自我转变,在始终保持政权整合的状态下而完成转型。这时,“先知先觉”的思想就有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因为权力的自我转变,前提就是摆脱盲目的“物竞天择”,事先就有明确目标和途径,清楚应该怎么转, 以及知道如何控制……这些都只能是思想的产物。没有这些思想,也就不会有权力的自我转变 。
  当然,当政者中只有那种百年不遇的“圣人”可以事先了然自我转变的“一盘棋”。多数当 政者并非如此,他们的需要只是就事论事,解决问题。但只要不是被虚假信息包围,以当政者 拥有的信息优势,无疑比多数人更知道危机程度,也更清楚无能为力的困境。到了“形势比人 强”、“有病乱投医”之时,他们就不得不打破原来的封闭去寻求其他思想资源。那时,只要有可以令其摆脱眼前困境的办法,就可能有得到接受与实施的机会。那肯定不是因为主义,而是因为方法的可行。从这个角度,思想需要增加一个切入点:从眼前问题入手,以方法的面目出现,靠着操作性的优良与安全吸引当政者接受——这将成为思想利用权力的另一条途径。
  ——王力雄

  从压制状态得到解放,首先是要释放多年积怨。民主化必定揭开专制统治黑箱,暴露多年秘史,只能进一步加深积怨。
  ——王力雄

  民主化的基本条件是言论自由,主要标志是私营而非官办媒体成为主流。骤然民主化将催生大批此类媒体。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份额,每个新生媒体都需要在刚开放的空间跑马圈地,为此展开争夺公众的比赛。其获胜法宝莫过于激动大众情感。情感能使人慷慨解囊,成为忠实追随者。谁能把握大众情感,谁就会成为赢家。媒体擅长耸人听闻地炒作,对社会情绪进行煽动。
  ——王力雄

  专制统治下的民众缺少表达和释放渠道,自己也往往采取对社会事务的漠然态度。而在骤然民主化来临时,却可能形成激烈爆发。平时一盘散沙的群众很容易被煽动成墙倒众人推的暴民。传媒炒作往往构成主要煽动。
  ——王力雄

  “经济至上”的社会则不同,任何经济问题都会变成政治问题。那些平时看似只追逐利益不过问政治的人,一旦利益丧失,就会立刻成为激进的甚至非理性的政治反对者。
  ——王力雄

  近年立案的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历史空前。然而古代皇帝何尝不整肃吏治,查办腐败?朱元璋对贪官实施的“剥皮实草”(剥成人皮桶以草充塞挂在衙门梁上警示后任),“力度”远非今日可比,又何尝阻止了明朝成为最腐败的王朝?究其根源,一方面专制制度的反腐永远只能自上而下,以少制多,防不胜防;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官官腐败,牵扯广泛,若是彻底查办就会瓦解整个权力体系,因此专制制度的反腐败只能停留于帮派之间的“合法伤害”,或是惩治没有背景者来表现反腐“政绩”。
  除了专制制度本身不可能彻底反腐败,已经实现了黑帮化的各级权力单元也有维护各自“内部人”效忠的需要。在那种黑帮关系中,不是反不反腐败的问题,而是只有利用腐败才能保证黑帮的形成和稳定。越腐败黑帮就会越牢固,因此黑帮内部除了有防止内部检举和上级查办的功能,更主要的是扩大分赃和庇护的腐败联盟,让不腐败的人变腐败,让腐败的人更腐败,全都绑在一个战车上。这种把单干变成合作的腐败联盟可以让腐败利润大大增加,风险却大大降低。专制政权对付外部反叛可以雷霆万钧,对付“内部人”这种联盟却是最无办法。考虑到这一层,可以断言:专制制度不仅不能防治腐败,而且只能越来越严重地腐败下去。
  ——王力雄

  在非合作的情况下,每个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却是对个人而言的损人不利己、对集体而言的共同不得利。这种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其实远比亚当.斯密用“看不见的手”来形容的自发理性更为普遍。
  ——王力雄

  当政集团保持稳定的主要方法,除了镇压以外,就是让中国的经济之车不停地疾驰下去,不能有任何停顿倒退,连速度慢都无法保持稳定,更不要说出现经济危机。然而 经济发展是有规律和周期的,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发展。世界几乎每个曾被视为经济楷模的社 会都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危机,导致萧条或衰退,美国、日本是这样,东亚四小、巴西、阿根廷 、印度尼西亚都曾有过同样经历,何以相信唯独中国经济就能永远疾驰下去?一个社会稳定还 是不稳定,考验不是在顺利之时,更重要的是在挫折关头。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无论是以生 产过剩为特征的古典经济危机,还是以金融风暴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危机,或是以出口链条中断为特征的全球化经济危机,都已积累下众多爆炸性因素,随时可能引发。不管其中哪个危机, 都会导致失业、犯罪一类的社会危机,或引发各地动乱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单独发生哪一个都已很难对付,一旦三重危机叠加,同时爆发,就是什么力量也无法阻挡中国的崩溃了。
  ——王力雄

  儒家思想的精髓,不在于那些关于心性的空谈,而在于对忠义廉耻的追求。怀有忠义廉耻之心的人,才能称为真正的儒家。一个民族,没有忠义廉耻的追求便没有民族主义,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爱国主义,没有爱国主义就不会有民族的兴旺发达(不论哪个国家,哪种制度)。自尊、自爱、知耻、知荣,不忘祖先、善待祖先(而不是那些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异族刽子手和汉奸败类们),两千年来他们为了华夏民族的生存,华夏文明的延续,付出了两亿人的生命,在人类史上绝无仅有。没有他们英勇不屈的反抗,今天的神州大地将和其他文明古国一样,成为形形色色入侵者后代(或其混杂物)的乐园,华夏文明将中断,在文明古国的名单上将只有“古中国”。
  ——《人无廉耻 无法可治 狗无廉耻 一棍打死》

  无限权力政府,很难制止权力的滥用;无限权力政府,很难控制机构的无限膨胀;无限权力政府,给官员腐败留下了太大的空间。严格的依法行政,正是解决这些长期困扰着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难题的一剂良药。
  ——《政府行政明显改善 慎始敬终才能成功》

  审计是监督,但不是一般的查查账。审计是民主与法制的产物,更是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工具。审计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有三个作用:
  第一,通过审计相关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使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比如,现在我们一些财政资金在分配和使用上存在不合法、不合规的情况,或者有一些是不规范的,没有很严密的程序。法律有规定,程序不健全,引发了不少问题。通过审计,可以促使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不要搞特权,不要搞暗箱操作。
  第二,通过审计结果的公开化,促进政府部门行为的公开化。这几年我们审计工作一个很重要的着力点,就是通过审计推进政府行为公开化,特别是有财权的部门行为的公开化。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全面地揭露政府部门问题的,审计是第一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开透明。惩治腐败和官僚主义,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透明。
  第三,通过审计监督,促使政府部门提高效能。衡量政府效能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政府对财政资金用得怎么样。目前,我们已经开展的一项工作是效益审计,就是审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如何。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任务还非常繁重,但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李金华

  很多存在的问题不是通过某一项措施就能马上解决的,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解决也需要一个过程。比如假冒伪劣、吸毒贩毒等问题,现在还根除不了。这不仅有制度和习惯势力等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个利益格局在起作用。
  ——李金华

  要当好审计长,就必须把自己的后路断掉,就要做到无所畏,无所求。没有这个决心,别想当好审计长。
  ——李金华

  干审计工作不能怕得罪人,当你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可能也就所有的人都不得罪了,这就是辩证法。只要我们公平,对谁都一样,大家对审计就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李金华

  一个清官即使铁面无私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成千上万的贪官充斥在整个官僚阶层。体制问题不解决,不会有太多勇敢的查贪者。
  ——网上摘录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须从封闭型向开放型彻底转变。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权力运作的唯一主体,政治权力流向是自上而下的、缺少社会权力自下而上的调和与监督,并且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体;作为超脱国家政权系统之上的唯一政治主体,把一些民主党派、政协组织、社会团体等政治体系内参政力量边缘化,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封闭性。一是认识和理论上局限性、封闭性,存在着一些误区。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共产党把执政等同于直接行政,把党的领导等同于直接执政,把由民作主等同于代民作主,把党对国家政权的作用方式等同于党对社会的领导方式等。二是在认识和理论上的局限性、封闭性,进一步造成了实践上的封闭性,中国共产党对执政方式的探索就是处于理论与实践的磨合过程之中。
  ——《党、国家与社会三者关系的系统分析——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问题》  闫东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须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计划经济条件下,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权力集中在党委,而且中国共产党权力运作的重心在行政部门,行政权力的效力高于立法权力与司法权力,人大与司法部门功能萎缩,从属于行政部门,这样在高度集权的基础上,执政方式不是依法执政,而是把政策等同于法律,甚至超过法律效力,依政策执政,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人大于法”的经常性现象。
  ——《党、国家与社会三者关系的系统分析——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问题》  闫东

  权力问题是政治活动的核心,大多数的政治制度安排都是围绕着权力布局来设计的。
  ——《论权力的集中与分散》 李江涛

  高度集中的权力必然会加重中央政府的负担,并且会压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实践表明其效果较差;而过于分散的权力又容易导致各自为政,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一般来说,联邦制国家的权力基础在地方,由地方让渡部分权力给中央政府。而单一制国家的权力基础在中央,由中央分权给地方政府。
  ——《论权力的集中与分散》 李江涛

  分权的目的不是分家,也不是互相独立。一般说来,权力的集中与分散可从以下几点予以考虑:第一,重大事项权力集中,一般事项权力分散。例如,军事、外交的权力归中央政府。立法权主要在中央,省、市一级可在法治统一的原则下享有部分立法权。而区域经济发展计划、行政管理等事务,权力在地方政府;第二,决策权相对集中,管理权相对分散。在一级政府中,总体上要保证政令畅通和路线正确,过于分散的决策是很危险的,容易出现各自为政和目标冲突的现象,因而必须集中决策。但在社会管理方面,由于工作量很大,则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赋予各级、各部门管理者相应的权力与责任;第三,公共产品的生产与分配的权力集中,民间事务的权力分散。政府的权力设定应当遵循有限的原则,防止无边界地扩大公共权力,要给民间社会留出空间。
  ——《论权力的集中与分散》 李江涛

  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维护国家主权和社会稳定以及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由于财力、物力、管理能力和信息等方面的限制,一旦建立起稳定的社会秩序,就需要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实现权力的合理分工和职能协调。
  ——《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权是大势所趋》   张东锋

  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再干一个二十年——论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任仲平

  矛盾总是客观存在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产生;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前进的。
  ——《再干一个二十年——论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任仲平

  我们在发展,人家也在发展。慢步走,差距会越拉越大;快步走,才有希望赶上去。这就是竞争的激烈性,这就是挑战的严峻性。
  ——《再干一个二十年——论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任仲平

  我们期待民主,不是指望它能够投票找出真理,而是要求它将那些不合格者监督制约下去。
  ——宝剑

  不少人包括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者,总是强调制度的优越性和完美性,把制度实施的前景设想得过于完美、乐观。对于制度具体实施之时和之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却设想得不够;对一些制度措施的准备工作也做得不够充分。
  ——《制度设计不可忽视负效应》  阮占江

  任何制度设计总是不可避免地会损害某些群体和个人的利益,总是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效应。对此,制度的设计者一定要充分考虑。对各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做出相对合理、可行的安排。如果只是机械、笼统地实施相关制度,必然会出现某些预想不到的问题。而各种问题的出现也就必然影响到民众对制度本身的合理性、科学性的认同,继而增加制度实施的难度。
  ——《制度设计不可忽视负效应》  阮占江

  新加坡在政治上也是颇有特色的。它是一个在多党民主体制的外壳下成功地保持一党独大的权威体制的国家,一方面,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具有多党制民主政治的一般特征:新加坡有定期举行的一人一票的全国公开大选,有合法存在的反对党,反对党可以独立宣布自己的政纲以争取选民支持,议会中的多数党有权组成政府施政,等等。另一方面,执政党人民行动党通过一系列特殊的选举程序设计,通过历史上形成的对政治、经济与社会资源的高度有效控制,以程序合法的方式,在公开竞选中,始终能取得稳定的压倒性多数,从而在多党体制的形式下,成功地保持着一党权威体制的长期独大地位。这种新加坡独大党(Dominate Party)体制下的的民主体制,一方面保持了政治上的稳定与行政运作的高效率,另一方面又通过程序民主的选举与反对党的合法存在,形成对执政党一定程度的监督与制衡。
  ——《新加坡的“选举权威主义”及其启示--兼论中国民主发展的基本路径》  萧功秦

  中国当下的改革开放过程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引爆性的社会问题。在改革开放二十年过程中,累积了相当多的社会矛盾,这一状况与中国从全能体制中脱离出来的特点有密切关联。归纳起来中国社会转型存在着五大困境,一是相当一部分官僚的经济腐败,二是发展过程中的分配不公,三是贫富两极分化与地区差别扩大,四是农村失业严重,五是金融坏帐问题。此外,还存在“法轮功”对政府权威的持续挑战,少数民族分离主义问题,以及大量历史遗留问题,等等。在一旦出现多元竞争时,反对党必然会把这类问题作为攻击执政党的突破口,使原来受到压抑的不满得到渲泄的合法机会,并进而引发政治参与爆炸。
  更具体地说,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在全能主义时代遗留下来大量困难的国家,在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政治问题严峻性,矛盾的复杂性,使反对派利用选战来反对执政党的资源更为丰富,中国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激活的广场效应,将在短时期内形成对现存政府权威的严重挑战,政治冲突对立与危机不可避免。其结果是形成连锁反应。
  ——《新加坡的“选举权威主义”及其启示--兼论中国民主发展的基本路径》  萧功秦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全能主义政治体制,国家全面控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几乎全部领域。这在一体制下,一方面是政治决定一切,另一方面,这种革命时期形成的体制通过政治动员来塑造公民的政治文化,并要求社会成员高度关心政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政治文化是是动员型的、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倾向的政治文化,对政治具有高度的易感性,即知识分子、民众与各阶层的社会成员,对政治高度敏感与政治参与愿望,有人说“中国人个个是政治家”正表明中国人对政治的过度关注性。这种政治文化虽然在六四后的威权主义政治制约下,以及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弱化,“一切向钱看”取代了“突出政治”,然而,只要体制外的反对党竞争合法存在,革命政治文化的基因就会重新被激活,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就会以极快的速度,极大的规模积极地参与到反对党组织中来,形成对政府的巨大压力,出现爆炸性的政治参与扩大。
  ——《新加坡的“选举权威主义”及其启示--兼论中国民主发展的基本路径》  萧功秦

  新加坡政治生活中的反对党的有限存在,虽然不会对执政党的权威地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挑战,但是,却对于防止执政党的长期执政可能出现政治惰性,对于激发执政党的政治活力,加强社会力量对国家官员的监督,确实也发挥着一定的如同“疫苗”般的积极作用。
  ——《新加坡的“选举权威主义”及其启示--兼论中国民主发展的基本路径》  萧功秦

  平心而论,在中国特定的权威体制下,现实的政治约束条件,应该是考虑中国民主化过程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方面,人们要意识到,中国执政层对六四事件与苏东事件的记忆犹新,在他们看来,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仿效西方的民主化,会给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无政府状态。 对此,人们应予以充分同情的理解。然而,另一方面,中国走向符合中国特色的民主又是历史的大势所趋,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政治家获得民众持续支持与认可的最重要条件之一。众所周知,从世界范围与历史来看,发展民主政治,是一个民族真正走向富强并享有高质量的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有效防范腐败与扩大民众参与的必由之路。
  ——《新加坡的“选举权威主义”及其启示--兼论中国民主发展的基本路径》  萧功秦

  中国民主发展的基本路径应该是,以解决直接面对的问题为主,通过“就事论事,点滴改良”的方式,来解决中国民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中国民主制度发展的问题上,在碰到具体问题时,想一些临时性的办法,走一步,看一步,发现问题再停下来,看一看实施效果,走好了,再向前走一步,走不好,再退回来。试试其他办法。通过这种不断试错的办法,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缓进待机,从中逐渐开出一条新路来。可以说,这是一种包含着保守主义与经验论哲学智慧的、自觉排斥建构理性主义的乌托邦社会工程设计的思考路径。它渗透着一种对理性建构设计的怀疑主义精神,但它却不拒绝经验中的试错,而是努力通过这种走小步。走稳步,不停步的点滴改良的方式。来实现制度创新。这是一种以直接应对现存问题为导向的试错模式。是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经济改革试错模式在政治领域的延伸。它包含着对现实政治约束条件的充分尊重,包含着对没有在历史经验中尝试过的新的政治整合方式的持重与谨慎,而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权威主义的条件下有可能开出新的路径来。
  ——《新加坡的“选举权威主义”及其启示--兼论中国民主发展的基本路径》  萧功秦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可以考虑在遵循以下五个原则的基础上,来思量民主在中国推行的必要性与时机。
  首先,是有用性原则,即某项民主制度创新在功能上可以取代失效的旧制度,当执政层认识到,当某种民主制度创新比现行制度更为有效,也更完善时,他们就会有更强的制度新的内在驱动力。
  其次,是安全性原则,更具体地说,某项具体的制度创新,应对现行政治秩序是安全的,相对而言是低风险性的,不应引发对现存秩序与执政地位的政治挑战的。
  第三,是可控性原则,为了达到安全性,因而在在政治的实际操作上也是可控的,可以放开,又可以收回,发生问题可以补救,而不致于没有退路。
  第四,是可行性原则,这一制度创新也应该是现行体制内可行的,即可以在体制内推行而不致于引起结构冲突,不致与现行体制发生剧烈排异现象。例如,它是可以作为现行制度的补充而存在的。这就比较具有可行性。
  第五,是合法性原则。民主制度创新在现行意识形态上必须合法的。即意识形态上是可以找到根据的,不致于被更保守的虽然已经边缘化的挑战者指责为偏离基本原则的。
  ——《新加坡的“选举权威主义”及其启示--兼论中国民主发展的基本路径》  萧功秦

  在人类政权的更迭史上,执政者因腐败而垮台,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当今世界,一些执政几十年的大党老党,之所以在貌似鼎盛之时丧失执政地位,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缺乏对自身腐败的惩治和预防能力。
  ——《惩治和预防腐败:一种重要的执政能力》  邵景均

  听证是政府在作出影响公民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公民表达意见、提供证据的程序以及政府听取意见、接受证据的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中最核心的制度。听证程序渊源于英国古老的“自然正义原则”。该原则包括两个最基本的程序规则:(1)任何人或团体在行使权力可能使别人受到不利影响时必须听取对方的意见,每一个人都有为他自己辩护和防卫的权利;(2)任何人或团体不能作为自己案件的法官。现代西方国家的行政程序法尽管内容上存在着差异,但都确立了行政听证制度。
  ——《西方行政公开制度的法治意义》  傅思明

  任何复杂的事物都是由有限的细节构成,微观的活力往往决定宏观的功效。
  ——《西方行政公开制度的法治意义》  傅思明

  人大制度学界认为,人大公开的方式有四种。第一,公民旁听。第二,媒体的报道和传播。第三,公报和互联网刊载。第四,在保守国家秘密范围内,允许公民和组织查阅资料。
  ——《西方行政公开制度的法治意义》  傅思明

 政府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也是树立亲民形象,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的捷径。政府工作人员不是神,政府工作本来也免不了会有失误和错误。我们的群众对于政府工作的要求其实也并不苛刻,能够体谅政府的缺点。
  ——《政府要有道歉的勇气和习惯》  梁发芾

  高度集权体制弊端很多。第一,必然走向家长制,使主要领导者凌驾于组织之上,个人决定重大问题,破坏集体领导;第二,容易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阻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三,容易导致一言堂,造成思想僵化,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四,权力高度集中,必然导致官僚主义和效率低下,并产生严重的特权和腐败现象;第五,导致政治成本高昂,财政不堪重负;第六,容易造成重大决策失误,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从高度集权走向合理分权》  薄贵利

  合理分权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第一,民权至上,法制至上。
  第二,纵向合理分权与横向合理分权有机结合。
  第三,集权有度,分权有法。
  第四,依法明确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职责权限,防止领导者个人过分集权。
  ——《从高度集权走向合理分权》  薄贵利

  中国军队在21世纪里面临最大的挑战半机械化的状态中国军队要向机械化信息化跨越。然而,这里更难跨越的是中国军官与西方军官的素质差距。
  ——李茁

  中国军队目前的待遇不足以吸引社会精英。而欧美军队将军却是社会精英中的精英。从应对我国现在面临的主要威胁来看,至少十年内不需要航母。但着眼于海军战略的调整,未来我国还是要建航母的。
  ——李茁

  整体武器装备方面全面赶超像美国、法国、德国、英国这些世界先进国家,我们国家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哪些对我们国家最重要,哪些是我们国家在未来战争最需要的,我们作为发展的重点。我们这几年军事力量有所进步。我们也在着力发展包括指挥控制系统,包括远程保障力量。我们国家在总体装备方面跟先进国家有一个代差,但是某些装备上并没有代差,只有几年差距,差距并不大。
  ——李茁

  对于某一个人来讲,如果他具备当将军的潜能,他学历越高,他越是一个称职的将军。将军必须是知识型的将军,懂得科学技术,懂得现代化战争的特点,另外将军必须是开放性的将军,能够懂得当前世界的军事发展到什么程度。国际上一些武器装备是什么特点,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什么样子,最先进的军事理论是什么样子,不但掌握自己国家自己军队的一些情况,还要能够随时掌握世界各其它国家特别是先进国家军队的一些情况。我们国家还应该是开放的,但受经费限制军官到到国外留学的越来越多,但是远远不够。发展中国家军官,包括东盟国家,像巴基斯坦军官,他们都到好几个国家留过学,在我们国家这种情况非常少。
  ——李茁

  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什么?目前最主要的是台湾问题,然后是东北亚问题,还有南海问题,还包括西南边疆问题。目前这几种威胁,我们在解决这种问题的时候,哪一个必须由航母来作战?如果有陆上机场航程够用,我们就没有必要建设航母。此外有这个航母必须有强大的制空权做支撑。否则,航母成了空袭的活靶子,发展一艘航母要花好几百亿,几乎相当于我们国家一年的军费,这是得不偿失的。
  ——李茁

  在所有的社会活动当中,包括经济活动还有其它的活动,军事活动是最难以预测的。在作战过程当中,作战双方都把一些该保密的东西,不向外界透露的东西与普通人是分开的。我们的军事专家跟大家一样,只能从媒体当中获取各种信息,谁能拨开战争迷雾就能把战争预测准。不但中国专家,外国专家也出现失误。
  ——李茁

  • 上一篇文章: 强国摘录(80)

  • 下一篇文章: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大家谈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陈云:毛主席一个无可比拟…[55]

  • 怀念科学巨匠竺可桢[58]

  • 吕本中:《官箴》[51]

  • 陈立夫直评蒋经国对“台独…[51]

  • 《帝范》全文[5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11]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12]

  • 殷志峰:无为而治[13]

  • 任正非:一个职业管理者的…[11]

  • 关于AI和大模型 工信部、上…[12]

  •  
     相 关 文 章
  • 强国摘录(102)[1626]

  • 强国摘录(101)[1748]

  • 强国摘录(100)[1661]

  • 强国摘录(89)[2041]

  • 强国摘录(87)[7014]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