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强国之路 >> 经济建设 >> 正文  
  谁来装备中国现代化——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述评         
谁来装备中国现代化——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述评
[ 作者:张建平    转贴自:中广网    点击数:2017    更新时间:2004-05-16    文章录入:水木

 

  4月16日至17日,国务院在大连召开振兴装备制造业座谈会,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界、行业协会、学术界等方面的同志齐聚一堂,畅所欲言,拉开了新时期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序幕。

  据新华网记者张建平报道,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制造能力的集中体现,重大装备研制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新世纪新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征程上,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和重担。

  花钱买不来现代化

  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自主研制了万吨水压机、12.5万千瓦双水内冷发电机组等一批装备,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体系。尽管取得一定发展,但与先进工业化国家相比,那时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存在不小差距。改革开放后,13套30万吨合成氨、宝山钢铁厂、秦山核电站、燕山30万吨乙烯等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开工。这些重大工程所需的装备全部依靠引进,这对当时外汇储备尚不充足的中国来讲是很大的压力。

  没有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1983年,国务院重大装备领导小组成立,首批确定研制30万、60万千瓦发电机组,宝钢成套设备,30万吨合成氨,30万吨乙烯,秦山核电站,三峡电站等12项成套装备。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重大装备研制部门和使用部门相互配合,取得显著成绩,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提高。

  “九五”特别是1998年以来,我国又有一批新的、技术要求更高的重大工程开工建设。如果大量设备依然依赖进口,将极大增加工程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地铁一公里造价高达8亿元,目前我国约有10个城市正在建设15条城轨交通设施,总投资1050亿元。

  中国别无选择。原国家计委结合经济建设需要,相继重点组织了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大型船舶、500千伏直流输变电设备、大型燃气轮机、日产440吨聚酯设备、日产8000吨水泥设备等装备的攻关,取得巨大成效。在广州地铁二号线建设中,国内企业中标承造的车辆的价格比一号线(全部从国外原装进口)降低33%,机电设备每公里造价减少31%。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总价值70%以上的产品可以立足国内生产,设备造价降低40%以上。

  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国债资金功不可没。1998年以来,国家累计安排国债资金36亿元,支持装备制造业项目近200个,涉及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环保设备、船舶及船用设备、西电东送直流输电设备、大型水泥生产装备、聚酯生产装备和氧化铝生产装备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建设大大增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填补一批国内制造业空白,带动相关产业技术升级,扭转了关键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和工程造价、运营维修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办成了一大批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花钱买不来现代化。仅靠引进发展自己的技术装备,不仅代价很高,也难以追赶世界技术进步潮流。如果一代又一代引进,只会永远落后。

  “六有六缺”的隐忧

  “有规模、缺实力,有数量、缺巨人,有速度、缺效益,有体系、缺原创,有单机、缺成套,有出口、缺档次。”

  有人曾用这“六有六缺”概括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这种说法不一定准确,但大体上反映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主要问题——

  规模不小,但国际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大体排世界第五位,不少机械产品总产量已居世界前列。但总体而言,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规模比较大的是一般加工能力和普通机械产品,真正体现行业竞争力的高精尖加工工艺和重大技术装备仍然比较薄弱。燃汽轮机、核电设备、抽水蓄能水电设备和大型石油化工成套装备等先进技术装备的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集成电路等电子类产品成套设备基本依赖进口。

  自主发展能力薄弱,关键技术过分依赖国外。通过引进技术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至今仍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解决技术来源的主要手段。由于基础研究薄弱,用于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的投入不足,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原创性技术创新成果很少。引进技术后又忙于应付消化吸收,缺乏二次开发能力,往往陷入重复引进的被动局面。

  作为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主力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历史包袱沉重,不少尚未摆脱困境。虽然目前多数企业任务饱满,但经济效益不高,流动资金困难,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大公司相比,竞争力还比较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先进装备是带动生产力发展和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建设强大的装备制造业。

  近年来,由于国产装备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需求,我国重大装备进口不断增加。2002年,机械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251亿美元,2003年增加到392亿美元,今年前两个月已达到89亿美元。

  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是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整体质量不高、“消耗高、污染大、投入多、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振兴装备制造业,可以减少引进成本,降低物质消耗,控制环境污染,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产业转移进程不断加快,世界装备制造业部分生产能力正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为装备制造业创造了巨大市场。我国市场潜力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制造业具有独特的优势。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宏伟目标,就必须从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重新审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意义。目前,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也很有利。让我们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早日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全面振兴。 

  • 上一篇文章: 国情专家胡鞍钢:我是如何研究中国国情的

  • 下一篇文章: 我们“反思”了吗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4]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陈武帝…[9640]

  • 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陈武帝…[7909]

  • 历史的轮回怪圈:对于当前…[22941]

  • 中国国家建设的未来:理性…[8552]

  • 中国崛起必须政治维新![6585]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