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强国摘录 >> 正文  
  强国摘录(54)         
强国摘录(54)
[ 作者:觉远    转贴自:诚正民族精神研究所    点击数:6288    更新时间:2004-04-21    文章录入:觉远

 

  科学需要博大的胸怀。科学无国界,国际大协作不可缺少。
  ——钟南山

  人才是企业创造财富的动力源泉,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反映在对人才资源的竞争上。人才的流失,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流失,是企业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效率就是金钱的今天,企业很难快速招聘到急需的人才,新招来的员工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熟悉公司的环境和工作,而人才流动到竞争对手公司更是对自己构成一个直接的威胁。为了避免人才流失带来的损失,国际著名企业十分重视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想方设法留住人才。
  ——《 人才流失威胁企业发展 国际名企如此留人》

  英特尔公司中国区总裁简杰认为,从过去的经验看,那些真正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而不是仅仅为了拿钱的人能干得更好,所以我们招收的人都精力充沛、聪明,聪明人能吸引聪明人。他们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公司,所以他们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公司也鼓励他们这样做。Intel的用人原则是,如果员工做得不好,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他放在一个适合他的位置上。
  ——《 人才流失威胁企业发展 国际名企如此留人》

    加拿大北电网络认为,要想留住优秀人才,物质奖励只是一时之策。随着时间的推进,员工的个人物质水平提高了,薪金的激励效用就会慢慢降低。因此,北电网络在激励员工方面更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帮助员工制定他们的职业计划,例如让员工进行“轮岗”。在北电,通常员工工作两年就会有轮岗机会,以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北电认为,不能让一个人在一个职位上做到退休,公司应提供职业发展空间来留住优秀人才。而员工在轮岗中除享受到类似跳槽的新鲜与乐趣外,也从中学到不少东西,这对其个人日后的职业发展很有好处。
    ——《 人才流失威胁企业发展 国际名企如此留人》

  罗素先生就说,他赞成不计成败利钝地追求客观真理。这话还是有点绕。我觉得西方的智者有一股不管三七二十一,总要把自己往聪明里弄的劲头儿。为了变得聪明,就需要种种知识。不管电磁感应有没有用,我们先知道了再说。换言之,追求智慧与利益无干,这是一种兴趣。现代文明的特快列车竟发轫于一种兴趣,说来叫人不能相信,但恐怕真是这样。
  中国人还认为,求学是痛苦的,学海无涯苦做舟。学童不仅要背四书五经,还要挨戒尺板子,仅仅是因为考虑到他们的承受力,才没有动用老虎凳。学习本身很痛苦,必须以更大的痛苦为推动力,和调教牲口没有本质的区别。当然,夫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他老人家是圣人,和我们不一样。再说,也没人敢打他的板子。从书上看,孟子曾从思辨中得到一些快乐。但春秋以后到近代,再没有中国人敢说学习是快乐的了。一切智力的活动都是如此,谁要说动脑子有乐趣,最轻的罪名也是不严肃——顺便说一句,我认为最严肃的东西是老虎凳,对坐在上面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据我所知,有些外国人不是这样看问题。维特根斯坦在临终时,回顾自己一生的智力活动时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还有一个物理学家说:我就要死了,带上两道难题去问上帝。在天堂里享受永生的快乐他还嫌不够,还要在那里讨论物理!总的来说,学习一事,在人家看来快乐无比,而在我们眼中则毫无乐趣,如同一个太监面对后宫佳丽。
  ——《智慧与国学》  王小波

  美国人擅打桥牌,讲究不知道同伴实力也要与同伴配合,日本人擅下围棋,讲究丢掉一块小棋,吃掉一块大棋,惟中国人钟情麻将,大概是麻将玩法正合国人心态之故。麻将桌上虽有四人,但各自为政一人一家,皆为对手,没有盟友,没有协作,没有配合,只讲究跟着上家,盯着下家,防着对家,一看自己和不了牌,就拆停盯人,最好牌黄了,谁也别和。麻将的打法是:取我所需,为我所用,有用则留之,无用则去之,此时有用则此时留之,彼时无用则彼时去之。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以个人需求为舍取,这就是麻将精神,正应照了国人的心态。
  具有麻将心态的国人才能发明麻将,麻将的普及又将催发国人的麻将心态,这就是麻将精神与国人心态的辩证关系,在这种氛围的薰陶下,我们出品的只能是一大批“为了一棵树而不惜毁坏整个森林的人。”君不见在麻将普及的近二十几年里,我们这里孕育了多少个为捞点回扣而不惜赔进整个企业的人,为饱其私囊偷工减料而制造豆腐渣工程的人,为贪求暴利而走私偷税的人,为官运畅通而雇凶谋杀上司的人,近闻云南大学生马加爵,因与同学打麻将结怨,先后用钝器砸死四个同学而亡命天涯,马家爵创下了“麻将”麻木人的理智,人性的极篇。这虽然不能完全怪罪麻将,但国人若迷恋那无益身心的麻将太多太深,是否也是一种悲哀呢。
  ——《麻将王国的悲哀》  铁流

  伦理治国费用低廉,在一个不变、安定或缓进的社会中,大有可取。但说到日新月异,风起云涌,伦理治国在三方面要付出大代价。第一方面,在伦理治国的制度下,以读书识字来考什么进士的,求的是一官半职。历史上,从陶渊明到苏东坡到郑板桥,我们不容易找到一个算是有学之士是没有做过官的。那是说,求学是求官,求生计及一点「治」权。伦理学问可治,科学学问不可治也。读书识字的,或多或少要向伦理那方面下功夫,论什么君子、小人,科学的兴趣也就不容易培养出来。要是我们昔日有司法,法治由律师专业处理,懂得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苏东坡,可能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是的,我们历来科学人材的缺少,不是没有天分,而是有天分的都讲伦理,谈诗论词去也。
  第二方面的代价,是伦理治国会造成一个文盲众多的社会。历史上,我们从商的可能富有,为官的学者生活挺不错。余下来务农或工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民众,用不读书识字。以学问治国就有这样的一个困难:没有一个纯以学问生产而谋生的空间。
  第三方面的代价,是伦理治国没有弹性。伦理、风俗、习惯,是根深蒂固的事,不可以像欧西法律那样要改就改。三十多年前在芝加哥与戴维德(A.Director)论法律,他的高见是英国始创的普遍法的费用,比欧洲大陆的成文法为高,但较有弹性。相比之下,我们的伦理治国费用最低,但弹性最少。
  弹性不足的伦理,遇到日新月异的发展,风起云涌的演变,就应付不了。我们要搞一个革命才能把辫子割下来!历史上,中国是一个革命的国家。要是伦理治国有足够的弹性,好些革命是可以避免的。
  惊回首,俱往矣!我要再说一次:二百年来,我们最有希望的日子,还是今天。事生于世而备适于事,北京的领导人要放弃成见,大胆地引进老外可取的法门,用之于炎黄子孙的天才上。这样,昔日的光芒指日可再也。
  ——《中国为什么衰落》   张五常

  经济发展在允许人们过上舒适和有尊严的生活方面不可少,但是仅靠物质享受本身无法满足人类心目中最深最强的追求。这种追求自己在全面实现宗教自由、集会自由、言论自由之后才能得到满足,这条经验教训也是过去五十年给亚洲留下的遗产。自由不是一个国家或者一种文化或者一个地区特有的,各个成功的社会,以及明智的领导人已经学会要拥抱它而不是畏惧它。
  ——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切尼

  虽然民主的过程有时候会显得杂乱无章,不可预测,这点注视美国政治的人都可以作证,但是民主的过程是和平表达个人的观点,并鼓励用于导致长治久安的妥协,自由社会中,不会滋生可以拖垮整个国家的民族和极端主义,哪里的年轻人可以有机会选择自己的领导人,有机会为他们自己和子孙后代建设更好的生活,有权利左右自己的命运,哪里就会有安定、正义和繁荣。
  ——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切尼

  有学者提出中国和平崛起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战略和发展目标与时代主题的合拍性,二是中国具备融入国际体系比较成熟的理念、体制、物质基础和人才储备,三是中国在国际体制中地位由局外人成为体制内的主流派和现存体制的维护者,四是中国面临可塑性比较强的国际环境。
  崛起需要各种主客观条件,中国现在都空前有利,和平崛起存在可能性。中国现在和此后的一段时间内面临一个难得的机遇期,虽有许多不利因素,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机遇大于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对我们有利,和平和发展是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中国处于同外部关系最好的一个时期。
  从本质上讲,中国的崛起是恢复,中国是亚洲的天然大国,中国的规模太大,与德国、日本不同,中国不需要更多地借助外部资源,重要的是把自己经营好。中国主要的优势是阴柔的方面,中国的特性决定了其和历史上崛起的强权是不一样的。
  ——李庆四

  崛起是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不只是经济。1840年以后中国节节失败,中国经济上并不是很弱,中国也主张和平,可还是没有躲过西方国家的侵略。这说明要综合国力整体发展好了才行。
  世界经济有很多不安定因素,美国总把中国当成威胁,阻止任何大国可能的崛起;台湾的形势也会影响中国的未来走向。意识形态的差异不能抹杀;能源问题日趋严重;我们的周边世界很不稳定,没有一个大国像我们一样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周边环境之中。
  总之,崛起的提法姑且听之,不能自我陶醉。长期来看,崛起要有两手准备,不能被和平所麻痹,关键要进行内部积累。
  ——李庆四

  中国的崛起带来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引起纠纷,这是难以避免的;中国的崛起必须是和平的,我们的战略是必须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崛起并不意味着中国软弱、放弃保障自己的手段,中国要坚持和平崛起,这是核心。
  ——李景治

  中国的崛起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实力地位,另一个是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在于你的影响力,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已经崛起,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和平崛起表明了中国对外战略的取向:谋求和平的国际环境,和霸权国家保持良性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讲,霸权并不一定是一个坏的概念。美国维持世界霸权,由以前的美国一家独自承担霸权责任到谋求分担责任,即联合霸权、制度霸权。中心问题是怎么和美国保持和平的互动,无意挑战美国霸权。
  和平崛起存在矛盾,不过历史上的崛起未必都是挑战。从欧洲同整个世界的关系看,它是崛起了,但战后的欧洲是在处理三层关系:第一,采用一体化方式。在欧洲范围内既要一体化又要和平发展;第二,在与大国的关系问题上,搭美国的便车;第三,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处理。欧洲外部世界的朋友很多,尤其是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这对我们也有启示。
  ——宋新宁

  和平崛起的内部条件很好,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外部环境对我们也有利,和平和发展是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等,我国处于同外部关系最好的一个时期。但同时也有一些不利的因素:首先,美国是超级大国,会遏制一切要超过它的国家。其次,意识形态的差异不能抹杀。再次,我们的周边世界很不稳定。
  ——于洪君

  和平崛起不意味着我们无所作为,和我们伸张正义、谋求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不矛盾,我们和平崛起与主动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也不矛盾。
  ——于洪君

  历史上没有和平崛起的大国。自己评价自己也很重要,和平崛起的道路问题更多的应该是国内应该做些什么,国际上是战略机遇期,关键是缔造好的和平环境。中国不能沾沾自喜,和平崛起不是必然的,崛起也不是必然的,面临的问题很多,不犯大的错误才有可能。
  ——王缉思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由历史决定的,不完全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崛起都有一定的历史时机和条件,中国也需要一个历史条件,全球化能否担任这个条件?我们应该关注“9·11”以来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有两大特点:中国的国家特性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的国际角色现在和过去有所不同,从国际体系的反对者成为积极参与者。
  ——江凌飞

  中国目前所确定的“和平崛起的新道路”是一个新型的发展战略,涉及两个基本概念:“崛起”和“和平”,这将会增强民族凝聚力。该战略的目标是和平、安全、繁荣、合作。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首先要做的是成为地区性的强国,即成为亚太地区有影响的大国,要“立足周边,放眼世界”。
  崛起要分三步走:一、营造阶段:营造安全的周边环境,这是一种维护型的,标志是主权领土不再分裂。二、塑造阶段:塑造对我有利的安全环境,这是一种主动型的,标志是收复失地。三、经略阶段:经略对我有利、国际社会又能普遍接受的政治经济新秩序,达成战略平衡和稳定。特别要强调的是,我国现在处于第一阶段。
  和平不等于不加强国防,不等于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和平或创造和平。“有国无防,国将不国”。没有军事实力作后盾,国家不可能崛起,即使崛起了也会衰败。大清帝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白银储备处于世界前列,虎门一声炮响,龙旗即倒。因此和平崛起需要军事实力保驾护航。
  要看到,不是我们不要和平,而是天下并不太平。冷战后年均局部战争10.7倍高于冷战时期的4场。现代国际社会通行的仍是弱肉强食的游戏规则,崛起的题中之意就在于国防现代化。现有的强国都是军事强国。
  因此,和平崛起对国防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用和平手段来崛起,要有更高的战略能力,不仅要有打赢战争的能力,而且要有遏制战争的能力;第二,要有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是靠与其他国家争夺战略资源和与其他国家结盟崛起;第三,要有很强的国际协调能力,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双赢。总之,“和平崛起,忘战必危”。
  ——罗援

  中国的特性和历史上崛起的强权不一样,美国和过去的霸权也不一样,因为时代不同了。我们在经济上还是有差距的,政治上也有差异,安全上还没统一。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可是中国还在处理工业化时代的问题。正因为有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在大战略上,我们要做到:保持低调;经济优先;做现实主义的准备。
  ——金灿荣

  从根本上说,中国和平崛起重在历史性创新。现代历史上那些真正兴起的强国,无论是荷兰、英国还是美国,兴起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在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创新。例如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实现了宪制政府,后来又发动了工业革命;美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极大规模的现当代教育、科学和技术开发体系。同理,为了中国的和平崛起,首先要考虑我们怎么在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中实现非常重大的创新。具体来说,如果我们能够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基本社会公正的全面小康社会,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法制制度,甚至逐渐形成民主法制传统,那就是我们在成为伟大强国过程中所必需的基本创新。
  ——时殷弘

  中国这次提出的命题的完整说法是“和平崛起新道路”,中国走的新道路和以前强国走的道路是不一样的。一方面,这是针对“中国威胁论”的;另一方面,这不仅是外交方针,更是一个内政方针,内政应该在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目前,国内存在一种狭隘民族主义和自高自大的倾向,必须要调整好国民心态。我国虽然尽最大努力维持了一个正常的周边环境,但我们现在没便车可搭。对我们最要害的问题是台湾问题。
  ——姜长斌

  我们还可以把“和平崛起”这个理念分开来看。走和平崛起这条“新道路”意味着吸纳更多的新元素,如国际关系民主化、多边外交、大国责任,如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国际关系理念,而崛起则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命题;为了实现崛起,这些新的元素不仅是手段,是过程,而且更应该慢慢把它们化为崛起本身的价值和目标。
  ——陈志瑞

  中国要和平崛起,就必须建构自身强有力的文化认同,在世界上树立一个良好的文化形象。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明确的对外文化战略。另一方面,今后一二十年,中国发展了,强大了,但按人口一平均,我们的“硬国力”还是相当低的,但我们是文化大国,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我们可以搭建一个文化战略的平台,以文化优势等“软国力”来弥补硬国力的不足。
  制定并推进明确的文化战略,大体上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层次的问题:国家的文化形象;文化特性和价值观;文化产业;文化外交(加强对外文化宣传等)。在这方面,英国的经验值得借鉴。二战以后,英国国力下降,但至今想保持大国、强国的地位和影响力,除了维持英美特殊关系,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在欧美之间发挥外交的枢纽和桥梁作用,还很注意塑造和推介当代英国的文化形象,发挥英国在世界上的思想和文化影响力,并且这样做也带动了经济贸易和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
  总之,崛起不仅意味着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强大,还包括了道德和文化上的复兴,得“道”成“势”,以势服人。崛起是全方位的,应该有丰富的文化维度和内涵。
  ——陈志瑞

  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要义就在于此。
  ——温家宝

  有人说,历史的进步更多是由细节累积而成、渐进徐来的。在中国许多从事外交事务工作者及研究者的眼中,公众外交处的成立就是这样一个标识着历史进步的经典细节。它标志着中国外交开放进程迈上了制度性推进的新平台。
  ——《中国力推公众外交》

  中国的公众外交必须消化外交神秘时代沉淀下来的负面经验,改变一些与全球化时代背离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要让公众稳定地支持政府的外交政策,政府就应向公众多提供信息。
  ——《中国力推公众外交》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换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一方面,这一时期可能会出现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可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阶段。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调整的加快,可能出现各种矛盾加剧的现象。面对这样一个时期,处理得好,可以顺利地实现现代化,使经济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和台阶,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徘徊。我们已经具备了走向前一种前途的国际环境、体制基础和政治保证。
  ——马凯

  中国的行政责任体系中缺少自动辞职的道德基础和行政氛围。
  ——《马富才辞职的双重意义》

  企业文化创新工程,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次。其中精神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
  精神文化决定并主导着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方向。这四个层次组成有机的统一体,构成了企业文化系统。
  把陶冶和弘扬企业文化精神作为灵魂来抓。企业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精神支柱,是企业道德观、企业价值观以及企业经营学的综合体现和高度概括。既是企业群体意识的精华,又是企业价值观的精髓。既体现企业外在的精神风貌,又体现企业内在的思想灵魂。企业精神应包括远大的目标追求、强烈的命运共同意识、崇高的企业使命感和鲜明的个性特色。企业精神既要有行业特点,又要体现企业及其员工的一种追求。同时,要根据企业精神,努力建立和形成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企业价值观体系。主要包括企业责任、企业作风、企业目标、服务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人才观念、经营哲学、做事准则、做人准则等内容。
  ——《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和途径》  公艳萍

  抓好制度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的基石,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和纪律具有多重性,对积极向上的人是一种激励,对自甘平庸的人是一种鞭策,对行为不端的人则是一种制约。
  ——《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和途径》  公艳萍

  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美国高举制裁大棒,不仅指向中国,还指向了欧洲和日本。中美之间的争端不过是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聚焦点。
  理论上,美国的政治家不可能不知道自由贸易优于保护贸易。但是,一方面,他们要为谋求美国利益长袖善舞,而美国利益是由各个不同的集团,主要是经济集团构成的。在美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的时代里,那些商业集团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是相互冲突的。另一方面,政治家们要赢得竞选的胜利,必须屈从于某些特殊经济集团,这符合美国贸易政策制定中的选票政治,而它的特点决定了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往往是逢场作戏,具有一定的摇摆性。
  ——《中国崛起VS美国贸易保护 谁主沉浮?》

  疲劳是防止机体“过劳”的预警,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如果长时期超负荷作业,休息不好,就会发生过劳,过劳是疾病的前奏,
  医学专家指出,疲劳,特别是脑力疲劳,是直接导致人体亚健康状态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重视体力疲劳。但如果无视脑力疲劳的警告,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同样会导致过劳而危及生命。那么,如何消除脑力疲劳,走出亚健康状态呢?办法很多,除生活节奏要有规律和适度运动外,重要的一条是全面均衡适量营养。
  ——《摆脱疲劳困扰》   李迪

  消除、预防脑力疲劳,首先要调整膳食结构,改变以猪肉为主的动物性膳食,增加水产品类的摄入量。限制过多甜食,增加乳类、大豆及豆制品饮食,提高钙的摄入量,适当补充金施尔康等维生素片。这样可有助于解决当前职业人群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的弊端,防止和消除脑力疲劳发生,以充沛精力,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
  ——《摆脱疲劳困扰》   李迪

  成功,就是一个事先树立的有价值的目标被循序渐进地变为现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因平衡得以坚固,因信念而具有意义。
  ——白宁

  自我肯定是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一种积极评价。自我评价不高的人往往容易失去目标,陷入沮丧和挫折。自己感觉越好的人往往会做得越好。他们会不断激励自己,设定长期的目标,他们有每个人都想实现的梦想。他们敢于冒险,更重要的是,他们总是胜利者。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确定了一个理想、一个目标后,便坚守自己的承诺,一定将这个目标兑现。确立了目标后,制定一个完善可行的计划是至关重要的。当你面对一个大目标而无从下手时,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或者说将一个长远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短期目标,然后分别制定计划。
  有的人在半途将注意力放在了其他的方面,将兴趣转移到了别的事情上面,他们在不自觉当中让他们的目标滑走了,他们永远不可能实现他们的梦想。很多开始很成功的人,自满和松懈,使得他们永远地留在了满足的那个层次。
  ——《清华高才生白宁谈成功之道》    黄杰 胡劲华

  成功的要素:强烈的使命感、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确立必胜的信心、经常反省总结、不断更新知识、注意调整心态、说干就干勇于实践,等等。
  ——《清华高才生白宁谈成功之道》    黄杰 胡劲华

  改变自己我觉得是最困难的事情。我觉得提高能力对每个人可能都比较容易,但是改变自己的弱点就比较难,因为那牵涉到要对自己部分的否定,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最难。如果没有经历很大的压力,没有真正感受到很大的痛苦,你不会愿意做这件事情。
  ——叶滨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需要拥有的最重要的品质是“坚韧”。
  ——叶滨

  影响男人健康的原因有四个:男人有泪不轻弹,男人有话不爱说,男人有病不去看,男人有家不爱回。国家统计局的一个数据也证明了这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同一种病,男人去看医生的比例比女人要少40%。
  ——洪昭光

  中国要想融入国际体系,不能光靠改善形象,而要靠实力和意志,靠在这个体系之外独立生存的实力和意志,靠既可以对这个体系有所助益、又能够对其有所损害的实力和意志。
  ——《以自强的姿态融入国际体系》  王小东

  在国际关系中,实力是首要的,但使用力量的意志也不可或缺。一般认为,中国目前是缺乏实力,但实际上,我们这个民族使用力量的意志不足恐怕也是一个问题。而且,实力和意志并不能截然分开:没有实力,固然难以有什么使用力量的意志;但没有使用力量的意志,也会影响到实力的增强。
  当然,中国的实力确实很不够,要增强自己的实力,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要增强实力,主要是两条。
  第一条是发展。邓小平讲“发展是硬道理”,这实在是近代中国几代人的切身感受。但问题是发展什么?光搞低技术水平上的经济扩张,把自己定位于国际分工的低端,是不行的。中国的当务之急是提升自己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向中、高端挤,为此宁可做出一定的牺牲。当然,脱离现实情况,不自量力也是不行的。
  第二条是增加凝聚力。主要途径就是促进政治民主化,清除腐败。坦率的说,中国目前的民族凝聚力绝不是令人满意的,有些人在中国的国家利益与西方发生冲突时,总是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上。他们这样做固然有其自身的问题,但中国的腐败现象严重等问题也确实是严重地削弱了中国的民族凝聚力。腐败不除,中国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自强的姿态融入国际体系》  王小东

  我们必须认清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国家利益方面确有冲突这个基本情势,不能对于西方国家指望过高;认清在国际关系中实力和意志——而不是形象或善意——才是硬道理,方能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这是一个大方向的问题。我认为,不少中国人对于这个问题认识不足,他们对于西方国家抱有太多的指望。而事实证明,他们的善意和祈求,他们的“摆脱不利于自己的形象”的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以自强的姿态融入国际体系》  王小东

  对于每一个要克服的障碍,都离不开意志力;面对着所执行的甚至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所依靠的是内心的力量。事实上,意志力并非是生来就有或者不可能改变的特性,它是一种能够培养和发展的技能。
  ——《怎样培养意志力》

  大量的事实证明,好像自己有顽强意志一样地去行动,有助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顽强意志力的人。
  ——《怎样培养意志力》

  坚强的意志不是一夜间突然产生的,它在逐渐积累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形成。中间还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失败,必须找出使自己斗志涣散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
  ——《怎样培养意志力》

  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都将会使意志力进一步增强。如果你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种不良习惯,那么就能获取与另一次挑战决斗并且获胜的信心。
  ——《怎样培养意志力》

  人的意志力受到想象力的干扰,人就会裹足不前,变得畏首畏尾了。意志力与一个人能否成功有很大的关系,而意志力的强弱则在于其管理能力的大小,想象力则是影响意志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意志力管理》  王中刚

  让知识拥有财富,用学习改变人生。
  ——郭凡生

  一个企业的领导要有将一件事从头抓到底的韧性。
  ——张瑞敏

  对于不同的企业,企业执行力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按照对企业依赖的中心不同,可以将企业的执行力分为3类:
  第一类:号令执行力。即主要是对人的依赖性,公司领导者一声令下,员工齐心协力将事情做好的能力。
  第二类:制度执行力。即主要依赖企业的制度,将企业制度严格贯彻和认真执行的能力。
  第三类:创新执行力。即对于已经取得一定竞争优势和市场强势地位的企业来说,能够超越原有运营规则而进行不断创新的能力。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者不同的企业对于3类执行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遵循从号令执行力到制度执行力,再到创新执行力这样一个顺序。也就是说,在企业发展的早期主要是依赖人,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需要依赖制度,要想维持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就需要一种新的机制。
  ——《企业执行力剖析》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号令执行力可以分为个人号令执行力和团队号令执行力。由于号令都是由领导者发出的,号令执行力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领导者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和领导者在下属中的威信。
  在不同的企业中,宣传和突出的重点不同,号令执行力的表现也不同。有的企业善于宣传和突出最高领导者个人,这时企业的号令执行力往往就是个人号令执行力,而以团队为导向的企业,其号令执行力往往就是团队号令执行力。
  一个依靠个人号令执行力的企业,往往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在中国企业中,这种强大的号令执行力更多的是个人号令执行力,其来源于优秀的企业领袖,例如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和长虹的倪润峰。而大家讨论较多的企业接班人的问题,实际上是个人号令执行力转换的问题。过去的企业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和决策能力使得他具有很强的个人号令执行力,一旦新的接班人上台以后,他的个人魅力和决策能力暂时无法为企业员工认可和接受,他的个人号令执行力将无法树立。这时,企业运作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动荡。
  而优秀的、成熟企业的号令执行力则表现为团队号令执行力,即高层管理团队所表露出来的号令执行力。团队号令执行力一般不会因为领导者个人的变更而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从个人号令执行力向团队号令执行力的不断过渡将是企业从不成熟迈向成熟,从成功迈向卓越的具体表现。
  在初创型的企业中,号令执行力往往是比较强大的。因为这一时期,人们的团结精神十分突出,而且这时企业尚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企业的运作主要依赖于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只要员工认可了领导者的决策,就会不遗余力地执行。
  而在一个大企业中,号令执行力的强弱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领导班子的团结程度和领导层的决策能力。事实上,优秀的大企业,号令执行力都是十分强大的。
  ——《企业执行力剖析》

  相对于号令执行力,制度执行力的欠缺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软肋所在。制度执行力欠缺具体表现为:制度较多,但执行情况较差,有法不依的情况时有发生。
  具体而言,制度执行力的高低取决于制度的合理性、可执行性、企业对制度执行的考核力度以及领导者对制度执行的身体力行程度4个方面。
  首先是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如果一个制度本身制订不合理,那么员工必然会对这些制度产生怨言,员工执行这些制度的动力就不足。一旦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一点问题,员工就有了不执行制度的理由,从而拒绝执行制度,最终导致制度执行力的不足。
  从企业运作实际过程中,真正由于制度本身不合理而导致制度执行力不强的状况并不是主要的,更多的是由于制度本身缺乏可执行性。
  第二是制度的可执行性。长期以来,许多企业已经具有了比较完备的企业制度,但是具体操作起来,会发现这些制度的可操作性是比较差的。
  从制度的可执行性方面,比较好的做法是以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达这些制度,例如工作流程,将相关的工作程序以流程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注明具体的工作任务、涉及到的部门、负责的部门和岗位以及需要进行的决策等,使工作程序一目了然,操作起来也便利可行。
  中国企业在业务流程化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有的企业已经形成高效的业务流程,但在制度方面并没有予以表现,而仅仅是一些大部头的制度文本。有的企业业务流程本身就比较混乱,有待于进一步地优化。
  所以企业要提高制度的可执行性,必须建立相关的工作流程,而不是按照过去的职能模式将规定写出来就万事大吉了。
  第三是企业对制度执行的考核力度。有的企业建立了全面的制度,但没有相应的考核体系或者考核力度不够,使得员工遵守和不遵守制度没有相应的奖惩,长期下去,员工也就丧失了遵守制度的积极性。
  一个好的考核体系,应该包括考核部门、考核标准以及奖惩标准。大多数企业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全面,要么考核部门不够明确,要么考核标准不够明确,要么奖惩标准不够明确,这些都影响制度考核的顺利进行,最终导致了企业制度执行力的下降。
  第四,领导者对制度执行的身体力行程度。领导者对制度执行的身体力行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具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一个好的企业应该具有制度执行力较强的企业文化。只有具有这样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万众一心,朝着企业的目标前进。
  优秀企业的领导者都能够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带头建立这样的文化。可以想象一个领导不能带头遵守公司制度的企业,员工是否能够遵守制度?要想提高企业的制度执行力,领导者应以身作则,在企业中塑造一个强有力的执行力文化氛围。
  ——《企业执行力剖析》

  号令执行力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一个号令执行力不强的企业必然是一个领导群体不具备威信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可能离消亡不久。
  制度执行力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没有强有力的制度执行力做保障,企业的运作也就不能规范,企业的许多优势不能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而创新执行力则是企业不断壮大和维持长久竞争优势的前提。不具备创新执行力,就无法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也无法长期在竞争中立于潮头。
  ——《企业执行力剖析》

  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从不发达状态,发展到中等发达、发达的水平,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提高全民的素质。二战后,日本、德国经济在一片废墟上迅速崛起,靠的是什么?究起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俩个国家重视教育,重视民族的凝聚力和全民素质的提高。
  ——《民族精神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向心力和凝聚力》  稳定

  目前,中国已经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能错过。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稳定,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永保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民族精神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向心力和凝聚力》  稳定

  • 上一篇文章: 强国摘录(53)

  • 下一篇文章: 中美贸易博弈“弃卒保车”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4]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5]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林同奇:“我家才子,一生…[4]

  • 林同济的“道家回归主义者…[4]

  • 不懈追求的学者林同济[3]

  •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4]

  •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2]

  •  
     相 关 文 章
  • 强国摘录(102)[1631]

  • 强国摘录(101)[1766]

  • 强国摘录(100)[1667]

  • 强国摘录(89)[2049]

  • 强国摘录(87)[7021]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