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强国之路 >> 人才强国 >> 正文  
  比尔·盖茨是人才?人才标准待重建         
比尔·盖茨是人才?人才标准待重建
[ 作者:刘茁卉、邹声文、张景勇    转贴自:搜狐财经    点击数:1297    更新时间:2004-01-22    文章录入:admin ]

 

  新华网日电:“上海人才引进计划曾提出只引进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按此标准,比尔·盖茨来到上海,上海也不会要,即使他的个人股票达数百亿美元,相当于一个半上海的经济总量。因为他大学没有上完,只相当于一个大专文凭。”

  “林元培在上海设计了杨浦、南浦、徐浦、卢浦4座大桥,但他只是中专毕业,按现在的学历标准,可能也不算人才。”

  谈到人才标准,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著名人才专家沈荣华,在列举上述两个事例后明确提出:我国必须重建人才标准。“因为实践一再证明,博士里面有庸才,工人里面有人才。人才的标准不应单纯地以学历、职称为依据,而要以能力为本。”

  沈荣华说,现行人才标准与实际的人才概念相差甚远。1982年,我国首次提出了人才标准,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这一标准的确立,有其必然的历史背景,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一标准已逐渐显露出不够完善的地方。“一些人为了评上职称,熬白了头发;一些人为了获取更高的学历,不惜弄虚作假。这些现象虽有许多原因,但都与不科学的人才标准有关。”

  现在按学历、职称进行统计的人才概念,与实际意义上的人才概念相差甚大,专家表示这是统计学上的遗憾。“如果现在我们制定人才规划、人才战略也按学历来进行,路将会越走越窄,不符合实际需要。”

  沈荣华等人曾对进驻上海的全球五百强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它们的人才标准有三个:知识、能力和业绩。“与此相比,我们的标准太单一、片面、机械,只有知识标准,即学历标准。对人才来说,经历和业绩很重要。经历本身就是资本,即使他没有学历。”

  沈荣华认为,人才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需要不断丰富其内涵。新的人才标准,应越来越逼近实际意义上的人才概念,不仅要统计“体制内”的,也要统计“体制外”的;不仅要统计“户籍”的,也要统计“柔性流动”的;不仅要统计“显现”的,也要统计“潜在”的;不仅要统计有学历、职称的,也要统计没有学历、职称,但有专门技能的。

  沈荣华提出,新的人才标准要以市场对人才的认可程度为依据,以能力和业绩的大小为重点,以薪酬水平的高低为重要参照。“要把人才置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去考察,衡量其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的大小,进而形成人人讲创造,人人做贡献的‘不安于现状、不相安无事’的社会氛围。” 

  • 上一篇文章: 人才的培养是中国最大的竞争力

  • 下一篇文章: 高才生无所事事不算人才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使用人才的六大“狠招”[3934]

  • 不拘一格“拔”人才[2446]

  • 慧眼识良才——人才评价标…[2567]

  • 谈企业的人才与用人[2417]

  • 谨防人才素质“退化”[2216]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