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强国之路 >> 人才强国 >> 正文  
  谨防人才素质“退化”         
谨防人才素质“退化”
[ 作者:齐广秀    转贴自:解放军报    点击数:2150    更新时间:2004-08-02    文章录入:水木

 

 

军事人才的生成、保留和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对于人才自身来说,如果不注意获取新知识,不断充实头脑,总有江郎才尽的那一天;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果一味地使用人才,忽视了对人才的持续培养,就会造成人才素质的“退化”。而上述情况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现代人才学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人才的“慢性损耗”。

人才“慢性损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某些单位对人才只重使用,而忽视培养造成的,致使人才只有知识付出,使才能不断萎缩。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在知识爆炸的同时,知识衰减的速度也在加快。据有关统计,人的知识老化速度每年为15%-20%,知识的半衰期已缩短至5年。近期的研究还表明,一名军官必须以每年6-10%的速度更新知识,今后这一比重可能还会加大,否则,所掌握的知识将会老化,最终面临淘汰的危险。有鉴于此,让军事人才不断进行知识补充和更新,是提高部队战斗力,是防止人才“慢性损耗”的关键。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装备的发展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技术支持,应注重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起点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使学习环境逐步走进“网上、异地、远程、实时、交互”的轨道,共享知识资源,获取前沿信息,把人才“慢性损耗”降到最低程度。

营造注重创新的良好氛围,为优秀人才提供追求创新的良好环境,对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生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而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精神,是防治人才“慢性损耗”的一剂良药。作为各级领导,不仅要鼓励人才创新,还要理性地看待人才在创新中的失败。失败往往是双刃剑,既可能是成功之母,也可能是造成人才“慢性损耗”的开端。要鼓励人才从失败经历中“吃堑”、“长智”,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还包括防止“文人相轻”的“内耗 ”现象,这种“内耗”会让人将过多的精力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在不知不觉中“慢性损耗”。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建立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也是防止人才“慢性损耗 ”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只有实行公平竞争,才能避免单纯以权定论出现的偏见、偏袒等弊端,使鱼目难以混珠。有一个例子很有意思:把一只青蛙突然放在热水中,它能迅速跳出而求生,可如果把它放在冷水中慢慢加热,青蛙则难以察觉状况的慢慢变化,死到临头犹不知。所以,只有不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才能使每个人始终处于一种力争上游的良好状态,从而使优秀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 上一篇文章: 警惕人才“隐性”流失

  • 下一篇文章: 谈企业的人才与用人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1]

  • 侯外庐西大治校[53]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6]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8]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7]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1]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3]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2]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4]

  •  
     相 关 文 章
  • 使用人才的六大“狠招”[3862]

  • 不拘一格“拔”人才[2374]

  • 慧眼识良才——人才评价标…[2495]

  • 谈企业的人才与用人[2348]

  • 警惕人才“隐性”流失[1878]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