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横向比较 >> 异国风情 >> 美国 >> 正文  
  漫话美国教育       
漫话美国教育
[ 作者:陈安    转贴自:《凤凰周刊》2012年第27期    点击数:814    更新时间:2016-10-21    文章录入:admin ]

 

 

推荐语: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说:“如果你得用一个词来解释美国经济的成功,那个词就是‘教育’。”不少中国家长也把美国作为留学深造地的首选。不过如今的美国人对国内的教育心存不满和焦虑,因为这些留美学生优异的成绩已给美国社会带来不小的压力。各国教育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全球横向的比较,或许将带来一场场悄然进行的教育变革。

 

 

 

当《纽约时报》用“Education Education Education(教育)做一篇专栏文章的标题时,我们由此可以意识到,这一词重复三次的修辞手法,显示了美国人目前对教育问题的严重关切和忧虑。

 

对自己国家的教育制度,美国人原先多半是引以为荣、赞不绝口的。事实上,美国教育确实有比较完整的体系、比较好的制度,故能培养出一代代知识分子,一批批优秀人才,使这个国家在文化和经济上逐渐变得发达、强大。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说:“如果你得用一个词来解释美国经济的成功,那个词就是‘教育’。”所以,在探究美国人目前对教育的焦虑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美国教育的概况。

 

总览美国教育

 

美国教育源自欧洲的文化传统,这种历史渊源使美国早期学校的语言课程除英语外,还须有拉丁语和希腊语;创办于1635年的美国第一所正式学校就叫“波士顿拉丁学校”,特别重视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教学。不过,很早也就有学者主张美国应有自己的文化,如18世纪著名语言学家、词典编纂家诺亚·韦伯斯特就说:“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我们的声誉要求我们有一个我们自己的语言和政治系统。”他所编纂的《美国英语词典》标志美国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语言、文化和教育。

 

借鉴欧洲经验,美国的大学创办得很早。著名的八所常春藤大学大多建于18世纪,哈佛大学更是早在1636年就已创办。红砖墙的“哈佛大院”历来是国内外学子的向往之地。这里很早实行课程选修制度、创设研究生院,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由校长查尔斯·艾略特主编的59卷《哈佛经典著作》,以及后来芝加哥大学编选出版的54卷《西方世界名著》丛书,对高校学术研究和全国读书活动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今,不少美国大学(如哥伦比亚、耶鲁等)都提倡“全球思想”,要把学校办成“全球大学”,逐渐调整教学结构,增设与全球化有关的课程和研究课题,组织全球化重大问题的研讨和讲座,吸收更多外国学生入学(尤其是本科生),并派送本校学生出国留学。

 

中小学的发展也不迟。19世纪30年代,在“公共教育之父”霍勒斯·曼带动下,本着“教育是通向平等的通道”这一信念,全国出现了“公立学校运动”,由政府拨款、民众捐钱办起免收学费的中小学。当年自称为“教育之友”的社会改革家们认为,公共教育制度能使所有孩子不论家庭贫富都能上学,“可以促进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平等,防止无节制行为、贪婪、战争、奴隶制度、偏见和偏执行为”,从而实现社会的平等与和谐。历史事实证明了他们的先见之明。

 

对早期教育,美国也很早就十分重视。教育方针规定,每一个美国人都应有“K-12”的学历,即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历,这个“K”指的就是幼儿园,是一个人学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873年,美国出现第一所属于公共教育系统的幼儿园。1964年美国政府创设“先起步计划”(Head Start),由政府出资,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幼儿上几周暑期班,让他们为入幼儿园做好准备;至2005年,全国共有2200多万儿童先后参加这一计划的活动。1967年又增设“做到底计划”(Follow Through),由政府花更多钱向下层贫困家庭的学龄前儿童提供教育、健康等方面的服务。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每年都有不少新移民家庭的孩子上学,在语言上都会遇到困难,所以不少学校设有双语教育计划。1974年联邦最高法院曾作出一项裁决,规定各学校要对缺乏英语运用能力的学生提供帮助,各州立法者因此而认识到实行双语教育的必要性,如纽约州议会后来就制定有关法律,规定每个校区同一年级内如有20名或20名以上的学生英语能力有限,就需开设英汉、英西、英阿等双语教学班。纽约州始终以有双语教育这一“本地法律”为荣。美国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1918年全国教育协会制订的《中学教育的基本准则》要求中学在七个基本方面进行指导:身体健康、家庭生活、职业意向、公民资格、课余活动、道德品质、阅读和写作基本功。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办学方针则是:

 

MIT的教育目标不是给你一大堆家庭作业,给你的考试批A,或甚至让你以5分的平均分数毕业。MIT的教育目标是使你充分掌握一门或两门主要专业,并广泛接触人文学科、艺术和社会学,或许还要掌握一门辅修专业的重要知识。严肃的学术工作指的是对‘螺帽和螺栓’——你通过教科书、实验室、讲座和图书馆学到的基础知识,重新加以评估、思考、综合,使你自己拥有你在原始资料中发现的信息、论据和观念。

 

 

 

这也就是耶鲁等大学所实行的“通才教育”,强调系与系、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互相联系,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多种专设的奖项也有助于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独立思考。如1964年创设的总统学者奖,由白宫总统学者委员会主持,每年从全国高中应届毕业生中评选出最优秀学生(每州男、女各一名)及其他一批奖学金得主,评选标准包括高中学习成绩、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作文、领导能力、社区义工和艺术才能。1942年创办的西屋科学天才发现比赛(1999年改为英特尔科学天才发现比赛)旨在发现和鼓励具有科学创造潜能的青年,参加者限于高中最后一年的学生,须提交一篇科学、数学或工程方面独立研究项目的论文,每次评选300名半决赛选手和40名决赛选手,决赛在华盛顿进行,前10名可获奖学金,第一名可得10万美元。

 

做义工、参加志愿服务运动,这不仅是总统学者奖评选标准的一部分,也是大学录取标准之一。学生能不计报酬当志愿者,为他人服务,此是优秀品德,说明他富有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寒暑假期间也大多打工,有的是无报酬的专业实习,有的是做杂工挣学费,又都体现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对自己的责任感。

 

美国教育优越性的形成

 

总览美国教育,其特色显而易见:实施多元化教育,尤其注重培养学生个人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创新精神和创造力、领导能力和责任心。在表达能力方面既重视书面的,也重视口头的。学生们受的是启发式教育,而非应试教育为考试而死记硬背,为升学而拼搏。整个教学环境既严肃又活泼,课堂上注重“参与式研讨”、“小组讨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自由辩论,畅所欲言,而这种讨论其实又是一种竞争,可激发、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精神和民主作风。考试不那么多,也不那么恐怖,课外作业与课堂考试一样重要,调查报告、研究论文是学习成绩的重要部分。对美国学生而言,他们也确实有充分的学习机会,无须有太多的升学忧虑,不会有“高考”的极度紧张气氛。以大学来说,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有全国性的也有社区的,有男女合校的也有女子的,有综合性的也有专科性的,一般总能被一个学校录取,若所入本科大学不理想,毕业后还可申请好的研究院。学生若真有才华,即使家庭贫穷,名牌大学也会优先录取。

 

美国教育优越性的形成源自多种因素,如历来总有一批明智的教育改革人士,像霍勒斯·曼这样杰出的教育家,约翰·杜威、G·斯坦利·霍尔、爱德华·索恩代克这些杰出的哲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在他们引导下进行的历次教育改革运动,除旧布新,使美国教育始终与时俱进。教育改革往往能得到不少教育基金会的资助,卡内基、洛克菲勒、皮博迪和斯拉特等基金会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又如在办校原则方面,各公立学校严格实行政教分离政策,不许教授神创说,不许学生做祷告,教会学校不能占用公共资金;禁止种族歧视言行,取缔种族隔离政策,让黑人学生与白人学生能同校学习。一旦有违背这些原则的事情发生,即可提出诉讼,由法院审理裁夺,如上世纪50年代初的“布朗诉堪萨斯州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最后由以厄尔·沃伦为首的联邦最高法院作出英明裁决,宣布托皮卡教育委员会禁止黑人女孩琳达·布朗到她家附近的白人学校上学的做法违犯宪法,从而有力地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加快结束了所有公共机构、设施中的种族隔离现象。

 

美国政府先后制定的有关教育的法律则是使美国教育得以不断发展的保障,其中有三项法律最为重要:

 

1862年《莫里尔赠予学院土地法》。该法规定向每个州提供办农业和机械学院的土地,其课程也须包括科学和文科。该法在两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形成了全国州办学院和大学系统,二是要求大学同时教授实践性与学术性课程,这在欧洲大学及哈佛、耶鲁均无先例。

 

1965年《初等和中等教育法》(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此是约翰逊总统提出的“向贫穷开战”计划的一部分,一项对美国教育影响最为深远、被誉为“旗舰援助计划”的法律。该法规定由政府向低收入家庭学生比率高的学校和学区提供资金,强调教育的平等机会,并要求树立教学高标准和责任心,另外还禁止开设全国性统一课程。此法每5年审核一次。

 

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此法是对《初等和中等教育法》的核准,并支持更高标准的教育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感提出更高要求。该法要求各州建有教学评估系统,必须通过学生评估及年度标准考试来测察各学校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标准,从而确定能否得到联邦政府的教育经费,还要求各学校聘用高水平的教师,规定学年成绩报告单要详列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家庭基本情况。

 

美国教育的问题所在

 

应该说,美国的教育制度至今尚有不少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之处,不少国家的学生把美国作为留学深造地的首选,也必有其道理。然而,为什么很多美国人对目前的教育状况感到不满,要用“教育教育 教育”这样的警世之语来表达内心的焦虑呢?

 

这是因为他们发现,如今美国学生在国际标准考试中考不过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考不过中国、印度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如2011年“学生基本素养国际研究计划”考评,在65个参赛国家和地区中,美国15岁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排17名,科学排23名,数学排31名,总成绩名列第17,而首次参加考评的中国上海学生3项测验均名列第一。

 

他们发现,欧洲人公开嘲笑美国中学教得浅、学得容易,拿一张毕业文凭就像开玩笑一样轻松。《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尼克拉斯·克里斯托夫带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去中国旅行,访问北京、上海的一些学校,上海教师看了他女儿带去的家庭作业后说,她的程度相当于上海小学一年级。中国留美学生的优异成绩也让美国人感到吃惊,有人说来自中国的数学天才“正在大吃美国的午餐”。

 

美国人关切的教育问题还有:政府的教育预算低,公立学校经费不足,大学学费越来越贵;富人与穷人之间的教育差距加大,黑人教育跟不上白人,贫苦学生辍学率高;中小学教师质量不高,数学和科学水平尤低;学校家庭作业太少,学生每天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太久;学期时间短,暑假太长;中小学课堂纪律差,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现象严重,等等。

 

许多人热心发表改善教育的意见。克里斯托夫在《给美国学校的中国良药》一文中建议,要让美国学生像中国学生一样“学习、学习、再学习”,要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缩短暑假;要像中国一样规定全国统一课程——在中国几乎所有中学生都要学高级生物和微积分,在美国却只有百分之十几的学生在学。

 

《纽约时报》另一个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则认为,各国教育都有弱点,各国都有教育之忧。他在《担忧印度和中国兴起?他们也有担忧》一文中写道,美国现在最烦恼的是如何改善“K-12”的数学和科学教育,中国和印度则担心学校教育过于注重数学、科技和工商管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教育的薄弱将使更多学生只能当工程师,而成不了发明家。他认为,在教育方面,美国与印度、中国正开始趋于全球一致性:前者将更重视数学和科学教育,后两者将更多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数学和科学加创造性,将大大促进全球性的发明创造和经济发展。

 

比尔·盖茨对教育问题的关切尤其令人瞩目。这个微软公司创办者、大慈善家有个远大目标,就是要让美国所有中学生都能毕业,不要因家庭贫困或成绩不好而辍学,不要因此而增加社会犯罪率;中学生在毕业时都能具有入大学所需要的知识和才艺。为此,就要实行教育改革,他认为,改革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培养优秀教师,使各校师资至少有1/4是最佳教师,有这么多好教师,学生考试成绩一年内就可提高10%,整个美国在两年内就能消除与亚洲国家的差距,就可赶上中国和印度,在4年内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

 

怎样才能拥有1/4的最佳教师呢?盖茨认为,这需要帮助教师研究讨论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效果,积累整理有关他们教学状况的资料,校长要多去课堂听课,评估教师要有新的方式,要听取来自学生、家长和教师同事的反应,为他们指出教课中的具体缺点,向他们建议改进方法。为了实验新的评估方式,盖茨夫妇基金会向孟菲斯、匹兹堡、坦帕等市的校区以及洛杉矶的一批特许学校斥资3亿美元,另出资4500万美元,用于研制公平而可靠的教学成绩衡量标准。盖茨的目标是使新的评估手段成为全国的实践标准。

 

盖茨在2011年全国州长协会会议上就教育改革发表的讲话,《新闻周刊》刊载时加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个标题,虽无题解,但读者都会明白,盖茨所期待的教育改革是实打实的,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光说不练的,不是雷声大雨点小的,不是要当“教育总统”结果当了“战争总统”的,所以是安安静静的、没有枪炮声的,一场必须有成效、也一定会有成效的教育革命。

  • 上一篇文章: 进步运动:美国社会的全面改革

  • 下一篇文章: 看美国人是如何读书的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陈云:毛主席一个无可比拟…[55]

  • 怀念科学巨匠竺可桢[58]

  • 吕本中:《官箴》[52]

  • 陈立夫直评蒋经国对“台独…[53]

  • 《帝范》全文[5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11]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12]

  • 殷志峰:无为而治[13]

  • 任正非:一个职业管理者的…[11]

  • 关于AI和大模型 工信部、上…[12]

  •  
     相 关 文 章
  • 进步运动:美国社会的全面…[1044]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