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个人精神 >> 婚姻家庭 >> 家庭 >> 正文  
  家长与孩子创造力培养的关系         
家长与孩子创造力培养的关系
[ 作者:佚名    转贴自:发明时空    点击数:2330    更新时间:2004-07-04    文章录入:admin ]

 

 

  一、儿童创造力培养与家长的自身素养

 

  过分激励儿童的家长在心理学方面,对儿童来说,如果紧张感解除,当然不会加紧采取行动.因此,家长屡次以感情的行动来威胁子女。

 

  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个性丰富,轻松地进行学习,是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愉快的儿童。家长决定让他进人有名的私立学校,并聘请家庭教师给他补课,成绩也提高起来。

 

  但是,当人学考试迫近时,母亲开始感到不安,拼命激励儿子努力学习。她不断地叨:“考不上派为情”啦,“不能给家长丢脸”啦,使儿子感到非常紧张。在考试的那天,他到了考场,一看到试题就目瞪口呆,一点劲也使不出来。

 

  所谓能够发挥创造力的状态,就是指在心理上有一定程度的余裕,能够形成广泛的见解的状态。紧张感可以提高集中注意力,使行动充满活力,但过度的紧张有时会使儿童手手无措。但是,强迫子女的家长,常常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的。这就是问题之所在!

 

  不让儿童做徒劳无益的事的家长

 

  我在访问某位教育工作者的家庭时,听到这位老师对自己的子女进行说教:主要学科以外的学科的学习,即使不及格也不要紧,这使我惊奇不已。与此相同的事情,似乎在不少家庭也经常可遇到。

 

  什么是徒劳无益的事,什么不是徒劳无益的事,到底是由什么东西决定的呢?如果近视地看,直接有利于提高人学考试能力的事情就不是徒劳无益的,但是,如果改变角度来看,仅在学校中有用地进行工作的许多人,完全忘记了物理和数学的公式。

 

  从长远来看,要不做徒劳无益的事而过日子是非常困难的。相反,正是由于做了徒劳无益的事,才能适应于各种各样的场面。

 

溺爱子女的家长

 

  最近,对子女过分溺爱,对子女的要求一味迁就,或者为子女服务的家长增加起来。对子女的过分溺爱,不能说这也适宜于创造力的培养。

 

  这是因为,第一,所谓创造力得到培养,是指要求得到的东西不能简单地得到,课题的完成也不能通过普通的做法来实现。

 

  这恰如从学校中得到的家庭作业总是让家庭教师帮忙完成,自己则躺下来,一边看连环图画,一边啃带馅的面包,这样的儿童在不得不由自己解决问口的时候,就无计可施了。

 

  第二,这样的儿童在性格上容易陷人欲求不满的状态,他们持之以恒的忍耐力是脆弱的。持之以恒的忍耐力就是指能够巧妙地克服困难的特性。

 

  这类家长总是肯定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而把责任转嫁给他人。

 

  例如,前来参加家长会的母亲们,几乎都承认儿童身上产生的问题,但这是从纠正儿童的立场而采取的构想,在改正自己方面的行为上则表现出反感。

 

  “也许我也是比较粗暴的”;

 

  “我也认为,应该停止斥责孩子”。

 

  由于对家长和子女的关系以及培养儿童的方法难以进行客观的评价,所以,儿童的创造力就难以得到扩展。

 

  特别是在家长的彻底保护之下,儿童没有必要发挥创造力。如果说,要使儿童创造性地采取行动,在时间上、经济上和心理上都给家长增加负担,因此,这就成为一种棘手的行动。家长对什么事都作出决定,对儿童进行帮助并使他们思考,把正确的解决办法告诉他们,并使他们记住这种行为,从任何意义上来说都是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家长本身要有创造力

 

  自古以来,人们早就知道。家长的态度会对儿童产生影响。例如,男孩模仿父亲的行动。女孩模仿母亲的行动,然后准备走上社会。他们不仅模仿家长的动作,而且模仿感情的控制和观点,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例如,从精神分析方面说,儿童正面地表现出对家长的地位<权力和成严等的敬畏和羡慕,害怕在家长的爱护和关心方面发生障碍,就无意识地采取与家长相似航行动,而拉近于与家长相同的状态。在教授的地位成为金字塔形的地方,学生的吸烟方法与在卡拉OK中拿着话筒的手的姿势,都与教授的举动惟妙惟肖。

 

  另一种观点认为、子女通过采取与家长相同的行动,获得与满足要求相同的愉快感:大家知道,子女从家长那里获得表扬,具有与物质奖赏相同的意义。

 

  无论如何,如果说家长的行动成为儿童的榜样,那么,家长本身应该具有创造力。所谓家长的创造性态度,不仅在于家长本身为了扩展儿童的创造性而有效地起作用。而且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改变观点。家长们不在这方面下功夫而仅仅在消费生话方面采取短期行动,那就不能对儿童进行有传身教的训练。

 

  二、孩子的创造力与家长的态度

 

  俗话说:“没有家长。儿童也可以得到培养”。但是,一般而言,儿童的能力和特性Q发展和家长的推动力及官身秘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将别是创造力,与家长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它的内涵似乎是相当复杂的。

 

  首先,儿童中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家长中也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即使父亲和母亲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的行动的可能性暂作别论,但是,大家知道,十个儿童就有十种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以及培养态度。

 

  聪明过度的家长

 

  家长不能巧妙地扩展儿宣创造力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家长聪明过度而导致的。

 

  在家长充满才能,成功感强烈而且非常自信时,不能巧妙地扩展儿童创造力的例子是很多的。

 

  作为天才而顺利从学校和公司达到目前地位的父亲,;作为母亲,什么事情也不输给他人的母亲,由这样优秀的家长所培养的儿童,为什么会轻易地失去创造力呢?

 

  这里可指出若干原因,首先,对子女的指导是专制的、命令式的。家长与子女的关系类似于司令官与士兵的关系。用“这样做”、“这不行”的调子,对话和研究的余地几乎不存在,仅仅要求子女服从家长。结果,子女放弃自己的判断而采取顺从的态度,或者坚持自己的主张,为反抗而进行反抗,致使家长与子女处于不和的心理状态。

 

  第二,这样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并不是高明的。因为忽视学习过程,或者不考虑个人的适应性和精神状态。认为“如果结果好,就一切都好?“只要精神上保持统一,就什么工作都可以完成”,进行非学的指导。此外,在结果不佳时,家长们会说:“这小家伙不行。”不能巧妙地进行培养的结果,儿童们也不能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而采取行为。这是因为儿童自身已经养成了不进行思考的习惯。

 

  过分照顾儿童的家长

 

  一般而言,我们会听到母亲们这样说:

 

  “这个孩子是一年级学生,在小学校里慢吞吞的,不能把东西都加在他的身上。”这样的儿童显得缺乏朝气,无精打采,向上翻着眼珠看人。

 

  如果进行个人的智力测验,在进行这种测验的前后,如果观察一下家长的态度。可以用道,他们对子女是非常注意的。他们对子女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加以注意,如果子女要脱。衣或者穿鞋子,家长会马上伸手来代劳,同时发出一连串的指示或责骂:“规规矩矩地区下来”

 

  “别弄脏了!”

 

  “快收拾得干干净净!”

 

  孩子们在采取某种行动以前,家长似乎很快地能够加以预测。

 

  这样,认真地培养子女,而且动作也很敏捷的母亲,为了子女,什么事情也不放过,在培养于女方面耗费了心血。但是,结果却是出乎意料之外,子女不仅不能自立,而且不得不依赖母亲。即使儿童的智力是优秀的,但是,对于在动作和运动方面以体验为主的时间的儿童来说,由于受到经验的限制,不能自主地采取行动,也就妨碍了今后省力的发展。

 

  这样的家长,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承认自己对子女是过分保护的。但是,如果他人指出这一点,家长就会辩护说:“但是,放任不管可不行”;“我的性格就是这样,不能袖手旁观”。

 

  他们似乎不愿意改变自己过分保护子女的行动。但是,为了使这样的儿童能够独立自主,并在将来创造性地度过一生,家长要采取冷静的态度,在尽可能早的时期让儿童自己考虑问题,自己对事物本身表示关心。

 

  放任自流的家长

 

  如果说过分干涉或控制会使儿童失去创造力。那么,从培养创造力的观点来看,对子女放任自流的家长,应该怎样评价呢?

 

  家长的缺乏爱心,往往使儿童不能很快地成长,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感,情绪的不安定,也会妨碍儿童顺利地成长。同时,异常地注意他人的意向,或者吸引他人的注意,这样的社交性使儿童不像是儿童了。

 

  儿童的成功意欲(达到目标的动机)的研究认为,具有很高的意欲,而且在预见可可以成功的范围内达到尽可能高的目标的儿童,与这种欲求较低的儿童相比,在幼年时获得了更多的教养。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摆脱了束缚,促进了自立。

 

  这个事实表明,在年龄比较低的时期,应该对儿童实行基本的束缚和限制,而在后来则应该加以解放。如果放任自流,那么,发达的基本课题就不能充分地完成,曲解了真正的自立的意义,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态度。

 

  此外,从这样的控制转向自立的过程,应该是缓慢地进行的,如果突然变更方针,反而是行不通的。与日本高中生那种所谓灰色的考试时代的保护和管理相比,进入大学后的极端的解放,与其说是让大学生作出自立的判断,不如说是让他们过着由于解放而有气无力地、不进行自我控制的大学生活。

 

  过分放任自流,与其说是构成创造性态度,不如说是在与控制不同的意义上形成不会进行思考的人。

 

  • 上一篇文章: 教会孩子适可而止

  • 下一篇文章: 培养孩子快乐的方法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6]

  • 侯外庐西大治校[54]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4]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8]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5]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9]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8]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9]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9]

  •  
     相 关 文 章
  • 是专制败坏了社会创造力[2793]

  • 宋楚瑜:幼年家境贫寒 是个…[3342]

  • 创造力与创造力的实现[2890]

  • 论民主与权威的关系[5356]

  • 提高执政能力与公共知识分…[2797]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