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  
  奋斗者之歌——记吉林省首届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长春应化所汪尔康院士         
奋斗者之歌——记吉林省首届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长春应化所汪尔康院士
[ 作者:柏林 明山    转贴自:中国科学院    点击数:1948    更新时间:2004-05-10    文章录入:水木

 

    4月29日,春光明媚。这一天,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汪尔康摘取了吉林省首届最高科技贡献奖。面对这一沉甸甸的荣誉,这位为祖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贡献,奋力拼搏,不懈攀登的老科学家眼睛湿润了……
  “科学事业需要献身精神”
  1952年,风华正茂的汪尔康从上海沪江大学毕业,来到了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从此,他与科学结缘,在关东大地扎下了根。50多个春秋,他执着地在他所钟情的电分析化学领域里探索、攀登,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一朵朵绚丽的鲜花,装扮着祖国科苑的百花园。
  50至60年代,他最先发现了阴离子促使汞电氧化波的普遍规律,并提出与汞配合及形成汞盐膜的理论,被纳入《极谱学》的专著中;他发现了钌的极谱动力催化波和吸附催化波,发现了锑与各类氨羧配合剂的配合物、锰与酒石酸双核配合物的极谱波,系统研究了配合物的极谱过程,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80年代他创建线性电流扫描法研究液/液界面的方法、仪器,创新性地提出离子转移理论的新见解,为国际同行公认,再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近10年来,汪尔康在国内又较早地开展了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法、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及仿生电化学的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进展和成果。他先后发表原始论文481篇,被SCI引用1900多次,总影响因子642(按2002年公布影响因子计)。由于他在电分析化学方面 的突出成就,1997年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内瓦)创新发明奖和伊朗第十届霍拉子米国际科学奖一等奖,2003年又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惜时如金的汪尔康在科学天地里不懈拼搏的时候,把极大的心血倾注在实验室的团队建设上。1989年,他与同志们共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分析化学开放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2001年,该实验室建设成为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二十多年来,这里桃李满枝,硕果飘香。先后培养硕博研究生200多人,有多人分别获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院长奖学金特别奖和各种冠名的奖学金;先后获国际、国家和院、部、省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获权专利20余项,被列入国际电化学实验室发表论文最活跃的前10名。并有2人被ISI列入国际电化学论文发表前100名,一人名列榜首。
  汪尔康说:“时间是常数,作为一个科学家,必须保证科研时间在这个常数中占有最大的比重。”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他所钟情的科研事业中。白天,他辛勤的工作,夜幕降临,星斗满天,实验室的灯光伴他渡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即使是节假日,他们夫妇俩也是早早的就进入了寂静的实验室,忘我的工作着;他们的一日三餐简简单单,常常是方便食品。工作室-实验室-图书馆-家(其实也是工作室)日日、月月、岁岁,他们的生活就是循着这样一条轨迹运行着,这种常人难以理喻的清苦、艰辛、枯燥,汪尔康却乐此不疲,有着一种独自的清愉。
  “振兴中华是最高的理想与追求”
  50年代初期,汪尔康毅然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寒冷的东北,来到当时条件还十分艰苦的长春应化所。五十多年来,他牢记自己的誓言,遵循着“振兴中华是最高的理想与追求”的人生信条,以对祖国和科学无比深沉的爱恋,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不停地跋涉着、攀登着。
  1959年,当汪尔康从极谱学创始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院士J·海洛夫斯基那里取得副博士学位归来的时候,党组织选调他去从事国家急需的原子能研究,他毫不犹豫,欣然领命,丢下所学专业,一切从头开始。
  为了实现振兴中华的最高理想,汪尔康不断用知识丰富和补充自己,他以惊人的毅力学习英、德、日、俄和捷克等五种语言,可以直接查阅多种外文资料,流利地用英语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他利用经常出国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成果,紧紧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态势,丰富自己的学术思想,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
  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科学的贡献在于急国家所急,为国家所需,致力于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在不懈的开拓攀登中,汪尔康始终把国家需求系在心中。多年来,他把相当大的精力投入到化学仪器的研发上,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先后研发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脉冲极谱仪,液/液界面电化学分析仪、半微分半积分极谱仪、循环伏安仪、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等分析仪器,绝大部分仪器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汪尔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被无数科学家最信奉的格言。近半个世纪以来,他曾多次到国外出访、讲学、合作、交流,在异国一流的实验室,在群英荟萃的国际讲台,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和身影。所到之处,他都是在交流学术,传播友情的同时,以他的才华、学识和人格的魅力,让国外同行刮目相看科学腾飞的中国。近年来,他分别被美国、法国、日本及香港的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担任六种国际分析化学杂志的编委和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电分析化学委员会委员;1993年,他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汪尔康多年来不知疲倦地工作,虽年已古稀,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事事以工作为重。1990年,他患骨膜炎,一只腿肿得发亮,行走困难,但仍一瘸一拐地为筹备在长春召开的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而奔走操劳。他咬着牙坚持站着做学术报告,并主持了五天的学术会议。当会议圆满结束时,他晕倒了,医生从他肿胀的腿上抽出大量的的脓水……
  甘做“人梯”和“铺路石”
  汪尔康常讲:“科学研究不是一代两代人的事业,需要一代一代地继续下去,必须培养好科技事业接班人,青年人是未来的希望。”作为一个学术带头人,他甘愿做一架“人梯”和一块“铺路石”,让青年人健康成长。
  几十年来,汪尔康为培养年青的科技人才倾注了满腔心血。他不论各类事务有多么繁忙,科研项目有多么繁重,为培养年青科技人才,他都舍得花功夫,下力气。他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研究生,自己精心编写教材,认真讲授;他给年轻科研人员的研究选题,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大都是学科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科研中遇到困难时,他总是热情帮助,释疑解惑。研究生们的每一篇论文,每一篇实验报告,他都细细过目,上面留下了他亲自修改的处处墨迹。凡是他与年青人合作研究,发表论文时总是把年轻人的名字署在前面。
  为了提高青年科研人员的外语水平,他亲自登上讲台,手执教鞭,为了活跃学术空气,他每一两周就主持召开研究组会议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为了开阔青年人的视野和思路,培养出一流人才,他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青年科研人员出国进修、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在一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作为传道授业和导师,汪尔康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科研资料、科研经验和科研成果传授给青年人。希望学生超过自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认为只有这样,祖国的科技事业才会兴旺发达,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才有希望。在他和其他老科学家的培养下,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大批年轻的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其中一些人已成为学科带头人。
  奋斗耕耘,开拓探索,事业倥偬,岁月悠悠,韶华的学子鬓已悄染霜雪,当他回首眺望时,身后已是金黄的一片。汪尔康10多次获得省部级、中科院和国家的重大科研成果奖,2次获国际奖。1983年荣获吉林省劳动模范,1986年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199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被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1994年荣获吉林省共产党员标兵……他用实际行动奏写着祖国科技工作者的攀登曲、奋斗歌。 

 

  • 上一篇文章: 美国年轻华人科学院士王晓东谈祖国、事业和抱负

  • 下一篇文章: 闯荡南北极屡遭劫难:一名科学家的惊魂之旅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7]

  • 侯外庐西大治校[56]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5]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1]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1]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6]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9]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20]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21]

  •  
     相 关 文 章
  • 中国大陆政治家:为中华民…[1554]

  • 徐匡迪何以怒斥“社会活动…[3359]

  • 智慧与美丽同行——李方华…[2344]

  • 珍惜年华 笑对人生——访…[2619]

  • 白春礼从“战士”到院士的…[2195]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