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概况 >> 中华文化 >> 中医 >> 正文  
  适应环境         
适应环境
[ 作者:佚名    转贴自:CCTV.com    点击数:2271    更新时间:2004-05-03    文章录入:水木

 

  环境,主要包括气候和地理两大因素。人们要想健康长寿,就必须努力去适应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说的“法于阴阳”,就是指主动适应四时气候来养护身体。后代养生家多因循《黄帝内经》的上述思路,逐渐创立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适应环境养生法,它们包括:

  适应四时节令养生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长生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春季养生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从脏象理论的角度来看,肝胆经气在春天条达舒畅,善养生者此时必须避免肝气郁结、思郁沉闷,而应该使思想开朗,肝气舒畅,这是在思想修养方面适应春季的养生要求。与此相关,春季往往会出现肝气过旺,导致肝气胜脾。按照五行调控理论,此时还应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千金要方》),以便从饮食方面满足春季养生要求。

  夏季养生法。《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南方生热,热生火。根据这一特点,古人提倡夏季养生应该做到精神愉快,情志平和,不得性躁、发怒,以免引起体内火旺。在起居方面,应晚睡早起,适当晒些阳光,以适应自然界隆盛的阳气,有助于体内过盛的阳气向外宣泄。在饮食方面,《养生论》认为:”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主张夏季应多吃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多食用热性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的火热。

  秋季养生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称:“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养收之道也。”秋季的饮食应减少辛味而增加酸味,以免肺气太旺而使肝气过于抑制。此外,由于秋天气燥,人们应多吃芝麻之类的食物以润燥养肺,少吃寒冷食物,多吃温性食物。在起居方面,应早睡早起,趁着秋季天高气爽,山川景色明净之际,多登高远眺,以舒肺气。

  冬季养生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圻,勿扰平阳,早卧晚起,必得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养己所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由于冬季是肾经旺盛之时,肾味属咸,此时的饮食应当减少咸味,增加辛味,以便起到宣达肺气,巩固肾气之效。

  适应昼夜晨昏养生法

  因为人的生理活动与一天中的昼夜晨昏变化存在密切关系,所以养生者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护措施。唐代著名养生家孙思邈就说过:“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具体而言,为了资助阳气的发生,早晨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吐故纳新,导引肢体,舒展筋骨,流通气血,旺盛生机。但晨起也不可过早,因为过早起床阳气尚未发生,加上风寒和湿露侵袭,则对身体有害无益。进入晚间之后,最重要的养生手段就是设法保证人体有充分的睡眠时间。古人认为最好的睡眠姿势是屈膝侧卧,醒时则伸脚舒体,变换姿势,流通气血。为了确保睡眠时间的充足,古代养生家还创立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诱导入睡的方法。曹慈山《老老恒言》中就载有“操纵二法”;“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着乃不纷弛(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联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断非意想所及,惟忘乎寐则心之或操或纵,皆通睡乡之路。”

  在适应昼夜晨昏的养生方法中,我国古代养生家还特别推崇早晨起床前叩齿三百,晚间临睡前又叩齿咽津。

  适应地理环境养生法

  古人认识到了地理环境与人的寿夭之间存在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生活环境和改造,并相应创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适应地理环境的养生方法。这些方法包括:

  山林养生法。山林中空气新鲜,是一种理想的养生场所。唐代著名养生家孙思邈的《道林养性》、《退居养性》就阐述了山林养生的好处,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则详细记载了山林养生方法,书中写到:“时值春阳,柔风和景,芳树鸣禽,邀朋效外,踏青载酒、湖头泛舟,问柳寻花,听鸟鸣于茂林。”

  日光养生法

  古代养生家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已经直观地感受到了日光具有保健作用。晋代养生家嵇康在《养生论》中就提出了“晞以朝阳”的观点,孙思邈也提倡“呼吸太阳”。历代道教养生家更是推崇日光的养生作用,《黄庭经》中就有“日月之华救老残”的说法;宋代的《云笈七签》中还发明了与现代日光浴相类似的所谓“采日精法”。此法要求人们早起面向太阳,双目微开,仅露一线,调匀呼吸,仰头将日光吸入腹内。如此便可长生久视。

  除了注重山林养生和日光养生之外,古代适应地理环境养生法还包括“花卉养生”、“矿泉养生”等各种方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特征就是要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尽可能地让人体充分利用外界地理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条件,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上一篇文章: 中国养生文化的特征

  • 下一篇文章: 调谐房事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5]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5]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林同济:战国时代的重演[6]

  • 林同奇:“我家才子,一生…[11]

  • 林同济的“道家回归主义者…[13]

  • 不懈追求的学者林同济[7]

  •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6]

  •  
     相 关 文 章
  • 情绪与运动:散步带来的益…[2542]

  •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文化…[1980]

  • 运动健身的六个“最好”[1801]

  • 运动躯身[2038]

  • 运动,乐观的“动力”[2008]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