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  
  体育素质教育与民族素质的提高         
体育素质教育与民族素质的提高
[ 作者:王世和    转贴自:中国体育艺术网    点击数:1842    更新时间:2004-04-25    文章录入:水木


摘要:民族体育素质关系到民族与国家的盛衰,自古以来,凡重视国民体质提高的国家就强大,反之则国弱。通过剖析世界发达国家对体质发展的途径,提出应制定长远规划,加强中小学生和全民的体育素质教育,以达到增强我国国民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素质;民族素质;体育教育


美国的某些学者对竞技体育了解甚少,但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他们根据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推测金牌数,结果关联度较高。这种推测或许具有偶然性,但是,民族体育素质关系到民族与国家盛衰,这是不争的事实。学校是开展体育教育,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的摇篮。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民族素质的提高。民族素质包含很多内容,如:文化、科学、道德、思想程度等,但最基本的是身体素质。体质无论对于个人和民族以及国家都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盛衰。因此,体育素质教育对民族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1 体质的强健与否关系到民族与国家的盛衰
1.1 古希腊斯巴达人的强盛来自其国民体质的优势
古代希腊,斯巴达不仅是军事强国,也是体育强国。斯巴达的教育制度萌芽于公元前12世纪,形成于公元前9世纪。那时斯巴达人刚刚来到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南端。他们只有9000户人家,却要对付25万土著奴隶,因此斯巴达人的生活和教育等必须全面军事化,用来造就体格健壮的优秀公民。法律规定婴儿出世后,必须送交政府体检。相貌端正无畸形、体格强健者,交回由父母抚养;畸形或不健康的则弃于山麓的弃婴场。到了7岁,由国家负责教育,统编儿童军营,学习投掷、摔打、跑跳、骑马、游泳,使每个人的头、手臂、腿、腰肌肉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全面协调的发展。斯巴达人更重视青少年的顽强意志与勇敢精神的培养,训练往往选在严冬、盛夏赤足而行,四季在河中游泳,长年在河畔芦苇中过宿,成群地睡在草垫上等等。通过在恶劣环境中严格训练,培养体格健壮的武士,来保卫他们的城邦,使之立于不败之地。事实证明,他们取得了成功。
1.2 美国与日本的强大与重视体育教育密切相关
美国为了战争的需要,通常通过田径项目来挑选士兵,并大力筛选培养拔尖人才,输入到国防事业当中。从时序结构角度分析,体育应成为学前儿童,直至大学生、研究生体育的主导教育形态的主要组成部分,贯穿学生的整个成长生涯与学习生涯。美国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都能保证每天一堂体育课。由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难以相同,体质差异也很大,而不同的季节活动的内容也难以相同,所以美国注意根据季节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春季以田径、棒球、排球、网球为主;秋季进行美式足球、越野跑、网球、高尔夫球等项目;冬季开展篮球、游泳、室内田径、摔跤、滑雪、滑冰等项目;夏季安排一些小型田径运动会。各学校都有足够的体育场、馆,能满足比赛的需要。美国利用它的经济优势,为体育锻炼和健身创造了有利条件与环境。通过体育、健身促进了体力与智力的结合,从而达到体育与育人的一致性。这不仅使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田径在奥运会等国际赛场上占据金牌领先的地位,民众体质同为世界较强的国家之一,科技上更加突飞猛进,成为世界上获诺贝尔奖金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从历史上看,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明显低于中国人,但从1950年代起日本人的体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各项身体素质与身高指标已明显领先于中国人。最近国家体委颁布的《中国成年人体质鉴测报告》表明[1],我国7~22岁所有年龄组男生平均身高低于日本男生1。96cm,其中7~14岁低2。28cm。1993年我国测试的各年龄组的体重、身高、胸围、肺活量等各项指标与日本相比,除22岁年龄组女生的身高略高于日本外,其余指标均低于日本[2]。身体素质方面,我国大学生除男子立定跳远(爆发力)的水平略高于日本,而其它的所有指标均低于日本。这与他们重视儿童、青少年的户外活动有关。日本的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轻装跑步、拉练、登山等活动,注意青少年体育素质的培养,并且十分重视青少年的营养,因此日本人的整体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国与美国、日本在体育教育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这不仅仅有硬件设施缺乏的原因,也有观念方面的原因。有的学生认为功课紧、年轻,少锻炼无关大局,只顾学习而忽略体育锻炼,或者消极被动地应付学校体育的有关制度,对体育锻炼作用意义缺乏认识;有的从小没有锻炼的习惯,对自己的身体发育听之任之;有的自恃身体无病,不愿在体育锻炼上花时间;有的性格不够开朗,缺乏青年人活泼好动的朝气;有的则怕苦、怕累、怕冷、怕热等等。总之,体育锻炼未能成为生活中的组成部分。从另一角度分析,中国学生的户外活动太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锻炼和身体健康。它折射出我们几十年教育工作、教育思想、人才观上存在的某些偏差,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体、心理、自尊、自信为代价去追求升学率,而应该摆正体育在教育中的位置。
2 中华民族的体育教育沿革
2.1 强盛的时代
我国早在尧舜时代,阴康氏就创造了“消肿舞”。到周朝已经有了多种体育活动项目,在六艺中,射、御竟占其二。春秋以来,先后出现了导引术、吐纳、罗汉手、易筋经、角力戏、马球、爬竿、舞剑、赛马、飞鸢等体育运动方式。三国时代,华佗发明了“五禽戏”。汉唐是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创造和改进了许多球类活动的器材,如充气的气球、木质的马球、球门、球杖等等。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世孙陈王廷创造了陈氏太极拳。我国古代体育除了作为教育医疗手段外,很大程度是一种军事训练手段。元蒙时期,蒙古民族之所以在辽阔的欧亚大陆驰骋千万里,与他们的骑射锻炼所造就的强健体魄有密切关系。
2.2 低潮时期
我国近代史充满着辛酸与苦难,从清王朝腐败到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凭着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并疯狂瓜分中国。中国传统的民族形式体育,逐渐衰落而转向民间。欧美体育项目,逐渐地在中国传播并一定程度上占据统治地位。各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化教育,培养他们的代理人和奴才。从武装侵略到经济文化侵略,使中国人的体质每况愈下。那时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7岁左右,中国被西方列强视为“东亚病夫”。
2.3 1949年前奥运会体育竞赛的全面失利
1949年前我国运动员共参加过四届奥运会,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了第九届奥运会,中国只有一名运动员宋如海出席了开幕式,未能参赛。第10届奥运会于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国参赛5人,无一人进入决赛。第11届奥运会于1936年在柏林举行,中国共派出34人参赛,无人取得名次。第14届奥运会于1948年在伦敦举行,中国派出33名运动员参加,所有项目无一人获胜,连回国的盘缠都靠募捐所获。相比之下,强弱悬殊,高低分明,成绩之落后,体能之缺陷实属罕见。上述是旧中国竞技体育和当时中国人体质的缩影,也反映出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对体育事业的漠不关心。
2.4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发展,人民体质增强新
中国成立后,提倡“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体育成为国家建设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1995年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行,全国体育事业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蓬勃开展起来;群众性健身活动、学校体育、竞技运动都有了很大发展。在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体育进入亿万人民生活,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情高涨,学校体育更紧密地与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广大青少年体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竞技运动不少项目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我国的运动健儿们在世界大赛中屡建奇功,取金夺银,刷新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纪录。特别是27届奥运会,我国选手以28枚金牌、16枚银牌和15枚铜牌,名列金牌榜与奖牌榜第3位。其中有3人12次创8项世界纪录,6人次创11项奥运会纪录,1人1次平1项奥运会最好成绩,1人1次平奥运会纪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3 加强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3.1 我国青少年体质现状据郭思对山西的6个地、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情况的调查报道[3],施行锻炼标准的学校占总数的78。28%,其中小学及格率98。47%,中学99。78%,中专、中技79。47%,普通高校91。4%;良好率均在40%以下,其中普通高校仅为10。51%,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据朱巾芳的调研[4],北京某高校有一大批学生不会跑、跳、投。三好生中男生的50%和女生的70%,体育锻炼未达标。而在北京某中学的初一男生跑1000m,女生跑800m时,许多学生的成绩不达标,在评分表上查不到相应的得分,他们连最低分数线要求的速度都达不到。
据惠春调研[5],河南全省学生中视力低下为34。85%,男生16岁与女生15岁以后的年龄组,平均胸围呈负增长趋势。北京、辽宁、河南、广东、四川省(市)部分城区,上报的1993年学生体质健康调查表明:小学生龋齿患病率达50%以上,有的地区高达80%;中小学生中贫血及营养不良者高达20%以上;报考高等院校近85%的考生因身体不合格或健康原因而受到专业限制。我国的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也不平衡。据《中国青年报》报道[6],城市的孩子身体素质在退化,山东某少年军校五、六年级的孩子,“拉练”到达生疏地方以后,竟然辨别不了方向,利用地图找不到目的地;而且远听觉迟钝、暗视觉低下,交往能力弱,群体适应性差。
3.2 为青少年提供体育活动的场地与空间
据杨宏伟的调研[7],1980年代以来,世界体育经济发达的国家,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美国占77%,日本占65%,(前)民主德国占80%,加拿大占59%,挪威占70%;而我国的体育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31。7%。从我国现实来看,体育场地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据报道,有不少地方从幼儿园起就因场地狭小,老师拉着长绳,幼儿们拽住绳子上的手环,排着队在马路上“遛弯”。到了小学、中学,条件差一点的连转弯、遛达的地方都没有,还有的地方挤占学校体育用地。学生在周末想到学校打球、跑步都不让进,而体育馆收费高,回到家里又没法锻炼。学生迫切希望有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场地,但这种需要却往往被有关方面忽视。因此,淘汰一些无运动场地的学校或者为之配备必要的运动场尤为必要。在今后建设新区住宅楼群时,也应当考虑居民的活动空间和运动场所,让青少年有一方活动的天地。还要禁止非法占用、租借运动场地,并用法律来加以保证。
3.3 加大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力度,为中小学生“松绑”
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刚入学的小学生每天要上6~7节课,中年级开18门课,数学、语文、英语、音乐、图画、手工、科技、思想、健康、自然等,实行每周40h“工作制”。他们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而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另据王斌[8]随机对440位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让人吃惊:有336人的睡眠时间达不到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标准,70%以上的学生“常常感到困倦”,大多数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只有6h。
应该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让中小学生的书包轻下来,去掉不必要的课程,保证中小学生睡眠时间达8~9h。应当让学生恢复天性,在操场上欢快地追逐、嬉戏,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到阳光下去,到操场上去,到大自然中去。
3.4 加强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从思想上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并身体力行参加锻炼,促进健康,增强全民族体质。对青年学生,要培养他们具有宽阔的胸怀,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习惯,掌握适合自身条件的、灵活多样的锻炼身体方式,塑造活泼奔放的合群性格和完美的人格,具有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良好的身体素质,既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工作节奏加快,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有强壮的体质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于我国目前青少年的体质现状,我们应居安思危,制定长远宏伟规划,加强各中小学生体育素质教育,让他们养成自觉地锻炼身体的习惯,在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平衡的发展。
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综合国力的强弱,最终取决于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身体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等重要。我们要认真地贯彻国务院下发的全民健身计划,把体育素质教育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把体育素质教育作为增强国民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民族素质提高打好健康的生活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亚龙.有关成人体质监测数表明——我国男青年矮于日本人[N].扬子晚报,1999-12-07(1).
[2] 邹继豪.理论教程[M].第4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24.
[3] 郭思.不少学校还是空白、高校良好率极低[N].体育报,1994-01-17(13).
[4] 朱巾芳.一条死胡同——中小学生体质忧思录[N].体育报,1994-01-21(5).
[5] 惠春.喜忧城乡青少年身高体重增长、胖墩多近视多胸围负增长[N].体育报,1995-01-19(1).
[6] 徐益东.城市的孩子在退化[N].扬子晚报,1999-12-23(10).
[7] 杨宏伟.第三产业与体育人口[N].体育报,1988-05-06(3).
[8] 王斌.特困的孩子难成材[N].文汇报,1999-12-07(5).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6月   第2期   75-78

 

  • 上一篇文章: 科学家校长推动梦想

  • 下一篇文章: 教育的回归与改革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菜根谭》原文[52]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57]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54]

  • 大疆无人机默默崛起背后的…[52]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6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棋事》专访周星增:建围…[3]

  • 建桥集团董事长周星增:天…[4]

  • “杨家匠”造桥记[5]

  •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5]

  • 不懂战略退却的人,就不会…[6]

  •  
     相 关 文 章
  • 教育改革提案[4030]

  • 教育,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13046]

  • 爱因斯坦奇迹对中国教育的…[6648]

  • 反对教育乱收费的另类之见…[4997]

  • 谈谈教育[6387]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