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  
  科学家校长推动梦想         
科学家校长推动梦想
[ 作者:刁明芳    转贴自:东方企业家    点击数:2043    更新时间:2004-04-24    文章录入:水木

 

    不论在香港或是台湾地区,很少有大学校长像朱经武这样受到学生的爱戴。
  9月初,香港科技大学的迎新晚会上,朱经武一出现,立刻就被热情的学生团团围住,争着和他拍照或是抢着要他在T恤背后签名,镁光灯闪个不停。“他好像明星一样受欢迎!”学生会副会长叶咏文同学透露,科大94个学会设有60多个网站,其中就有10多个学会,贴上校长的照片设计为网站的首页。
  “因为他来当校长,今年物理系的招生很踊跃,多少带动了些风气,”科大公共事务助理处处长张永翔身为发言人,语气有些保留,报纸的大幅标题却是写着“朱经武效应”,在香港青年学子界掀起一阵旋风。
  翻开朱经武密密麻麻的行程表,很少有大学校长像他如此打拼,1周工作7天,经常绕着地球飞:8月份才出席休斯敦的世界国际超导会议,有50多个国家1500名代表出席;9月又飞到韩国接受其国家科学院颁赠院士资格,另一位受赠院士是2年前诺贝尔物理奖的得主;紧接着赶回台北,讨论电子输送与高温超导有关的新技术,年底前可能与瑞典敲定一个研究计划。
  即使人在香港,朱经武也没闲着,9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和IBM香港负责人讨论合作开发计划,下午接见法国总领事商讨交换学生、建教合作的可能性;晚上出席香港工商界500多人的庆祝酒会,担任演讲贵宾;第二天下午又临时被董建华请去官邸商谈要事,非常活跃于香港的产官学界。
  “大学校长代表学校,是学校的面孔,人家怎么看科大,其实是看朱校长怎么表现,”科大商学院长陈家强认为经营学校就像经营企业,品牌和形象很重要,“他的加入让我们在媒体和社会的支持度上明显增加。”目标成为一流大学据了解,去年上半年香港媒体就很关注科大找新校长一事,人选敲定是研究高温超导有成、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朱经武后,社会舆论都很兴奋期待;当媒体记者蜂拥至机场首次迎接他的到来,个头不高的朱经武身穿白衬衫、牛仔裤,背着一个背包,一脸诚挚的笑容、毫无架子地出现在众人面前,加上他能说一口流利的广东话,“从这天开始香港媒体就很接受他。”《中国时报》香港新闻中心主笔谭志强分析,朱经武的魅力来自他是杰出的科学家,自有学术上的权威感,但为人十分谦和诚挚,这使他很容易博得人们的信赖与尊敬;而且他是在香港景气最谷底的时候,满怀抱负投身科大,一心推动高科技发展,自然大获媒体青睐,科大的迎新会上,就跑来20多个记者,争相采访他就任1年来的心得。
  长久以来,香港科技大学一直就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建校之初它以造价昂贵、标榜“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企图心而闻名。不过10年光景,这所环山面海风景优美的新兴大学,口碑和声誉已紧跟在香港大学和中文大学之后,“今年的招生平均分数,港大14.6,中大13.4,我们12.3,差距不大,若是除去他们招收法律系和医学系的学生而我们没有招,说不定科大的成绩还更高,”朱经武以数字说明三校竞争激烈。
  另外,科大已连续9年在申请香港政府的“研究资助”拨款上,都是名列第一。例如,今年申请的成功率为64%,远高于全港院校41%的平均值,资助总额突破1亿元港币,即每位科大教授可以获得22万元港币的研究经费,远高于排名第二位院校的14万元港币,就当初的创校宗旨“办一所研究型大学,用研究推动大学教育”来说,实至名归。
  今年,科大商学院的MBA被伦敦《金融时报》评鉴排名为全球第47名,是全亚洲惟一晋身50名之列的学校;科大物理系更是引领风骚,这两年相继制成全球最细单壁纳米碳管和发现全球最细纳米超导线,被中国大陆科学院院士们评选为“2000年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另外科大生物研究所也成功开发基因芯片,可以快速鉴别中药真伪,提高中药药用价值等等,使科大的名气愈来愈响亮。
  在中国大陆已有多个省市大学开始在科大探访学习,香港科大何以能在短短10年间,建校有成,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虽然是竞争对手,最近升任为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金耀基也称许,科大是香港最近10年来最有成就的大学,“它虽然最年轻(港大91年、中文大学39年历史),但办得非常有特色,才能把Paul朱(朱经武的英文名字)这样的人请来。”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朱经武愿意暂时放下名列世界六大超导实验室的美国得克萨斯州超导中心负责人的工作,来到香港担任校长一职?“想在短期内提升一所大学,没有学校比科大更适合了,它的软硬件条件兼优,尤其没有历史包袱!”朱经武的语气充满科学家勇于挑战新事物的精神。
  面对各界的期望,形容自己是“大陆出生、台湾地区长大、美国工作”的朱经武,更有一股知识分子报国为己任的胸壑,希望通过学术交流及科技合作,促进中美之间和两岸三地的互信了解。
  例如,去年11月朱经武上任不久,就带着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科学顾问雷恩(Nea Lane)一同到大陆面见江泽民主席,随后到西安旅游,在著名的饺子宴餐馆附近广场上,雷恩看到年轻人放着西方摇滚音乐,当街歌唱舞动,对中国的印象整个改观;数周之后,朱经武就在美国的一个宴会上,看到雷恩向友人讲述他的中国经验,“这种交流对双方都有好处。”一流人才吸引一流人才其实朱经武愿意“栖身”科大,就像科大创校之初,能从美、加等国招募到一群非常优秀的华裔教授,是一种物以类聚的效应,所谓“一流人才自然会吸引一流人才”。
  科大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着眼世界标准的高级学府”,吸引了一群出生在中国大陆、成长在台湾地区、赴美深造有成的留美学人。例如前校长吴家玮原任加州州立大学旧金山校长,是首位被聘为美国大学校长的华人;前理学院创院院长钱致榕原先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顶尖的实验物理学家;前副校长张立纲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和台湾地区“中研院”等获有5个院士头衔的高级材料专家等等。“一批着眼世界而不局限于港岛一角的人士”,他们满怀热情与使命感,带回美国一流学府的行政机制和严格的教授评审制度,为科大奠下很好的基石,前副校长孔宪铎就形容,“科大具有吸引和聚集一流教授的环境与生态,是建校十年有成的主因。”教授的聘用全都是博士资格,当年在香港可说是一大创举,并开风气之先,严格地评鉴教授的学术资格,例如外部评审有“六不准”:不可以是原论文的指导教授、不可以是共同发表过论文或主持同一研究项目的人、不可以是过去或现在的同事和部属等等;想拿终身聘任教授,至少得“过七关”,先在各系里召开评审小组、接着到学院层级、最后送到校长办公室终审;“新进教授如果7年内达不到终身聘用的标准就得离开,我们和美国很好的学校差不多,留下的人可能不到一半,”陈家强透露。
  研究成果应该回馈社会和前任校长吴家玮的强势领导相比,朱经武的亲切随和、善于倾听授权,带给科大师生耳目一新的感受。
  校园的餐厅里、学生的集会场合,经常可以看到朱经武很轻松地就和学生攀谈起来。“他是那么地诚恳,又不摆架子,学生自然都很喜欢亲近他,”科大公关发言人张永翔也举例,说朱经武是那种有事想请教,就直接拿起电话打给教职员,非常开放、不会拘泥身份地位的校长。“他不一定同意你的立场,但他会用心倾听你的看法,让人觉得very encouraging(深受鼓舞)。”“我们很幸运,创校时期有吴家玮校长这样的dreamer(梦想家),大破大立地勇往直前;承先启后期则请来善于折衷协调、人脉丰厚的朱校长,能为科大整合多方的资源,”陈家强比较前后两位校长的风格指出,吴校长既是dreamer也是doer(实干家),学校的大小事情了如指掌;朱校长对行政上的琐事不太过问,充分授权给左右手,但对学校未来的大方向如何掌握、解决问题的优先次序,颇有他的智能,很快进入状况掌握到重点。
  首先,学校的定位,依然是朝着发展成为“亚洲举足轻重的学术重镇”努力,但是在大环境景气和教育经费都不如前的情况下,朱经武一上任就找出科大最强的五个项目:纳米研究、生物科技、物流管理、环保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做为发展重点;过去“钱能买到的仪器都在科大”,如今则是“用最少的钱做最大的事”,强调以资源整合的方式开源节流。
  例如在纳米方面的研究,朱经武展现丰厚的人脉,找来香港、美国和大陆10多家公司,近期内将在科大成立一个横跨产、官、学界的研究中心,引起全球业界高度的关注;另外他也和IBM的高层领导人,开始研拟一个“社区信息化”的合作方案,企图提升科大和跨国大企业的互动层次;还有香港马会曾在建校之初,捐款一亿三千万元港币给科大研究生物科技,多年来在神经系统方面的研发颇有建树,今年8月马会又再捐款一亿七千五百万元港币,非常看好这个领域的研究。
  和企业界接触频繁的朱经武,将触角延伸到硅谷,找来全球颇具规模的网络服务公司WebEs在香港合作成立研发中心,不只希望提升科大的技术水准、培训WebEs在中国大陆的员工,在他的蓝图中还有更大的格局,“由我们学校出人、出地方,政府和WebEs纷纷解囊,三方面一起合作,将香港发展成为东南亚网络服务的一个主轴。”朱经武一向主张做任何研究,基础和应用之间,应该取得一个平衡。因此只是提升科大本身的学术水准还不够,必须将研究的成果回馈给社会,他经常勉励科大的师生,“要在香港经济转型的发展中,扮演科技界的龙头角色。”9月底,香港工商界举办一场盛大的庆祝晚会,许多企业巨子慕名而来,聆听朱经武的演说,题目就是“香港高科技产业未来的前景”。
  科大副校长陈玉树用“十分投入和努力”形容朱经武和政商界的互动,他指出,仅有10年历史的科大,校友会的实力和财力都显不足,“朱校长神通广大、远超过我们所想象的政商人脉,对学校的募款工作是一大助力。”
  相比于科大创校期间积极标榜“教授是学校的灵魂”,朱经武上任后更重视“学生是学校的未来”,试图提高研究生和国际学生的比例,并在本科生中推动“尖子班计划”。
  曾任职台湾地区工研院院长的科大副校长林垂宙指出,人是学校最关键的因素,“所谓世界一流的大学,例如哈佛若将该地区以外的教授、学生都排除在外,它也不会成为世界名校了。”“为什么美国那么富强,因为它的学生来自全世界,从45亿中挑出来,而北大、清华的学生则来自中国13亿人口,也许这就是区别吧,”在科大新生开学典礼上朱经武强调大学必须走上国际化的重要性,争取在10年内将海外本科生的比例增加一成到一成半。受限于香港政府的教育拨款只给当地学生,目前科大本地学生比例高达97%,朱经武打算从增加交换生开始,着手他放眼全球的招生计划。
  此外,他也打破香港传统学制而成立“尖子班”,试图将资优的学生留在当地。因为香港的学制和美国不一样,中学念7年大学念3年,一般中学生念到7年级就不读书了,或是准备大学会考,或是申请美国大学就飞走了,朱经武觉得很可惜,“我们希望把学生留住,读完大学毕业再出国,对地方感情才会深,像我念到大学毕业,对台湾感情很深。”他的做法是向政府申请拨出2%(科大每年新生1800名)的名额,经由严格的笔试和英文面试,提前在5、6月招收36名最优秀的尖子学生,结果有200名学生前来争取。
  而朱经武心中最迫切想推动的是,“要成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数量一定要提高。”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数目几乎占一半,科大研究生1754名,本科生5578名,比例仍待调升。他以自己经验为例,做研究一定要有一个团队,不是只请来一位著名的大教授即可。整个大学的规模,朱经武认为至少要提升到1万人以上,“学校才能成大器”。科大目前在争取第3期扩校工程,政府原则支持,但受景气影响,经费何时拨下来还是未定数。
  “在高等教育经费陆续减少的情况下,如何维持以往科大的研究优势和竞争力,是我们目前最大的挑战,”陈玉树形容朱经武肩上的担子并不轻。
  尤其去年碰上“9.11”事件,原本已和美国两三家企业谈好的合作方案,临时预算被砍方案遭搁置,有些同仁心情受影响,朱经武却毫不气馁,继续东奔西跑为科大张罗经费。“他是7天工作,风雨无阻;永远一往直前,不轻言放弃的那种人,”陈玉树总结1年下来对朱经武的观察,“我从未听他说过一句气馁的话。”面对未来的挑战,生性乐观的朱经武,就像科大广场中央矗立的雕塑——红鸟日晷,永远是把头抬得高高的,毫不畏惧,振翅向前飞去。 

 

  • 上一篇文章: 美国工程院院士执教清华 把学生当学者一样交流

  • 下一篇文章: 体育素质教育与民族素质的提高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美国人的“商人”…[53]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72]

  • 侯外庐西大治校[59]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60]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媒体盘点习近平引用过的邓…[10]

  •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9]

  • 血浓于水一家亲——中国是…[11]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21]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4]

  •  
     相 关 文 章
  • 九二代的光荣与梦想——赢…[2069]

  • 科学家的责任[2231]

  • 老科学家的新选择[2358]

  • 11名华人科学家致信政府 …[4619]

  • 美国科学家解开大脑之迷:…[1827]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