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式 >> 正文  
  论全球化实践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         
论全球化实践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
[ 作者:孙 德 忠 王 峰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2443    更新时间:2004-03-31    文章录入:水木

 

  摘  要:全球化实践对人类思维方式提出了新的影响和要求,主要表现为从斗争型向和谐型、从局域型向整体型、从一元论向多元论、从线性决定论思维向多维网状立体思维的转换。

  关键词:全球化;实践;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B80    文献标识码:A

 

  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作为现实来到我们身边,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按照国际贷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传播使世界经济的互相依赖性增加”,以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实践是其他一切人类实践形式的基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必然会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

  全球化实践的主要特征

  人类社会实践具有历史性,全球化实践是人类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人类实践在性质、规模、水平、效能等方面的根本改变和全面跃迁。

  1.性质上,全球化实践是生产力获得高度发展,人与自然关系被极大改变的结果,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是物质、能量、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交流。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全球化是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即马克思所说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相一致的,人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与交流是一切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共同基础,但是在前“世界历史”时期,各民族、国家和社会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工具、传播媒介等物质条件的限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和相互孤立的地点上存在和发展,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影响很小,每个民族、国家都缓慢而自在地走着与其他民族、国家大致相同的道路。世界全球化趋势是在生产力获得较大增长的前提下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开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过产业革命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向自然界开战,利用自然界本身蕴藏的巨大能量改造自然界,新航线的开辟和高效交通工具的发明使物质、能量的传递和交流成为可能;而资本主义对剩余价值、超额利润的追求,则迫使资本家奔走于世界各地寻找原料产地与产品销售市场,这就使全球化趋势成为必要,特别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展开,新型通讯、交通、传媒的发明,这种趋势日益明朗化。全球化实践标志着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

  2.规模上,全球化实践是人类实践既深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双向建构的立体复合系统。一方面,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产业结构的更新、产品类型的升级换代,使分工越来越细,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深入。另一方面,分工的深化在客观上要求打通专业之间的壁垒,从而使不同领域、地域之间的人们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经济全球化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当代全球化实践规模大、层次细、程度高的特点。人类实践越来越被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实践主体的人类性已经多方面地呈现出来。

  3.水平和效能上,全球化实践由于其性质和规模上的新变化而达到前所未有的层次和高度,使它的运作效率和能量级别大幅度提升,这就必然日益深刻地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前全球化时代,“人的自主活动的条件”极为有限,人匍匐在自然的脚下安居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基本上消融于自然社会系统的自我平衡、自我修复和自组织之中。全球化实践则打破了这一切的限定,人类的本质力量借助新科学技术的武装日益扩展和渗透到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广阔空间,“人定胜天”不再是满怀信心的豪言壮语而是触目可见的现实状态。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成了自觉的、主动的、主要的一极,二者之间关系的性质和样态均取决于人类自身的活动和对这种活动的自觉程度,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全球性的问题、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价值的一元和多元等,都无不折射着全球性实践的普照之光。

  全球化实践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和要求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实践的性质和方式决定着思维、认识的范式和进程,思维方式是实践模式在主体认识活动、观念活动中的内化和固化,它集中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思维定势和对这种定势的解除。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具有异质同构性。全球化实践是实践发展的新层次、新阶段、新境界,它要求人类思维方式也实现这种转变和提升。

  1.从斗争(对立)型向和谐(统一)型转换。传统社会的发展是相互隔绝的,不同民族和国家虽然意识到了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存在,但只是把它们当作潜在的对手和可能的敌人来对待的,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同类乃至整个人类的共生共荣关系,在哲学思维方式上就表现为主体—客体二元分立对峙的思维格局。即仅仅以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出发,把自我视为主体,而把自我之外的一切存在都视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即客体。这种主客二分思维方式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把自然界只当作人满足自己需要的对象加以掠夺性地开发和利用,而不顾及自然界自身的承受能力;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就是把他人和社会仅作为满足自己需要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当作与自己平等的具有意识能力和人格潜力的主体。这种思维方式在促进科学精神的生长和生产力的发展的同时,反过来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日益凸现其自身的消极影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物种濒危、人性异化的深层根源就是主客二分的斗争(对立)型思维方式,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危及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而全球化实践是以自觉意识到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相互依存和共生共荣为前提的,它客观上要求冲破狭隘的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承认每个不同民族、国家和社会对全球化整体实践的不可缺少性,加强对话、交流与合作。这就要求人们转变主体—客体二元分立对峙的思维方式为主体—客体—主体的多元互动统一的思维方式。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不仅看到自然界的对象性,而且看到它的非对象性,与“自然界交朋友”,“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①人与自然和谐和发展;在对待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体—客体—主体的思维方式势必使人认识到主体既是主体也是客体、客体既是客体也是主体,主体之间是平等、协作、对话的统一关系。只有这种思维方式才使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成为可能。

  2.从局域型向整体型转换。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各民族、国家逐步完成走向世界历史的社会转型过程。在全球范围内普遍相互制约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再也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孤立地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虽然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仍然是民族和国家在交往中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但它们必须自觉地意识到整体性的国际环境对自身的制约和影响,并自觉地调整本国的经济结构、战略目标、文化模式等,以便与世界整体背景接轨。荡涤全球的世界历史浪潮和全球化运动虽然是由“先发”国家催生、推动和主导的,但无论对“先发”国家还是“后发”国家都具有挑战和机遇的双重效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决定了“先发”国家的发展只能是基于历史规律客观性之上的渐进过程,而“后发”国家则可以借助“先发”国家所提供的“历史的启示”实现立足于民族特色之上的阶段性“跨越”。这就要求人们必须突破原来狭隘的局域型思维认识模式,而转向面向整个全球化背景的整体型思维认识模式,也就是具有“世界历史眼光”。就个人而言,不仅伟大的历史人物需要有这种开放的胸襟和恢宏的视野,普通个人也需要不断鼓励自己融入世界历史的洪流之中,从狭窄而孤立的地点上走出,发展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和能力体系,克服自身的片面性,成为真正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从区域人走向地球人、全球人。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②。

  3.从一元论向多元论转换。全球化的进程是统一性与多样性、一体化与多元化同步增强的过程。全球化实践体系的形成强化了世界文化的一体化趋向,增强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共通性、内聚性、统一性。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世界各民族走向世界历史的现代化道路又不可能是完全同一和单一的,必然有各自的特色。应该说,只有找到符合自己的时代的历史和现状的现代化道路,一定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实际地加入世界历史的洪流。在这种意义上,全球化实践的一体化进程并没有取消反而要求强化个性、差异性和多样性。而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个性、特殊性又只能在这种一体化的全球化实践中才能显现自己的特殊意义和地位。适应这种实践模式的转变和完成,人类的哲学思维方式也实现了向现代性的更新,整个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是一种实体主义、本质主义、绝对主义的一元论,它在现象和本质、主体和客体二分的前提下追求绝对存在、抽象本质、最高之真、至上之善、纯粹之美,而排斥与之相对的异质性、多样性、复调性。这种哲学思维方式在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那里达到顶峰,其对历史的负面影响也鲜明地体现出来。他认为只有德意志民族才是把握了绝对精神的世界历史民族,其他民族则是停滞的、无精神性的民族,只有靠世界历史民族的唤醒、牵引乃至叩击才能被迫进入世界历史,获得文明的进展。而在现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现代哲学扬弃了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本质主义、实体主义、绝对主义,回归到真正属于人的感性世界、生活世界,凸显了被传统哲学思维方式所忽视的文化多元性、价值相对性,这对于处理全球化进程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文化冲突与融合、价值一元多元等矛盾尤其显得重要。

  4.由线性决定论思维向多维网状立体思维的转变。前全球化时代,实践活动在一定的区域是相对孤立地发生,其发生发展的源泉、条件、动力、效率、结果等构成的实践流程是相对单一的。人们以理性为基轴,可以从不同角度以程度不同的真实性去描述、解释、规范这一实践流程,而这每一描述、解释、规范在其自身的范围内可以具有一定程度的真理性。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实践活动变得空前复杂起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超出一国的界限而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展开,任何国家、任何层次上的社会发展的可能性空间都是由相互渗透、相互缠绕、相互中介的全球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宗教等因素所组成的多维立体网络系统,其中任何因素的作用都不可能是单线一维的,甚至任何因素都不可能从主客体系统中剥离出来加以单独认识。这种认识客体的宏伟性、复杂性,使原来人们习用的线性决定论思维方式面临着众多的谬误陷阱,而必须根据客体的改变相应地转换和提升主体思维方式。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是后现代性的,它主张多元文化而反对单一文明,强调差异政治观而否认单一政治观,指认断裂而蔑视同一,消解思维等级和中心性而主张“平面化”,解构先验的理性或本体意义的决定论、唯一论而推崇全球话语。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③认识思维方式是人类实践模式的内化,在全球化实践已然来临的今天,我们必须自觉地调整和提升我们的思维方式,才能保证人类理性思维的超越性和前瞻性。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6页,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 上一篇文章: 天才的思维方式

  • 下一篇文章: 现代人的思维与素质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菜根谭》原文[57]

  • 《菜根谭》全文及译文[52]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65]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65]

  • 大疆无人机默默崛起背后的…[5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4]

  • 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与国际…[4]

  • 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历史使…[11]

  • 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10]

  • 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意志…[13]

  •  
     相 关 文 章
  • 杨秀峰的教育思想与实践[4134]

  • 人类对自身进化的干预[4184]

  • 科学与艺术:人类飞翔的双…[2337]

  • 人类对自身进化的干预[2450]

  • 恺撒与上帝的对弈——从“…[2664]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