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式 >> 正文  
  现代人的思维与素质         
现代人的思维与素质
[ 作者:刘德强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2204    更新时间:2004-03-31    文章录入:水木

 

  我们的时代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快速地发展和广泛地运用,使地球在"缩小",时间在"加快",这些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变革自己的思维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下面,让我们对人的思维进行一些探讨。

  一、思维与现代思维


  (一)思维的含义
  思维相对于存在而言,是整修认识活动的总称。思维与感觉、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在联系。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人的思维属于认识的理发阶段。思维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不同的形式。思维的工具是语言。
  人类思维的过程,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都是从分析、综合过程派生出来的,或者说是通过分析、综合来实现的。

  (二)思维的特点
  同任何客观事物一样,思维也有自身的许多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
  1.思维的(物质)外壳是语言
  思维赖于进行的是语言,思维不仅在语言中表现出来,而且也在语言中固定下来,例如,成语"南辕北辙"就凝结着一种思维活动。此外,思维是在各种各样的联系及关系中进行的,每个联系――因果、从属、并列等等,都存在于现实之中,并用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示出来。当一个厂长看到工人在工厂里干得废寝忘食,他就用"因为"这个词来表示他所找到的联系。
  2.思维的问题性
  思维总是要指向于解决某一个(或数个)问题,完成某一项任务。如果没有问题(或问题情景),就不会导致思维。因此,思维就被赋予探觅的性质,并且经常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并且是十分紧张的过程,有些时候甚至会令人疲劳不堪。  思维中的问题,既可以来处自别人的提问,也可以是自己主动的思考,这便是"好奇心"。因此,催发思维最好的途径是开掘难点,寻找问题,尤其是要能在平凡之中见到不寻常之处。
  3.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一种本质的认识。它要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反映、并且把握诸多对象的共同特征。对于概括性,列宁有过精辟的论述,他在《哲学笔记》中谈到黑格尔关于本质的看法时,特别提醒:"注意:'一般'即'本质'"。在谈到黑格尔"类"的概念时又写说:"注意:类概念是'自然的本质'是规律。"这就说明,思维中的一般(概括)反映着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由于掌握了事物的本质,人们不仅能解决当前的任务,而且也能看到未来,即在思想上解决后来所要碰到的事。例如,铁路建设者懂得金属受热膨胀的规律,就可以在轨的衔接处有意留下一点缝隙。
  4.思维的间接性
  人类借助于思维,可以通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其他一些来间接地认识事物。正是由于这一点,使我们有可能根据前人的及旁人所总结出来的一些知识(包括事物、联系、概念、原理等)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例如我们可以用"勾股弦定理"来计算三角形的一边边长。借助于思维的间接性,人类就具有无限制地扩展知识视野的可能性。并且,正是因为间接性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学习知识本身也就是一种思维训练活动。
  5.思维的能动性
  思维总是能动地反映客观对象的,是一种对信息的加工、改造过程,因此,就产生同一事物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理解这种现象。思维的能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推理,即从已知的知识中推衍出新的知识出来;第二,构思假设。人类思维一旦形成了假设,这种假设说能指导我们的活动,减少盲目性,提高活动的效率。

  (三)思维方式的要素
  从思维学的意义上说,思维方式是主体把握世界的方式的一种内化,这种内化造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在很大程度上内在地规范着人们的思维方向、过程和结果,造成一代或几代人的思维流程模式,以至于形成整个民族的思维惯性,制约着每一个个体的思维活动。
  构成思维方式的要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很难把思维方式归结为是哪些因素的拼合,也很难把它当做一种静态的模式结构加以分解。然而,如果不研究它的基本构成要素,又很难把握它本身,会把它变成一种难以捉摸的"幽灵般的王国"。
  为了更深入了解思维方式的含义,必须对其构成要素作出分析。要达到这一步,尽管困难很大,但仍然可以作出描述性的说明。
  我们认为,思维方式包括八大要素,即知识、观念、方法、智力、情感、意志、语言、习惯。
  知识是人类在改造和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过程中积累和凝聚起来的系统化的认识成果。知识的类型是多样化的,既包括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又包括主客体关系的知识,还包括关于主体自身的知识,知识作为一种认识成果,是思维方式的基本要素。人们怎样认识世界,首先取决于对世界已达到的认识程度,而这种认识程度的基本标志就是知识。知识的浓度和广度,对于思维方式的形成和运行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一定的思维方式之所以形成,首先取决于思维主体的知识状况,一定的思维方式及其历史形成与一定的知识状况密切相联。没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思维方式是不可能形成和运行的。知识在形式上表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因而概念往往成为人类认识之网的网上纽结,这种纽结的复杂程度是一种正比例关系。一般说来,知识愈丰富,意味着概念体系愈复杂,同时也意味着思维方式愈复杂,反之亦然。
  一种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公需要知识作为构成要素,而且需要知识作为背景。知识背景或作为背景的知识,只有在纳入思维方式的思维要素或思维因子的前提下都能发挥功能。因此,作为知识背景的知识也是作为思维方式的要素起作用的。人类正是依赖于已经获得的知识,都能有效地认识世界,认识自身,并由此去认识未知的领域。在这样的认识过程中,必然离不开知识要素,因而在这个认识过程中所形成和遵循的思维方式,必然把知识作为出发点和基本要素。
  观念是构成思维方式的又一要素。观念,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认识,不仅表现为一定的知识,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观念或观念体系。从形式上看,人们的价值观或世界观都是作为观念形态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受到已有的世界观或价值观的指导,对于事物的观点、评价、态度等,并不是或不完全是一个知识的问题,而是观念总是。因此,作为思维方式,其形成、演变和作用,必然离不开观念因素。
  情况往往是这样,一个人的观念如何,往往制约着其思维方式。不同的时代,人们的观念不同,同一时代的不同的人,也具有不同的观念,这与思维方式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观念状况往往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对思维方式起作用。
  方法即思维方法是思维方式的又一要素。方法是思维所遵循的规则和所采用的手段。人们认识世界,必然借助于思维方法,以一定的方法作为中介手段,从不同的方面把握对象。因此,思维方法不等于思维方式,而是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实体性要素。
  方法是客观世界的复杂关系内化于人脑中而形成的把握方式,这种方式多次重复,相对稳定地存在于人脑中,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东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自身的过程中,必然要遵循这些方法或规则,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有了一定的方法,可以使认识有序和有效,有条不紊地摄取和加工信息,并从主体出发去同化和建构客体,观念地再现或以逻辑的方式展示人化的世界,开拓新视野和新领域。
  一定的方法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可以为不同的人们所遵循,所采用。因此,思维方式的形成,必然把方法作为一个实体性要素包含在自身之中。离开了一定的方法,就不可能有思维方式。
  智力不同于脑力,也不等于知识能力,而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能力。智力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类认识世界的状况,而且影响着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程度,与智力状况密不可分,智力是思维方式的一个因素。智力结构状况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很大,同样的条件,智力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也必然不一样。即使是在现代条件下,一个智力低下的人绝对不能形成和采用现代先进的思维方式。
  智力作为个体的一种品质,在思维方式中往往以一种自然要素作用;智力作为社会群体的一种能力,则在思维方式一种衡量值,它所标示的智力状况是思维方式的一个潜在要素。没有一定的智力衡量标准,思维方式是难以捉摸的。
  情感和意志是非理性因素,都是人所具有的。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爱憎、恐惧、迷恋、果敢、坚毅、怯懦等,虽然不是理性思维,虽然属于非理性的领域,但是它们对于思维发生着内在的影响。情感与理智的矛盾都统一于人这个主体,而主体是有血有肉的,因而主体的思维方式必然受到情感和意志的纠缠。所以,情感和意志必然成为思维方式的内在要素。
  情感和意志不仅影响主体对信息的获取和分类,而且能抑制、触发、刺激主体的思维活动,调节思维的活动程度和路线。在思维活动中,主体对思维对象的选择以及实现思维目标的途径、方式和效率,都受到情感和意志的影响。一句话,思维方式的形成和运行,内在地受到情感和意志的的制约和调节。如果没有情感和意志,思维方式就变成一种阴森森的王国了,而这种王国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语言也是思维方式的重要要素。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前面我们已作过阐述。这里,我们再对语言与思维方式的内在联结作简要分析。
  语言与思维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人们无法交往,也无法表达。从一定意义上说,语言是信息的一种物质载体,它起着输入、存储、传递、加工、输出信息的载体作用。
  语言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语言是思维成果的凝结,它记录着思维成果,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并使之成为人类交往的一种方式。正是语言,才使思维方式成为一定历史时代的人类群体普遍采用的典型形式。语言的发展程度,尤其是语言的抽象化程度,直接推动着思维方式的发展。无论是人工语言还是自然语言,一旦纳入一定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程度,就总是以一定的符号、公式、概念、范畴等形式促进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尽管不同的语言和掌握同一种语言的不同个体的差异相当大,因而对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发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每一种语言对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思维方式的总体效应大体上总是相同的,问题仅在于每一种语言的丰富程度和抽象程度对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的演进程度起着内在的规定作用。
  应当注意的是,语言的发展,包括语言抽象程度的发展和新语言的不断产生,既把以往的思维成果固定化,又促使原有的思维方式发生变革。简言之,语言的发展是推动思维方式变革的重要因素。如果语言没有任何变化和发展,就谈不上思维方式的变革。从外在方面看,一种思维方式的变化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生产方式的变革、生活方式的变革、交往方式的变革、行为方式的变革等。而且这些因素与思维方式的变革问题牌交互作用之中。从内在方面看,思维方式的变革取决于我们所说的方式构成要素的变革,体现得最明显、最直接、最集中的就是语言的革新和发展。例如,如果没有现代科学语言的发展特别是电脑语言以及高度抽象的形式化语言符号系统的发展,没有由此所带来的社会生活语言的变化,现代思维方式是不可能形成和发展的。
  习惯即思维习惯是人类在长期的思考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和思维流程程序,是内化于人脑的一种力量。思维习惯一旦群体化、民族化,就形成一定的思维传统。思维习惯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之一。
  一定的思维习惯的形成,意味着思维起点、程序、步骤、方法、框架乃至于思维定势自成一体并固定化为一种思维模式。具有同样思维习惯的人,往往按照这种思维习惯进行思维,长此以往,习惯便成为一种惰性力量。
  思维习惯作为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是显而易见的。思维习惯往往使思维方式固定化,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形成,一方面使思维方式逻辑系统化,为众多的人所接受;另一方面,思维方式越来越趋于保守和固定化,甚至形成僵化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往往使思维程序、步骤、方法、框架固定化,进而使思维方式凝固化,形成僵化的思维方式,还可能形成偏见,导致封闭的思维圈子。
  上述八大要素是思维方式内在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都以不同的构成方式存在于思维方式中。正是这些要素各自的特质规定不同以及它们在思维方式中的结构状况不同,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要研究思维方式是什么,必须研究其要素的殊异;要研究不同的思维方式的特点,不仅要研究这些要素的质的规定,而且要研究这些要素的结构状况。
  无论我们着眼于历史还是现实,都可以发现各种思维方式的差别。这种差别的出现,一方面有其社会历史方面的外在原因,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另方面则是由于思维本身的内在原因,这些原因主要地表现为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状况。因此,要认真研究思维方式及其发展规律和变革趋势,必须兼顾上述两方面。从思维学本身研究思维方式,更应该研究其内在的方面。
  由于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状况的复杂多样性,必然使思维方式本身表现为极其复杂的情形。因此,人们可以而且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进行研究,都能提示思维方式之谜。这个工作是艰巨的。迄今为止,学术界之所以很难得出统一的结论,主要原因正在于此。
  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状况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要说明每一种思维方式,必须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思维方式,都归属于一定的类型。因此,我们分析了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之后,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思维方式的类型。

  (四)思维的类型
  根据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把思维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型思维、想象型思维和逻辑型思维。
  直观型。直观型思维方式是人类特别是人类早期的思维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较低级的思维方式。直观型思维方式包括直观动作思维、情感思维、经验思维等所表现和遵循的一般方式。
  直观动作思维是一类早期主要思维类型,但在现代人的思维中,仍然留有直观动作思维的痕迹,甚至是人类所必然具有一种低级思维类型。这种思维交织于人的行为过程中,没有独立化为一种纯粹的思维活动,没有严格的思维形式和方法,而是以行为作为核心的一种特殊的思维。原始人的思维几乎都是直观动作思维,他们以自身的行为为核心,形成了各种观念,进行着各种判断的,有时甚至表现为一种本能。作为人类的童年,抽象观念极不发达,但直观动作思维则较为发达。现代人类仍然有直观动作思维,不仅儿童往往以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动作或行为为核心进行思维,以直观去把握对象作出瞬时判断,适应环境和采取行动。在人类的日常活动中,这种思维是普遍存在的。例如,骑自行车行走时,突然碰上前面的一个障碍物能立即作出判断以排队障碍,这是一种快速的近似本能的反映,根本不可能在头脑中进行一连串有条不紊的逻辑判断和推论,这是一种典型的动作思维。
  情感思维也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思维。高级动物已经有情感思维的萌芽,以一定的姿式、叫声表达喜、怒、哀、乐、悲、恐、忧等感情。在人类中,情感可以由动作和语言进行表达,形成了情感思维。情感思维往往是表达人对周围事物肯定或否定态度和人的内心体验的,它不象逻辑思维那样鲜明和规范,而是隐晦的,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尽管如此,情感思维只是人类思维的一种低级形式,往往是直观性的,没有达到理性深层结构,因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在原始人那里,情感思维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人们往往么直观的方式激发或表达自身与周围事物和他人的态度,激发和表达感情,并支配自己的行为。在现代人这里,情感思维仍然存在着,不同的是,人类的感情日益丰富和复杂化,并把情感思维交织于理性思维中,提高了感情的透明度,表达的方式也多样化了。尽管这样,情感思维却仍未脱离直观的框架,仍然属于直观型思维方式。
  经验思维是建立在直观动作思维和情感思维之上并摆脱了这两种思维的限制百形成的一种直观思维。在人类的日常思维活动中,经验思维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严格地说,经验思维的萌芽形式在高级动物那是就已形成,但其真正诞生是在人类这里。经验思维离不开人们的日常行为和日常活动,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亲身感受、体验的产物,也是经验社会化过程的必经环节。经验思维以经验为基础,带有明显的硬性生动性和零碎性、表层化的特点,还有直接效用性和习惯性的显著特征。在古代人那里,经验思维占有特殊的地位,而在现代人这里,经验思维仍是通行的,即使在抽象思维能力很强的人们那里也不例外。

  • 上一篇文章: 论全球化实践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

  • 下一篇文章: 低级与高级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52]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50]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61]

  • 蔡崇信对话张忠谋|面对宏…[57]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5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6]

  • 走向安国、人道与和平——…[9]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14]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18]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15]

  •  
     相 关 文 章
  • 军事素养是一种现代人的品…[2825]

  • 谨防人才素质“退化”[2152]

  • 应给中学生以什么样的科学…[1992]

  • 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2845]

  • 现代人的思维与素质[332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