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个人精神 >> 人生理念 >> 世界观 >> 正文  
  信息时代的社会走向         
信息时代的社会走向
[ 作者:陶文昭    转贴自:学习时报    点击数:1807    更新时间:2004-01-26    文章录入:admin ]

 

  20世纪末期,新科技革命推动着西方社会的转型。人们试图界定这个新的社会,未来学家中著名的有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说和约翰·奈斯比特的信息社会说,学者中过去最有影响的是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最新有代表性的则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理论。卡斯特在其信息时代三部曲中认为,信息技术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构成了我们社会的新社会形态。

  20世纪90年代发生两件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苏联的解体与互联网的爆发。两者在时间上的巧合蕴含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冷战中苏美的竞争,显层次是意识形态和军事实力的竞争,隐藏在背后的则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这些竞争的背后又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当代新科技革命又是以信息技术为龙头。因此,苏联衰落原因的深刻挖掘不能不追究到信息技术方面。直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一些工业产品的产量甚至比美国还多,比如钢铁多80%,水泥多78%,石油多72%。问题的关键是,美国这时掀起了信息技术革命,苏联恰恰在这些具有时代标志的领域中大约落后于西方15~20年。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进程中,苏联致力扩张旧有的工业社会的阵地,却无能占领崭新的信息技术的制高点。苏联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是资本、资源和劳动力投入所推动的。苏联在长达将近半个世纪的粗放式增长之后,这种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苏联经济增长赖以为据的模式已经过时,却无法实现向信息时代发展模式的转型。

  苏联信息技术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模式与信息技术革命具有内在的矛盾。里查德·巴布鲁克的判断是:苏联没有能力领导信息技术革命。苏联的政治经济结构,保守僵化而缺乏弹性,反应迟钝而缺乏敏感,与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弹性、灵活和变化是不协调的。苏联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指令,强调等级和权威,也不会容许如网络那样的分布式结构。互联网的非中心、交互性、平等性等,只能是开放和自由社会的产物。苏联政治上高度集权,强求政治统一与思想灌输,很难容许每个人拥有如互联网那样不受监视的自由沟通方式。卡斯特认为,苏联模式对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成长来说,是一块贫瘠的社会土壤。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利于信息技术的创新。苏联片面强调国防工业的政策,这妨碍信息技术的扩散。苏联模式的相对封闭,窒息信息技术交流。苏联意识形态政策,抑制信息技术的使用。

  与苏联解体相对,则是美国霸权在信息时代的扩张。当今美国霸权和单边主义的凸起,是建立在综合国力的绝对优势基础之上的。这种绝对优势体现在技术层面,就是美国的信息技术在当今世界处于突出的甚至统治的地位。美国是当今信息技术的发祥地,硅谷是信息时代的全球中心。微软、英特尔、思科、雅虎、美国在线等等巨型公司,全面地控制着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诸多方面研发和经营的制高点。

  在这种背景之下,弗朗西斯·福山声称历史终结,西方的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形式。新右翼勾画出信息时代的社会模式,即政治上的新精英统治,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他们预言数字精英们,即信息领域的资本家、科学家、传媒巨头、新自由思想家组成新统治阶级。每个高技术工作者都有可能通过开创公司成为百万富翁。信息技术将惠及所有的人,数字鸿沟不是“数字有无”的社会对立,只是“数字先后”的发展差别。他们声称,放松管制和私有化是美国信息技术成功的秘诀,也将是全球信息化的惟一模式。世界任何其他国家如果要进入信息社会,就不得不接受美国的社会模式。仿佛美国、信息社会、资本主义三位一体。

  在巴布鲁克看来,如果说苏联模式是工业时代的福特主义的过去,那么右翼的勾画实际上是回到自由主义的过去,都不能代表信息社会发展的未来。未来属于信息共产主义,即数字民主与礼品经济的社会。

  信息时代的民主是数字民主。在短期内,信息技术将改进既有民主。信息技术改进政府公共服务,促进政务活动的公开化和民主化。信息技术完善现有的民主程序和运作,吸引更多的公民参与投票。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数据处理、信息传输和信息沟通等诸多环节,节约费用和时间,从而整体上提高民主运作的效率,实现民主运作的效能。从长期看,信息技术将推进直接民主,最终实现民主的变革。古希腊民主是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是现代国家扩张和职能复杂化条件下不得不采用的民主形式。由于幅员、时间和物力等众多条件的限制,直接民主过去难以在大而复杂的国度实行。互联网技术消解距离、及时互动、费用低廉,具备推进直接民主的潜力。互联网将改造基层单位民主,使较大范围的直接民主成为可能。互联网的发展还为作为直接民主最高形式的全民公决提供技术支持和现实可能性,使全民公决成为政治生活中的惯例。未来数字化武装的公民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利,将不仅是民主形式的改变,而且是民主性质的转变。

  信息时代的经济是礼品经济。礼品经济概念首先为人类学所用,指古代原始部落人们相互赠送礼品的行为。当代一些学者将礼品经济与互联网从理论上联系起来。巴布鲁克在“高技术礼品经济”一文中认为,互联网上以奉献为核心的礼品经济,在本质上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脱钩,是未来信息共产主义的基础。礼品经济具有奉献、合作、效率和共享等若干鲜明的特征。礼品的本质在于不求索取的奉献。网民发送邮件,加入新闻组,制作网页,参与论坛讨论,用自己的劳动果实,丰富网络的内容,活跃网上社区。网络上普遍存在的、自觉的、不以经济回报和牟利为宗旨的活动,超越了等价交换的原则,摆脱了以利润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行为规范。互联网活动具有内在的合作性。网上礼品经济的奉献是一种粘胶剂,促进互不相识的网民们共同活动。相对而言,资本主义着眼于利益得失的竞争,使得人们之间产生矛盾因而分化。互联网将信息作为礼品而不是商品进行交换,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时间缩短,效率大大提高。而共享软件的出现,有利于接纳不同智慧创造的奉献,是对排他性的私有产权的否定。

  在政治上,新型的数字民主赋予人民直接行使民主的权利,突破资本主义的绵延数百年的代议制民主,人民民主取代精英民主;在经济上,高技术礼品经济以奉献与合作为特征,取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私和牟利。信息社会的未来是一种全新的信息共产主义。

 

  • 上一篇文章: 共产主义通论

  • 下一篇文章: 柏拉图的梦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51]

  • 张文木:美国人的“商人”…[53]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73]

  • 侯外庐西大治校[60]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61]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媒体盘点习近平引用过的邓…[11]

  •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11]

  • 血浓于水一家亲——中国是…[11]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23]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5]

  •  
     相 关 文 章
  • 信息时代的战略指导[2735]

  • 信息时代,作战思想大转向…[2427]

  • 信息时代警惕“过劳死”[1457]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