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民族思维 >> 战略战术 >> 正文  
  信息时代的战略指导         
信息时代的战略指导
[ 作者:佚名    转贴自:光明日报    点击数:2810    更新时间:2004-11-12    文章录入:水木

  军事力量是遏制和进行战争的暴力工具,现代战争形态的发展对军事力量建设的战略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海湾战争的爆发,惊醒了机械化战争专家的旧梦,有人认为它是“工业时代的最后一场战争”,也有人认为它是“信息时代的第一场战争”。无论这种争论的结果如何,海湾战争都是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分水岭”。世纪之交,“以集成电路为细胞,通信网络为神经,计算机为大脑,信息资源为血浆,人工智能技术为营养,信息安全技术为免疫系统”的时代巨人,强制性地把人类推向了信息时代,也把战争推向了信息化战场。信息时代的战争要求军队同时具备慑止战争、打赢战争、遂行多种军事任务等综合能力。

  一要保持威慑能力。所谓威慑,是指通过显示武力或表示准备使用武力的决心,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制止战争升级的目标。这是任何一支军队都竭力追求的“上之上策”,它需要充足的实力、坚定的决心和让对手相信会使用力量的决心。美国之所以保持军事力量的前沿部署规模,主要是为了实施威慑。他们将构造有利于美国的国际安全环境置于军事战略之首,要求“在和平时期进行威慑,打消敌手的敌对企图,包括重申对盟友的安全承诺,加强并显示美军的常规力量和三位一体的核力量”。

  二要增强打赢能力。能战方能言和,打得了才能慑得住,信息化战场上的透明度普遍提高,“空城计”难退敌兵。打赢能力既是军事威慑的根本保证,又是军队职能的核心内涵。美国将军队建设的目标由“基于威慑”转向“基于能力”,突出了这一特点。从冷战结束至今,已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300多次,年均近30次,远远高于冷战期间的平均数,军队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打赢各种强度的战争。

  三要提高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爆发突然、持续时间短、性质难辨、地点难定等特点,对军事力量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许多国家加强了部队的针对性训练。美国不仅要求建设“全谱军队”,而且从确定军队职能的角度,将军事行动明确区分为“战争行动”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两大类,还规定了军队有责任、有义务担负12项“非战争军事行动”,包括维和、缉毒、反恐怖、建立禁区、撤离侨民、保护海运、显示武力、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和抢险救灾等。

  四要优化军队结构。未来作战是典型的体系对抗,节点毁瘫。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军队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战争的结局。因而,优化军队结构,裁减军队规模,提高军队质量,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准备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本举措。然而,优化军队结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在军事力量建设中,对外部的制约条件和军事力量内部要素进行通盘考虑,综合论证,从自身的国情、军情出发,确定最佳的军种结构、职能结构和层次结构。一支现代化的联合作战力量通常由几个军种、几十个兵种、几百种专业分队组成,各军种基本都编有信息作战、航空、防空、火力等相同、相似或互补的专业力量,系统要素庞杂,结构优化复杂,实现系统集成的主要途径有三条:一是压缩陆军规模,提高海空军比例。随着海洋意识的增强,空战地位的提升,为适应攻防兼备、非接触作战的需要,应进一步减小陆军的结构比例,而相对增大海、空军及火力兵种和技术保障兵种的比例;二是组建新的军兵种。优化军队结构,除了调整军队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外,还必须根据未来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创立新的军兵种,组建新的部队,填补力量空白。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军队已组建60多个计算机应急反应分队,这必然催生一个新兵种—计算机兵,其主要任务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对敌实施信息作战。同时,为了夺占太空这一信息制高点,美、俄等国准备成立的新军种是“天军”。新军兵种的诞生对于全面提升军队的整体作战效能必然发挥重要作用,并将引起军备竞赛又一次飞跃。三是各军种趋于融合。军种主要是根据军事力量活动的基础空间而划分的专业力量,现代作战,是电磁波引导火力在陆、海、空、天等多维空间内的跨空间对抗,两军交锋已不再是简单的坦克对坦克、飞机对飞机、舰对舰、潜对潜、星对星等一一对应,更多表现是作战空间上的非对称作战。因而,从长远看,在力量建设上,军种将成为作战空间融合的桎梏,增加了力量结构的复杂程度。在作战指挥方面,军种的存在增加了一级指挥层次,延长了信息流程,影响了指挥效率。为此,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很可能是军种界限逐步淡化,根据战略需求,按照信息作战力量、火力作战力量、防空作战力量、地面机动作战力量、综合保障力量等建设军事力量,以实现专业力量的高度融合及总体功能的大幅提升。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一支精干、合成、高效的现代化军队,仍是解决冲突的可靠力量。

  • 上一篇文章: 中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和国家战略

  • 下一篇文章: 造势,把握战争的主动权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6]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信息时代,作战思想大转向…[2500]

  • 中国崛起改变世界战略格局…[6364]

  • 先发制人战略还行得通吗?…[5290]

  • 第二代改革战略:积极推进…[1953]

  • “全球战略”缺失危及中国…[217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