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  
  田捷:虚拟世界 实塑人生         
田捷:虚拟世界 实塑人生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科技日报    点击数:1211    更新时间:2004-01-23    文章录入:admin ]

 

  华佗再世可免灭顶之灾
  
  1994年,田捷受美国宾州大学的邀请与资助,在该校医学图像处理中心做博士后研究,课题是二维切片的三维转换。该校曾创造了两个第一:研制生产了第一台计算机,在综合院校设置医学院的第一家。田捷说:“正因为这两个第一,使他很早就在思考,理论知识如何实现和实践的结合。”

  1996年,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到宾州大学访问,他提出,科学技术要和实际结合,走“产业化”的道路。当时,医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在国内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路院长的讲话令田捷“豁然开朗”。他从此开始了虚拟人技术的研究和在国内的推广。

  俗话说,“名不正言不顺”。1996年田捷回国,“虚拟人技术”是什么在中国还一直是个问题,对它的应用更是一个空白。即便到现在,田捷并不讳言,由于部分媒体不太准确和完整的报道,使得公众对“虚拟人技术”的理解存在一些偏颇。

  虚拟人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与临床解剖学结合,建立起的全数字化的符合人类特征的人体三维几何模型,包括骨骼、肌肉、组织、器官以及血管的模型。“虚拟人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控制构造出“虚拟人”,进而对“虚拟人”开展各种无法在真人身上进行的研究工作。21世纪,全面掌握和有效利用人的信息将成为许多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基础,建立一个“中国人”的标准数据库,发展对人体信息整合的物理学、生物学和数学模型,挖掘其中隐含的规律性,就可以揭示新现象、发现新机理,所以,研究虚拟人技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田捷用华佗的例子说明虚拟人技术的实用价值。华佗凭经验断定曹操的脑袋里长了颗瘤子,但唯一能证明华佗观点的办法就是割开曹操的头颅,所以一代神医华佗被生性多疑的曹操割头了。田捷说:“如果华佗懂得‘虚拟人技术’,他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成像的功能,不仅准确判断出有瘤子,还可以告诉曹操瘤子有多大。就可以免去灭顶之灾。”

  虚拟人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医学方面,田捷坚信,它会对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转变起到一个有力的推动作用。

  我国传统中医学的诊断方法以望、闻、问、切为主,基本是“定性”的一种经验疗法,在准确性上难以把握,而且完全建立在医生个人的经验基础上,很难进行知识推广。以西医为主现代医学的特点则是可视性和量化研究,在“定性”时引入了一定的量化分析。田捷认为,过去医学院独立于综合院校之外,学医的人不学高等数学,客观上造成和现代医学的脱节。当田捷几年前强调自己这一观点时,还曾得罪过不少人,好在我们现在纠正了这些错误。

  对我这个门外汉,田捷用铜镜、照相机、摄像机的变化来说明虚拟人技术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铜镜里你能‘看’到现在的人,而照相机则‘保存’了现在人不同阶段静态的模样,摄像机则‘记录’了现在的人在不同阶段动态的模样。“数字化虚拟人”是“虚拟可视人”、“虚拟物理人”和“虚拟生物人”的统称,其原理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在计算机上操作可视的模型,包括人体的各器官和细胞等,最终建成生物网络化的流程,即:从由几何图形的数字化“可视人”到真切实感的数字化“物理人”,再到随心所欲的数字化“生物人”。对媒体目前大力宣传的“数字可视人”技术,田捷认为,它们只是“虚拟人技术”研究的一个部分,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三个和尚有水喝”

  “一个中国人是龙,三个中国人是虫;一个日本人是虫,三个日本人是龙。”是流传很广的关于中国人缺乏团结合作精神的经典概括。田捷不希望在自己的实验室出现类似情况。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田捷一直追求的目标。

  田捷说,虚拟人技术的研究是一项综合工程,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合作协调能力,各自占山为王,就很难开展工作。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该渗透到日常的教育中。

  一次,田捷参加中科院一个硕士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原定半小时的陈述时间,那个学生一直讲了一个小时,答辩委员会的几位老师几次暗示他的导师,要求适当提醒一下。但导师却熟视无睹。到休息时,田捷忍不住和他的导师讲,你的学生陈述时间比博士生还长。导师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你们暗示我的意思,但今天,是这个学生三年来讲话时间最长的一次。我就担心中途打断他,他会不清楚自己讲到什么地方,最后连答辩都不能完成。”田捷感慨,这样的学生如何走向社会。

  田捷在实验室提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口号。做人放在第一位,做学问却在最后。田捷说,“做人决定一切。我不苛求一个人的能力,但他必须有一种精神。”他宁愿招那些“苦大仇深”的学生。因为他们懂得珍惜,也知道努力。

  田捷每周安排3-5分钟交流、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发言谈自己近来的一些新思路和新想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他让学生从打扫这类小事干起,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田捷说,有一次他让一个博士生编写程序,那个学生很不高兴地说:“那是研究生、本科生干的。”“劳动有贵贱高下之分吗?出国后,你会发现无论干什么,自食其力就是光荣的。”

  除了具备理工科学生思维清楚,逻辑严密的特点,田捷讲话很有文采。他倒不会突然冒几句洋文,但经常会在讲话时说个典故和小故事出来。

  田捷爱讲一个故事:清末《天演论》的译者严复留学英国时,一日在乡间散步,忽然听到两个农夫争论得不可开交,其中一个振振有辞地说:“我的观点像勾股定理一样正确”。严复感慨,农夫尚且如此,更何况整个国家的科学普及水平。田捷说,我们的科学知识现在还是高高在上,没有向下普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科学家本身还不会用通俗的语言讲科学的道理。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媒体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准确地了解“虚拟人”技术。

  有人说田捷忙,并讲了一个故事佐证,像牛顿煮表、吃表的翻版。话说田捷坐在车上,忽觉饥饿难耐,问司机:“咱们今天吃饭了吗?”司机回答:“我吃了,您没吃。”不知田捷当时表情如何。我听了怀疑是杜撰,是不是所有科学家都有一两个类似的故事。后来,和田捷接触了几次,才知道他真的很忙。

  田捷头衔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兼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业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六、七届学科评审专家,还要带36个学生……不忙反倒不正常。

  因为他忙,所以采访周期拖了很长。前前后后一共一个多月的时间。开始是他要参加一个技术成果鉴定会,所以顺延。好不容易安排了采访,约在下午,岂料临时有事,又改在上午,他刚刚参加完一个会,采访的2/3是吃饭时候完成的。第二次约访时,田捷又极抱歉的和我说,要去美国参加“第四届国际虚拟人大会”,他是国内唯一与会的专家。正式的采访在中科院自动化所的食堂,因为上午接待领导,下午要飞到杭州参加“香山会议”,并做大会发言,只有中午有时间。

  每次采访自己心里都有些许的内疚,似乎不该浪费他如此宝贵的时间。同时也得到一个教训:采访田捷,不用事先周密的安排,见缝插针,时刻准备着。

  连缀这时断时续采访的碎片,我力图表现一个真实、完整的田捷:聪明、儒雅、热情、开朗。

  • 上一篇文章: 王涛:创业路上涛声依旧

  • 下一篇文章: 雷凡培:太空展示中国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58]

  • 蔡崇信对话张忠谋|面对宏…[56]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54]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61]

  • 张文木:美国人的“商人”…[6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12]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17]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14]

  • 毛泽东:“乡村就是小城市…[13]

  • 嫦娥六号月球“出差”干什…[13]

  •  
     相 关 文 章
  • 科学家的责任[2232]

  • 老科学家的新选择[2358]

  • 11名华人科学家致信政府 …[4620]

  • 美国科学家解开大脑之迷:…[1828]

  • 闯荡南北极屡遭劫难:一名…[1748]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