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  
  雷凡培:太空展示中国         
雷凡培:太空展示中国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科技日报    点击数:1148    更新时间:2004-01-23    文章录入:admin ]

 

  “长征二号 F火箭刚刚完成了‘神舟’四号飞船的发射,而后它又发射了一位‘十大杰出青年’,并于今晚成功回落到地球,回落到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在1月9日晚第13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上,随着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幽默风趣的话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雷凡培,从幕后大步走向前台,与亿万观众见面。
  
  当人们得知雷凡培研制的火箭发动机69次发射百分之百成功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当白岩松问他“年纪轻轻为啥染上了丝丝白发?”他稍加思考:“不知怎的。”

  当白岩松问他“神舟飞船啥时能载人?”他斩钉截铁:“指日可待!”

  厚积薄发人生路

  24岁的雷凡培1987年从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完全可以留在繁华的都市,走一条舒适的人生道路。但他却一头扎进条件艰苦三线航天基地,把未来奉献给了我国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事业。当时基地条件非常简陋,那里生活相当艰苦,连大白菜都得从山外运。特别是基地1980年、1981年和1990年先后三次遭受洪水泥石流侵袭,几乎陷入灭顶之灾。1981年水灾之后,当时外电宣称:“中国一个导弹基地从地球上消失了。”环境这样艰苦,而雷凡培一去就扎下了根,和同事们长期坚持从事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兢兢业业,创造了骄人的业绩。

  最初岁月,雷凡培一心想尽快掌握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技术,几乎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整天泡在研究室,扎在书堆里,守在火箭发动机旁,琢磨一份份图纸,消化一件件实物,一边学,一边干。短短几年之后,雷凡培就熟练地掌握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把自身精深的理论素养与具体的型号研制较好地结合起来,为以后在技术上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熟练掌握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之后,雷凡培没有满足。他锁定了更高的目标,开始了更远的征程。他参与了一项又一项科研任务,探幽索微,甘之如饴。在心血和汗水的浇灌下,成功之花次第开放。他主持研制的一些成果,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有的成果甚至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就这样,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领域,他从一个高度到达了又一个高度,被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员,逐步成长为一名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

  与此同时,雷凡培在工作中显示出了扎实的专业技能、稳健的办事作风和较强的管理能力,逐步成长为火箭发动机研究所所长,研制基地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成为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领域的领军人物。“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惟有勤恳奋发,谨慎从事,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尖端技术的明珠总是属于勤学不辍、善于创新的人。”雷凡培笃信不疑。坚持勤谨为本,厚积薄发,使他的人生之路渐行渐远,渐入佳境。

  打造火箭中国心

  火箭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1988年,美国人曾不顾鞍马劳顿,一头扎入基地,考察我国火箭发动机的技术状况,感到满意之后,才同意选用长征火箭发射“澳星”。这就是一个例证。

  不断改进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给中国火箭打造一颗实实在在的“中国心”。这是雷凡培和同事们多年的心愿。他们为此而默默奋斗,走过了曲折的路程。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安危。雷凡培不仅组织了我国某重点型号的批生产,而且直接承担了某重点新型号研制任务,走过了艰辛的历程。

  我国的某重点新型号首次使用某发动机,雷凡培等在研制定种发动机时面临着种种关键技术难题。特别是某关键组件,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技术难关,他们采用了10多种设计方案,均无法达到设计目的。越是难关越要闯,这是雷凡培的性格。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制中,在研究所、生产厂和试车台之间来回奔波,吃透了数十份外文资料,组织了数十次地面试车,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一次又一次地分析。他通过对故障机理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终于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对发动机推力室头部结构进行了较大改进,终于攻克了难关,并提高了发动机性能。该发动机参加发射试验一举成功,并获得了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雷凡培还成功地研制出某装置,这是火箭发动机某部件应用研究的一大创举,某重点型号姿控发动机推力室采用该成果,大大提高了产品性能,并顺利通过地面试车和高空模拟试车。国防科技大学校长、著名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陈启智教授说:“某装置研究在技术上是一大突破,填补了国内该技术上的空白。”该课题通过部级鉴定,并获得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为国家某重点型号小推力姿控发动机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雷凡培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发展。

  精心铺就太空路

  雷凡培投身航天事业之后不久,我国长征火箭就走向了世界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从1990年4月发射亚洲一号卫星起,到2002年5月发射风云卫星和海洋卫星,长征火箭每次发射,都采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作为一、二级火箭的动力系统。12年来,长征火箭不断推陈出新,先后研制出七、八种新型火箭。每一种新型火箭都对火箭发动机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都是对研制生产单位的重大挑战。

  雷凡培深知,航天发射具有高风险的特点,质量与可靠性必须放在工作的第一位。他从现代质量与可靠性管理角度出发,在如何巩固和提高火箭发动机质量与可靠性水平方面有其独特的理念与实践。首先,他狠抓质量文化建设,把质量法规和质量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和质量精神,从而使员工质量意识得到了普遍提高。质量理念系统建立之后,质量与可靠性的管理、设计、生产、试验便成为产品质量实现的关键。为此,他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狠抓质量体系平台建设,狠抓技术状态管理,狠抓试验的充分性验证,狠抓批生产工艺的稳定性控制,强调正确处理技术的先进性与继承性之间的关系,谨防“小改出大错”。他倡导建立了较完备的质量管理制度,他组建了研究院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对长征系列火箭发动机进行了全面的设计确认;他进一步完善了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他在研究院内组织出版了《型号研制集萃》,对新型号研制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启迪作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长征火箭有几次发射失利,尽管与航天六院的火箭发动机无关,雷凡培他们仍然以此为镜鉴,对研究院过去的质量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深刻的反思,举一反三,防微杜渐。他精心打造品牌质量,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使发动机质量与可靠性水平进一步巩固与提高。从那以后,他们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继续保持着不败的记录,我国火箭通向太空的道路越来越通畅。

  托起神州“飞天梦”

  1992年,中央决定实施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将用于发射“神舟”飞船的长征2 F火箭,其一级火箭芯级、助推级和二级火箭的发动机全部由雷凡培他们研制。这意味着他们研制的产品直接关系着宇航员的生死存亡。为了实现萦绕神州千年的“飞天梦”,雷凡培他们全力以赴。他们对火箭发动机进行了适应性改进,进行了20余次地面可靠性热试车,摸清了发动机的稳定性裕度,确保了发动机的可靠性,为长征2 F火箭发射“神舟”飞船奠定了坚实的动力基础。

  1999年以来,长征2 F火箭连续三次将“神舟”飞船送上太空。2002年3月,雷凡培等航天科技人员代表在“神舟”三号发射基地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两人亲切握手。

  2001年3月1日晚,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参观国家“863计划”航天成果展,“863计划”航天领域首席专家在向总书记介绍一种新型火箭发动机时说:“我国是继前苏联之后第二个掌握这种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

  “是不是第二个?”江泽民追问道。

  “是!”陪同的总装备部部长曹刚川上将肯定地回答道。

  江泽民高兴地对研制人员们说:“你们劳苦功高!”

  这就是由雷凡培作为行政总指挥主持研制的某新型尖端火箭发动机。

  多年来,雷凡培和同事们走着一条拓荒者之路,到处是坎坷,到处是荆棘。一个又一个春秋过去,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站在我国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前沿地带。他们研制的各种型号火箭发动机,在发射中一直保持着100%的成功率,同时保持着国家“优质液体火箭发动机”称号。但他们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因为他们深知,“发展航天,动力先行”,我国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与航天强国还有较大差距,只有尽快研制出尖端的火箭发动机,才能迎头赶上。经过充分论证,他们的目光锁定了某新型尖端火箭发动机。

  这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最难研制的火箭发动机之一,它可大大提高我国火箭的性能,并实现无毒化。我国1987年将其列入“863计划”。美国人也已开始研制这种尖端火箭发动机。对我国而言,这种发动机在原理、设计、工艺、材料方面都是全新的。因此,在研制过程中,失败常常如影随形,困扰着研制人员。在最艰难的时候,有人甚至怀疑这种火箭发动机研制成功的可能性。“要搞就搞好,要搞就搞成!”雷凡培一次又一次地给同事们鼓劲。他知道,科学研究的过程,既是技术的攻坚战,又是意志的攻坚战。在冷峻而深邃的科学道路上,一个重大的技术胜利,也是塑造强健精神品格的胜利。在他的激励下,研制人员抱定了必胜的信念,屡败屡战,毫不气馁。他们终于挺过来了,技术难关一个接一个地被攻克,他们一鼓作气,提前两年完成了国家研制项目,通过了“863”专家委员会验收,该发动机的成果获得了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某新型尖端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攻克,使我国初步掌握了高性能、无毒害、无污染和廉价的航天动力技术,并大大推动了我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究。2000年6月,国家正式对该型号立项。目前,经过两年研制,在经历了多次失利之后,于2002年5月全系统试车成功,这是该型号火箭发动机研制的重大突破,为我国运载火箭更新换代、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惟德惟才以服人

  按照人力资源学的观点,在金字塔形的分层社会结构中,层次越高,个人修养和人品所起的作用越大。当然,德才兼备作为一个无法分割的二元结构,是这一命题的前提。

  在山沟里,雷凡培一家有近5年时间住着一间简易平房,没有卫生间,没有厨房,没有暖气。其间他的职务由设计员升为设计室副主任,主任。雷凡培从不搞特殊化。他每次到北京出差,都住在研究院办事处。那里条件简陋,没有食堂,他就在小饭馆吃饭。他经常告诫家人:“千万不能腐败,特别是不能有第一次。只要第一次能守住防线,以后每次都可以守住。”雷凡培任研究所所长、研究院院长期间,都是班子成员中最年轻的。他对其他成员非常尊重,大家也积极支持他的工作。这在航天系统一直传为佳话。

  每次火箭发射,人们都会为那壮丽的情景欢呼雀跃。但许多人不知道,为了那短暂得以秒来计算的辉煌,许多航天人付出了几年、几十年,乃至毕生的心血。今天,如果你初见雷凡培,一定会注意到他已出现几缕白发,其实他还不到40岁。正如冰心所说,“成功之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然而当初,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 上一篇文章: 田捷:虚拟世界 实塑人生

  • 下一篇文章: 古稀院士的似水柔情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58]

  • 蔡崇信对话张忠谋|面对宏…[55]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51]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61]

  • 张文木:美国人的“商人”…[63]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9]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15]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12]

  • 毛泽东:“乡村就是小城市…[11]

  • 嫦娥六号月球“出差”干什…[13]

  •  
     相 关 文 章
  • 科学家的责任[2232]

  • 老科学家的新选择[2358]

  • 11名华人科学家致信政府 …[4620]

  • 美国科学家解开大脑之迷:…[1828]

  • 闯荡南北极屡遭劫难:一名…[1748]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