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  
  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金怡濂         
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金怡濂
[ 作者:佚名    转贴自:人民网    点击数:934    更新时间:2004-01-23    文章录入:admin ]


  2003年2月28日,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手把第三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金怡濂院士。金院士是我国高性能计算研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现任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获此殊荣,不仅是对金怡濂本人半个世纪以来贡献与成绩的极大肯定,更是对整个巨型机战线的最高褒奖。

  1949年10月1日,正在清华大学电机系读三年级的金怡濂,有幸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亲耳听到毛泽东主席那震撼世界的庄严宣告。这让他热血澎湃,并从此立下“把自己所有的才智无私奉献给年轻的共和国”的宏愿。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这标志人类走出了迈向信息时代的第一步。新中国的领导人敏锐地预见到这一科技领域的广阔前景,立即将电子计算机列入重点发展的学科。金怡濂被选派赴苏学习计算机技术。

  回国后,金怡濂作为运算控制部分的负责人之一,参加了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104机的研制。该机于1959年4月底安装调试完毕,并完成了第一个课题——“五一”节天气预报数值运算,向国庆1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104机的成功,鼓舞着金怡濂和同事们,他们又投入新机型的研制。

  然而,当时国家电子工业基础薄弱,科研条件极其艰苦,大型机研制举步维艰:许多元器件是由玩具厂生产的;机身配件由纸箱厂生产;数以万计的组件,要靠钳子、螺丝刀、电烙铁甚至是指甲刀,一个一个组装起来。金怡濂当时主要负责硬件部分的设计把关。白天开会学习文件,晚上继续审看图纸。当时大型计算机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生产,每一个器件图纸都由自己设计绘制。一台机器下来,金怡濂指导设计和审看的图纸不下数万张,摞起来像个小山。

  正是在这种艰难条件下,金怡濂和同事们完成了大型晶体管通用计算机、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研制,实现了我国计算机研制技术的重要突破。也正式在这个时期,金怡濂吸纳了国际上先进的计算机设计理念,提出双机并行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首次在我国大型计算机系统中采用了双机并行处理技术并获成功。而他们这种“用土办法研制尖端机器”的奋斗精神,至今仍然是巨型机研制战线一笔丰厚的财富。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巨型机研制进入快车道。国务院决定研制“神威”高性能计算机。消息传来,科研人员激动不已。但对研制一台什么样的机器意见不一:此时我国10亿次巨型机已经问世,下一步肯定要向百亿次冲击了。以至于他们在排队买菜时都在争论:200亿?500亿?

  这年深秋,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召开“神威”机研制方案论证会。金怡濂作为高级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主持会议的领导同志提出:是否可以跨越百亿次的高度,直接研制1千亿次巨型机。这个指标太超乎想象了,以至大多数人在短时间里难以做出任何反应。会场一时鸦雀无声。金怡濂却语出惊人:我们完全有能力造一台千亿次巨型机!而且必须跨越,否则就被世界越甩越远。

  这场争论的结果,是研制千亿次机的意见被采纳;金怡濂本人在花甲已过之年被任命为“神威”机研制的总设计师。金怡濂勇敢地接受了执掌研制千亿次巨型机的帅旗。

  20世纪90年代,正是世界巨型机快速发展时期。美、日两国先后轮番推出20余种新机型,运算速度以千亿次为基本单位迭次上升,新技术不断得到开发和应用。“我们必须保证‘神威’出机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金怡濂说。为此他先后三次调整方案,提高“神威”的关键技术指标。就在“神威”预定出机鉴定的前一年,他仍决定调整指标。他宣布:把“神威”机的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3千亿次以上。

  这是一个带有冒险性的决定,但也是“神威”机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关键性决定。

  上任之初,金怡濂经常亲临一线机房。几天后,他在机房的一个角落捡到一枚小小的螺丝钉,他开始说话了。他召开会议说:“我知道你们的管理是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论证的。但这并不能说明一切。我的要求,哪怕是一个焊点、一枚螺丝钉也要体现世界水平。”

  金怡濂常常亲自上阵把关。“神威”起动初期,因为没有检查焊点可靠性的设备,金怡濂就和有关人员一道,一手拿放大镜,一手握电筒,用肉眼一个个检查成千上万个焊点。印制电路板被称为巨型机研制中的“极限”工艺,为了达到自己提出的“零缺陷”要求,他就泡在噪音震耳、化学气味刺鼻的车间里,跟踪观察全过程,和工作人员一起用砂纸磨模具,用卡尺量尺寸,加班到深夜两、三点。大家都说:“金总师不像一个大院士,更像一个老工人。”金怡濂带领团队历时几年,呕心沥血、刻苦攻关,终于取得丰厚的回报:“神威”出机时,鉴定委员会的专家评定:该机研制起点高,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系统设计思想先进,创新性很强,总体技术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鉴定委员会主任、女科学家胡启恒院士最后总结时,饱含热泪,激动地说:我们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

  刚刚掀开“盖头”的“神威”,峰值运算速度达每秒3840亿次浮点运算结果,因对国庆50周年当天天气的准确预报而被传为佳话。因“神威”机而诞生两个中心:北京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和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先后完成了20多个单位100多个课题的高性能运算,取得了振奋人心的结果。她以自己非凡的运算能力,证明了巨型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需求是发展的永恒动力。在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我国将研制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系统,金怡濂院士继续执掌帅旗,可以预期的是,新一代巨型机系统将会再次实现我国巨型机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人们翘首期待它的诞生。

  • 上一篇文章: 一生追求科学美——记自然科学奖获得者蒋锡夔

  • 下一篇文章: 王涛:创业路上涛声依旧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58]

  • 蔡崇信对话张忠谋|面对宏…[56]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54]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61]

  • 张文木:美国人的“商人”…[6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12]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17]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14]

  • 毛泽东:“乡村就是小城市…[13]

  • 嫦娥六号月球“出差”干什…[13]

  •  
     相 关 文 章
  • 科学家的责任[2232]

  • 老科学家的新选择[2358]

  • 11名华人科学家致信政府 …[4620]

  • 美国科学家解开大脑之迷:…[1828]

  • 闯荡南北极屡遭劫难:一名…[1748]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