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  
  叶笃正:大科学家的风范         
叶笃正:大科学家的风范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科技日报    点击数:863    更新时间:2004-01-23    文章录入:admin ]

 

  李崇银院士说:他是一个大科学家

  采访叶笃正院士有一个感觉:你好像跟着他走过了一个世纪。

  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中国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的奠基人之一。

  1916年生,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大气科学界及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代宗师,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

  2003年5月27日,从瑞士首都日内瓦传来消息: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理事会举行会议,决定将2002年(第四十八届)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国际气象组织奖授予中国气象学家叶笃正。国际气象组织奖是WMO的最高奖项,也是国际气象界的最高荣誉。

  “你认为叶先生获得这个荣誉,是因为他一向在这个领域做出的成绩,还是他现今有什么重大的贡献或突破?”在采访叶先生之前,记者先采访了叶先生的学生、中国科学院大气所研究员、著名动力气象学家李崇银院士。

  “应该是因为他一向在这个领域做出的突出成绩吧。”李崇银院士回答。

  “我听到一个说法,说叶先生至今仍站在科学研究的前沿,指导我国气象科学研究的发展。对于一个已经87岁高龄的老人,这是否是溢美之词?”

  “不算溢美之词。”李崇银略一沉思回答,“应该是可以这样说的。”

  “如今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人辈出。任何事情都有他自身的规律。人不服老怕是不行吧?”

  “我对你说,我最佩服叶先生的是什么吧,”李先生顾左右而言它,“叶先生他是一个真正的大科学家,而不是一个“官员”,虽然他长时间担任各种领导职位。在他的心里没有本位主义,不考虑乌纱帽。他是大气物理所的人,但他考虑问题不是仅从大气所出发,而是从国家、从世界科学的发展着想。这是一个大科学家的胸襟。科学研究及科学活动应是为国家,为人民,为全人类,如果考虑到别的,例如个人或本部门,就容易搀假。”

  “他是一个大科学家。”李先生显然有些动情:“他已经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命脉,科学的思维对于他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改革开放以来他所起的作用应该说比过去更大。近90高龄的人,还坚持上班、指导学生;而更为重要的是,他过去主要是带动大气所,现在他带动的是气象科学、乃至全球变化的全局。你见到他就明白了。”李先生笑着挥了挥手。

  在迈入古稀之年的时候,他也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如果别人不提醒我,我就想不起来我已经87岁了。”叶先生笑说道。这位谦和的老先生原先执意不接受采访,后来答应了:“绝不能超过20分钟。”但现在,我们已经谈了一个多小时。

  叶先生告诉我,他喜欢看武侠小说,因为可以完全放松,兼娱乐。而我看着他的眼睛———虽因岁月的侵蚀不再清澈,却仍如一方明朗的窗户,反映的是儿童般的愉快与单纯———在那一瞬间我联想到的是武侠小说中对于武林泰山北斗一类人物的集中描写:心中无成见,思维无束缚,可以领悟武学的博大精深,在日常俗务中却如儿童般单纯。

  说天才、说幸运、说成功,叶笃正都能占上。早在1947年,他就以大气运动的“长波能量频散理论”而蜚声国际气象界。迄今这个理论仍是大气动力学的三个经典理论之一。所谓少年成名,一时他的科学生涯如花似锦。然后他就同那个年代的许多科学家一样,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回国。“当然知道回国后科学研究的条件远远比不上留在美国。当时惟一的想法,就是我是中国人,学成了,就应该回来工作。人是需要生活好,但人活着绝不仅仅是为了生活好。把你知道的贡献到你应该贡献的地方,这是人生的一个目标。”

  “我只在一个时候后悔过,那就是文革把我打成特务的时候。从牛棚出来,我又进了特务学习班。那时我就想,我回来做什么了,回来当特务吗?”就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叶笃正的眼睛里仍然蓄满笑意,没有愤懑和怨恨,却有些孩童般淘气的神气。

  回国后,叶笃正开创了一个学科,一个领域。“现在国内的著名气象学家几乎都是他的学生,”李崇银院士说,“大气动力学这个领域他就是祖师爷了。”在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之后叶笃正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目前中国在国际大气科学方面占有一席之地的几个研究方向,都与他的学术贡献有直接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还有他的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地转适应理论,既是科学,又密切联系实际,对我国的气象业务有很大的影响。”李崇银说。

  这样一代学术大师,他在一个领域的成就已经牢固地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他尽可以躺在他的功劳簿上。可是在他接近古稀之年的时候,他却把全部的精力投入了另一个领域,从而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1987年,71岁的叶笃正院士因为他领头的科研课题“东亚大气环流研究”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但对于叶笃正来说,这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开始。这是对他过去十多年的科学研究的一个总结,也是他全力投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投入“全球变化”这个在国际上尚处萌芽阶段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的开始。

  从学术问题他看到了不可忽视的人类的困境

  “1984年,包括美国科学家马龙在内的几个科学家提出‘全球变化’这个新概念,但不少的人不赞成。于是马龙到中国来找我,同我探讨了这个问题。我那时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既是一个基础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用问题。而且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不是我这一代人能够完成的。当我在中国提出这个课题以后,也有许多反对的意见。有一个院士就说:什么全球变化不全球变化的,关我们什么事,它要变就让它变去好了。”叶笃正说。

  我们今天已经熟悉了很多概念,比如温室气体,比如全球变暖。但是在80年代中期,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人类的活动可以导致气候的变化。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也并不清楚人类的活动在多大的程度上导致了气候的变化。“叶先生是在80年代初提出要加强气候和气候变化的研究的。气候研究原本不是他的本行,但他是我国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李崇银说。

  李崇银解释说:“气候的概念,过去就是指比较长时间内天气情况的平均,一个月、一年、或者几年。比如我们说6月份北京的气候怎么样?就是平均气温是多少?平均降水量是多少?因此过去的气候研究基本上就是统计,统计一段时候的天气情况,看平均值,借以推断今后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或寻找它的变化规律。但叶先生等首先提出了应该把气候的变化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把它放到地球多个圈层里(包括大气、海洋、冰雪、生物等)来考虑。在他的倡导下,1985年,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成立,叶笃正任主席。1987年,又成立了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这些是我国气候研究走上良好发展轨道的开端,也几乎是与国际发展同步的。在国际上,‘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是1984年公布的,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国科联(ICSU)等一批科学家在具体操作和推动。”

  “气候系统”概念的提出,使气候及其研究走出了仅以大气为对象的圈子,进入了多圈层相互作用的范畴,并让人们首次认识到人类的活动可以导致气候的变化。20世纪的气候变化在历史上并不是最激烈的,但具有前所未有的特点,人类活动使大气CO2浓度迅速达到了42万年来的最高点,人类社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达到了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深度和广度。在叶笃正拿出人类的活动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了气候的变化这个证据前,他进行了大量的预研究。“这一方面做一点,那一方面做一点,再逐渐把它们连接起来,逐渐就知道了全球变化是一个很全面的问题,其中人类活动的问题很重要。”叶笃正说,“人类的活动可以向大气中施放温室气体,像二氧化碳、甲烷,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这样日日、月月、年年的施放,温室气体恰如给地球盖了一个塑料大棚。这就不得了了。”

  至此,叶笃正使中国的气候研究走进了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甚至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等方方面面。人类无节制的活动可以导致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又牵制了人类的活动,这样彼此的交叉互动,会把人类带入一个无法返回的困境。人类必须限制自己的行动,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是“全球变化”所揭示的问题。

  他笑谈:一件事改变了我的一生

  “在您以往的经历中,是否有一些导致您的生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大事?”我问。

  他很认真地想了一想:“有一件事,”他笑说道,“有一件事倒可以称作我生命中的转折,是真正改变我这一生的大事。若不是这件事,我的一生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那是1938年,我随着大学生救亡团参加了军队,是卫立煌的部队。后来跟着部队到了山西。有一天晚上,我都睡下了,‘起来,起来。’我们的队长把我摇醒。他让我去送信,说离开我们这里95里路还有一队人,可现在日本鬼子已经行进到离他们不到十里路了,必须让他们赶快撤离。我连夜就上路了,也没有背枪,队长不叫带枪,说带枪你准死。还真是这样,因为一路上有土匪抢枪杀人。我摸着黑赶了一夜路,一夜的经历惊心动魄。及至把信送到,我却伤心地决定要离开这个部队了。”

  “为什么?”

  “因为我把信送到的时候,意外地发现我的女朋友就在我送信的这个地方,而她已经同别人好了。我特别伤心。回来后,我就离开了部队。以后就完全走上了另一条路。如果不是这件事,我不知道我这一生会是怎样的。也许会去延安?我那个女朋友后来就去延安了。”

  偶然的事件确实能改变人的一生。这就是人所谓的“命运”?但还有一说:性格决定命运。这件事能够改变叶笃正的生活道路,却不是他成为一个著名科学家的原因。他能够如鱼得水地游弋于他的科学研究事业之中,保持着儿童般的永不消竭的对事物的敏感和好奇心,自是由于他的天赋———包括心智上的和性格上的,或也就是李崇银先生说的“大科学家”的内涵吧。

  作为一个年过80的老人,他不仅兼着美国气象学会和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这样的荣誉职衔,还担当了“八五”国家重大基础项目《我国未来(20-50年)生存环境变化趋势预测研究》首席科学家这样的实衔。他说,21世纪气候研究的发展,将在现有的全球气候观测系统、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和全球陆地生态观测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空间遥感监测系统、地面各种观测系统和信息系统,组成地球的总体监测系统;实现对包括气候在内的地球环境及时和长期的立体、动态和高分辨的监测,为认识地球环境的整体行为,预测其未来变化的信息来源和观测提供依据。

  “我带了一个博士研究生,”叶笃正说,“原是学金融的。他正好也成了我的老师,我向他学习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为了“全球变化”这个涉及到工业、农业、环保以及方方面面人类活动的科研课题,年近90的叶笃正在指导科研的同时,也在重做学生。

  “这一辈子我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最让我兴奋的一件事,”他对我说,“是听到小布什说把中国作为战略对手。这说明了中国的强大。我经历过‘华人与狗不得入’的时代。我为此非常非常的骄傲。”

  叶笃正小传

  著名气象学家、中国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的奠基人之一。1916年生,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大气科学界及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代宗师,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叶先生的胸襟他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而不是一个官员,虽然他长时间担任各种领导职位。在他的心里没有本位主义,没有乌纱帽。他是大气所的人,但他考虑问题不是从大气所出发,而是从国家,从世界。这是一个大科学家的胸襟。科学的问题是为国家,为人民,为全人类。

  • 上一篇文章: 吴燕生和火箭一起“成长”

  • 下一篇文章: 李方华:一生一世物理情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57]

  • 蔡崇信对话张忠谋|面对宏…[55]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60]

  • 张文木:美国人的“商人”…[63]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81]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8]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14]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11]

  • 毛泽东:“乡村就是小城市…[10]

  • 嫦娥六号月球“出差”干什…[13]

  •  
     相 关 文 章
  • 科学家的责任[2232]

  • 老科学家的新选择[2358]

  • 11名华人科学家致信政府 …[4619]

  • 美国科学家解开大脑之迷:…[1828]

  • 闯荡南北极屡遭劫难:一名…[1748]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