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横向比较 >> 异国风情 >> 英国 >> 正文  
  剑桥·牛顿·苹果树         
剑桥·牛顿·苹果树
[ 作者:朱兵    转贴自:《人民日报》    点击数:1580    更新时间:2004-01-18    文章录入:admin ]


  我们到达剑桥大学的时候正好是星期天,阴雨绵绵,满目葱绿。蜿蜒的剑桥河两岸,一座座古旧的哥特式建筑的尖顶直向灰白色的天空刺去。剑桥大学并不像中国大学那样有着独立完整的校园,它是一个由35座学院组成的小城,城区内游人如织,不少学生骑着自行车在街道中穿梭。中国留学生会的陈博士充当我们的向导,引着我们沿着狭窄的街道一路参观。

  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据说当年牛津大学的几个老师因违反校规受到处罚,便跑到邻近的剑桥河这边呆了下来,几十年后创办了第一所学院Peterhouse,由此而成为剑桥大学的发端。为此,牛津大学的人曾在招待宴会上对我们打趣道:“哦,剑桥,那不过是我们的分校。然而,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如今的剑桥不仅早已名满天下,甚至近些年来超过牛津,居全英大学排名榜之首。翻翻剑桥的历史,一大堆世界各色名人扑面而来:远的有达尔文、牛顿、拜伦,近的有凯恩斯、哈佛,还有查尔斯王子、威尔士王子、爱德华七世、玛嘉烈皇后等皇室显贵出于其间,就连因写《撒旦诗篇》一书遭伊朗连年追杀的拉什迪,竟也出自剑桥门下。

  不过,剑桥最盛产的却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仅诺贝尔奖,剑桥就前后拿了70多个,比哈佛、耶鲁两校所拿之和还多一倍以上。在它的30多个学院中,最负盛名的是三一学院。它坐落在剑桥河东岸,古老的哥特式建筑环绕着绿色的草地。就在这散发着浓郁历史气息的石墙尖顶的院子里,先后走出了28个诺贝尔奖得主和6位英国首相。在这学院中,有一个最为响亮的名字,那就是牛顿。

  牛顿1643年生于英国东南部林肯郡农村的伍尔斯索普庄园中。据说他自小聪颖勤奋,读书刻苦,善于观察。他特别喜欢手工,用家里给的零用钱,自制了许多用于实验的器材。他18岁进入三一学院就读,26岁成为剑桥大学的著名数学教授。牛顿一生成就非凡,他在天文学、光学、数学、力学诸方面的建树,奠定了整个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石。尤其是力学三定律,又称“牛顿三定律”,可以说是近代自然科学皇冠上的明珠。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牛顿三定律,这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然而,对像我这种在自然科学上一知半解的普通人来说,牛顿的赫赫声名与其说来自于他的科学发现,毋宁说是来自于那个妇孺皆知的苹果落下的故事。记得当年我还在鄂西山区一个偏僻的地方上小学时,就不止一次地听语文老师讲起这个故事。每当他讲完时,总是低沉着嗓音,既像问我们,又像问自己:“想想,想想,他怎么就能够从一个苹果发现万有引力呢?”从此,牛顿和他的苹果树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印在我的心底。“你们想不想去看牛顿的苹果树?”领着我们在剑桥城内漫游的陈博士突然发问。去,去看。沿着一条石头铺就的小道走过去,在圣三一学院主楼的旁边,在一块绿茵茵的草地中央,一棵形成冠状的苹果树正独自挺立在那里。虽然时令已过,既没有硕硕的果实,也不见繁茂的树叶,但它却仍然枝丫伸张,在初冬的微风细雨中轻轻摇曳着。

  当然,这并非那棵真正的苹果树,而是剑桥大学为纪念牛顿在这里另栽的一棵。真正的那棵树是在伍尔斯索普庄园。早在1820年,一场暴风雨刮倒了那棵苹果树,它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是,不管是当年还是现在,钟情于那棵树的人还真不少。据说当年它被暴风雨刮倒后断成数截,一些国家的著名大家都跑去从它上面折下枝条拿回去扦插栽培。还有一些人对此树的研究考证可谓费尽心血。尽管按照植物学家的看法,一般苹果树即便正常生长,其寿命也不过百年。但据报载,英国约克大学有一位名叫基辛的博士,却倾力证明此树并未被风雨彻底摧毁,而仍在原来的地方发出新枝,继续生长。他偶然得到了一张伍尔斯索普庄园18世纪时的草图,上面描绘了暴风雨以前的庄园环境,包括了那棵苹果树和周围环境。他按照图中的描绘到实地去考察,吃惊地发现,居然有一株与图中极为相似的苹果树,它不仅存活着,而且抽出了新芽。基辛博士由此认为,当年那棵树虽然被暴风雨刮倒,但它的主干和根系依然存活,并重新生根发芽。他的研究论文发表在权威刊物《当代物理学杂志》上,据说他还把这棵树的样品送到牛津大学进行碳成分年代测定,以证实其真实,结果如何,尚不得而知。

  历史悠悠,逝者如斯。自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已300多年过去了,无论是剑桥,还是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核能、激光、卫星、运载火箭、航天飞机、光纤通讯、计算机、互联网等等,这一切都不是他那个时代所能想象到的。但是,这一切无疑又都源自于他,生发于他。这是一种生命的传递,一种精神的延绵,是人类生生不息的伟大力量之所在。正如那棵苹果树一样,它也许早已毁之于风暴,但谁又能说它的根系没有走出英伦,没有在世界各地发枝成木、开花结果呢?

  • 上一篇文章: 合作:哈代的科学精神

  • 下一篇文章: 英国人怎么进行品德教育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6]

  • 侯外庐西大治校[55]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4]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9]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5]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0]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8]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9]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20]

  •  
     相 关 文 章
  • 英国的媒体与媒体研究[2705]

  • 英国新经济学教授:中国应…[1673]

  • 海外学子:我的“英国房东…[2374]

  • 英国人才培养秘诀:教会学…[1872]

  • 英国社交礼仪[2935]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