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从美国回来以后,朋友们见面总是问:“怎么样,谈谈美国的见闻。”我们中国人对美国的物质文明,并不陌生,有的甚至想得有点像天堂一样。其实到美国一看,常常会感到失望。美国现实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和我们想象的还有一段距离。但另一方面,美国的精神领域,或叫精神文明方面我们知道的就太少了。或许是由于宣传上的原因,我们了解的美国精神方面的东西总是与乌七八糟联系在一起。确实,美国社会存在许多乌七八糟的东西,但有一点——他们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所形成的民族精神,给我的印象是最深的,内心引起了很大震动。下面记述的,是我在美国见到的几件事。
一天,我和家人、朋友到西点军校去游览。黄昏,西点军校的学员组织了一个露天演奏会,游客们一起坐在舞台前碧绿的草坪上,铺开餐巾,拿出食物,静静等待晚会开场。正在这时候,突然传来两声清脆的枪响,全体游客都感到有些震惊,紧接着传来一阵嘹亮的军号声,我几乎本能地意识到,降国旗的时候来临了。我站了起来,透过远方高高的树梢,果然看见星条旗在夕阳的照耀下缓缓降落,几乎在此同时,一个使我十分难忘的场面出现了,在场的所有美国人,不管男女老幼一齐站起来,面向国旗,肃然而立,整个院内鸦雀无声。顿时我感到非常激动。尽管我是个外国人。这种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情景,使人不由地也站起来,沉浸在一种沸腾的情绪中。没有讲解,没有宣传,可是人人都感到了眼前这个民族的力量,这是精神的力量。当时我很尴尬,是站着,还是坐着?后来想,尽管场面很感人,但我不是美国人,我又坐了下来。虽然坐下了,可还是想再站起来,不是为了星条旗,而是为了这个民族。这样的民族是优秀的民族,我应该站起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
在美国,人们发现,当重大的体育比赛或文艺演出结束时,常常奏起国歌。每当这时,全场观众自动起立伴随着音乐放声高唱,情绪激昂,甚至如痴如狂。走在街上,如果突然听到何处响起国歌的乐曲,几乎所有人都会自然停下脚步,静立凝听,然后又各走各的。
美国有一个“越战墙”,它座落在华盛顿游人如织的游览中心,是由黑色大理石制成的一面巨墙。整个墙壁被高精度的机床磨得镜面一样光可鉴人。墙约长100米,一条大理石通道供游人往来。我来到这里,心情格外不一样,我也上过战场,也和越南人作过战。这里的情景使人感怀往事,思绪起伏。美国人走过这里,都用一种极轻的步伐缓缓徐行,没人大声喧哗,行人多用敬仰的目光注视着墙壁,壁上刻着在越战中阵亡的所有美国官兵的名字。有个青年跪在地下用铅笔拓写墙上的字。一个在附近执勤的警官走过去,举手敬礼,然后递给青年拓写专用的炭精笔和纸,帮他拓印。一位母亲正在给孩子讲解这面墙的含义。
美国人对战争有各种各样的看法,许多人更是持根本否定态度。但是,对所有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他们却怀有同样的尊敬。在他们眼中,这些军人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贡献出自己的生命。无论如何,值得后人的尊敬。
阿灵顿公墓,是美国最大的国家公墓,位于宏伟的林肯纪念堂正南面。在这座公墓中,埋葬着独立战争以来美国历次内外战争中死去的无数官兵。参观前,友人介绍说,这个公墓里埋葬有士兵,有将军,还有美国总统。一进门,人们首先看到了由黑色大理石制成的肯尼迪墓的墓碑。肯尼迪墓与其它墓样式上没什么不同,和普通公民的墓排列在一起。只有在墓前有一堆燃烧不熄的火炬,据说象征着他为国家利益工作不息的精神。在墓地的中心,有一条长50米,宽五六米的白色大理石通道,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优秀士兵在这里昼夜执勤。每天都有许多游人前来观看。
一名身着海军军服,长得十分精神的小伙子以一种任何军队条令里不可能有的步伐,踮着脚尖,像是怕惊醒安息的亡灵,轻轻地从通道这端走到那端,然后立正,向后转,枪换肩,向回走。周围的人都屏声静气,一个孩子叫了两声,母亲立刻制止说,不要嚷,这儿不能高声讲话。通道两旁,布满了阵亡军人的墓碑。绿茵茵的草地上,竖立着雪白无瑕的桅杆状墓碑,一个挨一个连成一片。尽管这些墓碑既小又简陋,但却排列得十分整齐,看上去宏伟壮观。站在这里,人们感到的不是悲凉,而是一种雄浑的力量,国家之魂的感召力。
珍珠港是历史名港,早就想去看看。到那以后,才发现当年战争的旧痕已经荡然无存,游人似乎来到的是美国的风景区。我心里不禁滋生出一缕淡淡的遗憾。在场的美国朋友看出了我的迷惑,解释说,当年美国的海军基地已不在这里了。一会儿你们将会从电影上看到珍珠港的过去,还会乘游艇参观一处战争遗址。
在宽敞的放映厅,播放着当年日本轰炸珍珠港的纪录片。放映前,一位警官讲了一段很长的话。他说,在场的,可能有很多日本人,我们放映这部片子不是想挑起什么民族不和,而是要如实地向您介绍历史的真相,这段历史是今天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人都应该了解的。
有趣的是,人们注意到,当年日本人用战争手段在这里没有得到的,今天用经济手段却得到了。当地有70%的大酒店被日本人买下,游览、工作、前来度假的日本人满街可见。
当时,很多人似乎把我们当成了日本人,不断地回头看着我。放映过后,一位美国老太太笑容可掬地走过来说,“应该好好看看,这种事件大家都应该了解。”
显然,她所我当作日本人了。
我们来到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日本击沉的一艘巡洋舰的遇难遗址,这艘舰上1200名官兵无一生还。军舰的残骸是美国唯一保留用来纪念珍珠港事件的遗物。据说,战后美国投入巨资要把这艘舰打捞起来,当打捞工作正在进行时,有人在国会”“提议,鉴于这艘舰上的1200名官兵全部丧身海底,它就应该位于原地,作为棺椁,永远和全体官兵在一起,同时,可以教育后代。国会通过了这项提议。停止打捞,并在舰的上方建起一座栈桥,游人可以站在桥上清楚地看到整个巨舰的全貌。
栈桥中部设有供游人投掷花圈致敬的地点。人们在这里纷纷把用鲜花编成的花环投下海面,让朵朵花瓣飘荡在闪闪发光的碧波中。
参观中,三个穿着雪白军服的美国海军军官引起人们的注意。他们没和大多数游客一起参观,而是快步走到桥的尽头。那里有一面巨墙,墙上镌刻着1200名官兵姓名和出生年月。三人站在墙前,立正,面对游客,其中一位上校平静地对大家说:“先生们,女士们!”众人闻声驻步。上校说:“现在我向大家介绍这位女士,”他指着同行的一位女军官:“她是个优秀的军人,曾服役于海军部队。现在她正在航空军校学习,即将毕业得到新的任职。今天我们和她一起在此面对二战中阵亡的美国海军将士,庄严宣誓。”话音未落,游人们拥挤过来,围成一个半圆。
三名军官缓缓走上台阶,念完誓词。游客热烈鼓掌,纷纷和女军官合影留念。上校制止说,别着急,我们的仪式还没完。说罢,神态庄严地走到栈桥中间,这里竖立着高高飘扬着国旗的旗杆。上校从衣中掏出一面国旗交给女军官。女军官肃立向国旗行礼,将旗冉冉升起,上校举手行礼,目视国旗升到顶端。在场的美国朋友说,这种常见的仪式表示这名军官永远献身于美利坚合众国。这面国旗由女军官亲手升起后,她便可以永久保存。我想,人们会把这面国旗看作她一生中最珍视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