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民族理想 >> 理想制订 >> 正文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 以科学之名,诉祖国之爱——他们这样说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 以科学之名,诉祖国之爱——他们这样说
[ 作者:佚名    转贴自:光明日报    点击数:99    更新时间:2024-06-01    文章录入:admin ]

 

 

近百年来,一代代科学家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用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献上一项项辉煌的成就。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知,但他们的贡献,却铸就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自豪。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特别策划了“以科学之名,诉祖国之爱”系列,包含“忠诚无悔”“无私奉献”“矢志归国”三个篇章,聆听科学大咖们表白祖国。

本期推出“无私奉献”篇。愿这份对祖国、对事业、对人民的爱意,传递给每一位读者,愿他们的青春热血,永远在我们心中燃烧。

 

潘家铮:“我愿意将自己的身躯永远铸在三峡大坝之中”

 

在湖北宜昌,浩浩汤汤的江水之上矗立着一座铭刻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历史丰碑——三峡工程。就在202011月,截断巫山云雨的“国之重器”三峡工程终于全面建设完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919年,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从那时开始,三峡能否兴建、应否兴建,就成为水利水电界长期争论的大事。

在修建三峡工程的过程中,担任三峡论证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兼总工程师的潘家铮可谓功勋卓著。在他的努力下,每一个问题都经过严谨的思考、论证有了结论。而反对派的存在,也让潘家铮时刻保持清醒谨慎工作,激发潜能,同时也学会了宽容。

“要建成一座工程,必须有愿意为之献身的人。如果三峡工程需要有人献身,我将毫不犹豫地首先报名。我愿意将自己的身躯永远铸在三峡大坝之中,让我的灵魂在晨曦暮霭之中,听那水轮发电机的歌唱,迎接那万吨船队的来往,直到千秋万载。”

论证热潮几番起落之后,1992年春天,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审议通过。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动工兴建。

百年的徘徊,三峡工程最终完满竣工,不仅圆了潘家铮的水电之梦,更是实现了中国人追寻百年的三峡工程之梦。

 

于敏:“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在于敏的书桌上,总是放着一本《三国演义》,他崇拜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向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曾在一次核试验前的讨论会上,带着同事一起高声吟诵《出师表》:“夫难平者事也!……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6410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世界上引起轰动。事实上,在我国研制第一枚原子弹尚未成功时,有关部门就已作出部署,要求氢弹的理论探索先行一步。

1961年,钱三强把于敏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经所里研究,并报请上级批准,决定让你作为副组长领导‘轻核理论组’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

但于敏喜欢的是基础研究,且当时已经很有成绩。和于敏有过接触的国内外许多著名物理学家都曾提到,按照他的才华,如果一直从事纯基础研究,可能会作出影响更大的成果。

核武器研究不仅任务重,而且要隐姓埋名,长年奔波。尽管如此,于敏仍义无反顾地接受了任务。“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1967617日,罗布泊沙漠腹地成功升起了巨大的蘑菇云,当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回顾那一天的心路历程,于敏说:“我这个人不大流泪,也没有彻夜不眠,回去就睡觉了,睡得很踏实。”

 

黄大年:“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82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黄大年,在同学的毕业留念册上挥毫写下壮言;1992年,为了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他踏上了英国的土地;2009年的平安夜,公派出国的他放弃了外国优厚的待遇,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返回祖国。

黄大年深深明白回来意味着什么,自此之后,地质宫507室的灯光记录了他的每一分心血。一张巨大的日程表,铺在黄大年办公室墙上,天南地北的轨迹,密密麻麻。

20161129日,黄大年作为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副主任,飞往成都开会。起飞后,一阵钻心剧痛突然袭来,黄大年满脸虚汗,在万米高空上疼晕两次。

一下飞机,黄大年被紧急送往医院。已是凌晨2点,人尚未醒,双手却紧紧抱着随身携带的电脑,“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

20161129日,是黄大年办公室日历上有记载的最后一个日子。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里,黄大年带领400多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突破国外高精度探测装备技术封锁,推动中国真正进入深地时代,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和国防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黄大年的偶像,是新中国第一代归国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他常与同事谈起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也曾在朋友圈里问道,“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

黄大年用他献身科学事业的一生,默默给出了答案。

 

尾声:

爱国从来都不是口头上的说辞,老一辈科学家们用炙热的青春和无悔的忠诚铸就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辉煌。

 

  • 上一篇文章: 张文木:人生至少要干一件漂亮的事——清明怀念司马迁

  • 下一篇文章: 缅怀王永志院士!一生只为航天谋 立志报国绘宏图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6]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