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教育方法 >> 正文  
  先生虽逝,精神永存——悼念范立础老师       
先生虽逝,精神永存——悼念范立础老师
[ 作者:张由由    转贴自:同济大学    点击数:382    更新时间:2020-03-29    文章录入:admin ]

 

 

53日晚,听到范立础院士逝世的消息,甚感悲痛。尽管我在同济求学的岁月里,和先生的接触并不多,仅限于本科毕业时的合影,桥梁系建系60周年庆典时的遥望,以及好几次有幸和先生同乘电梯时的碰面。但我对先生一直饱有深深的崇敬之情,他的很多事迹也一直激励着我珍惜机会,努力学习。

 

我本科就读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大三分方向时选择了桥梁工程作为学习方向,并且本科毕业后继续选择在桥梁工程系攻读硕士,如今在美国读博士,研究的课题主要关于桥梁的维修加固。仍然记得大三时需要在土木学院各个系所中选择自己的小方向。由于对各个方向了解较少,对自己今后的志向也不甚明朗,对于抉择感到非常纠结。学院为我们召开了选方向动员大会,每个系所都有老师来介绍基本情况,桥梁系是由系主任葛耀君老师进行介绍的。不同于其他系所老师们偏重强调的是系所的现状,葛老师花了很大的篇幅向我们介绍了桥梁系的悠久历史,也向我们介绍了各位桥梁大师。正是在那次会议上,我知道了桥梁系的抗震和抗风研究在全国独树一帜且各有一名院士,抗震方向正是范立础先生。也正是在那次会议上,我感受到了同济桥梁在国内外的巨大声望,感受到了同济一代又一代桥梁人做出的杰出贡献。怀着一份很崇敬的心情,我决定将桥梁工程作为自己的专业。可以说,对于范院士等桥梁前辈的景仰和想追随的愿望决定了我之后若干年的学习和研究方向。

 

在桥梁系学习的时光真是特别美好和珍贵,很庆幸能够聆听到众多才识卓越的老师们的教诲。《桥梁工程》是我在桥梁系上的第一门专业课,这门课程所用的教材便是范先生主编的。这门课程教会了我许多重要的基本概念,带领我走进了桥梁的大门。仍然记得自己大三学习桥梁荷载横向分布和次内力时的费力,就只能捧着教材逐字逐句地理解概念,一个一个地推导公式。在之后的学习和科研中,这本教材也常放案头,经常查阅。后来出国读书,由于行李限重,我就只带了两本书,其中一本便是范立础先生的《桥梁工程》。范先生主编的教材,以及他所主持的桥梁工程这门精品课程,都对我之后进一步学习桥梁技术奠定了基础,对我的科研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在博士阶段继续从事桥梁方向的研究。一路求学科研的过程是幸福的,但是也会遇到诸多困难,也会倍感辛苦和备受挫折。我喜欢通过阅读前辈传记的方式来勉励自己。通过阅读《范立础传》,我知道了范立础先生在文革十年期间,一直在卫生间里读书和搞计算机。由于当时的计算机是初级计算机,得先用黑纸带打洞,让光穿过相应的孔位来发生感应,由于条件异常艰苦,范立础先生经常跑到家门外的石窟门口去做研究。用脚两边分别放置两只脚桶——一只大脚桶,一只小脚桶,纸带从小桶里拉上来打好孔堆进大桶里。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地做,就是这样条件艰苦地坚持。古人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此为范立础先生之谓也。此外,很多桥梁的抗震设计之前很不被重视。上海建立第一座城市高架时本没有进行设计抗震设计,范先生反复去设计院、建委等地强调抗震设计的必要性,前后历经两年多,才成功劝说相关部门进行了桥梁的抗震设计。范先生对待科研坚韧不拔、孜孜不倦的精神,以及作为桥梁人敢于坚持和担当的品格在我低落之时给予了我很大的精神引领。

 

此外,范先生做研究时的勇气和敢于尝试的精神也让我感触颇深。他常常说:“成功是由失败堆砌的,只要有承受失败的勇气,即非天才也总能成功的。”想起自己在硕士阶段做研究时,经常会感到缩手缩脚,害怕失败。无论是选择数值模拟的方法,还是设计实验的方案,都常常会自我否定,难以决断。而后经历感悟多了,便领会到,是经历而不是成功决定了一件事情的价值。哪怕是失败,也会给我带来思考的机会,会促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帮助我进步。对于失败的恐惧其实也是一种过分计较得失的态度。范先生能够做出巨大的贡献,正因为他热爱专业,淡泊名利,心无旁骛。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对于好的结果的追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希望自己勿忘初心,在为自己的理想的努力过程中,无论暂时的成败和得失,都能感受到切实的幸福。

 

出国读书后,每每当被问起本科和硕士来自于哪所学校,我便会特别自豪地告诉别人我来自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我会主动向各国的小伙伴们很热情地介绍我们桥梁系的风洞、抗震实验室,以及从桥梁系走出的各位大师。我意识到自己对母校、对母系有了一种日益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我常常思考这种自豪感和归属感的来源。我想,是老一代桥梁前辈所做出的卓越努力,在国内外桥梁领域打下的宝贵的口碑让我有了自豪的底气。也是母校、母系的老师们所给予我的宝贵知识和精神引领塑造了我强烈的认同和归属。其实,范先生等桥梁前辈们就是一座特殊的桥梁,他们的智慧、心血和精神便是这座桥的大梁和桥墩。这座铺造了很多年的桥会日久弥坚,日久生辉,在今后的时代里继续铸造新的灿烂和辉煌。而今后的辉煌便要靠我们这些桥梁新一代去努力和奋斗。

 

范立础老先生曾说过这样的一个梦想:“说不定哪一天大家就都能开着汽车从南美洲,沿着高速公路,经过巴拿马运河到北美洲,过白令海峡到亚洲,然后到欧洲。现在北欧好几个地方都有了跨海大桥,直布罗陀海峡也正在建桥,一路开呀开,开到非洲,绕着非洲大陆,到亚洲,回到中国。这一天会到来的!”这是先生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先生已逝,精神长存。我坚信,唯有对桥梁专业的持续热爱和努力拼搏,才不枉费先生的心血,才会是对先生最好的缅怀。先生激励着我们前行!

 

  • 上一篇文章: 怀念范立础老师

  • 下一篇文章: 敢在恩师面前据理力争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2]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1]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1]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3]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以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夯实文…[3]

  • “碳达峰”“碳中和”:是…[6]

  • 研究益世学问 书写时代华章…[3]

  • 求索人类社会繁荣之路——…[3]

  • 王蒙:文化自信的历史经验…[8]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