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概况 >> 中华简史 >> 古代史 >> 正文  
  《水浒》的艺术成就       
《水浒》的艺术成就
[ 作者:白祖诗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842    更新时间:2018-02-26    文章录入:admin ]


  
  《水浒》传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伟大艺术成就,在古典小说中仅次于《红楼梦》。
  叶昼在评论《水浒传》时说:
  
  《水浒传》文字是假的,只为他描写得真情出,所以便可以与天地相始终。(第79回总评,重点系笔者所加;下同。)
  
  金圣叹则更大声疾呼:《水浒》:“令人大哭,令人大叫。”“令人千载读之,人人泪弹”。“句句令人洒热泪”……以巨大热情赞美了《水浒》的魅力。
  《水浒》的主要艺术成就是创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而饱满的英雄形象。其中林冲、鲁达、武松、杨志、宋江、石秀、李逵六人写得最好,达到了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第一流水平。其他如燕青、阮氏兄弟、朱同、雷横、刘 唐、杨雄、西门庆、潘金连、阎婆惜、王婆、王伦……等一系列人物也是写得很有水平的。
  《水浒》中的主要人物不在上层,个别上层人物也描写得好,但远不能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孙权、周瑜……比。《水浒》英雄也不是在家庭氛围中的人物,这方面我们有无人能及的《红楼梦》。《水浒》创造了一批下层社会和罪犯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史仅见。这些人物在社会中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因此深受广大人群喜爱,久盛不衰!
  《水浒》描写人物方法有点像中国历史创作中的列传,一个一个地按序写来。主要人物都有自己连续的的独特传记,在十几回中集中加以描述;此后,这人就退居次要地位,再出场时已经没有什么重要性了。这和《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全然不同,在那里,人物故事是不断发展的,层层皴染的。只有李逵是例外,李逵没有独立的传记,常常作为配角出现并获得自己的性格。至于宋江,因为地位不同,在集中描写之后,也还有许多次要的描写。
  《水浒》描写人物的第一个艺术特点是:综合利用肖像、动作、情节、语言等手段,以天才的白描手法去展开故事,在故事进行中塑造性格。情节、动作与语言结合得如此之紧,如此之妙,实在是别的小说万难企及的。《红楼梦》在语言上常常是“灵眼觑见”、“灵手捉来”,这方面绝对无人能及;而《水浒》常能结合语言,对人物的细小生动动作“追魂摄影”、“白描入骨”!
  第二个特点是:《水浒》善于在近似性格与近似环境中突显不同性格。这是非常的艺术成就。如鲁达、李逵、武松、史进、阮小七、焦挺都粗鲁,但各有不同,金圣叹在他著名的《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
  
  ……只是写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勒,阮小七粗鲁是悲忿无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
  
  《水浒》作者似乎是有意显露自己的独特天赋,常人欲避之者,我偏犯之。常常故意把相似的人和事对比来写,写来活灵活现,却是全然不同。如武松杀嫂与石秀杀嫂,林冲卖刀与杨志卖刀,林冲发配、武松发配与卢俊义发配,林冲误入白虎堂与武松误入后院,江州劫法场与大名府劫法场,林冲落难鲁达相救与卢俊义落难燕青相救……相似环境中的对比描写是大量的、不重复的、高度生动的。
  有时,作者也在相反的性格对比中描写人物。如杨雄与石秀,李逵与宋江……
  第三、作者的语言艺术有特殊的成就,特别是下层人物的语言。有些是《红楼梦》的作者无法达到的。
  至于在结构方面,《水浒》当然有明显弱点,比较松散,不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更大的问题是书中不少地方谈梦、谈鬼、谈呼风唤雨,还创造了如公孙胜之流的形象,对作品造成很坏影响。此外,后半部明显弱于前半部,正如叶昼在98 回所批:“文字至此都是强弩之末了,妙处还在前半截。”这大约也是天数,几乎最伟大的作品都难免此一命运:作者的心力不够了,或是本来好的结尾就难能得写成功?当福楼拜尔看到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下半部时,不仅叹道:“一落千丈!”谁敢断言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后半部一定比高鹗写
  
  得好呢?
  
  人物形象的创造
  
  《水浒》以巨大的文学天赋,综合有机地运用情节、动作、语言、肖像等文学手段,白描追魂,塑造出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
  书中写得突出的形象多是下层社会的英雄和形形色色的人物,至于上层的高俅等人和知识分子吴用等人,写得远逊《三国演义》,没有达到高的艺术成就。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时作者花了很大力气去描写,如吴用,却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功;有的廖廖数笔,如写没毛大虫,却已经把人物写处活灵活现。
  《水浒》人物形象、特别是英雄人物一般都有很可观的气势,一气呵成、痛快淋漓,性格饱满;但由于情节发展太快、太集中,不免显得线条较粗,不够细致。
  我们先说林冲。
  林冲是《水浒》众英雄中原来地位最高、因而也受官场生活影响最大的、心理最复杂的人物。他的内心深处充满英雄性的向往和憧憬,可又深知“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的道理。这样,就形成他独有的心理矛盾与性格矛盾,使他与鲁达、武松不同。
  初出场,见妻子被人调戏,气忿上前挥拳要打:
  
  却见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等到发现卢虞候诱骗妻子的阴谋,他义忿填膺,拿了一把解腕尖刀等了三日。却又是“每日与智深上街吃酒,把这件事都放慢了”如果是武松、鲁达,不但三日等不得,就一刻也等不得,更不会“放慢了”。这是许多教训迫使林冲约束自己血性的结果,他不能不前思后想,不能不有顾虑。因为他有深爱着的妻子,他不愿一拼了之,他要考虑后路。
  后来,误入白虎堂,明知是中了奸计,还是忍辱偷生,含泪上路。
  
  如果是武二,势必于当天动手杀死解差,回到东京,潜入高府,把高家全家杀得鸡犬不留。这里,《水浒》作者表现出刻画英雄性格唯一的例外,深刻描绘了林冲对自己妻子的眷恋。书中 虽没有大量、直接的爱情描写,却令人无时无刻不感到林冲对妻子的无限情意。要理解林冲在上梁山前的全部行动,只有理解他在被受欺凌后仍然存有与妻子重聚的幻想才可能,否则,他就不是真正的英雄了。
  林冲来自上层社会,他不愿不必要地拼死。成为犯人之后,正如司马迁所说:“见狱吏则头枪地……积势使然。”可林教头表现得太突出了,他连对柴进府上的洪教头也左一声“小人”,右一声“小人”……后来在董超、薛霸要杀他时,他还口口声声自称“小人”……长期的官场氛围和与妻子团聚的幻想,彻底把一位伟大英雄的本性麻痹了。前期的林冲完全是一付可怜像,谈不上什么英雄气慨;可正是这样,后来他的转变才那么动人。“逼”上梁山,;这个“逼”字,最集中地表现在林冲身上。这是作者的高超文学技巧。
  林冲的忍辱负重不是真正的无为,不是无条件的退让;如果是这样,林冲就不是英雄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作者把林冲描绘为一位非常精细的人。他在发配时休妻,似乎难以理解;却是苦心孤诣、万不得已的精心设计。他知自己走后,高衙内不可能放过妻子,而妻子不愿忍辱的结果只能是玉殒香消。唯一可能的办法是休妻,休妻之后,一个可能是妻子改嫁,保存性命,多情的林冲宁愿这样也不愿看着她无辜死去;也还有一个可能(哪怕是一可能)是逃脱迫害,留下将来团聚的机会。书中写这事令人泪下:
  
  ……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
  ……若不依得小人之时,林冲便挣扎得回来,誓不与娘子相聚。
  
  这里,林冲表现出的伟大的爱,是真正的大仁、大勇。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中难得有的故事,也是《水浒》中唯一的描绘儿女情长的故事,我们期待有人将这段生动文字写成一个美好的剧本。
  林冲的形象也许不如武松、鲁达令人那样印象深刻,而且他的一些作为也不尽为人理解,这是由于作者所写的林冲内心缠绵之情,在著作中是一个例外,读者来不及仔细思索。写林冲需要更多的细腻的笔墨,这原非作者之所长。
  林冲故事写得最好的是他性格的发展变化,这也是在写其他英雄时少见的。火烧草料场,林冲知道妻子已死,一切顾虑全消,他久被压抑的英雄本色显露了。他一反常态,大开杀戒,一口气连杀陆虞候、差拨、富安三人,把三颗人头捆在一起上了贡,然后在雪地中找到一家庄客要酒喝不得,林冲竟然:
  
  把手中枪看着块焰焰的火柴头,望老庄家脸上只一挑将起来,又把枪去火炉里只一搅,那老庄家的髭须焰焰的烧着,众庄客都 跳将起来,林冲把枪杆子乱打……
  林冲道:“都去了,老爷快活吃酒……”
  
  这里,林教头和以前判若两人;他的另一面更真实的性格开始显现。到林冲火拼王伦,发展到极点。
  《水浒》中,写人物性格发展变化写得最好的就是林冲。但也正因这一点,给人以不尽意之感。其他的人物的性格与故事似乎都比较园满地结束了,但林冲的性格与故事却好像没有结束,作者没有能充分满足读者的期待。
  
  鲁智深最主要的特色是不顾个人安危救援弱者与朋友的侠义精神。他天生血性,充满对不合理现象的义忿,性格粗放而幽默,急性而精细,慷慨豪爽,心直口快,真正爱煞人也。书中形容他:
  
   嘴缝边攒千条断头铁线,胸脯上露一带盖胆寒毛……
   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同情与救援被欺压的弱者,重视朋友义气,这是梁山英雄的一般特点。但鲁智深有三点特别显著。第一是救人须救彻底的精神。第二是行动时那不可忍耐的急性子。第三是他特有的幽默感。
  除了在救林冲故事中表现的彻底精神之外,拳打镇关西也描写了他救人的彻底精神。他不是给了金老儿五十两银子便了事,又去店里打了拦阻金老儿的店小二,还拿了板凳在店门外坐了两个时辰,等金老儿去远了,才来找郑屠算帐。他作弄郑屠,一方面是出手狠辣、阔绰,一方面是充满幽默感。
  作者以天才的笔,写下他大闹桃花村的生动景象:
  
  那大王推开大门,见里面黑洞洞地。大王道:“你看我那丈人,是个做家的人,房里也不点碗灯,由我那夫人黑地里坐着,明日差小喽罗山寨里扛一筒好油来与他点……”鲁智深在帐里都听得,忍住笑,不做声。那大王……一头叫娘子,一头摸来摸去……摸着鲁智深的肚皮,被便鲁智深就势……连根带脖子只一拳,那大王大叫一声:“做甚便打老公?”鲁智深喝道:“叫你认得你的老婆。”……众人灯下一看,只见一个胖大和尚,赤条条不着一丝,骑翻大王在床面前打…
  
  ……那大王爬出房门,奔到门前,摸着马,树上折枝柳条,托地跳在马背上,把柳条便打那马,却跑不去,大王道:“苦也,这马也来欺我。”看后,原来心慌,不曾解得缰绳。连忙扯断了……
  
  左一个大王,右一个大王,急得马缰都忘记解开,白描追魂,真正令人绝倒。
  性子急是导致鲁智深粗鲁的主因;其实他本性并不粗,而且相当精细。第六回火烧瓦罐寺生动刻画了鲁智深因性急而导致的粗鲁。他先听老和尚诉苦,去后面园里找道人;又听道人的辩解,不及深思回去找和尚;再听老和尚的话似有理,又返身去找道人……这不是他笨,全 因性急来不及思考。他在打郑屠时表现得很精细,见人快被打死了,就边骂:“你诈死,洒家慢慢和你理会”,边忙忙逃走。只是他的精细和武松的精细全然不同:武松的精细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他的精细多半是社会经验使然。
  
  武松显然是与众不同的--他是众英雄中最高大的形象。武松已经近乎神人,是别人断然难及的英雄。他是完美的英雄典型:既豪放、又精细,既武勇、又聪慧,既冲闯、又机变,既刚直、又风趣……作者创造了一位性格高度生动的英勇、豪迈、聪明、灵巧的少年俊杰形象。当然,不应该忘记作者在武松身上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合理现象与坏人的怨毒之情,武松的行为、特别是在报仇时,表现了极端的狠辣。
  如果说打虎集中描写了武松的勇猛,那么,杀嫂则集中刻画了武松复仇的意志与智慧。当他回到家里时,哥哥已死。此时,他沉着冷静(鲁达绝做不到),对潘金 莲提出了一系列高度精细、智慧的问题:“我哥哥端的是什么病死了?”“买谁的药吃?”“是谁买的棺材?”“谁来扛抬出去?”在极端愤怒中,绝不冤枉人,绝不早率从事,一定要找到确凿证据,无负于人--能这样细心去考虑问题,这就是武松。
  他在怨毒复仇之前,必须找到确凿的证据。线索出在何九叔身上:
  武松道:“且坐!”……更不开口,且只顾喝酒。何九叔见他不做声 ,倒提两把汗,却把话来撩他(活画),武松也不开言,并不把话来提起。酒已数杯,只见武松揭起衣裳,飕的掣出把尖刀来,插在桌子上。量酒的都惊得呆了,哪里肯近前,何九叔面色青黄……
  
  一句话不说,甚于说千百句,简单一段描写,令人惊心动魄,活画当时情景。找到骨灰,有了物证,武松还觉不够,他要找人证,要查明奸夫是谁?于是找到郓哥,尽知详情后,才带物证与两人去告官。去告官,这是鲁达和李逵不会干的事;武松偏这样做了。这表明当时武松还没有对这个社会完全绝望,他还想通过正常手段解决问题。等到告官不准,断了用正常手段复仇的路,他才决心自己动手复仇。如是鲁达早已不耐,早已动手;若是林冲,会等待机会再次告官。而武松是高度清醒的,他知道只剩下自己动手复仇一条 路了。
  杀嫂充分表现出武松复仇的狠辣与精明。他先叫士兵留住何九叔,然后到街上买了纸笔墨砚、猪、鹅、鸡、酒等,藉口祭兄,把潘金莲、王婆和一干近邻请来。然后,他开始了惨酷的复仇。用“毒过砒霜”的刀杀了潘金莲、王婆与西门庆后,武松便到衙门自首。武松去自首,表明他有接近林冲、杨志的一面,他还幻想这个社会不至于完全抛弃正义,完全抛弃他。
  血的教训使武松抛却一切幻想,他的性格急速发生变化。武松性格的变化和林冲性格的变化,是《水浒》中写人物性格发展的最好描写。林冲的性格变化来得太慢,他毕竟是久经官场的上层人物,思虑太多;武松则是少年任性的人,他一旦觉悟,就以极快速度适应现实,走上鲁达的道路。
  对社会失去幻想与信任的武松,怀着一腔悲忿,他的行为显得异常的潇洒、豪放,而复仇行动则是异常凶残、狠毒。在发配路上,林冲是“走不到二三里,脚上泡被新草鞋打破了,鲜血淋漓。”武松却 是:“就枷上取下那熟鹅来……右手扯着,把左手扯来只顾吃。”
  在鸳鸯楼,只杀得血溅画楼、尸横灯影,连妇孺也不放过,刀都砍缺了口。(这是中国许多小说都有的弱点,杀得太过分,表明人道主义传统的缺乏。)从打虎到鸳鸯楼,作者写武松一口气写了十多回 ,为写鲁达与林冲篇章之总和。武松的故事,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是作者才能展现的真正高峰。武松对于《水浒》,正如王熙凤之于《红楼梦》,是一部书中最成功的人物形象艺术创造。
  武松也有幽默,但和鲁达不同。鲁达是一个粗放的、年龄较大的、饱经风霜的英雄,他的幽默、是中年人的幽默;武松的幽默则明显带有少年人的风趣。
  在孟州道孙二娘的黑店里,武松看出破绽,心想:“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先要耍他。”:
  
  那妇人……赤膊着便把武松轻轻提将起来。武松就势抱着那妇人,把两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腿望妇人下半截只一夹,压在妇人身上,那妇人杀猪似叫将起来。
  
  这就是武松,少年顽皮,乘兴作乐。鲁达只会骑在小霸王身上,绝不会骑到一个妇人身上,武松却可以。英雄们的一言一行,都各有其特点,令人一听便知是谁,这就是施耐庵的伟大艺术天赋。
  武松的怨毒是仇恨逼出来的。他的本性是大度的、宽容的、讲礼貌的。懂得各种合理人情的。他和李逵的乱杀人、石秀的偏狭有所不同。他来到清河县,想到买礼物送嫂嫂,一言一语都有尺度、有分寸。对潘金莲的某些挑逗言行也能谅解,心胸开阔。
  有血性,不免爱表现。快活林为施恩出力,固然是因打抱不平,也有相当程度是因报私恩与表现欲。这容易被人利用,是一个少年血气方刚的英雄难免的弱点。
  
  李逵也是一位写得非常生动的人物。他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是典型的游民或流氓代表,乱砍乱杀,应该给予否定评价;另一方面,却是一位心地纯良、憨直忠厚、杖义行事的英雄,这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
  李逵与其他英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一切表现几乎都是出自天然。天然的粗鲁,天然的赤子之心,天然的耿直与天然的野性……
  他来自民间,只有他才随时随地说得出要打倒赵家皇帝,让晁盖、宋江做皇帝;他顾不得许多社会伦理准则,只有他在初见宋江时赌钱输了会强抢别人的钱;只有他会自己扮县令取乐,也只有他才会一见天下不平事不问青红皂白就立即冲上去。
  大闹忠义堂一节突出表现了李逵的耿直与纯洁。,听到刘太公诉说假宋江抢夺女儿一事,因为粗鲁不善思考,信以为真,睁圆怪眼,拔出板斧,先砍倒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字扯得粉碎:
  
  你说什么鸟闲话,山亭里都是你手下之人,护你的人多,哪里不藏过了,我当初敬你是不贪色欲的好汉,你原来是好色之徒……
  
  到宋江与他打赌,他在激怒中公然敢用自己的脑袋去赌,立下军令状。后来证明自己确实错了之后,就演出了中国文学史上极有趣的一幕“负荆请罪”:
  
  只见黑旋风脱得赤条条地,背上负着一把荆杖,跪在堂前……李逵道 :“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 宋江道“我和你赌砍头,你如何却来贡荆?”李逵道:“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 割了这颗头去,也是了。”
  
  李逵最尊敬、最热爱的人是宋江,但当发现宋江有过错时,他毫不留情。铁牛身上没有一丝奴颜媚骨,实是爱煞人。他的形象当令绝大多数官场人物汗颜。李逵朴实、直爽,脱尽酸悭,当令一切矫揉造作的文人羞愧!
  在描写他寻找公孙胜的故事中,作者的才华有着突出的表现。在和戴宗共行的路上,他的憨直、天真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绝倒。戴宗见李逵私下躲着喝酒,违反禁令,便:
  
  念念有词,吹口气在他腿上,李逵拽脚步,浑如驾云的一般,飞也似去了……李逵怕将起来,几遍待要住脚,两条腿哪里收拾得住……
  李逵道:“啊也,折这鸟脚不由我半分,自这般走下去,只好把大斧砍了那下半截来……好哥哥,你使道儿耍我,我砍了腿下来,你却笑我…… 却是苦也,我昨夜不合瞒着哥哥,真的偷买几斤牛肉吃…
  天真朴实憨直是李逵的特色,作者在描绘他的性格时取得了显著成功。什么是天真?一般说:天真可以定义为“不知道什么是罪恶。”但这是对孩子们而言。李逵不是孩子,他是明白是非善恶的,对他而言,天真意味着:不懂得弄虚作假,不懂得奸诡谲诈,不懂得损人利己,不懂得装腔作势……他性格直爽、性急、粗鲁,但并不笨,主要是作事欠考虑,文化太低,思维走直线……
  
  从林冲、鲁达、武松到李逵,我们可以看到从受文明成果感染极深的人到近乎原始人的英雄性格系列,由此不能不感到人类文明进步的相对性。从许多有关印弟安人部落的记载看,许多原始部落人群确有真诚、坦率、勇敢、守信、热情……等优点,李逵身上正具有这些优点。这是人的童年和人类童年的特征,今天,已经很难在大都市的成年人中找到这类人。文明的进展破坏了人类的天真,自从穿上裤子那一天,人就开始有虚伪。虚伪、自私、怯懦、诡诈、奸狡、……以巨大的速度扩展开来,广泛浸透了人们的灵魂。但野人也有可悲的方面,他们有赤裸裸的兽性,他们不会有对理性与责任的自觉,不会有爱情的追求,不会发展出良好的审美情趣……
  如果说李逵的优点近乎原始人的话,那么,林冲则是深受文明感染的人。正因如此,他才会对公差、对妻子表现出那么多礼的态度。他从社会经验中学会了权衡与忍让,形成了犹豫不决的性格。李逵可爱之处正是林冲可悲之处;而林冲的可爱之处又正是李逵可悲之处。林冲后来的性格发展,有深刻的内涵;它表明一个久受社会伦理约束的英雄人物,摆脱习惯影响是多么艰难;而一旦摆脱之后,其力量之大就是爆发性的--火拼王伦对梁山事业取了重大作用,这是李逵不可能作出的。
  
  宋江作为梁山泊英雄的领袖,有着若干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作者写宋江花的精力最多,但宋江并不是写得最成功的形象。恰如《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一样,当作者用尽心力想创造一位超越的圣贤形象时,却反而因过份(物极必反)而弱化了人物形象的感人力量。《三国演义》极力写刘备仁德,却有时令人感到虚伪;《水浒》极力写宋江周济贫困与爱才,却不免令人感到是故意收买人心。
  宋江和林冲一样深受传统伦理的支配,但因他是一个文人和孝子,所受的观念约束更深,已经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信仰,因此更难摆脱。宋江上梁山要比林冲更为困难、更为矛盾、更为曲折。但他是下层小吏,广泛接交天下英雄人物,与林冲不同,其内心潜意识里藏着更多的反抗意识,甚至可以说潜藏着很大的野心。浔阳楼提写反诗虽然是酒后醉中所为,但那才是弗洛依德所说的真正的“失言”,这种“失言”反映了一个人的灵魂深处的潜意识: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好比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破双颊,哪堪配在江州。他日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这种诗林冲写不出。林冲本性上是安分的;宋江本性上是不安分的。他的内心极端矛盾,一心想青史留名,报效朝廷,光宗耀祖;可沦为小吏,哪有青云直上的机会?他杖义疏财,私放晁盖,固然是义气 使然,但还有存心观察、等待时机的一面。可真正机会到来 ,他又矛盾重重了。他看到严重的社会危机,以高度的敏锐感觉知道起义的必然到来(他早已有远见地和父亲办理了脱离手续);但他又很难下最后决心去做与传统忠孝大伦悖逆的“土匪”。做忠臣孝子的观念与进行反抗的意识尖锐冲突着。直到被绑上刑场,才终于走上梁山。
  宋江是中国农民起义的典型代表人物。正是他这样的失意知识分子,把丰富的文化知识、政治军事斗争经验带到起义队伍中来。黄巢、洪秀全也是这一类人物。宋江作为有杰出才能的领袖,他在梁山泊一出场就大显身手,迅速改变了起义部队的面貌。他给梁山泊带来了替天行道和忠义两面旗帜,为梁山的英雄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
  把宋江与柴进一比,就显出他的可爱与可敬之处。柴进这样的人也能成为起义领袖,但差宋江却甚远。武松在他庄上打了庄客,众人进谗,柴进就把这位天下第一英雄怠慢了。《论语》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又说“浸润之谮,肤受之想,不行焉,可谓明也”。柴进没有知人用人的明察,远不如宋江。宋江成为起义领袖,有他自己的一系列品质上、风格上的优点。
  宋江有着过人的度量。当阎婆惜与张三偷情的事传到他耳里时,他不以为意,表现出真正大丈夫气慨。宋江对阎婆惜的宽容,是一般人绝对不能做到的;这是他胸怀大志的明显证据。李逵因假宋江之事误解他,他也不以为意,兄弟待之,比之洪秀全,好上千百倍。
  宋江的大度与王伦的狭隘鄙琐,恰形成反向对比。王伦实是写宋江的陪衬,从王伦的偏狭更显出宋江的开阔。
  宋江本人雄才大略,因此不会像王伦那样轻易嫉妒人,他礼贤下士,爱才如命,尽一切力量收罗天下英雄。金圣叹说这是宋江的权术,很大程度歪曲了作者本意。天下哪有这样的权术--听见卢俊义是著名英雄,把他千方百计拉上山来与自己争位?他尊贤爱才,出自真心。每见增一勇将,就欢喜不胜;每当失去一员大将就悲伤不已。
  书中写宋江的过人气度之处甚多,读者未必都留意。他在这方面远胜晁盖、吴用等人。如杨雄、石秀来归,因时迁路上的偷窃行为,晁盖便不愿接受二人,宋江则坚决主张接纳。又如关胜初降,吴用不信任他,宋江却说:“吾观关胜义气凛然,始终如一,军师不必多疑。”宋江的大度更表现在他承认王伦等人对山泊开创有功,这都是了不起的。
  但我们不能不指出:宋江形象刻画中的根本弱点。《水浒》写起义与招安的矛盾,宋实处于中心地位--正是他的思想、观念的引导,才造成招安、征辽、打方腊……从起义到接受招安,对宋江虽然是其合乎逻辑的思想发展,但对他的内心矛盾与斗争写得很不够,这就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悲剧性。如果能在这方面像写武松一样,笔酣墨饱,《水浒》的艺术成就将会更大得多。
  
  杨志也是写得比较成功的人物。他和林冲都是高级军官出身,都同样受到官场习俗的严重影响,都有高强的武艺,都有进取的雄心……但从素质上说,杨志要比林冲低劣得多。林冲受官场影响,主要是太讲究礼节,怕惹事生非,有时流于仁弱屈辱。杨志则从内心到外表都打上了官场往上爬的烙印。
  
  杨志身为三代将门之后,一心想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他加入梁山比林冲更困难。他作为英雄,主要只是武艺高强,在灵魂中有不少奴性,没有其他英雄的慷慨,也没有表现出更多的行侠杖义行为。
  书中写杨志写得最好的地方是他的精细。《水浒》中写人物精细者多的是。这是施耐庵的出色艺术技巧。武松精细是天生聪明,虽然年少,在重大事件中,事先有周密策划,滴水不漏;他的精细带有少年人的任性与调皮,精细与豪放内在地统一着。武松的精细是聪明,是天真,是神勇,令人油然起敬。石秀是另一个极端精细的人物形象。他的精细完全和豪放无缘,是一个心胸极端偏狭、过于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细;为自己个人的得失考虑太多,处心积虑。而杨志的精细则是一个老练官员的精细,但又和鲁智深的老练不同,鲁达的精细与毫放、任侠紧密联在一起,杨志的精细则类似商人似的精细,有相当多的俗气。
  书中一再提到 杨志对梁中书“谨慎侍候”,以讨权贵欢心,梁山英雄中类似者不多见。押送生辰纲表现了他的精细。一开头,他就提出不要官兵押送,而伪装成普通旅客,等到梁中书说明要老总管一道去:
  
  杨志告道:“恩相,杨志去不得了。”梁中书道:“礼物都已栓得完备,如何又去不得。”杨志道:“……老都管……他是夫人的人,又是太师府门下奶公,倘或路上与小人拗起来,小人如何敢与他争执?若误了大事,那其间杨志如何分说?”梁中书道:“我叫他三个都听你提调便了。”
  
  事先料事如神,杨志的精细绝非一般。以后在路上,他表现出令人敬畏的高度警惕性,在这警惕性中包含了许多待人苛残的描绘。最终仍然中了晁盖等好汉的计谋。
  精细与奉承、苛残结合在一起,使杨志的形象显得灰暗,但作者天才地从卖刀情节中,发掘了杨志内心深处的英雄灵魂。他的迎合、奉承,是吸取了许多官场与人生不幸教训的结果,在内心深处仍然存在独立性。卖刀表现出他敢作敢为、勇猛刚强的一面;没有卖刀,杨志就不成其为英雄了。
  
  石秀是平民出身的英雄。他胆大心细,勇敢泼辣。在单身跳楼救卢俊义中有突出表现,他在攻打祝家庄时也立下大功。不过,读者对他的印象主要是通过杀嫂获得的;在杀嫂中,石秀与杨雄的忠厚对比,表现出一个心胸狭窄、过于计较个人得失、高度精细,有着极度聪明智谋但过于狠辣的可怕形象。
  一开始,石秀就显出工于心计、多疑的特点,心计太多的人难免心胸狭窄。他与杨雄老丈人开屠坊发生误会,以为人家不要他:
  
   ……自忖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哥哥自出外去做官,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以致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归,必有人搬弄口舌……
  
  结果全然是他的多疑。这种太计较个人得失的心计在梁山好汉中是仅见的。
  后来,他发现了潘巧云的奸情,告诉杨雄,杨雄责骂妻子, 被潘巧云反诬一口,杨雄耳软反而怀疑石秀(这次是真被怀疑了)。如是武松,当毅然一走了之;如是鲁达,定当大闹一番,搞个水落石出;如是宋江、林冲当不予计较。
  为促使杨雄杀妻,石秀用尽心机,令人感到此人的可怕。他决心杀潘巧云,可又不便自己动手,只能对杨雄进行不露声色的“诱”、”导“、“逼”:
  
  杨雄看了,心头火起。便道:“兄弟休怪,我今夜碎割了这贱人,出这口恶气”……
  
  石秀笑道:“你又来了,你既是公门中勾当的人,如何不知法度?你又不曾拿到他真奸,如何杀得人?倘若是小弟胡说时,且不是错 杀了人。”杨雄道:“如此怎生罢休得?”石秀道:“哥哥只依着兄弟的语言,教你 做个好男子 ……把那妇人赚将出来,就带了迎儿同到山上,小弟先在那里候着,当头对面,把这是非都对得明白了,哥哥写一纸休书,弃了这妇人,且不是上着?”
  
  石秀极不坦率,他一心想杀潘巧云,却只教杨雄写休书,这是一步步地往前“诱导”:
  
   ……杨雄说道:“你前日对我说道:‘叔叔多遍地把语言调戏你,又将手摸你胸前,’问你有原也未?今日这里无人,你两个对的明白。”
  那妇人道:“哎呀,过了的事,只顾说什么?”石秀睁着眼问道:“ 嫂嫂,你怎么说?这须不是闲话,正要哥哥面前对过明白。”……石秀掣出腰刀,便与杨雄说道:“哥哥得知么,这般语言,可不是兄弟教他说,请哥哥问嫂嫂备细原由。”
  ……那妇人道:“我的不是了,你看我夫妻旧日情面,饶恕了我这一遍。”石秀道:“哥哥含糊不得,需要问嫂嫂一个明白备细缘由。”
   ……石秀道:“今日三面说得明白,任从哥哥心下如何处置。”杨雄割下两条裙带来,亲自用手把那妇人绑在树上。石秀也把迎儿的手饰都去了,递过刀来说道:“哥哥,这个小贱人留他做什么,一发斩草除根。”
  
  石秀早已胸有成竹,他把一切都精密策划安排好了,然后才一步步诱导杨雄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杀人是杨雄所为,实则全是在石秀一手操纵下进行的。他不是为杨雄出气报仇,而完全是为自己复仇。潘巧云罪不致死,迎儿更不该杀,石秀何其狠也。
  
  除上述人物外,还有不少人物也写得好,包括反面人物如潘金莲、阎婆惜、王婆、王伦与黄文炳等,这里就不全部罗列了。需要指出的是:“水浒”中有一些人物,作者花了大精力却写得不好,出现败笔,集中表现在公孙胜、吴用、卢俊义三个人物的塑造上。公孙胜实际上写成了妖道,吴用的形象概念化。作为梁山好汉的第二把手,卢俊义的形象写得很差,令人憎恶。他迷信、自大、保守,顺时骄,败时馁,简直没有一点英雄味。作者究竟想写什么呢?
  
  对比与拉放
  
  聪明的画家总是得心运手地通过色调对比来突出画面的情趣,增加一幅作品的艺术魅力;而一个老练的射手则常常在痛射前把弓在手中拉上几拉,然后才“弓若满月,箭似流星”,射将出去。《水浒》在其许多艺术特色中,也具有这种手法,一方面广泛地、多方面地、非常有意识地运用对比 ,一方面通过拉与放增加故事的曲折,提高作品的魅力。
  作家一般运用的多是明暗对比,就是把性格悬殊、情节相反、命运迥异的对象加以对照。例如在《战争与和平》中,安德列与彼埃尔;在《安 娜卡列尼娜》中列文夫妇与安娜夫妇;在《父与子》中阿尔卡笛与马扎洛夫;在《静静的顿河》中婀克西妮娅与娜塔妮娅;在《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袭人与晴雯、探春与凤姐……
  《水浒》也常常运用这类对比,如浪里白条张顺与黑旋风李逵,李逵与燕青,武大郎与武二……
  《水浒》的突出之处是运用对比的极独特的艺术形式,这就是类似情节或类似人物的重复出现。作者艺高人胆大,不但不怕犯重,反而总是努力故意去犯重。他特别喜欢找类似的环境、类似的人物、类似的情节,在类似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描绘才能,去创造性格迥然不同的艺术形象,展开全然不同的故事。《水浒》中此类对比手法彼彼皆是:前有武松 井阳岗打虎,后有李逵杀四虎;前有武松杀嫂,后有石秀锄奸;前有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后有卢俊义落难、燕青救主;前有林冲在狱吏淫威下的苦难,后有武松对狱吏的作弄;前有林冲误入白虎堂,后有武松误入后院;前有阎婆惜与唐牛儿,后有王婆与郓哥儿;前有鲁智深出家避难,后有武松出家逃生;前有武松戏弄孙二娘,后有武松戏弄蒋门神妻子;前有宋江上贼船,后有张顺逢张旺;前有林冲题反诗,后有宋江浔阳楼;前有鲁达看捉自己的官榜,后有李逵类似的故事……
  作者如此大量运用近型对比,表现了他独特的过人天赋。他善于掌握环境和人物的行动与心理上的细微差别,越是环境相似、情节相似,越是能刻画出人物灵魂与性格的不同。近型对比能令读者产生亲近感与兴趣,是一种非常卓越的艺术创造。
  武松杀嫂与石秀杀嫂对比,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武松与石秀和两个女人的关系有许多近似之处:一个是真的嫂嫂,一个是结拜兄弟的嫂嫂;两个女人都美丽而又极不安分,都正在陶醉于通奸的快乐中;一个有王婆相靠,一个有丫环为助……但这些不是特别重要的,作者的才能是要通过外在的近似去展现人物迥异的灵魂与性格。
  武松是坦率、开阔的,石秀则多疑而狭窄:
  
  那妇人常把些话儿来撩拨他,武松是个硬心直汉,却不见怪。
  那妇人也有三杯酒落肚,一动春心,那里 按纳得住……武松也知道了八九分,自家只把头来低下……
  
  ……石秀是个精细的人,看在肚里便省得了,自心中忖道:“常言‘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老丈,且收拾过了这本明白帐目,若上面有半点私心,天诛地灭。”
  武松对潘金莲没有任何成见,而且心地善良,知道潘金莲的难处,所以,明知她有些不对,事情不大,置之不顾;石秀一出场就显得处处为自己计较,生怕被人误解--这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太看得重了,显出特殊精细的与过分的个人考虑。
  武松后来杀嫂,是因为可怜的哥哥被毒死了。他复仇的凶狠出自义忿,无一点私心,整个杀嫂过程,光明磊落,纯是大丈夫行为。石秀也有义忿,但夹朵了许多私怨,不过是潘巧云的几句谗言,他却无时无刻不梗在胸中。几句坏话,作梗在胸,务必杀之而后快,比之武松,相去远甚。
  武松因为自己心地坦然,杀嫂理直气壮,敢作敢为,一人做事一人当。石秀杀嫂,心中有鬼,决不会自己动手,也不会自己先表态,而是一步步地给杨雄施加影响与压力,诱、逼、唆、教,硬使杨雄杀了本无死罪的潘巧云。武松时时想着的是哥哥的血海深仇;石秀处处想着的是自己的微小委曲。因为心胸中的弱点,石秀在杀嫂中就表现出虚伪。杨雄说要“碎割了这贱人”,他心中喜欢,嘴里却说:“……一纸休书弃了这妇人,却不是上着?”比之武松召集众相邻,高声说:“高邻休怪,不必吃惊……”多么不同。
  杀嫂中,作者极力写了石秀的精细,也极力写了武松的精细。同是精细,一个是真诚、炽热的复仇意志的表现;一个是以个人利害为原因的处心积虑。作者的描写取得了巨大成功。
  
  再看一看在监狱中林冲与武松的对比。两个人同样碰上了贪婪的差拨与管营,同样面临杀威棒的淫威,但态度截然不同:
  
  差拨过来问:“哪一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上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拿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 “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不发迹, 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把林冲骂的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林冲的表现是绝大多数人都会理解的,他们自己碰到类似的事也会这样做。在人屋檐下,哪能不低头,何况是在监狱里。可武松对公差的态度却令人大为吃惊:
  
  ……只见那个人走将入来,问道:“啊个是新来的囚徒?”武松道:“小人便是。”差拨道:“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武松道:“你倒来发话指望老爷送人情给你,半文也没。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 。金银有些,留了我自买酒吃…… 。”那差拨大怒。……武松道:“都不要你众人闹动,要打便打……我若是躲闪一棒的,不是好汉,从新再打起,我若叫一声,也不是好男子……”
  
  武松的表现是反常的,这不是一位英雄的表现,而近乎天神的表现了。问题正在于武松近乎天神的表现并不使读者感到奇怪。经过打虎和杀嫂 ,把武松描绘得近于天神,读者不再感到突然了。
  
  在小人物的描写上,作者也显出出色的才能。唐牛儿与郓哥就是明显例子。唐牛儿是与阎婆相配。他感射宋江周济,为宋江打抱不平,挨了阎婆几耳光,十分着急,却办法不多。阎婆虽然厉害,差王婆得多。写郓哥就与王婆旗鼓相当,他和唐牛儿年龄差不多,可为人更机灵、更聪明,一付孩子赤子之心,却也富于幽默感,他语言生动、性格调皮,与王婆对阵,很好看:
  
  郓哥道:“聒噪阿叔,叫我去寻得他见,赚得三五十钱活得老爹也好。”……郓哥往里就走。那婆子一把揪住道:“小猴子哪里去,人家屋里各有内外,”……郓哥道:“干娘,不要独自吃啊,也把些汗水与我呷一 呷,我有什么不理会得。”那婆子便骂 道:“你那小猢狲,理会得什么?”郓哥道:“你正是‘马蹄刀木杓里切菜,’水池不漏,半点儿也没得落地,直要我说出来,只怕卖炊饼的哥哥发作。”那婆子吃他这两名句说着真病,心中大怒,喝道:“含鸟猢狲, 也来老娘屋里放屁辣臊。”……这小猴子打那老虔婆不过,一头骂 ,一头哭,:“老蛟虫,我教你不要慌,我不去说与他--不做出来不信!”
  
  有时候,同一人物的类似行为对比也写得很有趣。如武松两次“调戏”妇人,前面已经说过对貌如夜叉却是帼国英雄与朋友妻子的孙二娘的调戏。后来,又写了对“眉横翠袖,眼露秋波”的蒋门神妻子的调戏。同是耍弄,对象不同,情趣迥异:
  
  武松道,:“娘子,你家丈夫却怎地不见?”那妇人道:“我的丈夫外出做客未归。”武松道:“恁地时,你独自一个须冷落。”…… 武松看了,把双手按在桌子上,目不转眼看那妇人,那妇人照见,回转头看别处……武松道:“过卖,叫你柜上那妇人下来,相伴我吃酒。” 酒保喝道:“休得胡说,这是主人家娘子。”武松道:“便是主人家娘子,待怎地,相伴我吃酒也不打紧。”
  
  这段写得非常好,与调戏孙二娘的景象大不相同。把武松写得貌似流氓,那妇人写成大家小姐,性格倒转中,场面如画,妙笔生花。
  
  《水浒》中巧妙运用近似对比的地方太多,许多都极精彩,这里不多说了。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水浒》常常运用的另一种手法,就是情节描写上的拉与放。
  《水浒》和《三国演义》类似,使用三拉、三放的写法。凡一件事,一帆风顺地发展下去,或平铺直叙,没有高、低与起伏,就缺少艺术魅力,几拉几放可以大大增加作品的丰富性。三打祝家庄、三打大名府、三打曾头市、三败高太尉……许多英雄上梁山也经过三拉三放。
  三打祝家庄,情节安排巧妙,文笔也生动。初打时,路径不孰, 中祝家庄的“盘陀路”,败归,如不是石秀立功,伤损当更惨重。二打祝家庄,作者描写了扈家庄的支援的价值,突出写了一丈青,又加上绊马索等等,还是不胜而退。最后得吴用奇计,用孙立为内应,分化瓦解祝、扈联盟,终于获得成功。打大名府也是三拉三放。一次因关胜用围魏救赵之策而失败。第二次因主帅生病退 兵。最后一次才用里应外合之计而胜利。
  讲故事,如果一来就取得胜利,故事会逊色得多。不但攻击作战如此,接受招安这件大事也经过三拉三放才解决。一次是朝廷大臣赵鼎、宿元景等出于好心招安,被蔡京等破坏。第二次借招安行诡计,钦差趾高气扬,引来“活阎罗倒船偷御酒,黑旋风扯诏骂钦差”……待到第三次,在三败高太尉之后,又得李师师相助,才获得成功,
  运用拉放写战争,不是《水浒》最突出之处,用拉放手法写得最好的当是林冲宋江等人上梁山。林冲的第一次反抗高潮出现在开头不久:
  
  ……林冲见说,吃了一惊,也不顾使女锦儿,三步作一步赶到陆虞侯家……高衙内吃了一惊,挖墙脚跳窗走了……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去寻陆虞侯。林冲连等了三日……至此每日与智深上街吃酒,把这事都放慢了。
  
  这就是林冲,当时仍然没有看清楚问题的严重性,就放下了复仇的刀。可是他能原谅别人,别人却不放过他。这就发生了林冲卖刀误入白虎堂的故事。结果,被迫刺配沧州。在沧州的林冲,怀绝世武艺,只是念念不忘与妻子重逢,忍辱偷生。去沧州途经野猪林,鲁达相救,劝他远走高飞,他却只说:“师兄回去,泰山处可说知,防护之恩,不死当以厚报。”后来。来妻柴进庄上,面对洪教头的骄横,先是百般忍辱,最后终于党政军出了“棒打洪教头”,也可算是一次小的爆发。
  直到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他才像怒火一样把一腔积怨迸发了出来:
  
  …… 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里只一挖,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正因为有这许多曲折,经过几拉几放,林冲的故事才那么动人。
  
  宋江的故事也有三次曲折:第一次宋江杀阎婆惜,被阎婆揪住:
  
   ……那婆子约莫到得县前左侧,把宋江一把结住,发喊叫道:“有杀人贼在这 里。”吓得宋江慌作一团,连忙掩住口道:“不要叫!”哪里掩得住。县前有几个做公的走将拢来……
  
  眼看宋江就要被抓住,小说的弦在拉紧,忽地却又放松了:
  
  ……恰好唐牛儿托一盘子洗好的糟姜来县前赶称……把婆子一折,折开了,不问事由,叉开五指,去阎婆脸上只一掌,打得满天星,那婆子昏撒了,宋江得脱……
  
  此后又得朱 同、雷横徇情,乃能远遁异乡,“横海郡柴进留宾“,躲到了柴进府中。这是第一次大的拉放。 第二次是因刘知寨夫人陷害,宋江与花荣等大闹青州,会合上秦明、黄信等,宋江已经下定决心加入梁山:
  
  当下众好汉都道:“愿闻良策?”自这南方有个去处,地名唤作梁山泊,方园八百余里,中间宛子城,蓼儿洼,晃天王聚集着三五千人马,把住着水泊,官兵捕盗,不敢正眼觑他,我等何不收拾起人马,去那里入伙……
  
  宋江下决心加入晁盖起义军,既是多年生活中预留的伏笔,,又是自己历经曲折、受尽苦辛、作了激烈内心斗争的结果。可作者还觉得不够,还需要再来一次拉放,才能把这位梁山领袖加入梁山的大事写得更有力量。一封突然来到的文书,父亲病危,通过奔父危病,进一步描写宋江,也使故事在第三次拉放中达到高潮。
  宋江回到家里,在家庭天伦之乐的环境中,他心中根深蒂固的伦理观念又占了上风,加上皇太子册立,赦罪一等……这样一来,本已决心造反的宋江,又在观念上与行动上回到过去。
  放下之后,又拉回来;这才到浔阳楼题写反诗,碰上黄文柄,被绑上法场,宋江上梁山的故事终于完成。
  
  拉放的技巧在《水浒》中彼彼皆是。很多小地方也如此。如:杨志失陷生辰纲,杨志去北京比武,西门庆与潘金莲偷奸……等等。
  
  
   语言艺术
  
  语言问题对《水浒》虽然 没有 《红楼梦》那么重要,但它在语言方面的巨大成就也不能忽视。除《红楼梦》外,再也没有哪一部中国古典小说(认真说,也包括近代小说;近代小说的语言艺术从来没有达到曹雪芹的高度。)在语言上的造诣能和《水浒》比美了。
  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表现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这方面《水浒》有巨大成就,主要是鲁达、李逵、武松、杨志、西门庆、王婆等人的性格化语言的魅力。
  李逵没有自己的传记。他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分散在书中若干动作与语言塑造的。
  李逵除了游民的特点,特别是乱杀人之外,是一位性格朴直、真诚、天真、没心眼的很可爱的英雄,他的语言突出体现了上述特色。初见宋江,他才一露面就语出惊人:
  
   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
  
  宋江之前加一黑字,直称之黑宋江,此语整个梁山,唯李逵方能说出。一个“黑”字,写尽李逵天真、直率。
  接着,戴宗要李下拜,李逵这时却显得过人的“精细”:
  
   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不要瞒我,拜了,你却笑我……
  
  妙极之处,正是不常有的精细反而更衬托出其人的憨厚。接下去,
  
  
  他想请宋江喝酒又没钱,发生了赌输抢钱的事,十分狼狈。正想卖弄点本事给宋江看,偏巧一个女孩子来卖唱,李逵大怒,用两个指头在她额上一点,那女子蓦然倒地,他反而有理:
  
  只指头略擦得一擦,他自倒了。不曾见这般鸟女子,凭地娇嫩,你在爷脸上打一百拳也不妨……
  
  但李逵并不笨,他的语言是很丰富的,极有人情味。上梁山后,见别人都去取家室,自己由不得伤心了:
  
  只见黑旋风就地下放声大哭起来……李逵道:“干鸟气么。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取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你的娘便要取上山来快活,我的娘,由他在村 受苦, 兀的不是气破铁牛的肚子!”
  
  李逵去见罗真人请公孙胜一节,充分展示了这位梁山好汉的性格,是一段极好的文字。他见公孙胜母亲不愿儿子出来,竟然大叫:“你叫他出来,若还不肯出来,放一把火,把你家当都烧为白地……”虽然是他自己背诵熟的话语,但对公孙胜母亲讲,令人喷饭。后来,知道要罗真人同意,他听不懂罗真人的话:
  
  李逵道:“那老仙先生(先生前加老仙二字,奇妙之至!)说什么?”戴宗道:“你偏不听得?”李逵道:“便是不省得这般鸟则声。”(奇人奇话!)戴 宗道:“便是他的师父说道教他休去。”李逵听了,叫起来道:“叫我两走了许多路,千难万难寻见了,却又放出这个屁来,莫要引老爷性发,一手捻碎你这道冠儿……”
  李逵抢将入去,提起斧头,便望罗真人脑上劈将下来,砍倒在云床上,流出白血来。李逵看了笑道:“眼见的这贼道是童男子身,颐养得元阳真气,不曾走泄,正没半点的红。(令人绝倒!)
   ……李逵在帕上,罗真人说一声“起”,那手帕化作一片白云,飞将起去,李逵叫道:“……我也要撒尿撒尿,你不着我下来,我劈头就撒下来也……”
  ……罗真人道:“你为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李逵道 :“不是我,你敢错认了……”
  ……李逵见了罗真人,只管磕头拜说道:“铁牛不敢了也。”
  
  李逵粗,没文化,直率勇敢,憨厚朴实……但他的语言却是很精彩的,有高度个性的;他越是想说假话,越是原形毕露;他的若干粗话,表现出极有创造力。
  鲁智深的话语也很有趣,但和李逵的全然不同。李逵的话在别人听来十分可笑,他自己却不知。鲁智深则不同,他充满幽默感,他的话语是他自己幽默感创造出来的。
  
  ……鲁智深扑倒便睡,上下肩两个禅和子推他起来,说道:“使不得,既要出家,如何不学坐禅?”智深道:“洒家自睡,干你甚事。”禅和道:“善哉!”智深深道:“团鱼洒家也会吃,什么‘鳝哉。”禅和子道:“却是苦也!”智深便道:“团鱼大腹,又肥短甜好吃,哪得的“苦”也。”
  
  这里,鲁智深是带着浓厚的兴趣作弄人、和别人开玩笑的。他有很高的智慧与语言能力,和李逵的憨直全不相同。他大闹桃花村,所做与所说,在梁山英雄中只有他一人。林冲一方面是文化 高,一方面又久受制于官场,不会那么开玩笑;武松则年少气盛,他会骑在年轻妇女身上开玩笑,却不会有兴趣骑在小霸王周通身上耍弄;李逵则压根不会有这么多的风趣。鲁智深还常常自己创造一些只有他自己才说得出的话语,如大闹野猪林,对两个公差说;“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两个都剁做肉酱”
  
  作者的语言艺术在王婆与西门庆的对话中有出色的表现。
  西门庆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心思:“好块羊肉怎地落在狗口里!”被王婆看出。西门庆心里明白,嘴里却说:“王乾娘,我少你多少茶钱?……你儿子跟谁过去……却不叫他跟我。”(这些话语是高水平的)。这里,可以领会白描追魂的妙处。西门庆见色起心,但还未到表露的时候,忽然问起王婆儿子的生活问题高明地描绘了人物的潜意识。王婆久经风尘,从简短几句话中猜出所以,便开始了挑逗:
  
  西门庆道:“王乾娘,你这梅汤做得好,有多少在屋里?”王婆笑道:“老身做了一世媒,那讨一个在屋里。”西门庆道:“我问你梅汤,你却说媒,差了多少。”王婆道:“老身只听得大官人问这梅做 的好, 老身只道是做媒。”西门庆道:“干娘,你既是撮合山,也与 我做头媒,我自重重谢你。”
  
  王婆摸准了西门庆心事,便摸些甜头给他,让他舐不着,才舍得花钱。
  
  ……老娘也不消三猜五猜,只一猜便猜个十分。大官人,……定是记着隔壁那个人。……休怪老身直言,但凡捱光最难,十分光时,钱使到九分九厘也有难处,我知道你从来悭吝,不肯胡乱使钱……
  
  等到西门庆答应给钱,王婆就讲出了众所周知的十分光景的周密分析,把如何一步一步勾引一个妇女的故事描绘得淋漓尽致。这里就不引述了。
  王婆诱引西门庆是嘻皮笑脸、直截了当,而诱引潘金莲则是通过间接性的语言和思维:
  
  王婆却指着这妇人对西门庆道:“难为官人与老身缎疋,放了一年,不曾做得,这位娘子与老身做成全了。真个是布机也似的好针线,又密又好。”……
   王婆笑吟吟的道:“便是间壁武大郎的娘子,前日叉杆打得不痛,大官人便忘了……”“ ……不是老身说是非,大官人舍里枉有那许多,哪里讨一个赶得上这娘子的……大官人休怪老身直言,你先前娘子,也没有武大娘这手针线。”西门庆道:“便是小人先妻,也没有此娘子这般人物。”
  那婆子笑道:“官人,你养的外宅在东街上,如何不请老身去吃茶?”………
  两人你一言,他一语,似乎旁边没有个潘金莲,实际上每句话都主要是针对她的、为挑动她的心而精心设计的。
  《水浒》语言每每十分精细,犹如作者刻画人物精细一样。顺手举个例子,第19 回,晁盖、吴用等到达梁山,晚间与冲林见,林冲说起柴进时是这样说的:
  
  承先生高谈,只因小可犯下大罪,投奔柴大人,非他不留林冲。诚恐负累他不便,自愿上山……
  
  因为吴用他们提到林冲在柴进家的往事,林冲生怕别人误以为柴进在他落难时没有留他,故意这样说的。“非他不留林冲”这六个字充分表现了林教头的品质和为人,表现了林冲在这类问题上过人的精细。要是武松,不会如此留心,也不会很在乎;要是鲁达,就直接说明白;要是李逵,根本连坐梦也想不到……只有林冲,在梁山泊中就只有林冲会为柴进说这番话,其他人都不会。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语言能力。
  
  有时,作者能够用不算多的几段话,就塑造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如杨志卖刀中的没毛大虫牛二:
  
  ……杨志道:“祖上留得宝刀,要卖三千贯。”牛二道:“什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宝刀有什么好处,叫做宝刀?”……
  ……牛二又问:“第三件是什么?”杨志道:“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怎么杀人刀上没血?”杨志道:“把人一刀砍了,并无血痕,只是个快。”牛二道:“我不信,你把刀来剁一个人我看。”杨志道:“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支狗来杀与你看。”牛二道:“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杨志道:“你不买便罢,只管缠人做什么?”……牛二道:“你敢杀我?”杨志道:“我与你往日无冤, 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杀你做什么?牛二紧揪住杨志道:“我偏要买你这把刀。”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我不 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儿,剁我一刀……”
  
  上面,牛二一共是十句话,一个人物的生动形象就出现在读者面前。
  
  后半部的艺术失败
  
  在俞平伯考证之前,大家都以为《红楼梦》后四十回就是原著。现在我们知道,那是高鹗的续书。高鹗能冒充曹雪芹长期骗过许多人,足见他的创作才能。有意思的是,《水浒》前后两半部竟然不像一个人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虽然没有创造出鲜明的、新的人物形象,但风格上还能与前面一致,人物活动与人物语言也都大体与原作统一。《水浒》后半部连这 些都没有了,反而出现许多低劣的描写。
  《水浒》后半部主要是写宋 江等征讨田虎、王庆、方腊等。作者以完全不同于对梁山起义的态度对待同类农民起义军,这就在精神上和前半部相悖。作者本是一位同情广大受苦群众的人,反过来写,丧失激情--再加上一般大著作常有的后半部沉落的规律,使得《水浒》后半部,不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显得比前面相差远甚。金圣叹把七十回后的《水浒》腰斩,从艺术角度看,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后半部没有塑造出一个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不只如此,作者竟然每况越下地沿着下坡路急滑,不惜用一般庸劣小说的内容与形式来滥竽充数。作者写战争的能力本来不及《三国演义》,但前面还有一定独创性,三打祝家庄等还可算是优秀之作。到了下半部,战争场面成了中心,而作者对战争的写法却 跌落到《封神演义》与一般武侠小说的水平。从征辽到打方腊,作战的主要方式是布阵,什么九宫八卦阵,太乙三才阵,河洛四象阵,循环八卦阵,太乙混天象阵……而打法呢,可举宋江受九天仙女指教破无颜统军天象阵为例:
  
  玄女娘娘曰:此阵之法,聚阳象也……若欲要破,须取相生相克之理……可选大将七员,黄旗、黄军、黄衣、黄马撞破辽兵阜七门,挨后命猛将一人,,身披黄袍,直取水星,此乃土克水之意。却发白袍军马,打他左边青旗阵,此乃金克水之意也。
  
  在征田虎等人的战争中,更进一步大量用《封神演义》的劣等手法。
  征田虎:
  
  ……乔道清叩齿作法,捏诀念咒 剑往西一指,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霎时有无数兵马从西飞杀过来……猛可一声霹雳,半空中出现二十余尊金甲神人,把兵器乱打下来,早把鲁智深武松刘唐打翻……正在危急万分,猛见宋江阵中一道金光射来把风沙冲散,那些天兵神将都纷纷堕落阵前……
  
  征王庆:
  
  ……径来捉王庆,却碰到金先生李助,那李助有剑术,一把剑如掣电般舞将来,卢俊义正抵挡不住,却得……公孙胜念念有词,喝声 道:“疾!”,李助那口剑突然离开了手,落在地上……
  
  征方腊:
  
  只见郑彪口里念念有词,喝声道:“疾!”就头盔顶上冒出一股黑气来,黑气之中立着一位金甲天神 ,手持降魔玉杵,从半空中打将下来……宋江见了,惊倒在地……
  
  这类乌七八糟的描写,实在有伤《水浒》这部伟大作品的艺术生命。所以我们才说,读了后半部,简直不敢相信是同一位作家的作品。还不只是写战争,就是写女子,不只口气上、评价上完全和前面不同,就是写法上也完全堕入了一般才子佳人的俗套:
  
  琼英听了“宿世因缘”四字,羞赧无地,忙将袖儿遮脸……
  也是琼英夫妇 因缘凑合,赤绳系定,解析不开的……鼓乐喧天 ,异香扑鼻,引入洞房,山盟海誓……当下金羽琼英如鱼似水, 如胶似漆,又不必说……
  
  这是《水浒》吗?真正令人无法理解!是作者山穷水尽了呢?还是确系另一人所写?无论如何,这一切在艺术上是完全失败的。

  • 上一篇文章: 《水浒》的社会价值

  • 下一篇文章: 《红楼梦》的思想特色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5]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5]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林同奇:“我家才子,一生…[11]

  • 林同济的“道家回归主义者…[12]

  • 不懈追求的学者林同济[6]

  •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6]

  •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