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乡贤治理 >> 正文  
  “空心化”农村需要乡贤回归       
“空心化”农村需要乡贤回归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609    更新时间:2017-06-24    文章录入:admin ]

 

提起中国的变化,更多的人会把注意力放到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话题。去年《一位博士生的春节返乡笔记》重燃了大家讨论农村的热情,而呼吁乡贤回归更成为时下的历史强音。

何谓乡贤?乡邑有道德声望和卓越建树的人方可以称为乡贤。在乡土性的中国,作为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作为探寻文化血脉,张扬固有文化传统的一种精神原动力,乡贤文化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看今日之中国农村,“空心化”现状日益严重,城市化虹吸效应下,青壮劳动力和乡村精英人士不断流失,原本呈现稳定和静态的乡土被割裂的支离破碎。一个只有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村庄还谈何活力?谈何发展?而传统伦理生活的瓦解让农村开始丧失原有的质朴。失去道德支撑,没有发展活力,大家竞相逃离,这样的农村,未来在哪里?

93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重视现代乡贤》和《用新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两篇文章,谈论基层“乡贤治理”之作用。不能说,农村的未来就在于新乡贤,但是作为农村中有声望、有能力的长者、贤人,其在协调冲突、以身作则,提供正能量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而一些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更有着重建乡村治理秩序的经验、学识、资本。衣锦还乡也罢,功成名就也好,那一份浓浓的乡愁,让他们不管身在何处,乡土情结永远也不会改变变。一旦有了合适的机会,他们都可以用自己知识、财富、能力、资源等回馈家乡。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乡贤们回家。在外的游子什么时候都少不了一颗回家的心,造福乡梓更是许多乡贤的梦想。但是造福不是无谓的捐献,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情感融合、政策支持为他们搭建一显身手的舞台,要让他们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和“造血因子”。

“乡村不平,天下难安”,留得住人的乡村,才有未来。给乡贤一个回家的理由,乡贤一定可以还乡村一个灿烂的明天。

  • 上一篇文章: 要重视重建乡贤文化和斯文传统

  • 下一篇文章: 乡贤文化,或可留住乡愁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6]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