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缺点教训 >> 历史教训 >> 正文  
  细节处着眼说晚清       
细节处着眼说晚清
[ 作者:张鸣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720    更新时间:2017-03-14    文章录入:admin ]

 

    晚清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

    近代史,是中国各个朝代史中最乱的,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现在资讯比较发达,很多事情光是用观念来统一不行了,人们需要细节。

    我先从细节讲起。过去讲现代史一般讲两个方面,第一个,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二个,中国人民反抗史。但是如果我们的历史就这两面,很难理解我们今天会变成这个样子,所以还要考虑其他,比如我们走向世界的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历史。

    开国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西方鸦片战争,清朝大兵跟英国人打起来了,打一仗败一仗,几乎没法跟人家对阵,海上不行,陆上也不行,人家想打哪儿打哪儿。但是洋人的进攻却不是那么犀利,这就给我们的前线将领提供了一个谎报军情的好机会,所以皇帝听到的前线奏报都是胜仗。如果把前线的奏报加起来,整个英国的军队都打光了。

    为了能够维持这个事儿,地方官员必须保证像广州、杭州、南京这样的省城不能丢。这些城市能不能保住?保不住,如果英国人想打,一天就攻下来。怎么办?跟英国人谈,你们别攻城,你不攻城,我给你钱。当时叫赎城费。广州一城前线将领就交了600万两赎城费。我们知道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不包括600万的赎城费。

    英国人本来也不为攻城掠地、推翻你王朝而来,他就是让你开门来了,所以他不在乎是不是把广州城攻下来。而且英国是一个工商帝国,他们的所有行为,包括战争行为都是要挣钱的,不能赔,所以你要给钱当然何乐不为。600万两是很大的一笔钱了,当时清朝每年的财政收入是4000万两。我是很奇怪,广州前线的将领怎么能够在那么短时间内筹出这么大笔钱来?之后英国人始终没有攻广州。杭州也是这样,给了400万,到南京还没攻呢,先给300万。

    从这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中国王朝,皇帝是最后一个知道准确消息的,皇帝一定要被蒙的;第二个,在中国这样的王朝,虽然有商人,有私有财产,但是你的财产如果皇帝要或者以皇帝的名义要,你保不住。欧洲的封建时代,国王打仗向商人借钱得签字据和合同,将来还要付利息的。我们中国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只要皇帝需要钱,你就给吧,没有商人认为不应该。

    中国第一次和西方大规模打交道,就发现西方跟以前的侵略者不一样,以前的侵略者占了地方就开始建立王朝了。比如金朝的女真人,后来清朝的满人,这拨人不一样。除此以外,英国觉得我利用你现成的统治,把你变成我的市场,我跟你做买卖就行,这样我赚得更多。如果我统治你,得设立政府、派军队,你挨饿了,还得管你,所以他们的政府就是商人的脑袋。

    从这几个细节看,我们实际上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这个对手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以往的经验根本无法涵盖,你不知道怎么跟他们打交道。

    晚清修铁路的禁令是怎么取消的?

    我们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上层和下层的态度不一样,这跟西方完全不一样。比如说,蒸汽机车刚出现在英国时,英国最反对的是下层老百姓,老百姓抗议,说这火车一叫,牛都不产奶了。我们中国不一样,无论轮船、火车,老百姓都特喜欢。轮船出现的时候,从上海到武汉的船票一等舱卖到700两一张票,700两银子,100家农民够活一年的,就这么贵。后来便宜点儿了,也得一两银子。外国人说,中国人挤得跟沙丁鱼似的,很高兴,就想坐船。

    外国人在上海修出来一条30多公里长的铁马路,修成之后,头等座2.5两银子一张票,一票难求,买不到票的人就在旁边看,搬了凳子、长凳,搭了凉棚看,人山人海的。后来看的人多了,压死人了,政府说不能压死人,就把这段铁路买了下来,买下来干吗呢?拆了。为什么呢?上层一直有铁路不能修的想法,最大的障碍是安全问题,就像现在很多人担心网络安全问题一样,古人和今人的思维方式没有什么本质改变。

    还有一个说法,火车那么响,东西那么大,把山神吓住怎么办?他也没想想,山神就那么脆弱吗?李鸿章办开平矿务局,运煤的时候用铁路,一响上面就不干了,说开平矿务局几十公里之外就是东陵,惊扰了死去的皇帝灵魂怎么行?怎么都不让修。

    外国人比中国人还急,不让修铁路哪行!英国人最着急,正好皇帝大婚,说我们送一个大礼,几十公里铁路,机车和铁轨都修好,皇帝不要。美国人比较贼,做一套火车模型,比今天讲的玩具火车高级一点,也有铁轨、车头、车厢,上了发条之后就可以走。当时北洋海军已经成军了,总部设在天津,海军大臣奕轩(光绪皇帝的亲爹,慈禧太后的妹夫)来视察海军,李鸿章把这个送给他玩,喜欢得不得了,迷上了。李鸿章说能不能带回宫里,给老佛爷玩玩?行。带回去了。乾清宫前面有一块挺大的空地,铺上,老佛爷觉得好玩,从此以后,中国铁路的禁令就没有了。

    也就是说,这种先进的技术或者器物,让这些落后封闭的官僚接受不难,只要有机会让他们看到就行。他们不能接受的是什么呢?是技术后面的东西。后来中国没有一项西方主义不接受的,但是就是干不好。比如说,著名的北洋水师当年学英国,日本也学英国,同样起步的,思路都一样。后来一比较,为什么打败了?有些东西就不行。

    比如说,上军舰,我们知道当兵,尤其当水兵的不能留头发,最好剃光头,留也是非常短的短发,因为舱里都是机器。中国人留个大辫子,海军官兵每次上舰之前,把大辫子盘得结结实实的,还是不免有被绞进去的。

    英国的海军军官一定是绅士,日本人学英国海军,不仅学知识、上舰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成绅士。我们不行,为什么不行?我们做不到。我们把他们的体育课都砍了,玩击剑干吗?玩网球干吗?浪费,老老实实地学怎么操舰、开炮就行了。海军学校毕业,国外至少是少尉,一般是中尉,少尉、中尉就是海军军官,就是绅士,上流社会的聚会都可以参加,我们不行。清朝体制毕业,绿营兵最低等的就是军官,我们说的排长,把总满地都是。为什么英国把军官变成绅士?就是因为军官的荣誉感,你为你的荣誉而战,这是很重要的,在中国行不通。

    现场提问

    提问一

    张教授在《历史的坏脾气》里曾分析五四运动的实际推动者是什么人,请问,文人在这个时期起的是什么作用?

    张鸣:当然文人作用也很大,我当时讲的是一般我们讲五四运动:五四学生起来了,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军阀政府就害怕了,于是他们就妥协了,我当时说这个说法不对。因为上海罢不罢工,北京政府是不会害怕的,因为上海不往北京交一分钱,上海经济再怎么烂跟北京没有关系。害怕的是军人。湖南的吴佩孚就强烈要求北京政府妥协,你不办,我就提兵北上,你说这个威胁大不大?

    提问二

    走向共和是晚清不可回避的趋势和话题,请张老师谈一谈当时清政府错失了哪些历史的重大机遇?

    张鸣:慈禧镇压戊戌政变,不是谁欺瞒了她,最关键的问题是她和光绪两个的权力是一个二元结构。慈禧是实际的统治者,她已经统治了36年,因为甲午之败不得不退居二线,但是她并不愿意放弃权力,这是一个人性的问题。她当然不希望在变法中光绪能够获胜,光绪成功了,意味着她真的要失去权力了。所以从潜意识里,她不希望变法成功,虽然从道理上中国非变法不可。老话讲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上头有这个基础了,谗言就能够进得去。

    变法过程中得罪了一些人,尤其是得罪了一些满族既得利益者,有一些衙门是他们的固有地盘,像漕运,这个机构就是他们捞钱的地方,你把它撤了,意味着我就没有了,不是他们的饭碗了。因为满族官僚从来没有饭碗的问题,他们每个人都有固定的钱粮。因为外快的问题,受不了了,就开始编故事跟慈禧说,说光绪好的她听不进去,说光绪不好的,她就听进去了。

    慈禧太后死后,他们的朝廷中上了一帮少年清贵,完全不懂事,开始收权,不仅把行政权、军收抓在自己手里头,载沣是全国海陆军大元帅,七弟是总参谋长,大的25岁,小的19岁,哥仨把全国大权抓在手中,这不是胡闹吗?你当过兵吗?打过仗吗?凭什么统帅,不像话。最不该的把本来已经给了民营资本家的权力,譬如路矿权收回来,这个就不一样了。到了清末新政的时候,那些民营企业家在当时已成为一个中坚力量,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朝廷凭什么随随便便把权力剥夺了。

    提问三

    请教张教授,光绪帝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如何评价?

    张鸣:毛泽东说光绪是一个可怜人。这话说得不错。说良心话,清朝皇帝从个人品质来讲,没有特别混的,跟明朝皇帝不一样。清朝皇帝不管什么人,聪明不聪明,笨不笨,都有点责任感,其中特有责任感的,光绪是一个。他想有作为,但是他很不幸,他有一个特别强悍的养母。在这么强势的老妈下面,你说会怎样?老妈不是不爱他,但肯定不会让他有个人意志的伸张。

    在戊戌政变之后,他的日子是很难过的。政变之后不久就是他的生日,那个时候的国家皇帝的生日就是国庆,宫里要唱戏,唱什么戏?《白帝城》,这个皇帝过生日唱那个皇帝的死。后来还唱《天雷暴》,说光绪不孝,天雷暴一个不孝子,后来被雷劈死的。看完了,让光绪观后感言。这日子真是非常难过。

    他跟慈禧太后两个人的死只差了24小时。档案上记录先是慈禧太后生病了,然后光绪死了。现在考古从光绪遗骸的头发中检出了过量的砒霜,肯定被毒死的。谁毒死的?最大的可能就是老太婆。老太婆不能死在光绪前面,这是她的信念。为什么呢?因为他俩是政敌。

    提问四

    现在经常描述的晚清的民生凋敝,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对当时普通人的生活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张鸣:肯定是民生凋敝,因为这个时候有很多的战乱。当时政府有问题,一个是赋税太重,越来越重。清政府是一个保守的政府,比如说,太平天国战争打完了,旧军队没有用了,把旧军队裁了,不,一点都不裁,原封不动地保留,照样开军饷,这样加起来费用大了很多。还得取之于民,所以厘金收起来就没完没了。

    统治机器开始锈蚀了,国家收入渠道的跑冒滴漏非常多,这个时候是不是需要改?不改,不动。后来清政府一直到新政时期,也是在民间的推动下才对这个领域进行了改革,此前一直都不动。这种情况下财富增加了,但是民间的负担也增加了。由于国家政策的失误,民间的产业实际上真的发展不起来。官办的企业又赔钱,浪费很严重,像张之洞办这个铁厂,有个500万就够了,一个500万花完了还没影呢,再加500万,不够。所以负担就重了,最后转不过来弯,民生能不凋敝吗?

    提问五

    清末对外贸易的情况如何?

    张鸣:当年鸦片战争的时候,签订《南京条约》,我们那时候谈判的人根本不懂这个,因为我们中国当年实际上没有正经八百的对外贸易。我们当时乾隆皇帝开了一个广州的口子,开它干吗呢?他对外是说可怜可怜你们这帮外国人,给你点奇异的东西,我们知道你们需要我们的茶叶嘛,给你们点儿,可怜你们。而对内是满足皇室的需求,皇室什么需求?皇帝需要怀表、鼻烟壶,就是现在在故宫展览馆中看到的自鸣钟,还有一点貂皮的衣服。这就是皇室的需要,贵族的需要。所以中国只有一个海关,就是粤海关,粤海关只属于内务府,属于内务府的特供机构。

    我们没有什么对外贸易。政府本来得有“主权关税”这个概念,必须得有一个。关税最初的时候是要具备保护本国工商业的功能,而不是弄了钱之后给皇帝享用的。

  • 上一篇文章: 梁启超中国文化观180度转变的启示

  • 下一篇文章: 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宗法制度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53]

  • 张文木:美国人的“商人”…[55]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75]

  • 致敬他们共同的恩师侯外庐…[51]

  • 侯外庐西大治校[6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目标构建“智慧天网” 我国…[4]

  • 张文木:我是一个爱国的知…[20]

  • 媒体盘点习近平引用过的邓…[13]

  •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14]

  • 血浓于水一家亲——中国是…[15]

  •  
     相 关 文 章
  • 不谄媚不叫官场[677]

  • 风水建筑与风水政务[920]

  • 有人示威请愿,社会才正常…[1019]

  • 划圈为牢的国人[324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