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协商是解决世界争端唯一有效途径。在商业活动中也只有“商量”才是通行世界的有效手段。商品的质量是固定的,可以协商的往往只有“量”,所以叫“商量”。这个“量”既包括交易的数量,也包括报酬的数量。
商量的前提,是物资供应需要足够充分,而且摆脱垄断控制。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交易就无法商量。在凭票供应的时代,哪一件可以商量?在买猪肉时,只能商量“能不能多给点肥的”,以补充食油的不足。在现代中国,仍然有一些行业处在垄断地位,也是不容商量的。如石油涨价、手机收费、信件投递不上楼,等等,都是“宰你没商量”的。好在这样的垄断行业会越来越少了,可以商量的范围越来越大。这不仅是流通领域里的福音,也是社会前进的标志。
在企业交往中,要善于运用“商量”的手段,使矛盾归于统一。因此,提高商量艺术,就成为成功的关键。
其一,商量要在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犹如国际上的交往,不管大国小国,在
联合国有同样的发言权。企业交往中,忌讳以权威的气势压人,不管公司的名气有多大,生意都是一笔一笔做的。唯一的实力是产品的质量,包括服务质量。更不能以貌取人,看对方的办公条件、轿车的级别,甚至负责人的穿着,都是不对的,容易陷入误导。
其二,既然是商量,就要给出多种选择,至少是两个选择:“是”和“否”。
没有强迫人接受的道理,如果只有一种选择那就不叫“商量”,而是强加于人。因此,在“是”和“否”之间,最好能有多个层次。层次越多,商量的成功率越大。
其三,商量时允许保留一些商业秘密,也可以玩一些“欲擒故纵”之类的策
略,但是态度一定要诚恳,要有真心的诚意。因为你既然愿意与人商量,一定是希望成功。假若你不希望成功,你就没有必要与之委蛇周旋,那不等于纯粹浪费时间和精力吗?所以,一旦决定进入“商量”程序,态度就要真诚。这样即使谈不出预期结果,也不至于伤了和气,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商量不仅适用于对外交往,在公司内部凡事也应该多商量。不过公司日常事务,千头万绪,不可能事事都商量,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凡是有规章制度依据的,领导者就要敢于“独裁”,否则就是不负责任。那么,“独裁”与“商量”如何运用呢?你感觉能力够,是对的,又能负一切的责任,请独裁吧!不要假商量,浪费时间又浪费感情。认为情况信息不明,能力有限,商量是发挥大家的长处,让领导者选择,当然是重要。
商量表现在决策和执行两个方面。
在决策阶段,从领导者发出一个创意,先征求大家意见,这就是商量。通过商量完善方案,再由领导者决断,这就叫“民主集中制”。这与“独裁”不同的地方,就是事先的商量。
在执行阶段,通过商量使下属了解执行的意义和细节,激发下属的责任感,
才能主动积极地把事情做好。商量也是联系老板与员工、沟通上下级关系的柔和剂,也是形成团结合力的融合剂。所以说商量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