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企业精神 >> 企业文化 >> 正文  
  中国制造业企业缺什么?         
中国制造业企业缺什么?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新视野论坛    点击数:1438    更新时间:2004-01-14    文章录入:111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状况如何?中国企业是不是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如何评价?问题在哪? 有多年东西方企业管理实践并对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异有深切感受的IBM大中华区总裁周伟昆直言中国企业: 一缺现代经营理念; 二缺人力资源概念;三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四缺健全的财务制度。
  同济大学的郭重庆院士坦言: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中国企业的经营活动大多缺乏一种理念支撑,偏重人际关系的协调,重“情”,忽视“理”(企业文化)和“法”(企业制度)。企业内部沟通不畅,对员工缺乏信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因此,缺乏凝聚力是中国企业的普遍现象。
  我们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郭重庆院士认为是出自缺乏一种民族精神,一种经营理念。日本能在短短的30年中赶上欧美工业发达国家,与其说日本依靠了不起物质力量,不如说依靠了一种精神力量,重文化、重纪律、重群体、重功利的民族精神。日本企业调动了最根本的资源棗员工的能动性,不完全靠物质刺激,而是靠群体成就感。“精益生产”的企业经营理念是日本成为新的制造业霸主的基础,缺了经营理念的支持,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没有魂的。
  在提高产品质量上,我们学会了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TQC),现在又在刮ISO9000的风,但中国企业往往只学到的是一种物段、方法,一个壳,而不是其内涵。假如缺乏一种精益求精的民族精神,仍是“凑合”,假日伪劣横行,中国制造业能走出困境吗?
  迷信技术和推崇物质力量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流行病,这也许是对过去我们过分强调精神作用的逆反心里,但我们不能回避,问题仍是出在精神上、观念上和制度环境上。企业成败的关键不在技术上,或资源上,而在经营理念上。没有现代经营理念的支撑,没有一定的制度环境的适配,中国制造业是难走出困境的。
  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管理水平的较量,资源(知识、劳动、资本)的可获性是平等的、开放的,而通过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赢得效益在企业间却存在着差异。所以,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其说是资金、技术问题,勿宁说是一个管理问题。对中国企业领导层来说,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外部条件,不如眼睛向内,狠抓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员工、质量和成本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
  中国企业最缺的是:企业管理。

  • 上一篇文章: 第四产业需要强大的协会

  • 下一篇文章: 老板的个人文化决定了企业文化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