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弘扬民族精神贵在学习 弘扬传统中华文化和传统仁义道德,是为振奋民族精神。这民族精神是沉积几千年中华历史文化的精髓保存下来的,只有通过学习才了展现它。 弘扬民族精神还包含善于学习吸收世界优秀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印度在崛起,印度“整个民族都具备敢于正视自身不足的特质和渴望突破自我的强烈欲望”就值得我们学习;德国高度重视国民教育,着力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国民素质,从而为国家的振兴提供强大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前驻德大使、前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说:德意志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产生过许多举世闻名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科学家、大文学家、大音乐家,如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海德格尔、爱因斯坦、巴赫、歌德、海涅等等。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了广大的德国民众,成为德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德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中,1、是讲理性,守纪律,办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2、是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说话有修养,知识面广,不怕辩论。3、是崇尚自强不息,精益求精,永不满足。这三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个人可以不学无术而生存,而不能不辨是非而做人。“知为行,行未必知”,故有“行之非艰,知之惟艰”──贵在学习之说。学什么?学习我国传统的民族精神和世界优秀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 它的内容很多,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科学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经验的学习。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但首先得紧紧抓住学习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与非,荣与耻的标准;做人律己,待人处事,立业进取的行为素质修养来学习。从小学起,为个人的奋发图强而学,为家庭的幸福美满而学,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学,活到老学到老。要先学习认可前面所说“是与非”,“荣与耻”的统一标准。其后是学习“做人律己、待人处事,立业进取”的素质修养,自觉地积极地进取。 根据我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仁义道德,现试归纳列举如下: 1 做人律己应具的品质: 诚实、勤劳、俭朴;自尊自强,热爱科学;求实上进,争荣恶耻;遵纪守法,规范品行;尊师重教,孝敬父母;尊长爱幼,爱国爱民。 2 待人处事的品行: 诚恳、仁义、公正、守信;礼貌恭谦,忠厚廉洁;尽职尽责,团结协作;伸张正义,见义勇为,行善济贫。 3 立业进取的素质: 在具有做人的品质,待人的品行的基础上,立业者还应具有:立志向、自强不息;实现自我,百折不挠;勇于拼搏,尊重科学等精神。 作人,是有气而生,无气而死。因此,作人要有作人的气质。气质是体现在人的言谈举止上,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与风格。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 在个性气质中,志气、义气和勇气,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具有的。志气是做人之本;义气是待人之本;勇气是立业之本。故也有“志、学、勤、恒、思;信、义、仁、智、勇。”是个人立业进取的铸成素之说。 民族精神反映着国民的整体素质,反之,国民的整体素质也体现了那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既然民族精神它反映着民族的整体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精神风貌。可见一个大国要崛起非抓国民素质的提高,民族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