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缺点教训 >> 历史教训 >> 正文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 作者:知原    转贴自:人民网    点击数:994    更新时间:2004-01-14    文章录入:111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开始,一直到今天的中国,是灾乱深重的中国。这一百多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非常频繁的社会运动、政治斗争、军事冲突。这场大灾乱一直到今天还未彻底结束。
  造成这场大灾乱的根本原因,就是文艺复兴后诞生的新型西方文明对中国冲击的结果。当然,这场冲击是以武力介入为其突破点的----鸦片战争就是其体现。但是,必须看到武力是新型西方文明力量的集中体现。因此,这是学者们将1840年--鸦片战争的开始,作为中国近代史,以及近、现代西方文明冲击中国的开端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早在鸦片战争之前,近代西方文明就已经开始影响中国了,只是那时的影响是较小的。鸦片战争则是突破点。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明开始大规模的冲击中国。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部西方文明冲击中国,以及中国应对西方文明的冲击的历史。
  从秦汉到鸦片战争,这一阶段的中国,可以说是儒家文化一统天下的时代(儒家学说虽然是在汉武帝时期取得统治地位的,但是真正的儒家文化并不是只指儒家学说,而是包括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学说,以及建立在这些学说基础上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国民心态等等各个层面在内的东西的有机结合)。这一时期的中国及中国文明,可以说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极少数文明大国及强国之一。但是,鸦片战争打破了这一局面。中国的失败,说明文艺复兴后延生的新型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要比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优越。由此,中国才进入了一场深刻地文明冲突之中。
  近、现代西方文明,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这种文明诞生之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化扩张运动,而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的冲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但是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至今也没有在中国大地上取得统治地位。因此,今日的中国还是处于文化混乱时期。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辛亥革命后的袁世凯复辟,实际上就说明了这一现象。五四运动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的树墩也挖起来了。从此,复古是不可能的了。但是树墩挖起来了,根系还在——根系就是残留在社会上的民俗、民风及人们头脑中的传统意识等。如果说砍断一棵树容易,那么挖树墩就难多了,清除根系则相当困难了。这也就是现今的中国依然还可以看到许多传统文化的“影子”的根本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被打败了,但是西方文明至今还没有在中国取得统治地位。她对中国所起的作用,现在看来只是使中国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并且这个工业体系的工业制度也不是西方的。而是带有很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与苏联的工业制度的有机融合。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则是又一次向西方学习。但到目前为止,改革的主要是经济制度(工业制度和商业制度是其核心内容),还没有触及到政治领域。一种文化和文明最终是否被完全接受,取决于政治。因为,政治是国家的“灵魂”,是国家权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到目前为止,中国还远远不能说被完全西化了。
  象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最终的结果只可能有两个:一是西方文化逐渐在中国取得统治地位,这样中国最终也就被完全“西化”了;二是出现一些新的中国哲学家,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近、现代西方文化融合起来,创立出一种全新的文化出来,由这种新型文化来统治中国,甚至伴随着中国的逐渐走向强大,再由中国将这种新型文化会传遍到全世界。
  这两条道路,当然是第二条对中国更有利。第二条道路的问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究竟能不能与近、现代西方文化融合?我认为是能够的,因为中国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自有其优越之处。另外,中国文化在许多地方是与西方文化相对立的。比如,中国重国家,西方重人民;中国重大一统,西方重多元化;中国重礼制,西方重法制等等。在这些对立因素之中,中国和西方实际上都是片面。因此,我们只要将这些相互对立的地方“中庸”起来,就基本能做到中西两种文化的融合。
  当然,上面所说的融合棗将两种文化相互对立的地方“中庸”起来,只是一种低级的融合方式。一种高级的融合方式是立足于“创新”的融合,即以中国现今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中西两种文化甚至更多种文化为融合的“素材”,用创新的方式将这两种或多种文化有机的融合起来。中国当然应该采用高级的融合方式,而不是低级的融合方式。因为,低级的融合方式只能得到与需要融合的文化属于同一层次的文化,而高级的融合方式则能得到更高层次的新文化。
  怎样才能将中西两种文化“高级”的融合起来呢?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中国现今最需要的是什么?我认为,中国现今最需要的是建立一种能使国家尽快发展起来的“制度”。因为,只有中国尽快发展起来了,中国才能在与他国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建立在这种制度上的文明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我们就需要以中西两种文化为构建这种“制度”的素材,从这些素材中吸收构建这种“制度”的营养,来构建这种新“制度”。当然,在此,我们还应尽可能的借鉴其他文化中的治国思想,以及从现今的社会主义中吸收其有益成份。
  事实上,我们在此讨论一下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长,及其对中国的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需要声明的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并不象中国共产党所宣扬的那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实际上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假如没有苏联的十月革命所激发的中国的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的热情,社会主义根本就不可能在中国取得蓬勃发展;假如没有第一次国共合作,很难想象中国共产党能够建立起一支有力量的军队;假如没有抗日战争,很难想象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与国民党相抗衡的力量。最后,即使这一切条件都具备了,如果没有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以及蒋介石的无能,中国共产党仍然很难战胜国民党。因为,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的军队仍然是共产党的好几倍,武器装备也要比共产党的先进的多,因此仍然具有消灭共产党的足够力量。
  于是我们可以作一个假设,如果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中国取得了胜利,中国的走向将是哪样的呢?许多人可能会根据现今台湾的走向,从而认为国民党统治的中国也会象台湾那样逐渐走向西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台湾毕竟不能与大陆相比。台湾只是一个小岛,而大陆则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在强大的大陆的压力下,台湾不得不依赖美国,这是台湾最终被完全西化的根本原因。但是,如果国民党统治的是大陆,而不是台湾,情况则会大为不同。由于没有了大陆这样的强大对手的压力,再加上蒋介石本人是比较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是很难一下子被完全西化的。当然,又由于学习先进的西方文明是大势所趋,因此蒋介石的中国必然会为中西文化的融合提供一种较为轻松的环境。
  下面我们再讨论一下毛泽东的中国对中西文化融合所起的作用。毛泽东对中西文化融合所起的作用,从某种角度来说,是阻碍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因为,毛泽东需要建立的是一种新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因此,他即反对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又反对中国以前的封建社会。而这种反对情绪很容易上升为对整个资本主义文化棗近、现代西方文化,及整个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儒家文化的反对。因为,在社会主义者们看来,一种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制度孕育发展的产物。毛泽东也不离外。因此,毛泽东的中国是即反对西方文化,又反对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的。他要建立的是一种新型文化棗社会主义文化。然而,又由于马克思主义的虚幻性。因此,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及建立在这种制度上的文化,都是不可能的。这样,毛泽东实际上无意识的实施了一场文化虚无主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及解放思想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是将中国从毛泽东的文化虚无主义中解救出来。但他实行的是西化的道路。
  在此,毛泽东与蒋介石相比,毛泽东阻碍了中西文化的融合,而蒋介石则更有利于中西文化的融合。但是,如果我们从更深层次上看,又不完全如此。因为,毛泽东毕竟为中国带来了一种新的思想棗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是伴随着能力治国战胜血缘治国的发展历程而产生、发展的,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并且,血缘治国早在二、三千年前就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它之所以持续到今天,主要是由于血缘关系毕竟是人类的一种非常基本的关系,要一下子完全消灭它是很困难的。因此,能够尽早的消灭血缘治国的国家,是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国家。因此,毛泽东的作用实际上是将这种非常先进的思想带到了中国。这样,如果中国能够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同时,将社会主义这种新因素融入到其中,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将是非常有利的。
  前面我们说过,毛泽东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社会棗社会主义社会,及建立在这种新社会基础上的新文化棗社会主义文化。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虚幻性,从而造成了这种新社会及新文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又由于这种新社会强烈地反封建、反资本主义性,又造成了毛泽东的社会的强烈地反西方文化及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性。这样就造成了毛泽东,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实际上阻碍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但是,毛泽东本人所代表的却是创新派。因为,他既不主张中国的西化,又不主张中国实行传统的儒家文化,而是主张建立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因此,我们如果确实要想将中西文化及社会主义融汇在一起,就必须首先消除社会主义的虚幻性,及消灭社会主义的强烈地反封建、反资本主义性。然后,我们还必须以中国现今的现实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从中西文化及社会主义这三大因素中寻求创造新文化的精髓。
  如果未来的中国确实是走向了这条道路,那么毛泽东对中国的作用就不是阻碍了中西文化的融合,而是为中西文化的融合带来了一种新因素——社会主义因素。但是邓小平的改革则是又一次将中国引向了西化的道路,尽管他本人开始可能只是想学习一下西方,而不是想西化。这样,有的人可能根据邓小平的改革政策,从而认为未来的中国将是西化的,而不是融合创新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邓小平的改革并不是成功的。这样,改革实际上是在为自己树立强大的反对力量。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种反对力量,那么融汇创新派取得胜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当然,中国未来的走向究竟是西化的,还是融合创新的,这不是现在所能预测的,而是必须通过“力争”争取的。
  当然,有的人也可能认为,中国不论是西化、还是融合,都要比现今的文化处于混乱期强的多。因此,他们既不反对中西文化的融合,也不反对中国的西化。他们认为这两条道路对中国未来的走向是差不多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从地理上看,世界上有三大地区是最好的,最有利于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有利于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主要看这样几个条件:一、是否处于温带、亚热带地区;二、是否拥有具有大河流域的较大平原;三、是否具有较长、较良好的海岸线)。这三大地区是中国、美国和欧洲。
  在这三大地区中,中国虽然属于其中之一。但是,在这三大地区之中,中国的地理环境实际上是最差的。因为,中国无论是从陆地上看,还是从海上看,与其他国家的交往都是较封闭的。从陆地上看,中国只有一条被称之为“丝绸之路”的道路是通向外界的较好的道路。但是,既使是这条道路也是相当漫长和艰险的。从海上看,中国无论是通向北美洲,还是南美洲,或是非洲。朝向中国的航向的地区都是地势较高、环境较恶劣,不易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地区。相反,背离中国的航向的地区,则是地势较低、环境较好,较容易发展经济的地区。
  但是,美国和欧洲则正相反,朝向美国和欧洲的地区都是地势较低,环境较好,较容易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地区。因此,从整个地球来看,整个世界的几乎所有的较容易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地区,都是围绕以美国和欧洲为中心地区而“旋转”的。而中国则处于世界的偏远的一极。因此,如果我们提一个问题棗假如地球上的所有国家哪一天统一了,首都应该定在哪里?那么,我认为应该定在欧洲或美国,尤其是欧洲。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近、现代工业文明才会延生在欧洲。这样,相比而言中国则具有较大的外在劣势。
  因此,如果中国被全盘西化了,那么中国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最终命运必将是消融在盎格鲁-萨克森民族之中。但是,如果中国能够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明与近、现代西方文明以及社会主义三者融合起来,创立一种全新的文明的话。那么,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将正好相反,中国由于有了一种内在的“制度”和文明优势,再加上中国本身的地理环境也是比较良好的棗虽然与美国和欧洲相比较差一些,但毕竟是世界上最有利于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三大地区之一。因此中国将有能力战胜西方,从而避免中华民族灭亡的命运。
  因此,对于每一个关心我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前途的人来说,都应该站起来坚决的反对中国的西化,而努力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明与近、现代西方文明及社会主义融合起来。

  • 上一篇文章: 在后集权社会,如何反抗暴力压迫

  • 下一篇文章: 别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百年祭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52]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50]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60]

  • 蔡崇信对话张忠谋|面对宏…[57]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5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6]

  • 走向安国、人道与和平——…[7]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14]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18]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1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