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强国之路 >> 文化发展 >> 正文  
  从武汉的两个三十年看文化立国       
从武汉的两个三十年看文化立国
[ 作者:银玉芝    转贴自:长江商报    点击数:798    更新时间:2009-09-22    文章录入:admin ]

 

 

国家的进步必须是全面的社会进步。回望60年,我们从一个极端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到一个经济强国——GDP总量列全球第三,并有望今年超越日本,跃居第二。但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文化强国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本期《评论周刊》就此专访知名学者姚国华先生。

本次专访里,姚国华先生分析和比较共和国两个30年的历程,阐释文化立国主张,结合武汉前后30年发展轨迹,提出了中部崛起的独到思路。

 

“小渔村”背后的国家战略

 

长江商报:60年我们国家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路?

姚国华:大家知道,改革前30年和后30年,中国的发展进程与方式是不同的。概括起来也很简单:前30年主要靠革命后人们的热情与信仰作为动力,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后30年主要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激励内部的物质利益追求,即所谓与国际接轨的道路。我们看到,今天引领国家发展方向的,并不是大学和其他文化机构,而是南方崛起的一个“小渔村”,全国妇孺皆知的深圳。作为中国的特区,深圳是个最好的缩影,当然武汉也是这个缩影里的另一面。

深圳有外贸加工基地,有向国内辐射的高科技,但是深圳并不是这些高科技的源头,它来自香港,而且香港也只是一个中转站,真正的源头在国外。

从现代文明的角度来看,社会进步的动力并不是人们简单的欲望以及体力,而是智慧、价值观与创造力。而深圳正是一个窗口,从它那里,我们获得变革中国所需的文化动力。深圳向外输出的是凝聚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产品,向内辐射的则是外来的技术、观念及价值观。因此这30年,深圳的标志性意义在于,中国的发展是由外部力量带动的。这个过程,先是沿海的开放,再到沿江城市、内地的逐步开放。这一个过程决定了,东部、南方沿海是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

长江商报:这么说,武汉在这30年里,自然不再是发展的中心?

姚国华:是的。当中国主要由内部力量推进社会进步时,武汉当然是全国的核心城市,新中国建立后这里是全国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第三座中心城市。那时不要说深圳,连广州也常常要听武汉的。

当内生动力的发展方式被外部外力的发展模式替代时,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一个现象,香港领着深圳走,深圳领着武汉走……

长江商报:那按照这样的道路,我们能崛起于世界大国之列吗?

姚国华:如今我们制造业世界第一了,而这个第一仅仅是产品的堆头上,数量上,而且它是由外部带动的,是复制和拷贝别人技术的产物。因此,我们能充当制造业大国,但称不上强国。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引进和模仿,急功近利,机会主义,内部创造力缺失,文化与智慧层面的创新越来越少。尽管这样也能成为制造业大国,可以高楼林立,商品丰富,生活时尚,但说到底,这些东西都不是自己的智慧创造的,最终是受外人支配的。

长江商报:但这至少是在进步,总比闭关锁国好吧?

姚国华:当然,在一个非西方国家里,现代文明是外来传入的,尤其在起步阶段更不能闭关锁国。但是,仅仅打开门还是不够的,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当开则开,当关则关,否则就不是门——要么是墙,要么什么也没有。门掌握在别人手里就是殖民地了。今天我们到了必须全面反思的时候了。文化立国应上升成国家战略  

长江商报:为什么会经历这样一个轮回?

姚国华:改革开放之前,新中国其实也是靠从苏联引进工业化模式起家的,后来由于政治原因,与外部的联系减少,但通过政治意识形态的动员,强化了内部动力的孕育,一度形成自己强大的动能。但毕竟现代文明的基础是西方的一整套文化观念,我们与之隔绝,思想和组织就会僵化,创造力逐步退化。

改革开放之后,沿海城市恢复了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密切联系,所以沿海首先发展起来了。于是,我们看到,武汉作为全国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从张之洞时代就有了很好的工业基础,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时间里,它都是全国性的中心城市,各方面都有新事物引领潮头,风光一点不亚于现在的深圳等沿海城市。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武汉的优势反而成了新潮流里的包袱,明显衰落下去。

我们通常认为,一个地方发展不快,就是这个地方观念思想不够解放、决策水平不足、民众习性不好等等。其实,全局性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战略选择了借国外先进技术带动国家发展,这就决定了沿海地区发展的优势地位,而内地原来发达的城市,甚至包括90年代以前的上海,在全国发展的棋盘上,更多地担负起政治稳定、人才后援、财政输血等方面的角色。这个时候,国家发展不是靠内生动力而是借助外力,武汉再大胆的变革,也要服从国家战略。武汉大学80年代还是全国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但后来与武汉其他曾经闪亮的方面一样,黯然失色。

长江商报:这不是说武汉的风光是被沿海城市抢走的么?

姚国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这样。沿海城市的外向型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资源、人才与利润的流失,尤其是主动权掌握在拥有现代文明的文化优势的国家手里。要扭转这一趋势,就必须重建国家的内部动力体系。只有这样的思路,才有真正的“中部崛起”。因此,武汉的命运,就看能不能重建它的文化中心地位,以自主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创造力,给整个国家注入创造性的动力,以替代对国外的依赖。应当说,今天的国家战略,已经有这方面的契机了,就看武汉能不能抓得住。

长江商报:这是不是回到过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老路呢?

姚国华:当然不是,但可以说是否定之否定。过分强调自我发展,切断与外部的交流与协作,是不能真正发展的。但单向与国际接轨,照抄照搬别人现成的发展模式,又会造成自主创造力的丧失和对外依赖。要学习和引进外面的东西,又要有自己的超越性与创造力,两者有矛盾,但缺一不可。创造性的过程,虽然成本大,耗时长,见效慢,但只有它才能引领新潮流,决定未来价值,占领金字塔的顶端。

武汉建设光谷,花重金引进人才,当然是需要的。但是,长期靠引进,怎么可能持续发展呢?武汉的高校资源、科研机构本来是很多的,全国排第三,只要我们内部创造一个让人才得以发展、脱颖而出的环境,何需依赖外面引进呢?

长江商报:一个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不是一日两日可以建立起来的?

姚国华:市场经济中,占主动地位的永远都是思想和理念。西方经济强大的背后不是经济本身,而是经济背后的文化观念。只有追求真正意义的而不是口号上的自主创新,才能使社会发展由外部驱动转化为内部驱动。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同样也是基于民众理性文化的共识。从这个角度讲,文化立国应成为我们的国家战略。

越是在文化层面上的交流,即使一开始是学习与模仿,也能更多地激发人的主动创造力和超越意识。因为创造力源于人的心灵,尤其现代文明不再以传统的经验操作为主,需要更多的理性思维。因此,只有大学才能造成真正的现代特区。

我们的印象里,文化建设是慢效的。其实慢的根源,不是客观条件不够,而是主观意志不达,人们焦虑、短视、懒惰、老气,患得患失,急功近利,瞻前顾后,才是慢的根本原因。大学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的主体是青年人,青年人就很少这些缺点,青年人是最具创造力的。几乎所有科学文化大师都成于青年时代。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家长制、老人制的社会,直到今天中国的大学还是老气横秋。一旦风气改变,动力很快就会爆发出来。所以,关键还在一个主观条件。

 

建设文化特区,激发内部动力

 

长江商报:广东开风气之先,发展得以迅猛,一定程度上与其多任领导人个人的开放、包容有关?

姚国华:这是事实。不过,所有地方领导人都是上级任命的,国家选择广东重点发展,是看准了国外的先进技术生产力可以通过香港引进过来。我们很难说,这些地方先天地具有思想观念新、决策水平高、民众习性好的优势,主要还是有毗邻港澳的优势,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而已。这也表明,自由开放的思想与现代文明的进步必须是同步的。

领导人的视野和胸怀很重要,但国家的全面发展不能寄望于少数领导人,应当寄望于全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整体教养与创造能力。

长江商报:如此,我们更应该奋起直追?

姚国华:势在时局,事在人为。势的决断在国家,事的作为在自己。机遇来了就不应该放过。

每一个大国崛起背后,都有大学文化特区的作用,它代表无形的智慧,引导现代工业文明的进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诞生、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背后都是大学为代表的理性文化的崛起。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美国的崛起背后,都有自己的大学崛起。

武汉作为中国内陆最重要的中心城市,要在国家发展的新阶段形成强大的内部驱动力,必须要建设一流的大学,培养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成自己的创造力。当越来越多的人们有了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一步步蔓延,我们的创造力自然旺盛。那时,发展的动能来自内部,不再靠外部。不仅武汉重新燃起希望,整个国家也会越来越有前途。

 

姚国华

湖南人,知名学者。

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曾开创华中理工大学人文讲座,著有《文化立国》、《大学重建》等。

 

  • 上一篇文章: 文人论政与人文精神

  • 下一篇文章: 五四运动,未完成的启蒙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美国人的“商人”…[53]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71]

  • 侯外庐西大治校[58]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60]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媒体盘点习近平引用过的邓…[10]

  •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7]

  • 血浓于水一家亲——中国是…[10]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21]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4]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