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民族理想 >> 理想评估 >> [专题]和平崛起 >> 正文  
  两岸政治对话如何展开?       
两岸政治对话如何展开?
[ 作者:邱震海    转贴自:凤凰卫视8月19日《震海听风录》    点击数:1941    更新时间:2009-08-26    文章录入:admin ]

 

凤凰卫视819日《震海听风录》节目:两岸政治对话如何展开?

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关系迅速发展,有大陆学者提出两岸签订和平协定和进行政治谈判的条件已经成熟。谈判对话如何展开?两岸和平协议的共识性前提是什么?需包含哪些内容,目前两岸需要做哪些工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刍议》作者、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作客《听风录》,探讨两岸政治对话如何展开。

邱震海:最近几天我们知道马英九因为在“八八水灾”当中应急不力,领导无方,而受到台湾当地舆论对他的质疑。我们知道马英九的行政能力不足,其实并非新闻,关键是马英九是台湾多年以来出现的第一位强有力推进两岸关系的领导人,因此自然使人们对他在未来两岸关系方面给予厚望。北京学者最近甚至提出两岸政治对话的时机已经成熟就是一个明显例子。

解说: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余克礼发表专文,两岸因政事结束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的问题。作者认为去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逐步进入良性互动,和平发展的轨道。当前两岸解决结束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的条件已渐趋成熟,这是实现两岸关系全面正常化与和平发展的根本途径。

余克礼文中指出,目前要为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协商谈判早做准备,应着手研究以下重点、难点问题。

一,关于两岸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问题。

二,关于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也就是如何解决中华民国的地位问题。

三,关于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

四,关于化解两岸政治意识形态对立的问题。

五,关于两岸和平协议框架问题。

舆论认为余克礼文章显示出大陆方面有意将两岸政治对话提上议事日程。此外有关两岸政治对话,两岸不少学者都有思考和论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提出两岸和平发展应用协议巩固,他并强调和平协议不是统一协议,它只是针对和平发展这个阶段的一种安排。同时《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议刍议》作者、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也发表专文,《一中三宪:重读邓小平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张亚中认为两岸目前的法理现状为一中两宪,当两岸签署和平基础协定,包括双方承诺不分裂整个中国,两岸为宪法上的平等关系时,其实就已经进入一中三宪,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机制。

邱震海:在北京的郭震远先生和台北的张亚中先生分别在我们的北京和台湾的现场,我们先请出北京的郭震远先生。余克礼先生提出说,两岸政治对话,或者签订和平协定的时机相对已经比较成熟,您认为现在两岸展开政治对话的时机成熟了吗?

郭震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我是这么看的,最近这一段时期,关于这一方面的文章讨论,已经陆续的展开了。但是这个问题不好一概而论,你比方说,签署和平协议的时机已经成熟,我就认为这个说法未必准确。给人一般的概念,如果说签署和平协议的时机成熟,那么马上就要该签这个协议了,这显然不符合事实。

郭震远:但是另外一方面来讲,说两岸为签订和平协议积极做准备,包括进行必要的对话讨论,这个时机如果说成熟了,我看这个还是接近于事实的。当然你说马上就开始正式的对话,我倒觉得也未必。但是从各种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渠道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对话,这个则是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进行的。

邱震海:郭震远教授认为两岸虽然说现在签订协议的时机还没有成熟,但是思考、开始讨论的时机成熟了。我们听听张亚中先生的意见。你好张教授,您同意郭教授的看法吗?

张亚中(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我完全同意郭教授的看法,是,我觉得完全同意的。基本上两岸这么重大的问题,其实整个学术界应该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思考。那我想说余克礼所长所提出的所谓时机成熟,其实他隐含一个概念说两岸基本协定能够签的话,其实对两岸未来得发展都是好的,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变数。

两岸签订和平协定可避免变数

张亚中:譬如说台湾方面的话,如果两岸和平能够签署的话,其实对于两岸之间的定位非常明确的一个交代以后,台湾可以停止这十几年来不断的一个内耗。或者另外来讲,如果两岸关系这种不明确,那么只是在大陆不断的对台的“惠台政策”之下,台湾人民会有一种什么样的一种感觉,或者甚而是不是台湾经过不断的选举,台湾的主体性是不是慢慢、慢慢的走向一个台独的倾向。

所以我觉得站在余所长的角度来看的话,他是希望两岸之间的和平协议能够尽快的签署,可以把大家最重要的问题可以把它摆到台面上来,好好的思考,可以为两岸未来得发展建立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如果一旦建立以后,那么台湾未来的领导人,不管是国民党跟民进党,对于北京来讲,都是比较好去处理这一方面的问题的。

签和平协定为未来发展设框架

张亚中:而对台湾方面来讲,也是一个好处,如果两岸和平协议能够有一个答案出来,那么台湾也可以有我刚才讲的,停止了在所谓的利用两岸关系作为操弄台湾选举的一个工具。那么台湾可以把重点放在整个内部的建设,以及经济的发展之上。

和平协定可阻台湾政治操弄

张亚中:所以说我觉得从两岸关系长久发展来看,其实应该抓紧马英九在任这四年时间,大家不断的呼吁,或者学术界不断的做好准备,让两岸和平协议能够尽早的签署,我觉得这对双方都是好的。

应抓紧在马任期内尽早签订

邱震海:好的,非常感谢。我个人可能有一个问题要同时请教于两位,请教郭教授和张教授。其实双方现在都有共识说,其实现在要思考这个问题了,但是如果说我们现在思考,展开两岸的政治对话的话,切入点有很多,到底哪一个切入点可能是最容易操作,二位的意见怎么样?从哪里切入会比较好?郭教授。

硬性规定切入点不符两岸现状

郭震远:我认为非要规定一个切入点,我觉得和两岸关系的现状来讲,并不完全符合。换句话讲,你要找出一个明确的切入点,我觉得比较困难。但是我们现在两岸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这个主要在经济方面,另外还有文化方面的交往。在这个交往的过程中,很多问题不可避免的都涉及到政治问题。我想我们不妨立即从经济文化交流当中,涉及到的政治问题着手,来进行必要的对话和探讨,我觉得这样倒是比较现实的。

邱震海:您所说的经济文化交流当中,涉及到的政治问题,具体来说指哪一些?

郭震远:你比方说现在两岸都非常关注的,关于两岸签署ECFA的问题,ECFA这本身是一个经济问题,一个经济事件。但是在签署的时候,它又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若干政治问题,甚至是很重要的政治问题。

可藉签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对话

郭震远:比方讲台湾方面很关注签署ECFA以后,台湾和东盟的这种自由贸易方面的问题,这就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了,而是涉及到了很重要的政治问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两岸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讨,我想这就是很现实,很必要,而且马上就可以做的事情了。

邱震海:那么另外一种切入口,假如现在有人说两岸的政治框架,包括刚才余所长提出的中华民国的地位问题,台湾当局的定位问题,您认为这是众多可能有的切入口之一,还是目前要暂时缓一缓?

先易后难原则处理切入点问题

郭震远:我想在这个问题上,咱们还是本着先易后难的处理原则比较好。有一些问题确实很重要,但过于敏感,而且现在咱们现在两岸看来都有各自的困难,那么这样一些问题,我们知道它,看到它了,但是不一定就能够马上解决,那么先放一放,未尝不可,当然积极探讨是完全可以的。

邱震海:张教授,您同意张教授的意见吗?

张亚中:我觉得在我们讨论的问题时候,我们必须分清楚,哪一个是和平协定,哪一个是和平框架。

和平协定vs和平框架

张亚中:郭教授刚刚所提的像ECFA或者经贸文化方面,我觉得他这是丰富和平框架这个内涵。所谓和平框架它可以是一些比较低层次的东西,也可以是些中层次的,或者一些高层次的。但是如果说谈到两岸和平协定,或者和平协议这个时候,我觉得它是一个两岸未来发展的一个根本大法,一个根本性的法律。

和平协定重点:两岸定位及走向

张亚中:那在这一个两岸和平协议的时候,我觉得有两个问题必须要处理的。第一个就是我们两岸关系常常要思考的,两岸必须处理两岸定位的问题,以及两岸走向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在两岸和平协定里面,肯定有三个原则必须要掌握住,而这三个原则都是反映出,一个方面政治的现实,一个方面未来得一些方向的发展。

比如第一个,大陆所坚持的一个中国,所以说在我所拟的和平协定里面,第一条叫保证两岸不分裂整个中国,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家互相对问题的认知。这也是两岸的宪法现在所共同接受的,都是一中的宪法。

一中宪法:两岸和平协定基础

张亚中:第二个,一个所谓的现实是说,基本上两岸是一个宪法跟宪法上平等的一个关系,彼此之间或许会有一些政治上的不对等,但在法律方面是一个平等的关系。换言之,台北跟北京的关系,就跟香港跟北京的关系是有点不太一样的。而香港跟北京的关系是来自于《基本法》第三十一条,可是台北跟北京的关系可能就是宪法跟宪法一个平等的关系。

两岸在法律上为平等关系

张亚中:第三个原则就是在这个和平协定的时候,基本上是展现未来大家怎么样走向,再回到,或者像胡锦涛先生讲的,复归统一这个路径,这是我提出的所谓两岸共同体的概念。也就是用搭桥建楼的方式,大家慢慢、慢慢的重新再回到一个中国的怀抱。

邱震海:好,这个两岸的,我们正在思考讨论当中的和平协定,未来到底怎么签,它的前提是什么?它的走向是什么。目前如果我们要签的话,它具体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哪些要点,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哪些难点?

邱震海:两岸的政治对话如何展开,两岸如果要签署和平协定的话,这个和平协定应该包含一些什么样的内容,有关这个问题,我们继续请出两岸的两位嘉宾。首先请教郭教授,刚才台湾的张教授对您的观点,稍稍有一些自己补充的意见,他认为一个是和平框架,一个是和平协定。他认为如果要签订和平协定的话,还是从一些本质性的、原则性的问题来着手,您有什么回应吗?郭教授。

郭震远:我是这样看的,我们要来讨论和最后签署和平协议,首先我们要明确两岸关系到底它的本质是什么,我觉得两岸关系就其发生到今天六十年了,我想这个关系说到底,是四十年代中国内战的延续,或者说内战的遗留问题。

两岸关系本质:中国内战延续

郭震远:这就讲两岸是内战双方的关系,这是两岸关系最根本的特点。我们考虑签署和平协议就应该从这一点出发,而不是其他的。

和平协定:巩固发展两岸关系

郭震远:第二个,和平协议是个什么东西,起什么作用?我想和平协议应该说是在两岸关系得到明显缓解的情况下,把两岸关系的改善巩固起来,肯定下来,同时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一个基础和一个发展的前景,而不是说最终解决两岸关系的这么样一个成果。

和平协定非两岸关系终极之道

郭震远:所以我想从这两点考虑,对于和平协议,我本人的考虑,不要给予过广的这种内涵,也不要定出更高的目标。就是说和平协议签署,两岸问题就完全解决了,它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过渡性的成果,而不是最终的成果。

邱震海:张教授您的意见怎么样?

张亚中:我基本上先同意郭教授的看法,两岸是一个内战的延续,就是说基本上我们在讨论两岸的和平协议,或两岸互动的时候,我们站在整个中国这个框架下来思考。所谓整个中国就是这个中国是包括了台湾和大陆,不是两方面任何一个政权所能够独享的。

和平协定在一个中国框架下签署

张亚中:换句话说,这个未来得和平协定是整个中国内部,在整个的框架之下,在整个中国的屋顶之下大家来签署的。

处理两岸问题应难易并进

张亚中:第二个我比较不太同意郭教授的看法,我认为说在我们来处理两岸问题的时候,其实应该是难易并进的,而不是先易后难。因为我们不能够回避一些要处理的问题,而去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在两岸这种高度政治互动的情况之下,我们也不要过分的期望这种所谓的低政治的东西,它可以转换成为一个高政治的东西。

也就是回到余克礼所长谈的那篇文章,我相信他的意思是说在两岸这种互动过程中的时候,其实双方面的人物都应该来尝试去引导,为两岸之间建立一个和平发展的框架。当然在我的文章我也提到这种和平协定并不是一个永久的协定,所以说它基本上只是一个确定两岸现在的政治定位关系,但是这个定位关系一定是趋向于整个往一个统合,一个一体化的方向去发展的。

和平协定须确定两岸趋向统合

张亚中:我觉得当这一个所谓的和平协定确定好了以后,我觉得也可以帮助和平框架它可以快速的发展,所以我一直主张说应该是难易并进,而不是所谓的先易后难。

邱震海:其实问题谈到现在,其实我们分别在谈三个不同的问题,一个是和平协定的前提,另外一个是它未来得走向,另外就是中间它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以我个人的浅见,我们先不妨来讨论一下,这个和平协定应该包含哪些要素?

我们在凤凰网上先做了一个民意调查,已经滚动了两天,我们调查的一个题目叫“两岸和平协定最关键的内容应该是什么”,给了三个选项。

第一个是两岸应该结束军事对峙,建立军事互信,赞成的网友达到18.64%

第二是两岸的政治框架安排,其中包括中华民国的定位问题,赞成的网友占到最多数,达到73.2%,几乎占了三分之二。

第三是两岸的政治关系的一个走向,也就是或者是长期维持现状,或者是迈向统一,有关这一部分赞成的网友是最少,8.34%

由此可见,按照凤凰网的网友,绝大部分认为如果要签订两岸政治和平协定的话,其中最关键的内容还是要确定两岸的政治安排,其中也包括中华民国的定位问题,对于这一点,二位有什么回应吗?郭教授,这跟您刚才所说的两岸关系是内战的延续,跟您的思维相符合吗,还是您认为您有些其他不同的意见?

郭震远:我觉得凤凰网做调查的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它内部,三个问题本身有着很紧密的内在联系,它不是说绝对孤立。但是这三个问题它的情况,就是份量是有不一样的。既然是和平协议,我想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这应该是前提,是第一步,没有这个东西的话,它怎么叫做和平协议呢?

建立军事互信为和平协定前提

郭震远:因为两岸经过六十年敌对状态,甚至进一步讲,从法律意义上来讲,战争状态并没有真正结束,所以这是第一步。但是要想巩固两岸关系改善的成果,和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基础,通过这个和平协议,必须要明确两岸在中国尚未实现统一之前,两岸的这种政治关系。

和平协定须明确两岸政治关系

邱震海:如果以前在国共对峙的状态下,您这个想法相对来说,可能是可以两岸先结束军事对峙状态,建立军事互信,然后再慢慢谈一些实质的问题。但现在我们看到台湾内部有两党政治,它有一个政治轮替的过程。

换句话说,假如说你现在跟国民党签了这么一个东西,不涉及到两岸关系的本质问题,两岸政治框架安排的问题,国民党下去了,民进党上台了,那么民进党从法理上说,他可以把两岸的和平协定宣布为是一张废纸,有没有这种可能会存在,张教授您的意见怎么样?

张亚中:我认为在两岸和平协定的时候,其实您的民意调查所提的三个问题,其实我觉得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所谓的两岸定位问题。我刚才讲两岸的定位问题,在台湾现在大概所有的政治人物都没办法接受香港跟北京的关系,即使它是国共内战的延续,那么国共内战两个也是平等的,而且中华民国的宪法,基本上某种程度它是存在了,现在已经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了,所以我觉得基本上两岸的定位,是应该先要处理的。

台湾不会接受“香港模式”

张亚中:那两岸定位了,我刚刚讲说必须在符合现阶段的现实政治下来思考。那现实政治有两个东西,第一个东西就是马英九先生讲的,就是两岸之间处于一个宪政方面的,相互平等的一个地位。

张亚中:第二个政治的现实,就是两岸现在的宪法都还是一中宪法。所以说我觉得在两岸和平协定必须处理两个问题,一个是大家承诺保证不分裂整个中国,那也符合了双方宪法的一个要求。

和平协定:承认不分裂和对等

张亚中:第二个承认现在两岸是一个宪政平等的一个关系,这也符合两岸现在的现况,我觉得在这个政治问题处理完以后,那么结束敌对状态,或者军事互信机制,那么就自然解决了。因为当大家都保证不分裂整个中国的时候,我觉得中国大陆对台湾的用武就没有任何政治的意涵了。

所以这一方面,或许我跟郭教授的看法有点不一样。我认为军事的互信,它是摆在政治的互信之后,它不可能是先政治互信,没有办法解决之前,先是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那这是不可能的。

政治互信应先于军事互信

张亚中:我觉得台湾将来的两岸和平协定,它必须要经过台湾一个“立法院”,或者民意的一个公投,那么不管将来任何的政党,他都必须要遵循。

邱震海:好,其实在郭张两位教授之间,其实是谈的同一个问题,但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切入,一个是从小到大,另外一个可能是从大到小,未来到底哪一种切入口相对来说比较具有可行性,未来在两岸的和平协定也好,政治框架也好,到底我们如何展开进一步的思索?

邱震海:两岸的政治对话如何展开,两岸和平协定未来如何签署?应该包含哪些要素,有关这个问题,我们继续请出在北京和台北的二位嘉宾。

首先我想请郭教授来回应一下刚才张教授的一个观点,我个人也有个疑问,就是您说的,张教授提出的难易并进,您提出是应该先易后难,问题是台湾目前是政党轮替的这么一个体制下,假如说我们在两岸关系当中,不一下子触及两岸关系的一些核心问题,包括政治框架,包括中华民国的定位问题,会不会导致民进党上台以后,他宣布和平协定是一张废纸呢?

郭震远:我觉得如果说台湾岛内再一次出现政党轮替,而且是一个类似陈水扁那样政权的话,你这个和平协议签的如何的严密,什么经过了民意代表机构,经过了公投,该推翻他照样推翻,对他们所谓的这种民主素养,我从来不抱什么指望。

和平协定对“台独”不具约束力

郭震远:问题不在这个地方,而在于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走的稳固、健康,真正给两岸民众,特别是台湾民众带来福祉,这是真正有约束力的东西,而不在于这个协议签的如何。所以我对这点是既有不安,因为有不确定性,但是从长远看,我很有信心。

邱震海:好,既然谈到长远问题,我们就来谈谈张亚中教授提出的,也是一个非常长远的问题,就是两岸您个人认为要有一个“一中三宪”,双方都承认是一个中国,或者拿您的话来说是整个中国,但是有三部不同的宪法,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个是现在在台湾的,同时也是覆盖整个大陆的中华民国的宪法。

另外您提出应该在两岸之间有一个第三部的宪法,而它的一个雏形,可能就是我们现在在探讨的一个两岸的一个和平协定,是这样吗,张教授?

张亚中:我觉得现在两岸是一个宪法上的关系,这是一个政治的现实。但是为了要迈向一个和平统一,或者一个更好的未来,是应该在两岸宪法之上慢慢用一个搭桥建楼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往上搭。

两岸需要“一中三宪”

张亚中:两岸和平协定,由于中间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双方面保证不分裂整个中国。所以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开始往第三宪的雏形开始迈进了,然后将来透过像ECFA,或者是经济贸易,或者文化这种军事互信机制,这种的协定,慢慢的签得越多以后,其实它就自然的形成在两岸宪法上的一个跨越两岸宪法的第三宪法。

一中之下两岸可签“第三宪”

张亚中:所以第三宪法以目前的政治情况来讲,我们不可能是一个传统性的一个宪法的形式。其实我们可以仿照欧洲统合的经验,有一部分像联邦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像(《马什格条约》),《尼斯条约》,像这些条约,慢慢我们通过双面协定越来越多了以后。因为大概协定是超越双方主权范围,宪法范围的,所以当这种协定越来越多以后,到了最后等于说绑起来,就成为第三宪法。

邱震海:张教授我理解您的意思,您可能借鉴了很多德国和欧洲的模式,我也非常的欣赏和熟悉。但是我们必须指出当年的两个德国也好,今年的欧洲共同体,它主要是主权国家的联合体,那么在两岸之间目前不存在。

张亚中:我完全能够了解,所以说我们是在整个中国的架构之下开始建构,跟欧洲的统合是一个个主权独立国家开始往前走,这个概念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我说从和平协定我们确定大家都是整个中国的一部分,就像一个兄弟关系一样,我们先保证大家不分家,然后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兄弟再共同建构一个新的宪法,或者一个族法出来,我觉得这是用一个缓进的方式去追求所谓的统一的,而不是一下子用机械式的方式来完成。

如何避免“主权国家联合体”

邱震海:首先确立民族情感,其次在法理上,双方各自能不能搭出一些桥。

郭教授,您的意见怎么样?

郭震远:你比方说,就说第一个关于借鉴欧盟模式的问题,我就觉得这个问题很值得推敲,需要慎重考虑,因为中国透过台湾问题表现出来的统一问题,可以这样讲,古今中外从来没有,是个全新的问题。

两岸问题不同于欧盟模式

郭震远:那么我们当然要参考各种现有的模式,但是仅仅是参考而已,其中这个像欧盟的模式,我感觉跟解决两岸问题可以这样讲,可借鉴的部分并不多。

顺着下来,“一中三宪”,我在拜读了张教授的大作以后,感到了教授的深思熟虑。但是另外一方面来讲,我感觉“一中三宪”这个提法本身就值得推敲。一个国家,它只能有一个根本大法就是说宪法。

郭震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不可以考虑,但是最终的解决肯定不是“一中三宪”的这种模式。

“一中三宪”非最终解决办法

张亚中:我觉得郭教授可能完全误会了我的文章的意涵。就好比说我在谈到欧盟的时候,我常常用的词叫欧盟的经验,我没有用欧盟的模式,这两个概念就隐含在两岸问题跟欧洲是不一样的东西的,那欧洲这种统合的经验是值得两岸去思考。我当然知道一个国家它没有所谓的两个宪法。但是到现在,目前现实政治是两岸现在已经有两个宪法,所以是不是我们在追求统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渐进慢慢的方式去缔造一个新的宪法出来,这是需要磨合的一个过程。

张亚中:如果说按照郭教授的宪法的话,那现在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话,那我很坦率的可以告诉郭教授,可能台湾,包括马英九在内,任何一个政治人物可能都不敢接受像香港跟北京的这一种“一国两制”的模式,所以在我的文章,我才提出说我们是不是要重新来解读,“重读邓小平的和平统一跟一国两制”。

应重读邓小平“一国两制”智慧

张亚中:“一国两制”它只是一个手段,只是一个减少和平统一代价的一个方法,而邓小平先生所最重要的谈到是和平统一,那我们今天所提出的和平架构,是不是在两岸的宪政之下,慢慢用一个搭桥建楼的方式,逐渐的,我们不是主权的分享,我们中国的主权本来就属于两岸全体人民的,现在共同再把主权之间把它架构起来。

邱震海:好,非常感谢。我们知道两岸关系的症结它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不是一个经贸问题,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两岸的政治问题,两岸关系才能够谈得上长期的稳定的保证。然而两岸的政治对话如果展开,两岸政治关系未来可以有哪些模式可以供我们想象和探索,这需要两岸的有识之士来集思广益和凝聚共识,我们的节目只是众多探索之一。

  • 上一篇文章: 到底如何看中国未来的发展?

  • 下一篇文章: 甲子华诞:欢乐中国·青春中国·力量中国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陈云:毛主席一个无可比拟…[54]

  • 怀念科学巨匠竺可桢[57]

  • 吕本中:《官箴》[51]

  • 陈立夫直评蒋经国对“台独…[51]

  • 《帝范》全文[5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11]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12]

  • 殷志峰:无为而治[13]

  • 任正非:一个职业管理者的…[11]

  • 关于AI和大模型 工信部、上…[12]

  •  
     相 关 文 章
  • 中国如何以价值观让世界信…[1039]

  • 柏杨走了,但国民性的困惑…[1508]

  • 以“中华民族”替代“九二…[1619]

  • 九十年中共:如何注入灵魂…[1105]

  • 纪念辛亥革命:重视中华民…[1366]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