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缺点教训 >> 历史教训 >> 正文  
  陋规,最终覆灭了几代王朝       
陋规,最终覆灭了几代王朝
[ 作者:丁骋骋    转贴自:上海证券报    点击数:697    更新时间:2009-02-03    文章录入:admin ]

温家宝总理去年春天答记者问的一段话,至今让人回味:“其实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

诚然,合理的财政制度可以富国裕民,而一个坏的财政制度不仅损害百姓福利,更造成社会倒退。中国古代的财政史就是这样。明清以来,社会经济从鼎盛开始走向衰败,财政制度的缺陷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明清两朝尽管中央集权登峰造极,但政府的税收制度却极不完善。一方面朝廷税收能力很差,无法实施基本的公共财政职能,另一方面官员队伍不断庞大,却足够财力来保证他们经济的收入,遂形成大规模、制度化的贪污腐败。所谓“陋规”就是不健全的税制与贪污的突出表现。“陋规”在古代是个总称,可以细分出诸如“节礼”、“盐规”、“漕规”等不同名色。另外,费正清曾指出,官员利用其职权向商人索取各种好处、军队中官方纵容士兵在战胜时的抢劫,也成为那时的“潜规则”。

在形形色色的“陋规”中,最有意思的是官员内部给上司送礼。这有“见面礼”、“节礼”、“贺礼”、“谢礼”、“别礼”、“盘库礼”等,真是五花八门。具体地,比如“冰敬”是端午节的节礼,炭敬是春节的节礼。中秋节也是必须送礼的,加上官员的生日,这些在清代前中期称为“四节”,后来连官员夫人生日也要送礼,称为“三节两寿”。经济学家杨小凯在《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中就说:“清朝政府能力低下,还表现在地方政府没有制度化的税收和政府财政,地方官员及办事人员主要靠制度化的贪污和受贿维持生计,其中包税制和各种陋规就是不健全的税制与贪污的一个混合体。”

正如清代一个地方官员所说:“上司各项陋规等于正供,不能短少”。“正供”是国家税收,是国家的正式财政制度,而“陋规”有时甚至比国家的正式财政制度还要重要。事实上,许多官员宁可挪用国家正式税收,造成国库亏空,也不敢耽误给上级送礼。历史学家黄仁宇将这种在体制外循环的惯例称为“非正式的税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汉学教授Zelin称之为“非正式经费体系”;文史学者洪振快将之概括为“亚财政”,这个名词因为他的一本新著《亚财政》已逐渐开始被人们接受。

“亚财政”凌驾于国家正式财政之上,不仅造成国家财政亏空,败坏社会风气,更重要的,还导致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比如明朝中后期各项陋规愈演愈烈,国家正式财政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最后导致王朝的覆灭。根据史料记载,因朝廷财政困顿,从天启末年到崇祯二年,延绥、宁夏、固原三镇兵饷已积欠整整36个月!士兵因无衣无食大量逃亡。但明政府为节省开支又打起了驿卒的注意,从崇祯二年起,从中“节金钱数十万”而裁驿站。这些被裁的驿卒衣无处觅食,大多回乡加入了造反者的行列,其中就包括李自成,还有张献忠。内忧再加外患。关内农民军风起云涌,关外满清势力虎视眈眈,明朝国库空虚,居然拿不出钱武装一支像模像样的军队。崇祯帝为筹集军饷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只能以抄家方式逼皇亲“武清侯”李国瑞,希望通过他作为表率让百官拿出银子以解燃眉之急。当然这种极端措施根本不可能起任何作用,结果适得其反。最后崇祯只能徒叹:“朕非亡国之君,而事事皆亡国之象”上吊自杀。顾炎武是那个时代清醒的思想家,明亡后,他这样总结:明朝是先天亡下而后亡国。

明朝的败亡与其说是败在清军及农民军的脚下,还不如说是败在明后期衰败的财政制度上。财政制度的崩溃不仅导致一个王朝的覆灭,更会危及一个国家的基本安全。晚清鸦片战争的起因就是一例。

清朝立国之后,开始设有四个海关: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到了雍正一朝,外国商船慢慢地不敢去福建了。什么原因呢?原来福建衙门需索陋规太厉害,一只载货值百万两银子光景的商船,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几大衙门先要各自索要“规费”五六千两银子,这还不包括下面的各级文武官吏各种各样的勒索。外商们一听这种情况,哪里还敢再去?他们大多前往广州的粤海关贸易,但是在粤海关贸易久了,情况也越来越像福建,外国商人觉得难以忍受,于是他们前往宁波。这引起了广州官员的恐慌,因为外商都到了宁波,他们就捞不到油水,于是从中阻挠。后来清政府就关闭了其他三个海关,只留下一个粤海关,“单口通商”的结果导致海关更加腐败。

但此后,英国商人一直没有扩展公平贸易的努力,他们试图通过政府间的外交手段为自己争取权利。因为那时候的中国人可以不要西方商品,欧洲人却不能没有中国的茶叶。于是便有了乾隆五十八年马戛尔尼使团,嘉庆二十一年阿美士德使团的访华。但这两次外交事件都因清廷的倨傲态度无果而终。

民间历来就有“关无善政”的说法。而从某个角度来说,“鸦片战争”的起因,陋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治近代史者现在已经不避讳了。

  • 上一篇文章: 开放先生龙永图因何“集成创新”世界工厂?

  • 下一篇文章: 慈禧太后与宪政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52]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51]

  • 陈达:从核武器到核医学[54]

  • 俞美玉:刘伯温治家之道[63]

  • 《菜根谭》原文[8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向着月球背面再出发——中…[5]

  • 嫦娥六号,月背“挖土”为…[3]

  • 嫦娥六号成功着陆 将实施人…[4]

  • 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5]

  • 卢飞宏:大力推动中国武术…[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