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横向比较 >> 异国风情 >> 俄罗斯 >> 正文  
  双头鹰国徽——民族性格的象征         
双头鹰国徽——民族性格的象征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新东方在线    点击数:1852    更新时间:2008-06-09    文章录入:admin ]

 

  俄罗斯国徽是一面红色盾形徽,主要由一只展翅傲立的双头鹰组成。它的两头分别雄视东西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两眼圆睁,炯炯有神。鹰头上装饰着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两只鹰爪左执权杖,右握金球,是沙皇专制王权的标志;鹰胸前的小型红色盾牌当中是一个圣•乔治屠蛇的白马勇士像,寓意为光明必然战胜邪恶。这个双头鹰作为国家徽记首次出现在俄罗斯的国玺上是1497年。那时,伊凡三世把俄罗斯的土地基本上联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国家。在十月革命胜利的1918年,这个国徽被取代。75年后的1993年11月30日,这只象征俄罗斯国家团结和统一的双头鹰又“飞”回到俄罗斯的国徽上。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双头鹰国徽既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又是民族性格的象征。这个双头鹰左顾右盼,期望左右逢源拟的人化形象,绝妙地显露出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忽左忽右,摇摆不定。
  事实正是如此,从古至今,从大的方面到小的方面,俄罗斯民族总要表现出性格上的“两面性”。他们性格刚烈,勇猛剽悍,尚武善战,在历史上赢得了很多次世界规模的战争。他们又有多愁善感,犹豫彷徨,优柔寡断的一面,尤其在喝醉酒以后,多半的俄罗斯人都会变得非常伤感,会和人谈起伤心的事情,甚至声泪俱下。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甚至认为:日耳曼是男人的民族,俄罗斯只能是女人的民族。他们大多温顺驯服,但又往往缺乏理性,经常感情用事,极易走极端。“决斗”便是这种性格特征的产物。19世纪以来有相当一批俄罗斯作家都是由于一时激动,走上了极端的道路——决斗。普希金死于决斗。莱蒙托夫、赫尔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都曾参与决斗或走到了决斗的边缘。叶利钦时代的激进改革政策更是俄罗斯人走极端的写照。他们信仰宗教,善良真诚,乐于助人,在处理人际的关系上比较大度,有时非常慷慨,热情好客,但又往往显得十分小气,冷漠无情。他们有时非常懒惰,有时又非常勤奋;有时非常霸道,有时又非常恭顺;有时非常蛮横,有时又非常虔诚;有时非常暴躁,有时又耐性十足。其他民族的性格也具有两面性,但都不象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摆幅那么大,都不象他们表现的那么生动,那么丰富,那么鲜明,那么强烈。
  这种相互对立的矛盾的性格是俄罗斯辽阔的土地,起伏跌宕、徘徊于东西方文明曲折的政治历史和古老的宗教共同作用,长期浸染的结果。
  从地理环境看,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横跨欧亚的国家。它“即不属于欧洲,也不属于亚洲”。说它是欧洲国家,它的版图却占有亚洲1/3的陆地。说它是亚洲国家,无论是它的发源地,还是政治文化中心都在欧洲。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极易使其受到来自东西方两个方面的影响,使俄罗斯民族还在襁褓之中时,便已兼具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特质。正像几十年前别尔嘉耶夫在《俄罗斯思想》中所说,“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历史潮流在俄罗斯发生碰撞,俄罗斯处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之中,俄罗斯民族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在俄罗斯精神中,东方与西方两种因素永远在相互角力”。
  地跨欧亚大陆不仅仅是俄罗斯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更是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从文化发展角度看,俄罗斯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辅罗斯时期,即公元862至1240年,这是俄国接受先进的欧洲文化、积极参与欧洲文化发展的阶段。“基辅罗斯”建立以后,封建关系日益发展,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所信仰的多神教已经不能适应新兴领主阶级以及大公加强统治的需要。因此公元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与拜占庭联姻并皈依基督教,随后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同时下令基辅市民到第涅伯河集体受洗。史称“罗斯洗礼”。“罗斯洗礼”使基辅罗斯成为欧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督??进文化。接受了基督教就等于接受了西方的文明。然而,罗斯接受的基督教是由拜占庭而来的,拜占庭文化本身就带有东方色彩,因此罗斯接受的基督教是东方化了的基督教,即东正教。东正教为俄罗斯精神两面性的形成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第二阶段是1240年至1480年蒙古鞑靼人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期,俄国在文化上急剧地向亚洲靠拢。1241年蒙古人征服了俄罗斯大部分国土,并以伏尔加河为中心,建立了金帐汗国,从此开始了长达240年的蒙古统治时期。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是蒙古人统治的典型特征。这一模式又为以后俄罗斯国家的政权体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蒙古人的征服和统治使刚刚接受了西方文明的俄罗斯人急转向东,这不仅严重地破坏了俄罗斯的经济文化发展,而且阻碍了同欧洲的联系,使得俄罗斯与西方文明之间的距离扩大了。然而,虽然蒙古人统治罗斯长达240年之久,但始终没有使罗斯彻底东方化。因为罗斯人仍然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俄语,仍然保留着基督教即东正教的信仰。
  第三阶段是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彼得一世改革再次开始了西化的历程。15世纪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开始后,西欧已经阔步迈向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俄国当时还处在封建集权的统治下,其国力远远落后于西欧各国。彼得一世利用手中的权利强行改革,大规模学习西方,使一个愚昧落后、因循守旧的俄罗斯一跃成为欧洲的强国。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彼得一世改革的继承者,她使俄国在西方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同时她引进法国的启蒙思想,使俄罗斯进一步深入接触了西方文明的精髓。但无论是彼得一世,还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无论他们在西方化的道路上走得多远,都始终不愿将改革扩大到专制政体的层面,不愿限制专制君主的权利。因此,俄罗斯在政治、社会和精神领域,专制主义文化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
  从“罗斯洗礼”开始,俄罗斯就成为一个笃信东正教的宗教国家,宗教无处不在,渗透并扎根于俄罗斯民族的方方面面,诸如哲学、政治、文学、日常生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其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主体成分。东正教主张博爱、宽恕和忍耐,造就了俄罗斯人温顺善良的品质。但因缺乏理性,又容易陷入病态的献身狂热之中。东正教主张苦行主义的自我牺牲和人人得救的群体意识,造就了俄罗斯人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东正教主张普济众生和“救世”精神,使俄罗斯人产生一种民族主义的优越感和使命感。他们认为,东正教是基督教的正教,继罗马和拜占庭之后莫斯科是东正教唯一的保卫者,即“第三罗马”,为俄罗斯大规模向外扩张奠定了思想基础。15世纪末,俄罗斯民族彻底从蒙古人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建立了一个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自此便开始了长达4个世纪的侵略扩张,把一个位于东欧一隅仅有200多平方公里的小国扩张成为地球上领土面积最庞大的国家。
  总之,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俄罗斯一直徘徊于东西方文化之间。它选择着、摇摆着,在这种选择与摇摆中逐渐形成和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性格和精神。当我们了解了俄罗斯的这些地理、文化、历史与现实,就能够比较容易地了解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两面性”;当我们认识了俄罗斯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两面性”,俄罗斯人给予世人的一切困惑和震惊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 上一篇文章: 岭南大讲坛:俄罗斯知识分子给人类的启示

  • 下一篇文章: 俄罗斯民族性格和精神的三重解剖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陈云:毛主席一个无可比拟…[55]

  • 怀念科学巨匠竺可桢[58]

  • 吕本中:《官箴》[51]

  • 陈立夫直评蒋经国对“台独…[52]

  • 《帝范》全文[5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11]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12]

  • 殷志峰:无为而治[13]

  • 任正非:一个职业管理者的…[11]

  • 关于AI和大模型 工信部、上…[1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