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改革发展 >> 正文  
  公共财政支出需要公开公正的程序运作         
公共财政支出需要公开公正的程序运作
[ 作者:信力建    转贴自:凯迪网络    点击数:1169    更新时间:2008-01-08    文章录入:admin ]


  元旦前许多报纸都报道了07年财政收入的强劲增长。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371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8741亿元,增长30.8%。增收额超过8700亿元,已接近1998年的全年收入额。各月的税收收入规模均在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2001年月入1000亿元左右的三倍。到年底统计,07年财政收入已经接近5万亿规模,比06年增长30%以上,是01年财政收入的三倍多。按13亿人口计,财政的人均贡献额接近4000元,与当下普通人的人均收入相比,这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看到这些报道的时候我自然联想起去年人代会期间的一份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提交给07年两会的提案《关于党政机关带头发扬艰苦奋斗传统的建议》中,有一组数据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至 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到2003年上升到19.03%,这个比重,比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美国的9.9%分别高出16.65、14.84、 13.97、12.53、11.93和9.13个百分点。而且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还在大跨度上升,平均每年增长23%!”

  这一组数字无疑令共和国政府蒙羞。这也正是财政收入逐年增长而“用之于民”的部分不能如预期增加的原因所在。以教育投入为例,据悉,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家就确定了教育投入目标,经过逐年提高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到世纪末达到4%,即达到发展中国家80年代的平均水平。按说,这样的教育投入标准不高,只是一个同我们自己过去比较而言的提高目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极低的发展目标,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国家却从未达标,形成教育经费长期出现缺口。我们的教育投入比值,不仅落后于发展中国家20年前的平均水平,而且落后于今天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这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一边是行政支出成为吞钱的无底洞,一边是社会公众亟待政府在教育、医疗、住房诸方面增加投入而不可得。行政支出何以如此屡创新高,一是因为官员用度方面的追求不可遏止,豪华大楼、豪华轿车和其他豪华设施的巨额开支,官员吃喝、旅游、交际等方面的巨额支出,都由共和国买单,二是因为大批的冗员充塞各个行政与事业部门,既降低了整体效率,又需要巨额金钱供养,造成的浪费惊人。即使是公立大学这样的国家事业单位同样也有严重的冗员问题,仅举一例,近六十年以来文史哲领域的若干专题 “研究室”、“课题组”,成千上万的人一辈子埋身其中吃饭而无须担心产出什么,国家要花多少钱!类似的事情不知有多少!有的国家机关所养的闲人经年不做一件具体有益的事,悠哉游哉只负责按月拿钱。更甚的是有的部门设置本身就是多余的,有诸害而无一利。可以说,庞大的共和国钱袋浑身上下布满了窟窿,如果不补上这些窟窿,钱袋充实的同时钱会漏得越多越快越猛,公共财政将可能真正变成名符其实的官用财政。

  这种财政收支状况之所以多年来难以扭转,行政支出之所以难以遏制,核心问题是行政权力在决定行政支出,财政支出在具体决定和运作中缺乏正当程序的保证。国外法治国家的通行做法是议会掌控钱袋,所以有议会不同意拨款政府没钱让公务员放假的事,好处是财政的每一项支出都要经过争论和利益博弈,政府决不可能为所欲为。象中国各地的地方政府都可以自主决定建大楼、买轿车或者增加人员的随意性,在那些国家不可能发生。因为钱袋子不在行政官员手里。有鉴于此,我们在为财政收入迅猛增长而欣喜的时候,应当把分配财政蛋糕的正当程序问题摆到最为优先的位置加以考虑,而这一正当程序的关键首先在于阳光操作和公众参与。要对财政收支实行“公开性透明度”管理,通过各种渠道听取公众意见,让社会公众知晓这块大蛋糕怎么公平分配,行政支出是否合理,民生方面的支出是否与国家收入两位数的发展速度同步。而权力机关必须真正行使审查决定权,并通过法定渠道给公众以知情权、发表意见权和监督权。没有这些相应的制度、程序和渠道,那些正确原则就显得空洞且无从兑现,分配的公平和公正就无从实现。

  希望08年的国家人代会能够更多地关注这个问题,并在财政支出的阳光操作和公众参与方面有所突破。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根据现实情况对《预算法》加以修订完善,体现公开性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原则,并有利于权力机关行使决定权。对行政支出可以参照他国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确定合适的比例,坚决遏止这一方面支出的疯涨势头,而在教育、医疗和住房方面的投入应当有显著改善。 


 

  • 上一篇文章: 关于将12月18日确立为“改革开放纪念日”的建议

  • 下一篇文章: 中国地方政治生态环境恶化探源——以安徽省的皖北地区为例(一)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4]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财商教育,最缺乏的教育方…[1101]

  • 美国校长为什么炮轰中国大…[1123]

  • 伟大领袖是怎样“吹”起来…[1167]

  • 欧洲为何能走向一体化[1705]

  • 探索真理,还是接受“真理…[1221]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