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建议呼吁 >> 正文  
  西部绿化方案(上)         
西部绿化方案(上)
[ 作者:熊飞骏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563    更新时间:2006-06-06    文章录入:熊飞骏 ]

 

近两年自费旅行了新疆、内蒙和甘肃的很多地方,中国西部的荒凉景象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象。

塔里木盆地的莽莽黄沙;嘉裕关至吐鲁番的千里戈壁;巴丹吉林的满天沙尘;黄土裸露的贺兰山脉,在我的脑海勾画出一幅极度伤心无奈的风景画。就连一向号称“塞上江南”的河西走廊,流沙和乱石也以前所未有的势头侵袭正在日益缩小的耕地和草场……

历史上的西部曾经是另外一幅景观。

中华民族最光辉自豪的盛唐时期:中国最繁华的都市不在东部的鱼米之乡,而是河西走廊上的肃州、甘州、凉州、沙州等四个商业城市。这四个城市就是今天的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那时的河西走廊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观,肥美的草场和膏腴的耕地在祁连山麓制造了物产丰富的千里沃野,成为富甲天下的农牧生产基地。因为河西走廊地肥水美,出产的粮食能够供养几十万军队,在大分裂时代的草莽英雄能够凭借这方热土长期割据一方,与地大物博的中原帝国抗衡。汉武帝以前,河西走廊曾是匈奴最好的牧场,供养了匈奴绝大部分人口,使匈奴成为逼迫强大的中国长期进贡妇女和财物的超级强国。霍去病收复河西疆土后,匈奴失去了最肥沃的土地,从心灵深入发出绝望的哀嚎:

“夺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蕃息;占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自此不可救药地衰落下去。

可见当时的河西走廊肥沃到何种程度!

遗憾的是:今天的河西走廊再也看不到旧日的富丽景象了。

一直到距今一千年的北宋王朝,今日荒凉破碎的贺兰山曾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天然牧场。西夏帝国正是凭借山坡的草场和山下的良田供养的军队挑战土地人口比它大几十倍的宋帝国,居然一再取得胜利,立国近两百年之久。

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沙漠的塔里木盆地,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帝国时期,绝大部分土地都是绿色的沃野,出产的粮食和牲畜供养了三十六个国家!东部的罗布泊则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现在中国最荒凉的领地白龙堆沙漠,盛产美女的楼兰古国曾在那里创造了梦想般的文明……

以上事实说明:西部的荒凉并非自古就有;同样也不应该永远地延续下去。

中国是一个疆土辽阔的国家,面积达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但有效土地只占三分之一多一点。

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六盘山——祁连山——横断山划一条地理分界线,分界线以东的东部季风区为适合农耕的有效土地;以西为不适合农耕的无效土地或部分有效土地。

东部季风区的土地面积只有近四百平方公里,比印度的国土面积大不了多少。

东部季风区供养了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

如果单从国土面积来看,印度和日本的人口密度比中国大三倍!但如果按有效土地来推算:中国东部季风区的人口密度则和世界上人口密谋最高的两国日本和印度不相上下。

所以中国人口问题一点也不轻松;人口和资源的矛盾是世界上最突出的。

但如果中国把面积辽阔的西部疆土改造成有效土地或半有效土地,中国在自然条件方面就会远远超过印度和日本!

西部在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牧场和粮仓,因此把西部改造成适合农牧业的“塞外江南”并非痴人说梦。

当东部沿海实现经济腾飞时,中南海务实派领导人终于把目光转向幅员辽阔的西部,“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两年前出台,在中国人眼前展开出一幅更为辽阔的远景。

“西部大开发”的前提和核心问题就是“绿化问题”!

没有“绿化”的西部再怎么开发也是“白搭”,最终的结局是拿人民币打水漂。

在西部旅行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日复一日地目睹寸草不生的莽莽戈壁和千里黄沙,我的心情异常地沉重,一直在苦苦地思索绿化西部的方案。当我一人牵着骆驼穿越罗布泊和塔克拉马干时,辽阔的西部终于在我的脑海幻化成一望无际的绿荫,一个绿化西部的方案在潜意识里涌现出来。

这是一个用心血凝成的方案;也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下面我来分层阐述这个方案:

一、     制度创新

西部绿化能否取得成功,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制度问题。

现今的西部绿化工程基本是由政府包办,政府包揽绿化工程的作法存在下列几方面的局限性:

1、             西部绿化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政府有限的物力和财力无法包揽如此浩大的工程。

2、             西部绿化是一个长期工程,政府的政策如果缺乏连续性,绿化就会半途而废,先前努力的成果也会付诸东流。中国现阶段仍实行“人治政治”;权力人物的想当然和“政务官换届”使政策的连续性成为不确定因素。

3、             政府工程被一再地证明容易出现“高投入低效能”、“工程回扣”、“虎头蛇尾”、“资源浪费”、“形象工程”和“责任不明”等无法克服的弊端,不适合需要长期负责的工程。

4、             如果把全国纳税人的钱大量且长期无偿地用于“西部绿化”,对内地的公民来说是不公正的。内地的中国人占国民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一个对绝大多数国民不公正的政策是不能长久的。

…………

所以政府包办西部绿化的作法是不科学和不切实际的。

象西部绿化这样长期浩大的工程,需要全民的参与,应该用政策调动起全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政府在绿化蓝图里应该只承当主体工程,其他的工程最好交给对西部绿化有兴趣且肯出钱出力的中国公民。

如何让更多的公民对西部绿化有兴趣?就是要让投资者从西部绿化中看到现实或长期的利益。

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如果让更多的中国人把西部绿化当成自己的事来作,西部绿化就步入了快车道。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很多情况下不是相互冲突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没有多大污染的私人工厂在为工厂主创造利润的同时,也为国家创造了税收,为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如何在政府不投资或少投资的情况下让有志于西部绿化的人看到自身的利益呢?就是制定出一套最大限度兼顾公私利益的政策。

如果让投资者世代拥有他绿化的那块荒地的产权?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投资者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政府也不用因此花纳税人一分钱。

一块目前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戈壁、沙漠和荒山,投资者如果不用事先缴纳任何费用,只要他把那块荒地绿化并把绿化成果长期保持下去,这块荒地就会永远成为他的私人产业。有眼光且有远见的投资者就会自己出资把戈壁和沙漠的一部分变成“绿洲”,并在以后的岁月里尽心竭力不让绿洲再变成荒漠。这样政府不用花纳税人一分钱,就会在荒漠上多出一片绿洲。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荒漠上营建自己的“绿洲”时,辽阔的西部就会成为一片绿色的世界。

…………

二、转换观念

凭什么要把国有土地变成私人土地呢?

西部大面积的戈壁、沙漠和荒山,在被证明没有值得开采的地下矿产资源和国防价值的情况下,可以说对国家不但没一点用处,还会起相当大的副作用,小则恶化环境,提高地表气温,大则侵袭沙漠边缘的良田草场,甚至于制造威胁首都的沙尘暴……当这块荒漠变成绿洲后,尽管投资者会长期收获这块荒地上的利益;但国家也会因此受益:既美化了环境卫生,又减少了沙漠扩大化的威胁,当大面积的荒漠被投资者绿化后,地表的温度还会降低,成云致雨的概率也随之增大,西部的气候条件就会大为改善……

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于公于私都有利,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投资者世代拥有那块荒地的产权,他会不会在自己的绿洲上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呢?

不会!因为投资者只拥有经济上的产权,只拥有“绿洲”经济上的收益,既不能把“绿洲”出卖给外国(可以卖给遵守中国法律的外国人),也不能在自己的领地上从事任何违法勾当;并且绿化以外的收益还要照章纳税。那块绿洲本质上仍是中国领土,只不过投资者享有经济上的投资权和收益权而已。

投资者如果有经营头脑和长远观念,说不准若干年后会在自己的绿洲上获取巨大的经济收益。这样岂不太便宜了他?

投资者是中国人的一分子,他拥有的财富也是国家财富;再说在绿洲上收获的财富是靠勤劳和智慧得来的,是合法收益,与贪污受贿和钻体制漏洞谋取横财有本质的区别。只要他能保住自己领地上绿化的成果?他就可以永远地收获绿洲上的经济收益。

当投资者圈定一块荒地后,如果他不在上面栽树植草,而是在上面种地建房或任其荒废,或不能保证树草成活并变成永久的绿洲,政府该采取何种措施予以防止呢?

当投资者在政府手中圈定一块荒地后,他必须在两年的时间内给那块荒地种植上规定面积的树木和牧草并保证成活,否则他就得为那块荒地付出高额的土地税,荒多大面积就支付多大面积,荒多长时间就支付多长时间。中间若是遇上天灾之类的不可抗因素毁了树林和草地,投资者必须在一年之内重新种植上新的树木并保证成活,否则就会重新纳税。

 

荒漠上种活一颗树不容易,成活下来的树不能随意采伐,否则就无法保住绿化成果,那么投资者如何在自己的“绿洲”上谋取经济利益呢?

投资者圈定一定面积的荒地后,既可全部植树,也可留下限定比例的土地植草、种地和建房。森林、草地、土地和建房用地的比例必须科学,既要确保绿化效果;又要有利于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个人认为的最好比例为:森林面积不低于50%;草场和森林加在一起不低于70%,建筑用地不高于10%。剩下20%的土地可用于耕种或养殖等经济用途;当然也可一样用于栽树植草。这样投资者在早期投入一定的金钱后,过几年就可在草地上适度放牧,在林地里种植蘑菇药材,在规定比例的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在规定的建筑用地上建造娱乐场所和宾馆酒店,甚至可在绿洲里建立工厂,若干年后还可计划采伐成材的林木……

如果两个以上的投资者同时看上一块荒地,政府如何决断?

绿化荒地原则上不收任何费用,但如果两个以上的投资人同时看上同一块荒地,为了确保政策的公正性,政府可采取公开拍卖的方式有偿出让那块荒地。

政府出让荒地必须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一是无偿出让的土地必须是公认的目前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荒地;二是每个人经营荒地的机会均等,出现争执就采取公开拍卖出让的方式。

投资者圈定的荒地面积有大有小,政府如何维护公正和秩序?

在城镇周边容易出现争执的荒地,政府可划定面积整块出让,大投资者享受适当的优先权,因为大投资者可使绿化上规模和档次,且能降低绿化成本,有利于绿化成效的提高。对于远离城镇没有多少争执的荒地,可听任投资者根据自己的财力自由圈定绿化的荒地,前提是一年之内必须在圈定的荒地上栽植规定面积的树草并确保成活。

对有一定使用价值但有必要继续绿化的半荒废土地,政府如何在公正公平的前提下调动公民的主动性?

这部分土地可考虑公开拍卖的方式,拍卖价既要补偿当初依赖这块土地为生的公民的损失;又不能扼杀投资方的积极性。

一块荒地被投资方经营成世袭的“绿洲”后,如果遇上修路挖渠等公共工程必须占用那块土地,投资方有何权力?

投资方不能阻止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工程占用自己的“绿洲”,但有权力要求政府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补偿的价值参照当时当地的土地价格。

中国目前仍是公有制,把国有土地变成私人财产不是和现行的体制唱对台戏吗?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人情物理相差悬殊,在政策上没必要整齐划一。中国已在香港、澳门实行“特区”政策;为了西部的振兴干吗不能把西部变成新的“特区”呢?只要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文明进步,就可在体制上勇于创新。

就算有那么多优惠政策,有钱人愿意把钱往荒地上投吗?

如果我是一个有钱人,我有热情在荒地上为自己的家族建立一块世袭的绿色产业;建立一块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绿洲。当绿洲的面积扩大到一定规模时,我还想在自己的绿洲上开办工厂,甚至于营建一个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且拥有独立管理权的城市。中国相当一部分有钱人应该比我更有志向,如果政策对他们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的富余资金就会大量流向中国西部,而不是象现在一样主要流向国外。为了吸引有钱人的资金,政府还可采取更优惠的政策措施:中国富豪的巨额财富有很多来路不正,但用于西部绿化的那部分财富可考虑让其合法化。中国现阶段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制约特权富豪聚敛非法财富,这些富豪的财富大多转移到国外去了。有其让这笔巨额资金流向国外,还不如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这部分资金用于关系国家千秋大计的西部绿化工程。这样作固然便宜了那些不法富豪,但总比他们把资金转入国外且没受到任何惩罚要好,这叫两害相权取其轻。

(未完待续)

  • 上一篇文章: 在土地征收与权利救济研讨会上的发言

  • 下一篇文章: 西部绿化方案(下)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1]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4]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西部绿化方案(下)[284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