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总论民族精神 >> 正文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辩证思考         ★★★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辩证思考
[ 作者:俞文达    转贴自:光明日报    点击数:12978    更新时间:2005-08-05    文章录入:admin ]

民族精神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维系、协调、凝聚民族内部关系的精神纽带,是激励和推动本民族朝着共同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要使中华民族精神保持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必须在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的具体把握上,坚持以下几个统一。

  一、坚持弘扬与培育的辩证统一。任何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保持其民族精神的先进性。不仅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而且要大力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渗透在思想文化、思维模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心理结构、语言文字之中的共同的价值观。民族精神既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又是一个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的过程。由此一个民族不能轻视自己的传统,但也不能囿于传统,沉湎于传统,而应坚持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性和创造性的统一。传统中的优秀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和创造,成为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延续的精神力量。民族的发展和复兴,必然包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然而,推动民族进步,并不只是继承传统的民族精神,而是要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把握时代脉搏,培育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性概念。不仅不同民族的精神不同,就是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民族精神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民族精神是在继承和变迁中演进的。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以我国现代史为例,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了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民族精神与培育民族精神,两者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建设,一种创新。创新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有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从逻辑上讲,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要在培育的基础上才能弘扬。同样,民族精神又需要在弘扬中进行培育,它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过程。坚持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辩证统一,必须把握时代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一方面,为优秀传统注入新的内容,古为今用;另一方面,着眼于丰富和发展,培育时代的民族精神,推陈出新。

  二、坚持爱国与敬业的辩证统一。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内容和主题。封建社会,爱国主义总是同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反对统治阶级内部昏庸腐败的斗争相联系的。当然也包含抵御外侮、维护祖国的安全统一。近代以来,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捍卫祖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反对依附帝国主义并出卖国家主权的反动统治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主义最基本、最本质、最重要的表现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追求和贡献。这是因为如果经济不发展,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就不可能实现,民族的独立也难以维持和巩固。

  爱国主义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着切实的内涵。古人云,报国之道有四:一曰贡贤;二曰献猷;三曰立功;四曰兴利。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更多地不是表现为赴汤蹈火、壮怀激烈,而是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和聪明才智推进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可以说,爱岗敬业是新时期最广泛、最普遍、最经常的爱国主义行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不是靠坐而论道,靠说大话、空话、套话,而是靠把爱国思想化为爱国行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精辟概括。

  爱国与敬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爱国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国的必然要求。它们都是建立在对民族精神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基础之上的。一个不爱国的人是很难做到敬业的;一个不敬业的人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国。敬业要在爱国的前提条件下做到:一是要热爱本职工作。不论做什么工作,都应干一行爱一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二是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不计个人得失,淡泊名利地位,一心一意为他人、为人民、为社会、为祖国、为民族多作贡献。三是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一个人如果只有敬业的良好愿望,而不具备敬业的各种素质,那么敬业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刻苦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才能担当起本职工作的责任。四是要有忠于职守的责任心。忠于职守是职业责任、职业义务、职业纪律的集中表现,必须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认真对待本职工作,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

  三、坚持教育与践行的辩证统一。教育的本质是“教化”,教化的目的是“育人”。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养,离不开对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了解和把握。要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必须加强国民教育,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教育是培养民族精神之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们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对社会文明作出的卓越贡献,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压迫、反对剥削、反对腐朽统治、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无私无畏精神。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和人民共同富裕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辉煌业绩。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要克服民族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必须教育国民以主人翁的态度,俯瞰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洞察民族精神的底蕴,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同时还要通过对世界各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比较和鉴别,来反观本民族所处的地位,以利于倡导、传播、培育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种内在灵魂,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离不开每个国民对它的认同和接受。真正的民族精神是植根于具有主体自觉意识的民族群体之中的,内化于每个国民心理意识、言论行为之中的。离开了对国民的教育和培养,民族精神就难以树立和增强,更不可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族精神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之成为国民的主体意识和民族发展的灵魂。因此,民族精神的教育既要立足于实践生活的土壤,又要指导实践的发展。实践是人们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民族精神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对民族精神实践活动的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人们的心理、观念、精神实际上都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民族精神教育无论其内容如何具体,表现形式怎样多变,归根到底都是在人们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为实践活动服务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教育和培养民族精神的深厚土壤。只有立足于此,坚持教育与践行的辩证统一,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民族精神。

  • 上一篇文章: 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强我中华

  • 下一篇文章: 教育,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奠基——代表委员们畅谈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陈云:毛主席一个无可比拟…[55]

  • 怀念科学巨匠竺可桢[58]

  • 吕本中:《官箴》[51]

  • 陈立夫直评蒋经国对“台独…[53]

  • 《帝范》全文[5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11]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12]

  • 殷志峰:无为而治[13]

  • 任正非:一个职业管理者的…[11]

  • 关于AI和大模型 工信部、上…[12]

  •  
     相 关 文 章
  • 历史的轮回怪圈:对于当前…[22786]

  • 关于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哲…[7800]

  • 杨乐:数学内外的思考[3134]

  • 上边有病,下边吃药?对预…[2373]

  • 有限权力下的执政的思考[253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