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政治改革 >> 正文  
  上边有病,下边吃药?对预防腐败体系缺憾的思考         
上边有病,下边吃药?对预防腐败体系缺憾的思考
[ 作者:罗华滨    转贴自:人民网    点击数:2379    更新时间:2004-09-14    文章录入:水木
据统计,党的十五大到十六大期间,在受到查处的党员干部中县处级以上的有两万八千多人,这其中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刘方仁、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等。而人们在赞叹反腐累累硕果的同时,也提出疑问:为什么反腐力度这么大,还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究竟是什么呢?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告诉我们,在分析“前腐后继”原因时,除了要看到经济、政治的因素,还必须看到我们预防腐败体系中的缺憾。本人试从这一点进行一些探讨。

  教育重点不突出

  教育是预防腐败的基础环节。有权是搞腐败的外因条件,而它只有通过一个人的思想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育是防止思想这个“总开关”出问题的重要一环。虽然我们在反腐教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弊端和问题也不可否认。

  首先是教育重点不突出。搞反腐教育时,总有人发牢骚说:“上边有病,下边吃药。”也就是说该受教育的人没受到教育。牢骚虽有些偏颇,但却一针见血。谁该重点受教育?当然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搞腐败要有一定权力,“一把手”就最有权力。可是往往有些有权的人,总以教育别人面孔出现,自己却不吃“药”。甚至有人“台上反腐败,台下搞腐败”。反腐教育要想达到预期效果,一定要使教育的重点和反腐的重点一致起来,抓住“一把手”这个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其次是惩治与教育脱节,教育不能触及灵魂。惩治与预防是反腐败工作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而长期以来,我们却重惩治轻预防,对宣传教育重视不够。例如,办案与宣传教育脱节。案件查处部门只注重拿证据,把人“交出去”,对举一反三,引出教训从而教育更多人的工作做得很少。宣传教育工作者也很少接触案件,写文章分析腐败就只能讲一些诸如“不注意政治学习、世界观改造,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人所共知的原因。揭示主观、普遍原因是对的,但人的变化一定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每个个体都有特殊的原因。分析不能只是抽象干巴的,必须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制度落实不到位

  制度是预防腐败的重要保障。我们对预防制度不能说不重视,我们颁布实施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最近又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据统计,全国省(部)级以上机关共制定党风廉政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有两千余件。现在的突出问题在执行上。

  制度要落实就必须符合实际。可由于人们认识事物不可能一步到位,社会实际不断发展变化,任何制度都会有不完善甚至过时的地方。这就需要与时俱进加以修改。可是我们的一项制度出台后,往往就很少有人去研究它本身的缺点和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无法执行也不去修改。例如,《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执行中存在许多问题:申报主体范围过窄,与刑法第三百九十五条规定的犯罪主体范围不一致;申报的范围只是收入的一部分,而不是财产的全部;不如实申报也未明确惩处措施等等。这样就使制度变成一纸空文。

  制度不认真执行,有等如无。制度和法律是一种权威,是一种诚信,不认真执行就会动摇人们的信念。有关党风廉政制度可以说覆盖各个方面,问题是不能得到认真执行,有些地方,制度是“挂在墙上”的摆设。一些领导干部把制度当成约束别人的东西,自己则搞特殊化。制度不认真执行,就形同虚设,不但不能起好作用,还会起坏作用。

  监督经常“挂空挡”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目前我们有一系列监督形式,如司法监督、上下级监督、同级监督、人大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等。问题是,这些监督如何到位并取得实效。监督效果不佳的原因出在哪儿呢?

  打击报复,不敢监督。党内监督条例明确了监督的重点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问题是,监督的难点就在“一把手”。为什么?他们有打击报复的手段,人们望而生畏。在机关,“一把手”处于中心地位,班子成员提意见,他可以运用权力,孤立你、排挤你。在企业,党委、纪委领导人从属于“一把手”,提意见就会被挪位子、下岗。下级提意见,“小鞋”随时为你准备着,“老虎拉车,谁赶(敢)”?郭光允检举程维高遭监禁就是典型事例。

  暗箱操作,不好监督。监督必需知情,不论哪种监督,离开了对情况的了解,监督就无从谈起。现在有些领导对上级的要求、政策,不向群众宣传,决策不走民主程序,领导虽是公众人物,但不愿把自己与公众利益相关的事置于阳光之下。虽然要求政务公开,但在一些地方、一些人那里,总是阳奉阴违,欺上瞒下。但愿最近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能对领导机关提高透明度起到推动作用。

  上级“护短”,难监督。上级爱护下级,这一点毫无疑议。但有的领导不是爱护,而是“护短”。尤其是对“自己人”,更是什么都盖着、护着,这就严重影响了监督。为什么举报人经常遭到打击报复,原因是举报者得不到领导支持,被检举人有恃无恐。久而久之,“一把手”失去了监督,做坏事、搞腐败就难以避免。舆论监督也是一样,媒体批评,得到被批评者支持是不容易的,有的上级并不关心媒体揭露出来的问题,而是先找原因护着、说情,使舆论监督很难进行。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监督的关键在于上级要支持对他所领导的下级的监督,这样才能使监督到位。

  教育、制度、监督是预防腐败体系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我们应当认真加以研究,在反腐败斗争中不断总结完善,使其真正发挥预防腐败的作用。

  • 上一篇文章: 警惕腐败行为“蚁穴化”

  • 下一篇文章: 21世纪反腐败六个战略重点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1]

  • 侯外庐西大治校[50]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5]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8]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8]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8]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9]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9]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0]

  •  
     相 关 文 章
  • 历史的轮回怪圈:对于当前…[22796]

  •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辩证…[12983]

  • 关于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哲…[7807]

  • 中央发布惩治预防腐败纲要…[3420]

  • 杨乐:数学内外的思考[313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