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建议呼吁 >> 正文  
  专家: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专家: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232    更新时间:2005-07-10    文章录入:admin ]

我国有限的资源和能源正承受着巨大的发展压力,而在生产、生活中高消耗和过度浪费现象却依然严重。专家们提出,当前亟须把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升为一项基本国策,从战略的高度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资源,达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需要,用最少的物质消耗来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

  开展资源“国情”教育

  “与过去提倡的勤俭建国相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涵更广泛、更深刻,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战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叶青说,这是缓解当前资源紧缺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政府部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潜力巨大,应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高而坤说:“不只是节水,在建筑、照明、采暖、制冷、办公设备、办公用品、车辆用能等方面都有巨大的节约空间。要制定节约实施方案,拟定能耗、水耗定额和相应支出标准,超额部分要收取更高的费用。甚至可以将节电、节水、节油等设备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当然,关键是要建立资源能源消耗责任制,并纳入绩效考核。”

  不少专家提出,要不断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使公众认识到节约资源能源的紧迫性和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大力倡导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抵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低代价、高增长

  “调整产业结构是节约资源、实现低代价、高增长的最有效方式。”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说,要制订有效措施,坚决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行业的盲目扩张;限制和加速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装备,对一些严重耗能、污染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强制淘汰。有关部门可提前发布在3年—5年内必须达到的标准,到期达不到,就强制淘汰,加大对生产者规范、制约力度。

  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说,要以“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为目标和工作平台,加强城乡规划、制订相关标准,重点进行调控。比如,对新建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审查;控制大规模玻璃幕墙等高能耗、低效能产品的使用;推行变频调速等节能技术等。强化土地管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严防城市发展中盲目扩张、更改规划、变相圈占土地的行为;坚决制止一些地方贪大求洋、不切实际地建设大广场、宽马路等行为。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发挥市场配置作用。高而坤说,目前亟须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价格调控机制和责任机制;建立水资源配置和节水工程;减少废水排放和水污染。

  要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实现资源保护性开发,坚决制止滥采乱挖和严重浪费现象。同时,完善资源开发利用的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的补偿机制,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做到物尽其用

  “据测算,每回收1吨废旧物资,可以节约自然资源4.12吨,节约能源1.4吨标准煤,减少6吨—10吨垃圾处理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说,在今后10年—20年内,我国有色金属产量和需求量与资源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目前,有色金属再生循环占20%左右,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二次污染”严重、资源再利用低等问题。

  因此,要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同时,要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资源结构。

  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对高能耗、污染大的行业和产品收重税,对低能耗和轻污染的行业和产品实施低税率甚至零税率或财政贴息政策。”一些专家提出,国家应制定符合先进环保、节能标准的设备与产品的最低技术准入门槛,通过税收等措施扶优限劣。比如,可以设立资源调节税,以遏制企业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如德国对电力等能源消费征收新的生态税,迫使民众意识到节能的必要性。在消费领域,可考虑研究制定奢侈品的标准,提高税额,遏制崇尚奢侈、过度浪费行为。

  一些专家提出,也可以探索实行“节能有奖”策略,通过利益导向充分调动人们的节能积极性。

  • 上一篇文章: 对舆论监督怀有敬畏之心是一种进步

  • 下一篇文章: 郁慕明慷慨陈词:此行不求一己之私 一党之私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0]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56]

  • 冯友兰:对于人生问题的一…[81]

  • 冯友兰:人生术[56]

  • 冯友兰:哲学与人生之关系…[7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安德罗波夫仅执掌苏联15个…[6]

  • 张文木:历史的经验值得注…[6]

  • 《求是》集中刊发5篇文化遗…[10]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10]

  • 张文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10]

  •  
     相 关 文 章
  • 选举是稳定的社会对话机制…[7521]

  • 无偿捐赠有别慈善投资 杨澜…[8141]

  • 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政…[5817]

  • 徐匡迪何以怒斥“社会活动…[3355]

  • 制度选择的社会机会成本[478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